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圣经》中文全译本的完成是近代基督教事业一大成功的标志。"二马译本"即指马士曼译本和马礼逊译本。作为最早的《圣经》中文全译本,"二马译本"不仅对促进基督教在华人中的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给后世新教徒从事《圣经》中译提供了蓝本。  相似文献   

2.
老舍在旅英期间写成的域外小说《二马》,讲述了来自"文明古国"的中国人在英国的一段饶有意味的生活故事。本文拟用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对老舍的《二马》进行解读,认为在《二马》中,老舍对小说的语言、故事情节和叙事结构等进行了"陌生化"处理,从而使作品呈现出新奇陌生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3.
《卧虎藏龙》《英雄》《投名状》《武士》《十面埋伏》《夜宴》《三枪拍案惊奇》《赤壁》……细数近几年有影响力的电影作品,他们都有一批相同的演员,演员很特殊,不是人,是马,确切地说,是孙文瑞的马。  相似文献   

4.
在李开先和贾三近的祖辈、父辈中,有多人的名字与《金瓶梅》中地位卑贱的人物或反面人物的名字用字相同或音同,如果《金瓶梅》的作者真是李开先或贾三近,在避讳甚严的古代,他们是不可能那样做的;再加上《金瓶梅》的作者对泰山周围的地理形势很不熟悉等证据。由此,笔者推断,《金瓶梅》的作者不可能是李开先或贾三近。  相似文献   

5.
"二南"探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南"之难以厘定,既有历史与文学在发展过程中彼此关系梳理不清的问题,又有《诗经》在汉代以来经学化嬗变中遗留下来的种种玄机。依据周王室经营南土的进程,可以考察"二南"作品产生的年代和地域。"二南"列于《国风》之首,只能从乐章的角度去索解。  相似文献   

6.
《易》之"象"与《诗》之"比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易传》的阐释下,按照《易》之所成及所指,《易》之"象"有以下三类含义:一、卦、爻以及其征象;二、象征,模拟;三、物象,意象.《易》之"象"与《诗》之"比兴"相类.《诗》之"比兴"离不开意象,某些意象具有原型的意味,内涵丰富.《易》以"象"认识自然和社会,《诗》以"象"表情达意,它们以取象思维为基础,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易经》、《老子》之"道"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易经》与《老子》之"道"及其"反"、"复",既有表面上的用词相同、相似之处,又有概念内涵上的相互关联之处,还有其所反映思想上的不同之处。《老子》之"道"为点、是生成的原因,《易经》之"道"为圆、是被生成的结果;《老子》之"道"为水,《易经》圆"道"上的《坎》、《坤》也象水;《易经》中"反"、"复"同义,《老子》中"反"、"复"之义相反。《老子》通过阐述"道"之"反"、"复",反映出与《易经》不同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徐佳 《21世纪》2010,(9):45-45
在数以千万计的影迷坐等史上第一牛片《阿凡达》复制《泰坦尼克号》的奥斯卡轨迹、“世界之王”詹姆士·卡梅隆用纳威语发表更狂热的回归致辞时,一个名叫《拆弹部队》的小成独立片却惊醒了这场美梦。5亿美元的《阿凡达》完败给1500万美元的《拆弹部队》,在某门户网站发起的调查中,接近7成的中国网友并不买账。他们表示,《阿凡达》的失意是奥斯卡“杯具”,不过,影评人却指出,《阿凡达》输了最佳影片是在情理之中,因为奥斯卡并不青睐高票房、爱做梦的科幻片。  相似文献   

9.
木帆船时代,海南潭门与文昌渔民是三沙海域的主要开发者.他们经过千百年的实践总结并形成了纸质文献《更路簿》.但《更路簿》的使用离不开航海过程渔民对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的物候观察,以及人文习俗.木帆船时代,如果没有渔民世代累积和口头传承的物候定位,《更路簿》在耕海和贸易中的"导航"功用就不可能实现.物候定位与《更路簿》、"斗台风"等构成了海南渔民开发三沙海域的主要航海技艺.海南渔民开发三沙海域的航海技艺是三沙历史文化的灵魂.  相似文献   

10.
《醒世姻缘传》第七十九回回目与《金瓶梅》第二十七回回目中的"葡萄架"一词,含义并不相同,《金瓶梅》为实景描写,而《醒世姻缘传》一书则是用典,典故出处为明代笑话集《解愠编》,其含义为"惧内"与"面有伤痕",这样《醒世姻缘传》的回目才与正文相应.  相似文献   

11.
《唐写本论语郑氏注》《定州简本论语》、海昏侯墓出土文献《论语》简文三种文献中"知""智"的词性在各个文本空间中体现出来的规律性,如唐写本"知"只作动词,"智"只作名词;定州简本"(智)""智"只存在于前半部分文本中,"知"只存在于后半部分文本中,且都各自作名词和动词;海昏侯墓出土简文只有"智",同时作动词和名词.属于《...  相似文献   

12.
"氐傁"与"叟"均是出于《华阳国志》中的人群称谓,前者仅见于《华阳国志》,后者则同时见于《后汉书》、《三国志》、《晋书》等。目前学术界有关"叟"的认识与讨论常将其与"氐傁"等同和混淆。对史籍记载的考证分析可以看出,"氐傁"与"叟"不但分布区域不同,且族系类别亦截然有异,"氐傁"即"氐","叟"则属"夷"或"夷种"。  相似文献   

13.
自异载孔子生年之《史记》问世,二千余年孔诞之争不决;然,《史记》“鲁襄公二十二年”者,何所据源,诚当考辨析明之。考《世本》载记孔子生年说,纯系子虚乌有。至今所见文献,可为《史记》“孔子生年”载记之源者,惟公、谷二传《春秋》耳;不过司马迁之误解《春秋》历纪,乃助后世曲纪孔子生辰千有余年矣.  相似文献   

14.
哲学史书写是思想史探讨的对象,冯友兰中前期哲学史代表作《中国哲学史》与《新原道》即是绝佳的例证.在哲学史与民族历史的关系上,《中国哲学史》把哲学史视为民族历史的"心"和"魂",哲学史书写是一种"知心"和"招魂"行动.《新原道》进一步明确中国哲学的精神是"极高明而道中庸",确立了哲学史内部的"中心—边缘"关系.在情节模式上,《中国哲学史》存在着显性的"子学时代—经学时代—新子学时代"三环节,以及隐性的儒家单线道统结构.《新原道》则将后者翻为正面,建构了以儒家为主线的"社会道统"论,其发展的终点是作为"新统"的"新理学".在对情节的论证和认识论风格方面,从《中国哲学史》到《新原道》,存在着从个体论到有机论、从怀疑论到独断论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在新世纪"底层文学"的思潮中,贾平凹是一个特殊的现象,在20世纪80年代成名的作家中,他是对底层文学感兴趣的极少作家之一,同时在"底层文学"中他也具有特殊性,与"底层文学"中大多的中短篇小说不同,他的《秦腔》、《高兴》都是长篇小说。在关注底层的同时,他也在"民族形式"上进行探索。这使他的创作呈现出了不同于别人、也不同于自己以前创作的面貌,贾平凹的创作,既建构了底层的主体性,也建构着中国和中国文学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6.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谈及的"形",虽然其基本意义与"形式"这一词是不相同的,但是其中却包含着对于"形式"的理解。本文从刘勰对"形"涵义的理解出发,探讨刘勰由此形成的"形式美"观念。  相似文献   

17.
李梅 《中华魂》2014,(2):28-29
马,与龙一样,是中国人最喜欢的动物之一。所不同的是,马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动物,而龙仅仅是一个传说。所以,在一定情况下,马就成了龙的化身。 《说文解字》上说:“马八尺以上为龙”。《西游记》中的白龙马,就是西海龙王敖闰之子——玉龙三太子,他因从小被娇惯成性,纵火烧了龙宫夜明珠,  相似文献   

18.
蒋济永《〈背影〉里的"背影"解读》将"背影"误读为"母亲的形象",并使用了一种"泛性论"的批评方法是值得高榷的,应提倡科学的实事求是的审美解读与批评.  相似文献   

19.
"实录"是历代以来对《史记》史学意义上最重要的概括.清代研究者发挥了历代对《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史学认知,认为《史记》以人传事的叙述模式,要达到"实录"的目的,必然要对人物做到生动、传神的"摹写""摹画",进行艺术化处理.清人把《史记》人物摹写的栩栩如生,生动传神,每个人物都跃然纸上、呼之欲出,称之为"实录".这些认识扩展了对"实录"的探索,丰富发展了"实录"的内涵,准确深入地把握了《史记》写人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0.
"逮及商周,文胜其质"一句,作为《文心雕龙·原道》篇中论及商周文学的重要观点,其释义不容忽视。学者们大多关注于"胜"字应释为"超过"还是"相称"的问题,而未关注到"其"字的具体释义。"其"字应代指"商周"之文,而并非代指"唐虞"与"商周"。同时,在《宗经》篇、《通变》篇等篇章中,皆可看出商周文学文质彬彬的完美状态。关于商周之文的评价是刘勰论文的重要观点之一,符合刘勰文质并重的思想,因而"胜"字应释为"相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