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发展当代苏州大旅游中,亟应当重视发掘独具魅力的吴中民俗风情资源,大力发展具地方特色、苏州个性的吴中民俗旅游,以促进苏州旅游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和苏州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再造苏州旅游新精品,再现苏州旅游新魅力。  相似文献   

2.
古城之南崛起的国际教育园,是苏州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缩影。作为首批入驻教育园的苏州市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省联合职技院苏州旅游财经分院坐落于苏州著名的上方山麓,依偎美丽的石湖,山青水秀,环境幽雅。学校占地面积307亩,建筑面积9.4万平方米;学校设备设施一流,教育理念前卫,教育管理严谨,以培养高级旅游管理、财经商贸人才为主要目标。目前共设有四个系,分别为旅游管理系、财经系、商贸系、园林与环境艺术系,开设旅游管理等28个专业。学校现有学生 6100人,教职员工350人,专任教师达80%,其中不乏双师型、学科带头人、硕士研究生,出国留学培训的教师达 30多人。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将一如既往, 不断开拓,进取创新,致力于创建全国一流的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旅游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境外旅游持续升温。旅游景点官方网站作为境外游客深入了解中国景点、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关键窗口,对提升中国形象和促进国内外文化交流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以传播学相关理论为指导,以苏州博物馆官方网站为典型案例,对苏州旅游外宣翻译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对苏州博物馆官方网站文本类型和翻译策略的深入剖析,探讨直译、意译和意译加注释等不同翻译策略的应用,以及这些策略对内容传达有效性的影响,为苏州旅游外宣翻译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促进我国旅游业和外宣翻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历史上苏州是消费城市,解放后变为工业城市,这是一大进步。而时代的发展是否要求苏州再变为以第三产业为中心的城市呢?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那末苏州怎么演奏好“经济、旅游、文化”三重奏呢? “三重奏”需要舞台先谈旅游业:苏州的园林名胜闻名于天下,有天堂之称。1983年来苏的国外游客有13万人,国内游客1603万人次,营业额总收入为1251.16万元。人们把它当作成就展览。其实这恰恰表明苏州旅游业的极端落后——人均旅游消费不到1元!国外游客千里迢迢来苏旅游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旅游市场的持续发展,城市旅游集散中心作为面向市民及自助游散客的新兴旅游业态,倍受国内多数旅游城市青睐.文章在分析国内旅游集散中心代表性城市无锡和苏州的兴起背景及发展现状基础上,从管理机制、资源配置、运营模式三个维度对无锡和苏州旅游集散中心进行比较研究,为中心建设构建运营模式,并从市场机制与政府引导双重推动、因地制宜选择运营模式、加强组织间协同合作这三大方面归纳出我国旅游城市在推进集散中心建设的过程中可供参考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张筱萱  李沅 《金陵瞭望》2009,(12):10-15
上海、苏州、常州、杭州、扬州、芜湖.南京的东南西北方向的众多兄弟城市,甚至西安、洛阳、桂林,近年来都在旅游文化名片建设方面连连出手。坐拥著名风景名胜点90多处.其中年接待量超过10万人次的旅游景点69个,人文景观列全国第四位.南京为何还是旅行社口中的“一日游”城市?南京卖点太多,南京不缺资澡.不缺交通地理优势.就是缺一张张奇妙的旅游文化名片,营销城市.引来人潮。  相似文献   

7.
京山大洪山绿林景区第二届旅游文化节完满落幕。文化节期间游客量达4万人次,仅鸳鸯溪漂流就达24000多人次,创历史最高记录。为了强势打造绿林旅游品牌,不断提升绿林旅游品牌的文化内涵和品位,黄金周期间。该景区举办别开生面的“第二届绿林旅游文化节”。推出三大盛典:即姻缘会——鸳鸯溪情爱之旅、第十二届国际旅游小姐大赛开幕式、南北武术马术惊险对擂;六大玩点:即绿林寨看西  相似文献   

8.
上海"世博"效应与苏州会展旅游的发展对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会展旅游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上海申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成功,不但是上海的发展契机,也是苏州的发展机遇。苏州会展旅游应抓住“世博”契机,发挥城市特色和产业优势,积极与上海对接,接受其辐射带动;同时,正确认识合作中的竞争和分流,保持积极开拓市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会展旅游的政策、观念、人才等软件和会展设施的硬件上,进一步加大发展力度,赢得苏州会展旅游快速、优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旅游文化是旅游产业发展的生命力所在。通过对常州旅游文化形态的梳理和独特性分析,在与苏州、无锡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指出常州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进而提出常州旅游文化产业深度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试论国内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十分迅速。在国际旅游方面,1978年入境的旅游者是180万人次,到1984年年底,入境的旅游者达120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从2.6亿美元增加到11亿美元。在我国国际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国内旅游业也非常迅速地发展起来。有越来越多的人奔向了我国各个有名的旅游点和风景区,特別在旅游旺季,旅游的人就更为众多。  相似文献   

11.
战后半个世纪以来,随着世界范围的经济增长和科技进步,旅游业在世界上以引人注目的速度发展起来。仅以国际旅游业为例。1950年,参加国际旅游的人数为2530万人次,国际旅游总收入21亿美元,而1985年,参加国际旅游的人数达到3.33亿人次,国际旅游总收入达到1096亿美元,比1950年分别增长了12.2倍和51.2倍。又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供的资料,1990年,其成员国居民用于国际旅游的支出达1990亿美元,同年,这些国家国际旅游收入达1820亿美元。如果再注意到其国内旅游业(国际上学者们估计,其统计数字约为其国际旅游的6倍左右),可以看出,旅游业在世界上已成为举足轻重的“无烟工业”。  相似文献   

12.
清末民国时期,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初具规模,旅游专业机构出现,旅游资源开发和建设力度加大,旅游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逐渐加大。苏州作为自然及人文资源皆丰富的古城,旅游业更显繁荣。旅游影响了苏州的城市功能定位和城市规划,促进了苏州市政建设和服务业的发展,使得苏州传统手工业部分地得以维持,并开阔了苏州居民的视野、促进了苏州"人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在关联翻译理论的指导下,分析苏州旅游英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将苏州园林中建筑的命名作为专有名词进行分类,从影响最佳关联性的两个因素:语境效果和认知努力入手,研究其翻译策略,旨在更好地指导旅游资抖的翻译实践,从而实现借助旅游推广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苏州古城水街巷旅游形象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州古城水街巷是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其旅游形象是苏州城市旅游形象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苏州古城水街巷进行旅游形象设计研究,认为使其形象鲜明丰满是完善苏州城市旅游形象的需要。在分析苏州古城水街巷地理文脉、景观形态、市场感应的基础上,对苏州古城水街巷旅游形象进行定位,就其理念形象、视觉形象、行为形象进行设计,从而构建一个比较全面的苏州古城水街巷旅游形象系统。  相似文献   

15.
今年以来,前来广东仁化丹霞山旅游观光的人数达27.83万人次,旅游经济总收入7100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61.5%和35%。“五.一“期间,一个星期之内,丹霞山就接待游客8.03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4倍,旅游经济总收入1500万元,创丹霞山节日期间接待游客的最高历史纪录。旅游业已成为仁化经济增长的新亮点。丹霞山为广东四大名山之首,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也是不可多得的旅游景点。近年来,仁  相似文献   

16.
苏州要从旅游大市提升为旅游强市 ,其旅游产品的开发就要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和可持续发展原则 ,要确立自己的资源和产品特色。在继续强化苏州古典园林旅游地位的同时 ,围绕苏州水城特色 ,做足水上旅游文章 ;大力打造旅游新品 ,完善旅游产品格局 ,提高旅游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7.
现代旅游事业已成为全球性的产业部门,世界各国竟相发展,1985年世界旅游人数已达3亿人次,国际旅游业收入高达100亿美元。我国的旅游资源堪称世界第一流,国家已制定出宏伟的发展目标,到1990年一年接待外国旅游者500万人次,创汇30亿美元,到2000年一年接待一千万人次,创汇100亿美元。在世界百花争艳的旅游天地中,香港是一个举世瞩目的旅游胜地,我们研究香港旅游业的成长过程,总结它的利弊得失,取其长避其短,对于我国正在兴起的旅游事业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8.
为了适应苏州城市转型升级、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的形势,随着苏州乡村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乡村旅游人才问题也渐渐突显出来,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和旅游服务人员的缺乏严重制约了苏州乡村旅游的发展,要进一步发展苏州乡村旅游,应该通过做好旅游人才的规划、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人才、对现有乡村旅游人员进行培训等途径来提高乡村旅游人才的数量和素质,进一步提升乡村游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9.
乡村旅游向我们走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国民经济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特别是 90年代以后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逐渐显现 ,国内居民的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双休日和带薪休假的兴起 ,使国内居民 ,特别是城镇居民所拥有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大大增加 ,有钱加有闲 ,具备了出游的基本条件 ,形成了近几年来国内旅游消费热潮 ,而且国内旅游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都远远超过了国际旅游。目前 ,国内旅游收入已经在旅游总收入的份额中达到了三分之二强 ,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主体 ,到 1998年国内旅游总人次已达 6 94亿人次 ,国内旅游总收入 2 3 91亿元…  相似文献   

20.
《华人时刊》2010,(4):92-95
中韩交流稳步向前中国与韩国建交已经长达近20年了。自中韩两国于1992年缔交以来,中国和韩国的友好关系有了显著的发展。近年来,前往中国旅游的韩国游客达到近500万人次,而来韩国观光的中国游客也达到了100万人次。据悉,在中国的韩籍人数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