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沈钧业,字复生,1884年诞生于绍兴张墅,1951年病故于绍城福康医院。辛亥革命时期,他是“光复会”主要骨干,并系“南社”诗人。曾与徐锡麟等留学日本,又为陶成章等跋涉南洋,主编《汉文新报》,向广大华侨鼓吹革命,为“光复会”发展组织,筹募经费。他在南岛两载,写过不少旧诗,  相似文献   

2.
1907年由徐锡麟、秋瑾领导的"皖浙起义",作为近代东南人民向满清王朝发出的致命一枪,是辛亥革命时期最壮烈、影响最大的起义之一。起义不但在江南地区重创满清的统治,还哺育了东南各省人民的反清意志和革命运动。为缅怀先烈的英雄壮举、弘扬优秀民族传统,2007年7月14日至16日由浙江绍兴市委主办的"皖浙起义暨徐锡麟、秋瑾就义100周年"学术讨论会在绍兴市绍兴宾馆隆重召开。与会学者分别就"皖浙起义"的历史意义、失败原因与教训及徐锡麟、秋瑾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试图探寻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为现实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3.
娱乐广场     
故事斋徐锡麟借镜教人辛亥革命烈士徐锡麟,早年曾在绍兴府中学堂担任过副校长。在此期间,他十分重视对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而且很讲究方法。有一次,一位衣着考究的学生偷了同学的东西。徐锡麟知道后,把这个学生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平静地问“:你知道不知道,我为什么叫你来?”学  相似文献   

4.
寿镜吾先生是绍兴“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①——三味书屋的主人,鲁迅儿时的塾师。他名怀镒,字镜吾,晚年别号镜湖皴,浙江绍兴人,生于一八四九年九月二十四日(清道光二十九年八月初八日),卒于一九三○年八月十八日。他坐馆授徒六十年,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崇高的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5.
近半个世纪以来,关于鲁迅研究的文章很多,涉及的面也很广,诸如家世生平、思想发展、作品研究、事迹考证等等,但仍有些未尽之处。本文特拈出三则资料,供同志们研究时参考。一、鲁迅迎接徐锡麟的时间鲁迅和徐锡麟虽然同为绍兴人,但两人初不相识,直到日本,才得相见。那是1905年,徐锡麟率陈伯平、马宗汉等人东渡日本,鲁迅曾受友人陈子英之邀,赴横滨车站迎接。此事鲁迅在《范爱农》一文中,曾有较详细的记载。但徐锡麟此次东渡,具体时间是在哪月哪日,一般记载均未得其详。查阅几种《鲁迅年谱》,歧异之处更多,有云1905年10月,或11月,或12月;有云1905年  相似文献   

6.
王金发是光复会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思想影响虽不及蔡元培、陶成章、徐锡麟、秋瑾等人,但他的革命实践,却显得丰富多彩。特别是在他执督绍兴期间,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上进行了一系列大胆改革,为革命作了贡献。但亦因改革遭之一些史家和后人贬斥,改革一事成了评价王金发这个历史人物的核心问题。本文拟从王金发一生的主要实践出发,突出其督绍改革,从而对他一生试作评论。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的普及教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先生在致力于推翻封建帝制、创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理论建设和实践斗争中,十分关注教育事业,他提出了普及教育的思想,就普及教育的目的、作用、内容等方面作了深刻阐述,并努力实施之,极大地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国家建设事业的进展,并为民国时期中国教育事业的近代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辛亥革命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它结束了中国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这次革命曾在鲁迅先生的心中升起希望的曙光并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这一革命运动中去。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期间已具有强烈的革命热情,于1908年加入光复会,积极参加推翻满清统治的革命活动。鲁迅先生“志在光复,时在谈话中流露出来。他认为‘改良’必败,誓做‘革命党之骁将’,这志向从不动摇”(沈瓞民《回忆鲁迅在弘文学院的片断》)。鲁迅先生回国后,在淅江杭州两级师范学堂任教,经常激烈的痛斥清政府怎样腐败,怎样残杀革命者,宣传孙中山、徐锡麟、秋瑾等英雄人物的事迹。杭州光复的消息传到绍兴后,人心振奋,由当时较有影响的越社发动,召开了一个大会,推举鲁迅先  相似文献   

9.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是我国著名的资产阶级教育家,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和爱国主义者,是“现代中国知识界的卓越前驱”。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转折点。北京大学首先点燃了五四爱国运动的革命火炬。作为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是“五四”时期具有重大影响的著名人物。在这个时期,他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是什么?他的思想和活动在中国社会大变动的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本文试图就此作一概略的论述。一、封建教育的改造者蔡元培,清末进士出身,1898年授职翰林院编修。戊戌变法失败后,他愤于清廷的腐败,毅然辞官,南下回乡,兴办教育,曾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1902年,与章炳麟等发起组织爱国学社和爱国女学。1904年,与陶成章等组织光复会,次年参加同盟会,任上海分会会长。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反对清末学部奏定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说明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对教育事业非常重视。他把发展教育事业看成是建设一个繁荣富强的中国的需要,是促进中国社会进步、赶超世界先进国家的需要。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他和他领导下的教育部,提出了发展教育事业的一系列措施,诸如:宣布教育宗旨,兴办各类学校,派遣留学生,建立师资队伍,修订和编写新教材,等等,使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教育体系初具规模。为了保护教育,他还对损害教育事业的现象进行了严肃的处理。这一切,对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都起了积极的进步作用。  相似文献   

11.
徐锡麟(1873—1907年)是辛亥革命的志士,其反清革命思想的形成大约在1903—1904年前后。在此之前,徐锡麟的政治思想倾向即青少年时代的思想倾向是什么?他的反清革命思想究竟是怎样一步步形成的? 我们认为,徐锡麟是一个勤于读书,颇能思想的人,早在青少年时代就表现出好学深思的特点。正是这个特点,使他的思想处于不断变化,丰富的过程中。但其基本思想倾向的形成大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甲午战争到戊戌变法,他从书斋走向社会,开始关心国家的命  相似文献   

12.
恽代英的教育思想简论潘国琪张继昌恽代英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著名政治活动家、杰出的青年运动领袖,也是一位革命的教育家。他在1923年成为职业革命家以前,曾多年从事教育事业,撰写和发表了许多教育方面的论文。他不仅对封建的、资产阶级的教育思想进行了深刻的...  相似文献   

13.
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革命活动家徐锡麟英勇就义已经七十五周年了,可是,史学界至今对他的阶级属性还没有取得比较一致的意见.有的学者论及徐锡麟时,往往只注意他排满革命的言行,而忽略其贯穿始终的反帝爱国思想,从而认定他是种族复仇主义者,把他视为地主阶级反满派.这个看法是值得商榷的.本文拟着重探讨徐锡麟的反帝爱国思想,及其与排满革命的关系.这既是为了纪念这位革命先烈,发扬其爱国和革命的精神,也可能有助于对他作出全面的合理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轩亭口,坐落在素有“鉴湖越台名士乡”之誉的绍兴市区内。它因辛亥革命三杰(徐锡麟、秋瑾、陶成章)之一秋瑾在此洒尽碧血而扬名。同时,它还与绍兴历代名士如大禹、勾践、王羲之、贺知章、陆游、鲁迅、蔡元  相似文献   

15.
王守仁教育思想新探夏敏王守仁(公元1472—1528年),浙江余姚人,字伯安,他曾筑室绍兴的阳明洞中,创立阳明书院,故后世学者又称他为王阳明。1王守仁的教育活动基本上是和他的政治生涯交织在一起的。他出身于一个显赫的官宦世家,父王华是状元郎,官至吏部尚...  相似文献   

16.
近代绍兴辛亥革命之先烈中,关于秋瑾、蔡元培,徐锡麟的思想多有论述,唯有陶成章少有专文论述,究其原因有三:一、认为陶烈士生前曾一度与辛亥革命的杰出领导者孙中山先生有分歧,甚至说他“倒孙”;二、陶成章是被蒋介石刺死,谈及陶烈士恐碍祖国统一大业;三、不少学者认为同盟是正统的,而光复是非正统的。特别是对陶成章重建光复会看法  相似文献   

17.
蔡元培先生(1868——1940)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他的思想涉及到政治、历史、教育、文化和科学技术等许多领域。他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过杰出的贡献。对他的教育思想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公允的评价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实践意义。本文拟从教育哲学的角度对其科学教育思想进行考察,以寻求其价值与启示。  相似文献   

18.
蔡元培(1868—1940年),生于浙江绍兴。清季,中秀才,举人,进士,授职翰林院编修。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任命他为教育总长,1916年12月蔡元培被任北京大学校长,1927年10月蔡元培就任大学院院长。毛泽东同志称赞他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他是“我国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他提倡科学与民主,主张‘兼容并包’,百家争鸣,培养教育了一代人”。蔡培元先生一生从事教育事业,鞠躬尽瘁,他给后人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体育思想,尤其是体育教育思想,在我国近代体育史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拟就…  相似文献   

19.
一九一一年十月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清朝政府的封建统治。一九一二年一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资产阶级教育家蔡元培被任命为教育总长。三月,孙中山被迫辞职,四月,临时政府北迁,袁世凯窃据了临时大总统职务,蔡元培仍在唐仪内阁中担任教育总长。七月,他因不满袁世凯的独裁统治,辞去了教育总长的职务。蔡元培在任职期间,怀着对资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满腔热情,以巨大的勇气和毅力,坚决改革清朝的封建主义教育,积极创建和发展资产阶级的教育事业,在我国奠定了  相似文献   

20.
第斯多惠(1790——1866年)是著名的德国教育家。他的教育名著《德国教师教育指南》写于1835年。在这部著作中,他以人的智力素质的发展为根据,说明了教育要“适应自然”的原理,并着重论述了教学的任务,总结了教学规律,论证了教学原则和规则等问题,对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