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对价值定义的规定,不应从经济学语境中和在认识论范式中理解,而应在实践哲学语境中理解。在哲学语境中探讨价值的定义,必需以人的需要为根据,确认“以人为本”的价值本性。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生存论基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为当代实践哲学的典范形式 ,马克思实践哲学启动并引导着当代哲学存在论范式的历史性变革 ,其实质是从超验的、实体性的抽象存在论 ,向根源于现实生活世界的感性的、社会历史性的、生存论的转变。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存在论结构正是实践生存论。实践生存论应当看成是自然、人、社会通过人的历史性的生存实践及社会化活动所展开的生存论统一。实践生存论蕴含的理性的历史乐观主义以及对现代生存方式及文化转型的建设性理解 ,与当代西方生存哲学的非理性的感性个体生存观以及虚无主义的历史观 ,形成了一种批判性的和建设性的对话。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两大基本理论范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近代史学界对"范式"概念的运用比较混乱,在对"范式"概念内涵界定的基础上,本文明确提出"革命史范式"和"现代化范式"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两大基本理论范式,这两大理论范式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排斥与取代关系.每一种理论范式都有其自身固有的局限性,不同范式的竞争丰富和深化了我们对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4.
哲学是自然、社会和人的思维的最普遍的特性、层面和关系的反映,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人类社会实践的高度抽象。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再到交往实践,昭示了人类理论思维的深层变革,也就是经知识论的范式向生存论和人类学实践论范式的转换,同时也是对实践层面暴露出来的人类生存困境和文化危机的反思与批判,这见证着人类社会从不和谐走向和谐的历程。  相似文献   

5.
从程朱理学到明清之际的王船山,中国哲学发展史上的道器之辨实现了一次范式转换,即从程朱理学本体论范式下的"道体器用"说转换为明清之际王船山生存论范式下的"治器显道"说,而生存论范式开启了不同于伦文主义的人文主义新视野.  相似文献   

6.
赵卫国 《河北学刊》2003,23(4):88-91
本文通过对胡塞尔在先验自我意识之内探讨交互主体性问题所遇到的困境以及海德格尔从日常此在、本真此在、此在之历史性生存三方面为探讨这一问题所提供的新思路的分析 ,表明了交互主体性问题本身不仅仅是理论问题 ,更是实践哲学意义上的生存论问题 ,从而探讨此问题在海德格尔那里发生了由理论到实践维度的转向。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哲学与“存在论”范式的转换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马克思哲学在“存在论”问题上的重大贡献在于实现了对传统哲学的实体本体论的变革 ,改变了理解“存在”问题的解释原则和思维方式 ,开辟了“存在论”的现代哲学范式。马克思认为传统哲学实体本体论的根本错误就在于颠倒了逻辑与生存、理论与实践、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关系 ,把本来第二性的、派生性的存在“头脚倒置”为“第一性”的和基础性的存在。因此 ,必须在根本上改变基本的解释原则 ,对颠倒的关系进行“倒置” ,确立感性实践活动优先于逻辑和知性、并构成逻辑和知性基础的本体论地位。在马克思那里 ,“感性实践活动”的确切所指乃是人“本源性”的生命存在和活动方式 ,正是这种本源性的生存方式 ,构成了“世界”、“人”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奥秘”和深层根据。在此意义上 ,马克思的实践观点在根本上扭转了解决“存在”问题的方向 ,实现了基本解释原则的跃迁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从自己的实践需要出发,对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的能动选择与运用。国内很多学者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转换持不同的意见。孙正聿认为经历了教科书、教科书改革和后教科书三种范式[1]。任平认为经历了教科书改革、文本学—文献学研究、中西方思想对话、问题反思等研究范式;郭湛认为最根本的范式转换在于前主体性—主体性—主体间性—公共性[2]。  相似文献   

9.
历史唯物主义所蕴含的生产范式过时了,是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层理论根源。哈贝马斯所建构的以交往范式取代生产范式的一套社会进化理论实际上是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抛弃。两种范式转换的内在根据在于实践与理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发生变化。哈氏的重建论本身也存在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0.
当前,哲学界正经历一次生存论转向。生存论是关于人的生存样态的理论。它以人的现实生活为基点,探讨人与世界的关联性,引导人对自身的生存状态进行反思。生存论的诸多特点直接引发了对人的存在方式——实践的关注。当今强势推进的实践活动已导致了一系列生态危机的产生,并伴随着人类理性的沦丧和主体性的异化。因此,立足于生存论视域,反思实践活动及其结果,引入相应调适机制,有着极大的当代意蕴。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民主观念把民主等同于多数人的统治,这种主张多数统治的民主理论在当代又被称为"多数主义民主"。英国式两党竞争、"胜者通吃"的决策模式和权力集中的政治制度自产生以来就被视为多数主义民主"范式"的典型代表,备受西方学者的青睐。然而,随着当代民主理论研究的推进和民主实践的发展,多数主义民主的理论和实践之间不仅出现了矛盾还产生了脱节,引发了多数主义民主范式的危机;同时,把民主直接等同于多数统治被认为是错误的观念而且已经对民主的实践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由此,一种旨在改变传统民主理论学科中心的错误认识,主张终结多数主义民主范式的呼声逐渐成为当前政治学界尤其是民主理论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2.
实践是人的根本存在方式 ,以对人的实践存在辩证本性自觉理解为基础的辩证法 ,是合乎真理的认识途径和方法。应当在以人的实践存在为基础的存在论、辩证法和认识论的统一中理解认识 ,揭示认识的辩证法。近代认识论是体系主义认识论 ,它热衷于建构绝对化、终极化的认识论体系。现代某些西方哲学家在反对体系主义认识论时 ,却又走向主张解构一切理论体系的相对主义极端 ,否认知识和规则的确定性、可靠性。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认识论都以理论脱离生活实践为特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则是理论和实践的辩证统一 ,强调认识“贯串着实践”和实践“贯串着理论”的品格 ,在实践交往的基础上揭示了认识主体间的辩证联结 ,克服了局限于语言交流与释义层面理解主体间性的缺陷 ,为不断发现和发展真理开拓道路  相似文献   

13.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重要的方法论 ,也是我们党长期的优良作风。在《毛泽东思想概论》理论教学中 ,我们也必须着眼于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 ,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使学生能够真正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实现二者的融合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在语言教学中 ,尤其是在外语教学中如何运用语篇理论指导阅读教学。使学生在提高语言知识水平的同时 ,得到获取完整信息的能力和语言的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5.
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教育大厦赖以构筑的根底问题。教师教育史上的三次“飞跃”表明: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教育活动的主线与内线,在教师教育大厦中处于奠基地位。传统教师专业成长观的主题是如何促使教师吸附教育知识,由此导致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旧三论”,即指导论、迁移论与嵌入论。在当代教师专业成长领域,基于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本真交互关系的教师专业成长观势必领唱主角,倡导基于实践优先论、情景中转论、智慧涌现论的教师专业成长“新三论”是对这一发展趋势的自觉回应。在“新三论”中,教育理论难以直达教育实践,非线性逻辑、情景中介性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学者主张"言不尽意",这种言意观反映了古代学者对语言有限性的认识.西方哲学家海德格尔和维特根斯坦也对这一问题给予关注,前者认为语言的本质是诗,应恢复语言原初的多义性,隐喻性;后者则提出"语言游戏说".汉语是一种颇具意义张力的语言,它在表达意义的时候,留给了读者广阔的阐释空间,语言与意义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17.
随着消费社会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马克思生产理论既遭遇严峻的挑战,也面临新的时代课题。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生产理论的精神实质,如何看待马克思生产理论在现时代的地位和作用,已成为推进马克思哲学当代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而从生产理论的研究方法和精神实质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对于廓清生产问题认识上的迷雾,并在实践中促进社会的总体生产与科学发展,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这样的理论和现实背景下,对马克思总体生产思想进行系统地研究可以说是一种积极地尝试。马克思总体生产思想是马克思经济学研究和哲学研究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理论产物。它向我们展示了生产研究的一个总体性视角:即生产的社会结构总体性和历史总体性的统一。这可以被看作是在时代境遇中生产研究的一个总体性视角。  相似文献   

18.
论作为一种形而上学的知识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江怡 《文史哲》2004,(2):14-15
现代西方知识论研究特别明显地表现了形而上学的特征:哲学家们对知识的研究不是从知识的获得过程和知识的最终形式上探究其中的思维活动内容,而主要是研究知识的基本性质、知识成为可能的条件以及知识表达的形式与世界之间的关系。这些不仅构成了现代知识论的基本内容,同时也体现了知识论与认识论的不同。在当代,西方知识论发展的一个明显的变化是随着分析哲学作为主流哲学的登场,"形而上学"遭到无情的批判与摒弃。为知识寻求形而上学根据之类的努力,被斥为无意义的东西。哲学、知识论回到经验论。虽然如此,知识论寻求知识根据的努力依然在进行着,只不过这样的根据表现为知识的诸种条件,包括真、确证(理由)与信念等,尤其是"确证"这一条件,构成当代知识论的核心部分。  相似文献   

19.
知识论研究的问题与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嘉明 《文史哲》2004,(2):15-17
现代西方知识论研究特别明显地表现了形而上学的特征:哲学家们对知识的研究不是从知识的获得过程和知识的最终形式上探究其中的思维活动内容,而主要是研究知识的基本性质、知识成为可能的条件以及知识表达的形式与世界之间的关系。这些不仅构成了现代知识论的基本内容,同时也体现了知识论与认识论的不同。在当代,西方知识论发展的一个明显的变化是随着分析哲学作为主流哲学的登场,"形而上学"遭到无情的批判与摒弃。为知识寻求形而上学根据之类的努力,被斥为无意义的东西。哲学、知识论回到经验论。虽然如此,知识论寻求知识根据的努力依然在进行着,只不过这样的根据表现为知识的诸种条件,包括真、确证(理由)与信念等,尤其是"确证"这一条件,构成当代知识论的核心部分。  相似文献   

20.
从传统知识论到生存实践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俞吾金 《文史哲》2004,(2):12-14
现代西方知识论研究特别明显地表现了形而上学的特征:哲学家们对知识的研究不是从知识的获得过程和知识的最终形式上探究其中的思维活动内容,而主要是研究知识的基本性质、知识成为可能的条件以及知识表达的形式与世界之间的关系。这些不仅构成了现代知识论的基本内容,同时也体现了知识论与认识论的不同。在当代,西方知识论发展的一个明显的变化是随着分析哲学作为主流哲学的登场,"形而上学"遭到无情的批判与摒弃。为知识寻求形而上学根据之类的努力,被斥为无意义的东西。哲学、知识论回到经验论。虽然如此,知识论寻求知识根据的努力依然在进行着,只不过这样的根据表现为知识的诸种条件,包括真、确证(理由)与信念等,尤其是"确证"这一条件,构成当代知识论的核心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