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释名》“或曰”前后的词,从理论上说应该是同义词,但其具体情况却不尽相同。其中,有产生于不同时代的同义词,有由于语音变化而形成的同义词,有表现为命名立意相异的同义词,有表现为通语与方言差别的同义词,有表现为语体色彩不同的同义词,也有的是非严格意义上的同义词,甚至是刘熙一时疏忽误判的“同义词”。  相似文献   

2.
翻译跟写作一样有个推敲选词的问题。选词就是辩别词的异同,辨析词的意义和用法,主要是在同义词中间推敲选择用词。1.汉语同义词与英语同义词汉语和英语都是高度发展的语言,都有极为丰富的同义词。根据刘叔新《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本文讲到汉语同义词主要以此书为准),汉语常用同义词约有二千二百  相似文献   

3.
《释名》中有的词,《汉语大词典》虽予以收录,但未释该书用例之义。现试举数例,略作考释。  相似文献   

4.
《释名》语言学价值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代是训诂学的黄金时代,鼎足而立的《尔雅》《说文》《释名》三书,堪称训诂学史上义训、形训、声训的三大里程碑。《尔雅》和《说文》历代备受推崇,至今犹为显学。独有《释名》较受冷落,自问世以迄清代,研究者少,“五四”以后,人们对它肯定少而贬抑多,往往以“穿凿附会”、“唯心主义”评判它,把它目为作用不大之书。今天,在人们对语言的认识有了突破性进展的基础上,在汉语词源学研究获得长足进步的背景下,很有必要站在语言学而不是语文学的立场重新审视《释名》,深入发掘和充分认识它在语言学研究方面的独特价值,批判继承这份文化遗产,剔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以服务于科学的汉语语义学的建构。  相似文献   

5.
《释名》语言学价值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代是训诂学的黄金时代,鼎足而立的《尔雅》《说文》《释名》三书,堪称训诂学史上义训、形训、声训的三大里程碑。《尔雅》和《说文》历代备受推崇,至今犹为显学。独有《释名》较受冷落,自问世以迄清代,研究者少,“五四”以后,人们对它肯定少而贬抑多,往往以“穿凿附会”、“唯心主义”评判它①,把它目为作用不大之书。今天,在人们对语言的认识有了突破性进展的基础上,在汉语词源学研究获得长足进步的背景下,很有必要站在语言学而不是语文学的立场重新审视《释名》,深入发掘和充分认识它在语言学研究方面的独特价值,批判继承这份文化遗产,剔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以服务于科学的汉语语义学的建构。  相似文献   

6.
段玉裁完全把六书的转注和词义训释的互训等同起来,这种看法不一定合理,但段氏在《说文解字注》中,运用转注互训一体说,在汉语同义词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第一,他利用转注与互训,系联了《说文》中的同义词,建立了同义系统。第二,在系联同义词的基础上,他又细致地辩析了很多同义词在意义和使用上的差异。因此,尽管段玉裁的转注论不一定科学合理,但他具体运用其转注论来研究汉语同义词时,却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相似文献   

7.
语言学家在批评《释名》声训时,往往说《释名》违反了荀子约定俗成的理论,其实《释名》和《荀子》的语言理论是一脉相承的,《荀子》一书也存在大量的声训,《荀子》对《释名》具有十分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释名场合,是指小说中对于人物名称的来历给予解释的场合.在释名场合下,汉语人名本身的字面意义得到凸显,同时由于这些字面意义与中国文化的某个方面,小说情节发展的某个阶段发生关联,从而对译者的翻译能力提出挑战.本文以《红楼梦》的杨译本和霍译本为蓝本,分析释名场合下《红楼梦》中的人名翻译的案例,总结释名场合人名翻译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为今后翻译中对同类问题的处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毕沅《释名疏证》和王先谦《释名疏证补》先后是清人《释名》研究的代表性著作,王先谦《释名疏证补》虽以毕沅《释名疏证》为基础,但二者比较,王先谦在方法、内容上对毕沅都有所突破。方法方面,王氏采用了不同的校勘方法,注疏的重点也不相同。内容方面,王氏既能补充及完善,又能怀疑并刊正《释名疏证》。  相似文献   

10.
王先谦《释名疏证补》是一部集解性的著作,汇集了清代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该书在解文训诂的同时,对《释名》相关理论体系也有探讨,集中在名实关系、声训理论、《释名》语音和《释名》价值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对《孟子》一书的单音节实词同义词作穷尽性研究后 ,通过对《孟子》同义词的产生途径的分析来探讨上古汉语同义词产生的一些原理 :受语言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双重制约。外部因素有六个方面 :客观对象本身的共同点、社会因素、时代因素、地域因素、认识因素、作家因素。内部因素主要是词义运动而产生同义词。  相似文献   

12.
中国自古就有编纂汉语同义词词典的优良传统。新出版的《古代汉语文化百科词典》(黄金贵主编,曾昭聪副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16年版,以下简称"《词典》")全书160万字,收录同义词17个大类,分580组,辨释2 900词。每组同义词包含条目、摘要、同义、辨释。具体来看,《词典》有以下几个特点:1.同义词的分类、构组及其内部联系具有系统性。《词典》分17个大类:天时、地理、人伦、人体、饮食、服饰、建筑、什  相似文献   

13.
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有代表性的人物 ,世称“亚圣”。其著作《孟子》是我国先秦时代最有代表性的语录体散文著作之一。《孟子》一书的语言平易生动 ,畅达明快 ,既有书面语的严谨精练 ,又有口语的活泼生动 ,真实地反映了战国中期的口语面貌 ,其词汇是成系统的。周文德博士的《〈孟子〉同义词研究》作为 2 0 0 2年古汉语词义研究的一部重要著作 ,对《孟子》一书的单音节实词同义词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描写 ,旨在为先秦汉语专书、专题研究提供一部分经过整理的有代表性的文献语言材料和经过分析、阐述和论证的关于先秦汉语同义词的一些理论与…  相似文献   

14.
《释名》中有 4 0条方言研究材料。《释名》是一部以东汉通语为研究对象的著作 ,它不代表青徐方音。《释名》的方言研究材料反映了青徐、冀兖、荆豫等地区的若干方音特征 ,并客观表现了方言词语的构词特点。《释名》在方言史、方言学史以及词汇史、词汇学史和词源学史上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 ,在引用、论及《释名》时 ,对该书进行了多处校释 :以明刻吴王官本为底本校正其文字 ;对《释名》的解说结合《说文》予以阐释或评述。段氏的校释虽时有疏失 ,但精当之处甚多 ,为我们留下了一份研究《释名》的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16.
《释名》篇目今传二十七篇,毕沅以为原来曾有三十篇,根据《韦曜传》所栽和类书所引相关篇目考之,毕说较为可信。署名毕沅的《释名疏证序》可能为洪亮吉代作,准此,则该序与同署为毕氏的《补释名》观点抵牾问题可以释疑。关于《释名》的成书时间,毕沅、洪亮吉、叶德炯、钱大昕等人的考证各有得失。从题署、郡制、州制、交往、物事等方面综合论证,可将《释名》的成书时间定在公元210年前后。  相似文献   

17.
书讯     
我校中文科汉语教研室杨辉映、蒋兆鹄老师编著的《中学文言文同义词辨析》一书,现己出版发行。该书汇集了中学文言文中的同义词近二百组,运用互换、对举、顺理等方法,从词义、使用范围、使用条件和感情色彩等方面,对各组词进行了缜密的辨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尔雅》及《释名》作了一个粗浅的比较。对两书从篇目、相承关系、同义类下的词条数目、训释体例、义训的具体方法及《释名》音训的表意功能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释名疏证补点校》序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释名》的性质、体例与价值 《释名》,东汉人刘熙撰。是一部用声训(音训)来释义,即用音同、音近、音转的字来解释字义的训诂书。刘熙在《释名·序言》中认为世间万事万物的名称,“百姓日称,而不知其所以之意”,所以他说他著此书的目的——“叙论指归”,是推究万事万物命名的由来,因而“谓之释名”——把他的书叫做《释名》。  相似文献   

20.
汉语的名称,常常带有主观色彩,赋有特殊意义。刘熙《释名》序中曾说:“名之于实,各有义类”。即是说,指称事物的名称,总是有一定的道理可说的,它往往能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