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连华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5):11-14
明毛晋汲古阁未刻本《漱玉词》国内久不见其传本。上海徐培钧先生从日本得到日藏彭氏知圣道斋抄《汲古阁未刻词》本《漱玉词》的复印件 ,从中我们了解到该本的收词情况。结合该本成书之前 ,尤其是宋代刻成的各种词的总集 ,以后的各种辑本以及现代学者的研究成果 ,我们分析后认为 ,汲古阁未刻本《漱玉词》具有较高的文献学价值 ,是李清照词作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辑本 相似文献
2.
徐培均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2(4):45-148
一般认为,辛弃疾《稼轩词》属豪放派,李清照《漱玉词》属婉约派。今读二人之词,颇觉有异有同,试记述之。一、“妮子态”在文学史上,有些评论家常从性别的角度论诗词,如宋敖陶孙说:“秦少游如时女步春,终伤婉弱。”①说明妩媚柔婉的作品,好似风姿绰约、袅袅婷婷的女郎。作为音乐 相似文献
3.
红楼人物历来就是读者和评论家们关注的对象,但对小说中的嬷嬷们,研究者却较少涉猎.在<红楼梦>的女性世界中,嬷嬷是一个别有意义的群体,她们地位特殊,阅历丰富,精于算计,惟利是命,其审美价值在于她们的形象既揭示了这类人物独特的生命内涵,丰富了我国古代小说人物宝库,又是全书展开矛盾冲突、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艺术手段. 相似文献
4.
胡可先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5(1)
《浮玉词初集》3卷,叶光耀著,是浙江图书馆所藏的一部稀见词集。该集的编纂经过6位著名词人之手,且评点者多达157人,是研究清初词学的重要文献。该集不仅对研究清初词集的编纂与流传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杭、湖之地的词人群体研究,尤其是吴兴词坛与西陵词派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诗经》女性审美传统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女性审美视角主要包括外在的容貌、形体,内在的品德、性情,这四方面均可对应于意象:花、水、玉、月来表现。后世文学不断吸收这些丰富营养,并继承和发展,形成女性审美传统即女性与花水玉月文化剖舍不断的民族血缘情结,也造就中国古代整体审美典范,更多崇尚的是与女性审美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自然、中和、阴柔虚静、玄远飘逸的气质。 相似文献
6.
王宏昌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Z1)
作为最有代表性、最具品牌的电视文艺栏目,央视《同一首歌》凭其独有的魅力征服了中国电视的万千观众。在内容、形式、传播方式、功能等方面《同一首歌》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对其它电视栏目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张承志《黑骏马》的审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振军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3):97-99
审美是文学作品得以垂青的不可或缺的元素。张承志的《黑骏马》之所以具有恒久的艺术生命力,主要在于文中蕴藏着丰富宏大的审美价值。就此,作品由表而里而论,具体表现在其成功的创作手法以及其所衍射出的民俗文化中。 相似文献
8.
申睿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2):87-89,122
《玉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楷书为主体的古代字典,并几经修订,流传至今。原本《玉篇》大部分已经亡佚,所剩的只有残卷。在原本《玉篇》残卷中,重文数量不少。从字形上看,可以将原本《玉篇》残卷重文之间的关系划分成三类:异体关系、假借关系、同义换读关系。 相似文献
9.
邹自振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1995,(4)
在中国词史上,相隔600余年,均以小令独擅胜场的晏几道与纳兰性德相似多于相异。他们性格一致,多情而笃于友谊,真挚而忠于爱情,词作凄清委婉,“绮梦”含蓄。《小山词》和《饮水词》好象两个才华横溢、多愁善感的灵魂。本文试从作家所处的时代和他们的生平、思想以及作品的实际出发,对两位词人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10.
贺利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6):202-204
纳兰词以“哀感顽艳”、“凄婉感伤”而名昭后世,而其边塞词却体现出另一番风貌。境界宏阔高远,风格豪放悲壮,语言质朴自然。具有豪迈的气度和雄浑郁勃之美,与其凄婉缠绵的情词相比,别有一番情趣和风韵。体现出了不同的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11.
南朝梁陈际顾野王所著《玉篇》是我国第一部以楷书为正体的字书。我们认为,诠释《玉篇》得名的思路理应落实在两个方面:阐释用做字书之名的"玉"的相关文化义;明确梁时及梁之前社会历史文化对顾氏以玉名篇的影响。如此双管齐下,才会相得益彰,找到其中语言文化交通的桥梁,才可能得出较为接近历史真相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乌斯曼·斯马义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1,(2):20-27
在维吾尔民间以书面和口头形式广为流传的达斯坦(叙事长诗)《玉素甫-祖莱哈》,赞颂了纯洁的爱情,其情节以"大结构"的形式得以叙述。该长诗以其丰富的内容、严密的结构和优美的诗体,为后来的维吾尔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米智明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9,(6):28-31
《词综》收录了唐、五代、宋、金、元时期的词作2 252首,词作者659人,且附点评,内容丰富,点校精当。它不仅保存了大量的优秀词作和丰富的作家资料,而且蕴含着独特的词学理论与思想,具有非常宝贵的文学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王新华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3):123-125
玉因其象征着权利、地位、财富,代表着美好、吉祥和高贵的品德,自古以来受到了中国人的崇拜。在古汉语词汇中,形成了大量与玉有关的的美称词语,几乎用“玉”字囊括了所有被视为高贵、美好的东西,极大的丰富了汉语的词汇,提高了汉语的表达效果。本文从以玉喻美的的角度出发来探讨玉词语的审美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邹华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150-152
从《诗经》中对女性形貌描写看,女性审美形象大致可分为"硕女"、"静女""游女"三类,分别包含了健美、柔美和飘缈三类。"硕女"形象即既高大又健壮的女性,这既是商族和周族史诗对女性祖先的赞美,反映了早期先民的生命意识,也是农业社会初期女性在社会生活中占重要地位的反映;"静女"这种看似对女性所作的纯审美观照,显现了进入男权社会后男性审美对女性的期待;"游女"这类女性审美形象多出自神话传说,依然可看作是对女性享有崇高地位时期的追忆和向往。女性审美形象的变化,一方面显现了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另一方面也显现了父权制的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6.
谢淑玲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1):109-113,118
《额尔古纳河右岸》作为迟子建荣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展现给读者的是完全陌生的少数民族原始生态及百年沧桑。其对人与自然的神性描写,对原始宗教文化的形象阐释,都极富灵性。从万物有灵的多神崇拜、天人合一的生态和谐之美、豁达本真的生死观、万物因缘聚合等多方面体现出了作者的审美价值取向,从而引发读者对人与自然、民族文化与人类文明之间关系的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17.
走出"死亡"--《金瓶梅》女性出路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殷晏梅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67-70
中国古代的女性形象,作为一种固定化符号,在文学创作领域内被以"物"的形态书写了几千年。伴随着女性自我意识的逐渐觉醒,这种状况也潜移默化地变化着。《金瓶梅》作为这种"社会存在"的真实反映,无疑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本文即以此为切入口,借鉴西方理论对其折射出的女性形象进行重新界定,以期勾勒出女性在寻求自我出路过程中所展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魏现军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8-14
摘要:邢準《新修余音引证群籍玉篇》完整保留了孙强《玉篇》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二言。其中有73条引及《方言》,部分保存了唐时《方言》的面貌。对其所引《方言》的体例作了初步的考探,并就其与宋本《方言》相异之处作了比勘。 相似文献
19.
王俊恒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
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塑了一系列女性形象,有英雄型女性顾大嫂、孙二娘、扈三娘等;贤妇型女性林冲娘子;淫妇型女性潘金莲、潘巧云、阎婆惜等;柔弱型女性金翠莲等.这些女性性格多样,形象丰满,体现了作者相对进步的女性观.《水浒传》女性形象的塑造,对小说主题的揭示起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具有一定的文学史意义和叙事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钥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0(3):41-45
死亡是德国民族史诗《尼伯龙根之歌》中最基本的主题和意象,也是其审美价值的出发点。死亡的恐怖和丑的背后隐含着史诗的创作者对真、善、美的表达。哈根之死和许特格之死表现了德意志民族特有的崇高之美。西格弗里特和克里姆希尔特的死亡以及尼伯龙根宝藏的失落除了与个人命运的悲剧相关,还隐含了民族命运、民族性格的悲剧以及性别和人性的悲剧。史诗中的狂欢是向死的狂欢,表现了德意志人独特的死亡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