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历来肯定人的主体地位,它的主体性理论同唯心主义和人本主义有着根本的分歧。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都在不同的范围和层面上阐述了文学主体性的内涵,提出和解决了创作主体和表现主体、服务主体三者统一的一系列课题,保证了人民大众在文学艺术中的主体地位。刘再复的文学主体性理论根本漠视人民大众的主体地位,鼓吹文学上的唯心论和唯我主义、非理性主义,反对辩证唯物论的能动反映论,企图根本改变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观念、价值观念和文艺观念,诱导社会主义文艺向个人主义、自然主义和颓废主义蜕化和堕落,从而改变其性质和方向。  相似文献   

2.
20世纪末我国文学颓废主义论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 2 0世纪末文学中的颓废主义发端于文革时期 ,80年代后期以降获得发展。它崇尚非理性主义、唯美主义和虚无主义 ,是新的时代、新的理性在艰难困苦中受孕的朕兆。它受到了生命本体论、形式主义文论的支持 ,其哲学基础是新人本主义、科学主义以及我国佛道文化中的某些传承。  相似文献   

3.
《古诗十九首》中近4成诗歌述说人生苦短、及时行乐,它以人生观、人生方法论构成了较系统的颓废思想,与汉末民歌一起形成了普遍的颓废思潮。悲怆的情感抒发使《古诗十九首》更具思想和艺术感染力,颓废在弃旧中为创新铺平了道路,对文学上的建安之风和哲学上的魏晋玄学有开启之功。汉末颓废诗歌在世界颓废主义文学中,也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20世纪末中国文学颓废主义思潮》从哲学、文艺学和社会学多重角度深入剖析世纪末文学现象,有强大的理论透视力,不乏洞见.但在某些章节却采取政治意识形态而非美学的、历史的视角,对20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有所误读,由此产生了理解与阐释的错位.忽略朦胧诗的现代意识与人道主义精神、寻根文学的现代理性与世界胸怀、王朔小说的媚世与奴性、新写实小说的平民气质、先锋小说的后现代主义志趣,将它们悉数纳入颓废主义思潮范围,似有削足适履、牵强附会之嫌.  相似文献   

5.
赫尔德是德国启蒙主义时期美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以前我国美学界由于种种原因 ,主要是原始资料掌握不够 ,对他的美学思想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和实事求是的评价。赫尔德的美学思想不仅对康德美学是个直接的批判 ,而且在西方美学发展史上应该是由狄德罗走向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是生活”的美学的一个重要转折 ,从而他也使德国启蒙主义美学有了更深沉的开拓和进展 ,使得历史主义的观念和方法从德国传播到欧洲各国 ,掀起了一场反对新古典主义的狂飚突进运动 ,极其有力地推动了欧洲文艺思潮和文艺流派的发展 ,也是黑格尔的辩证观点美学的一个先驱  相似文献   

6.
王尔德的剧本<莎乐美>在五四前后出现了大量译介与广为接受的现象,其背后有深刻与独特的历史和时代背景,是文化传统、现实需求等多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五四时期的作家怀着笼统而浪漫的人文情怀和反封建的热烈冲动来接受它.他们欣赏唯美一颓废主义者的那种冲决一切传统道德网罗的反叛精神以及无条件地献身于美和艺术的漂亮姿态,却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唯美-颓废主义的深层基础--一种绝非美妙的人生观.这是一种理想化和浪漫化的创造性转化,体现了接受美学中的"创造性叛逆".  相似文献   

7.
1978年~1990年,中国当代大学生在这历史性的十年中经历了一个艰苦探索的历程.在这一进程中,西方学术思潮对中国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笔者在此就西方现代派文学与中国当代大学生的关系作一定的探讨。一、西方现代派文学与当代大学生的视角文学艺术领域的“现代派”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以来西方在“先锋主义”、“颓废主义”、“实验派”和各种现代文学艺术流派名称之下兴起和汇合的一场文艺运动,一股文艺思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安徽大学出版社于2006年4月29日在北京联合举办了“(20世纪末中国文学颓废主义思潮》研讨会”。原中宣部副部长、文化部部长、著名诗人贺敬之同志因故未能到会,但他对研讨会的召开极为关注并表示支持。会议由原中宣部文艺局局长梁光弟同志主持。到会的既有郑伯农、陆贵山、董学文、涂途、李正忠、徐非光、苟春荣等老一辈著名文艺评论家,也有《文艺理论与批评》主编陈飞龙、《文艺报》副主编张陵、《文艺报》理论部主任熊元义、文化部《艺术年鉴》副主编祝东力等一批中青年学者,《20世纪末中国文学颓废主义思潮》的作者张器友、吴家荣、唐先田等,安徽高校、社科院的部分理论工作者黄书泉、李传玺等也应邀到会。  相似文献   

9.
(一)文艺社会学是不是一门独立学科? 一种意见认为,文艺社会学不是一门独立学科。李泽厚把文艺社会学同文艺学作了比较,他说,文艺学在某一个方面或某种程度上涉及美学范围,具有不自觉的美学性质,而文艺社会学是自觉的美学的一部分,它是围绕或通过审美经验这个中心来展开自己的研究,把文艺作品、文艺史和文艺批评作为审美对象的存在、历史和鉴赏来对待的。他把文艺社会学纳入了美学的范畴。(《美学的对象与范围》,《美学》1981年第3期) 另一种意见认为,文艺社会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如文艺学、美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一  相似文献   

10.
对文艺功能或价值的看法是卢梭人的哲学在艺术领域的集中体现。从历史的、美学的角度探讨卢梭的文艺价值观,有助于澄清在不同语境下造成的种种“误读”,还其思想的本来面目;而且,在功利主义、物质主义愈演愈烈,消费文化日趋泛滥的今天,卢梭的文艺价值观对我们认识文艺的存在及对人生的功能有着不容忽视的理论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杨柄同志编著的《列宁论文艺和美学》巨著已经问世了。他在编注说明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的命题:“列宁的文艺和美学理论是无产阶级文艺和美学的战略学”,给了我一个重要的启示。研究革命领袖的文艺和美学思想,绝对要避免“以美论美”的形而上学倾向。革命领袖终身的精力都集中在革命和建设活动中,不可能抽出一定时间来单独地谈论文艺和美学问题,但是他们在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活动中,又必然涉及到文艺和美学问题,因为文艺和美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必然要为当时的政治服务,说得具体一点,它必然要为当时的革命目的服务,  相似文献   

12.
卢卡奇早期著作<心灵与形式>和<小说理论>是20世纪美学的重要文献,其所包含的文艺理论思想反映了卢卡奇早期世界观、美学观形成的渊源与特点.这两部著作是在卢卡奇信仰马克思主义之前完成的,受到康德主义和黑格尔主义的影响,也受到狄尔泰生命哲学的影响,但他坚持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是正确的,而且在他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后又创造性地发展了这些思想,建立了自己完整的哲学、美学和文艺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3.
《鸠那罗的眼睛》是苏雪林唯一的唯美主义剧作,其比较纯正的、东方式的唯美主义趣味,有别于现代文坛其他作家对西方唯美—颓废主义的"创造性不忠",代表了现代文坛对以王尔德为代表的唯美—颓废主义的一种纯艺术角度的接受。这部剧作记录了20世纪30年代苏雪林曾经受到唯美—颓废主义的短暂而深刻的影响,并对之给予了自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末中国文学颓废主义思潮》用颓废作为一种批评术语来系统研究20世纪末中国文学作品的先期实验,通过比较来分析这股思潮的独特性及一般性,指出颓废不仅是一个阶段的文学现象,而且也与特定的文化思潮与文化传统相关联,因此必须将颓废主义作为一种真正的文学现象来加以全面的研究、严肃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邵洵美是中国新诗史上一位有影响的唯美棗颓废主义诗人,尤其是他对唯美主义诗歌理论与创作的倡导对推动唯美——颓废主义文学在中国的传播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邵洵美唯美棗颓废主义文学思想形成的历史棗文化背景以及他对西方唯美主义的译介两个方面论述了邵洵美诗歌创作与西方唯美主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目前国内有关文艺社会学的两派对立意见,认为文艺社会学是研究文艺这种社会性的审美实践的学科,它在学科性质上应划归于美学,是介于一般美学与应用美学之间的基础美学;在方法论上应以美学—历史双向研究方法为主,以社会学方法为辅,并引进现代自然科学方法构成独特的方法论体系;在理论构架上应展开为文艺行为社会学、文艺价值社会学、文艺史社会学、文艺形态社会学四个系统;在范畴体系上应借助“中介”这一基本范畴凝聚所有的审美范畴。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同志的美学思想,继承了马列主义的美学理论。它深深植根于我们悠久的民族文艺传统里,又在面对新时代的现实生活广借鉴外国美学经验的过程中,不断地获得丰富和发展。毛泽东具有非常广博、深邃的审美知识和经验。他站在革命家、思想家、文艺战略家的高度,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出发,切合着自己进行文艺创造的实际感受、体验所阐发的美学思想和理论,既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又富有重大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后期出现的艺术制度理论,强调艺术活动和人文价值的社会性基础和文化条件,揭示了艺术的权力关系与意识形态要素,颠覆了本质主义、基础主义的文艺和美学观念.布达佩斯学派在清理艺术领域与制度领域的关系中,从艺术生产、接受、传播方面对这一理论进行了批判, 从而认为,艺术从根本上说不可能被制度化.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主义与实践美学的同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后现代主义是继现代主义之后对启蒙主义进行反思现代性的后工业社会的文化思潮 ;它在拒斥形而上学的大背景下 ,沿着康德的思路 ,由认识论美学回归到人类 (社会 )本体论美学 ,表现为精神本体论和语言本体论两种倾向 ,并且在总体上表现为 :本质论到意义论再到异延论 ,主观必然论到主观偶然论再到非主体可能论 ,主观合目的论到符号形式论再到语言游戏论的演变过程 ,从而颠覆、消解了本质主义、基础主义、普遍主义、人类中心主义等现代性命题。实际上 ,从启蒙主义到现代主义再到后现代主义的美学演化 ,在社会文化背景上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美学是同步的 ,涉及到许多相同的问题 ,而实践美学却给予这些问题更符合现实发展方向和学科内在规律的科学解答。因此 ,实践美学是更具有建设性的当代美学形态之一。  相似文献   

20.
在学术史上,马歇尔.麦克卢汉以其独特的媒介理论而横空出世,卓然成一大家。实际上,他对于文学和艺术的论述,同样值得人们关注。总观他对于文艺的论述,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技术创造环境、文艺是对环境的感知以及旧环境成为艺术,可以说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可称之为环境主义的文艺思想。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麦克卢汉的环境主义文艺思想,呼应了当时环境美学或生态美学的诞生,在被称为技术时代的今天,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