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初中国农村包办择偶存在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上半期,中国社会经历着剧烈的变迁。但农村的择偶方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并未发生实质性的变化。这种择偶方式根植于当时的社会经济基础、封闭的生活方式、传统的观念以及农村的教育状况。在上述情况发生根本变化之前,农村包办择偶的消除仍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受到朱子《家礼》的影响,徽州宗族严格规定女子择偶需重视对方的家世门第与人品才学而贫富不论,形成了一套以门第为主、兼顾才学、不重财富的择偶标准,徽州女子择偶往往无自主权,全凭宗族家长决定。但透过森严的族规家法和官方文献,徽州女子也有着自己的一套择偶标准,家世才学、财富、外貌即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蒙古族与回族都是元代进入云南的少数民族,并且形成了相同的与汉民族杂居的地理分布特点。在新的地理环境中出现的文化变迁也存在诸多共同之处。明清时期,这两个民族在经济生活、心理素质等方面出现了不同的变化趋向,两个民族的文化变迁也因此出现了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4.
文化变迁是一个必然的现象,它有着自然、社会、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因。如果以文化人类学为基础,从文化变迁的视角出发,探讨鲁甸县回族文化变迁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一定程度上可以展现该县由此引发的未来发展机遇,以及传统文化变迁进程中回族文化的现代化价值。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化带来的社会巨大变迁,回族和回族社区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研究城市化背景下的回族社会变迁,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际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重点阐述了回族的社会组织变迁、文化功能及经营方式的变迁以及居民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迁,考察了回族社区的伦理变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董雪  周介吾 《理论界》2013,(4):78-80
上海人民公园相亲角由市民自发形成,是一种公开发布征婚信息的择偶方式。基于对人民公园"相亲角"征婚启事的实地调查,对相亲角的征婚信息进行文本分析,可以看到沪上适婚女研究生相较于女本科生,在择偶标准上的坚持与妥协,同时回应了关于女研究生择偶"重才不重财"的说法。  相似文献   

7.
西北回族政治势力的崛起,改善了回族的社会地位,成为西北政坛重要的制衡力量,同时带来了回族社会的深刻变迁:回族社会出现自治倾向,社会开放对外交流扩大,民族教育制度初步建立,工商业走向繁荣,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回族社会的变迁与发展也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启示:西北政局的关键是处理好民族关系;中央政府需要更多地承担民族地区制度变迁与进步的发展成本;在民族地区既要发展民族经济,也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在增强各民族之间的互信与了解的同时,培养对祖国向心力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8.
乡村伦理的根基是乡村社会,乡村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决定着乡村的社会关系。乡村伦理是乡村社会关系的反映,内含着乡村社会关系的价值取向,只有在特定乡村社会关系中才能解释乡村伦理的内涵。乡村变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没有永远不变的伦理,只要有社会变迁,伦理转型就会发生。乡村变迁不应该是乡村本质的消失,只要称其为乡村,乡村的基本要素就存在,只是在历史发展中呈现出了种种变化。解释与建构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伦理,一定要研究乡村在社会变迁中的"变"与"不变"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9.
择偶观是青年价值观的一个重要体现,通过择偶观能折射出青年的价值观,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择偶观对于青年的健康成长以及社会的进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择偶因素博弈论视角下纵观民国时期至今女青年择偶因素的演变,运用价值分析方法分析当下女青年择偶观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引导青年树立科学择偶观的路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近代对西北回族来讲是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其社会的大变迁主要有两次,一次是清末的"屠回"浪潮引发回民起义,左宗棠的屠杀和"善后"安置使回族人口的变化最为突出,回族聚居区的变化最为明显,甚至影响到今天西北边远山区回族群众的脱贫和温饱;一次是清末开始的"新政"和马家军阀的崛起对甘、宁、青的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深远,在复杂多变的民国时期,回族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等方面正面临重要的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11.
择偶策略是指生活中人们挑选结婚对象时所运用的方法、战术和计谋等.关于婚龄人口性别比失衡对于人类择偶策略的影响,社会生物学大致有两种不同的理论假说.一种是经典的性别比择偶策略假说,一种是替代的性别比择偶策略假说.随着婚姻市场中婚配人口的性别比结构的失衡,人类会根据婚姻市场上性别结构,对择偶策略进行重塑和再造.  相似文献   

12.
自明代回族基本形成以后,积极从事各种行业的经营。随着回族经营模式的扩大和深入,回族不断加强了与其他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快了回族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的结构性融入,促进了回族的社会认同观念的变化,国家认同观念产生并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13.
随着研究生人数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农村女学生进入象牙塔,她们学业有成,但在择偶方面有所欠缺:她们注重精神需求,择偶范围狭窄,择偶方式单一.通过问卷调查,对农村生源未婚女研究生择偶困难的原因进行分析,建议她们要加强自身修养,扩大交际面.同时,学校、老师、同学也应该给予相应的关怀和帮助,帮助其改善择偶现状.  相似文献   

14.
回族留学生在海外的发展变迁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19世纪以来中国回族留学生在海外的发展、变迁的调查和研究,介绍了中国早期回族穆斯林在海外留学的历程,以及他们艰苦的求学道路和生存状况,肯定了回族穆斯林海外留学回国后对促进民族教育、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外文化的交流所具有的积极而深远的意义。今天世界发展的潮流由于信息的发达和交通的便利,已趋向全球化合作和交流的社会。回族出外留学是回族走向国际交流的良好趋势,也是提高整个民族教育素质的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15.
百年来,伴随着作为乡村社会基础的农户自身特点与行为特征的巨大变化,中国乡村社会也历经了相应的转变.这一变迁大致表现为:农户活动地域的变化使乡村由封闭变得开放;农户认同逻辑的变化使乡村由重情变得重利;农户自身特点的变化使乡村由礼俗社会走向理性社会.具体地说,在原子化小农时期,乡村社会是封闭的重视人情的礼俗社会;在集体化小农时期,乡村社会是全能控制的动员型政治社会;在社会化小农时期,乡村社会成为开放的情退利进的理性社会.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微观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在对山东省巨野县夏庄村回族社区的历史变迁进行社会调查的基础上,探析了日常生活、宗教生活、婚姻家庭等层面在夏庄社会变迁中的不同表现形式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谯珊 《云南社会科学》2005,4(6):109-113
在民国时期社会学者调查统计的基础上,考察了学生群体的择偶观、择偶标准及其形成的社会原因和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宁夏西海固回族乡村“分坊建寺”为研究对象,通过人类学田野调查,梳理乡村回族分坊建寺的历史线索,分析当前回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分坊建寺存在的特殊类型与特征,及其产生的社会影响,并对如何解决乡村回族社会中的“分坊建寺”现象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分析散居回族文化及其构成的基础上,研究了散居回族文化对散居回族经济发展的影响,认为散居回族文化在对散居回族经济的导引中发挥了引导经济发展方向、经营理念和经济行为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广河县、康乐县和东乡县四个县、市的回族妇女为问卷调研分析对象,考察她们对自己及他人命运、社区公共资源、未来、择偶、教育的理解和看法以及对自身和未来的信心和能力,了解-临夏回族妇女在政治、文化、教育等诸方面的发展状况.本文是对调研中涉及的社区公共资源、教育和未来的看法三个方面的问卷统计分析,认为临夏回族妇女承袭了伊斯兰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两种文化对临夏回族妇女思维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她们的发展都具有深远意义,了解和考察了该地区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不同层面、不同伊斯兰教派的回族妇女的生活状况和发展情况,对促进临夏回族妇女的经济、文化、政治、教育各方面的发展,对今后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