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苏玉萍 《社区》2009,(10):62-64
什么是慈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慈”就是“爱”的意思。有人说,善行无论多么渺小都不会被浪费;有人说,慈善是一道飞架在天边的彩虹,使满目阴霾的人见到世界的美丽;有人说,慈善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暖阳,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还有人说,慈善是出现在沙漠中的泉水,使面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中国人完全搞不懂两样东西:时尚和慈善。如果时尚是"在特定时段内率先由少数人实验、而后来为社会大众所崇尚和仿效的生活样式",这两年慈善慢慢在中国变得时尚起来。慈善到底是怎么回事?怎样才是真慈善?暂时不好下定义。没有人天生时尚,也没有人生下来便是慈善家,一切从关注开始。  相似文献   

3.
慈善意识相对弱化及其伦理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是善良的民族,有悠久的慈善历史,但与世界上慈善事业发达的国家比较,我国的现代慈善意识和行为有不可否认的差距。我国传统的和现有的伦理构架和伦理观念,与这一结果有深层次关系。首先,儒家仁爱伦理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善良本性,也使中国人的善良具有自身特征,但是另一方面,儒家伦理的某些特征和内涵,使中国人的慈善意识固化在特定的框架内,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人的现代慈善意识和慈善行为;其次,中国宗教伦理对慈善意识的影响相对弱化;再次,共产主义伦理道德和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塑造了中国人崭新的精神面貌,同时,特定环境下对社会主义伦理的某些"时代性"注释和偏解,也使人们对当代慈善意识产生某些意识错位。  相似文献   

4.
书者何物     
有人说书法是技巧,有人说书法是一个人的学养,也有人说书法是人生,还有人说书法是文化。每一个喜欢书法的人,对书法的理解可以有不同的解释。我看都对,书法似乎是一个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综合体,其"妙用"与"玄通",可谓"邻于神化"之境。大者,可加以玄妙,光翰墨之道,"阐典坟之大猷,成国家之盛业"。小者,"可谓得简易之道,文则...  相似文献   

5.
艾叶 《百姓生活》2013,(9):34-36
4年前,八旬岳父在车站意外走失。4年来,他抛下生意,和妻子驾车行程3万公里,到处寻找岳父。旅途中,只要见到流浪老人,他都会收留,并千方百计帮老人寻找亲人。有人说,他从"寻亲专业户"变成了收留流浪老人的"慈善专业户"。如今,岳父仍杳无音讯,他却先后收留过98名流浪老人,并帮助35人找到了家。因为生意暂停,他负债10多万元,有人说他是"傻子",而他不以为然。他就是从福建龙岩来福清做生意的黎本宣。黎本宣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天下流浪老人都活得有尊严!  相似文献   

6.
正每当听到某人学古论今地讲话,就会有人说:"这个人很有学问。"每当看到某人的文章大量引经据典,就会有人说:"这个人很有学问。"有人会背很多古诗文,于是有人说:"这个人有学问。"有人能记住不少字典上的解释,于是有人说:"这人有学问。"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些算不算学问?算,但这是书面学问,死学问。有没有用?有用,但仅限于某些场合的说话需要和某种情景的写作需要。学问,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我认为,知识、技能是狭义的学问,创造、发明是广义的学问;读书求知,是学狭义的学问;人生处世,是广义的学问。我们不妨看看周围,有人虽然读书不多,但很懂得经营,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有人会说:"这里面大有学问。"有人没上几年学,但很通人情,生活过得快快乐乐,有人会说:"这里面大有学问。"有人虽然学历不高,但善解人意,仕途平平  相似文献   

7.
文化血脉是慈善伦理的根基。寻找当代中国慈善伦理发展的正确之道,必须研究中国儒家、道家和佛教的文化,把握其慈善伦理的内涵及其特点。儒家慈善伦理以"仁爱"和性善论为基石、以"义以为上"的价值观为支撑,道家慈善伦理以"损有余而补不足"为基石、以善恶报应为支撑,佛教慈善伦理以慈悲为核心、以因缘业报说为支撑。尽管三家特点不同,但它们都融合在以儒家为主导的传统文化血脉中。21世纪的中国,慈善伦理必须在传统的基础上,在伦理观念、伦理关系和实践形式上加以变革,才能更好地承担起神圣的使命。  相似文献   

8.
在一张张荣誉证书背后,我们发觉陈光标除了"中国首善"这个角色外,他还拥有多个社会角色,多道美丽的光环,这一道道爱的光环,使人觉得陈光标是个充满爱心的"千手观音"。陈光标说他天生喜欢荣誉,因为荣誉是对他慈善的最大褒奖,是激励他慈善长征的不竭动力。仅2010年,陈光标收到各级政府及各地人民群众赠送的锦旗327面,哈达4300条。在一张张荣誉证书背后,我们发觉陈光标除了"中国首善"这个角色外,他还拥有多个社会角色,多道美丽的光环,这一道道爱的光环,使人觉得陈光标是个充满爱心的"千手观音"。让我们细细品味除了慈善家和企业家外,陈光标的多重社会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9.
不爱喝咖啡的人,说咖啡苦涩;爱喝咖啡的人,说咖啡香浓。正如读书一样,有人仿效古人能读书读到"三更灯火五更鸡",有人自欺欺人能捧着书"憨憨入睡到天明",为什么会这样呢?吾日:心境不同。不爱读书的人就如同不会品咖啡的人一样,只知其中之苦,不知其中之乐。爱读书的人则如同会品咖啡的人一样,能品出其韵味,进入乐之境。  相似文献   

10.
“卖淫”这项人类社会最古老的职业之一,有人说是“社会的祸害”,因此必须予以禁止;有人则说是“社会的慈善”,因此必须使之合法。究竟孰是孰非,请看此文。  相似文献   

11.
人是生活在秩序维度的,人的生命的价值,尤其是劳动力的价值,与处于不同秩序维度有关系。公共慈善也是如此。它有原始秩序的维度,也有扩展秩序的维度,在不同的维度里,有不同的价值。从特朗普家族慈善基金会的命运,可以见出慈善和慈善组织涉及到的不同维度秩序的冲突。更好地发展慈善和慈善组织,需要解决冲突,在不同的秩序维度里,处理好各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四季人生     
美丽而短暂的人生,有人说是一场梦,在梦醒南柯时才感觉世事无常;有人说是一场戏,生旦净丑演绎着不同的人生;有人说是一叶孤舟,在江河湖海的风飘浪打中沉浮不定;有人说是一缕轻烟,轻轻的来轻轻的去;有人说是风  相似文献   

13.
慈善公益组织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信力是慈善公益组织存在的基石。当前慈善公益组织公信力"失信"严重,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集中在政府主导的慈善组织,包括慈善信息公开透明度低、慈善专业人才匮乏、监管机制缺位等。强化公信力建设是推进慈善公益组织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构建慈善公益组织公信力建设长效机制的路径是:明晰治理结构的权力制衡;优化慈善信息公开"软实力"建设;完善慈善公益组织发展的制度环境;建立多元化的慈善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4.
正6月25日下午,温籍公益人陈玉娟女士携手温州医科大学联合成立"温州善乐慈善基金会",陈玉娟及其朋友捐赠12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用于开展助医、助学、扶贫、帮困等公益慈善活动。由基金会资助的温州医科大学"2016川藏青光明工程·壤塘行"活动同时启动。陈玉娟说:"我做了18年的企业,让我感动的事情,想都想不出来;而这10年的公益路上,让我感动的事情说也说不完......"  相似文献   

15.
西藏,是一个永远都说不完的梦境。有人说它壮美,还有人说它雄伟;有人说它纯净,还有人说它神秘。 到过西藏的人醉在眼前的梦幻里,没有到过的人醉在心灵的梦幻里。如果从太空遥望,  相似文献   

16.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学会感恩具有呵护健康心理、培养自信自尊、提升人生境界、积累人际资本、守护家庭幸福的功能。但是现实情况却令人堪忧,有人说90后是冷漠一代;有人说是脑瘫;有人说是空心人,可以为生病的宠物落泪,却从不为妈妈动容……其实是不知情归何处!原因是从来没有人拨动过他们的"情弦"。针对此,我们应该在生活细节里引导大学生认知感恩、体验感恩、践行感恩,进而学会施恩。  相似文献   

17.
正有句话"活到老学到老",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也认可,但"学"这个字对不同的人却有很大的差异,从小到大有人学习很痛苦,有人很快乐,有人很困难,有人很容易,总有人觉得笨,有人很聪明,有人爱学习,有人不爱学习,总之差异很多,有一非常火爆的电视节目"最强大脑",参加的人的表演能使观众惊讶于他们的神奇能  相似文献   

18.
什么样的毕业生才算"合格"?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命题。很多人,站在各自不同的角度,作出了各种不同的回答。有人站在统计学的角度,算出60%以上的企业最看重毕业生的"社会实践和实习情况";有人站在心理学的角度,得出50%以上的企业看重毕业生"所表现出来的个人潜质";有人力资源经理说企业最看重毕业生的"创新能力",而有的企业负  相似文献   

19.
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有人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有人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有人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有人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看来,人是要有所责任的,人是要有所追求的,人是要有所作为的,人是要明理悟道的。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新闻报道是柄"双刃剑"。一篇文采飞扬的正面报道,能使一个企业、一个人的知名度无数倍地被放大;而一篇客观公正的批评报道,亦会使一些丑恶现象曝光的同时也令它的始作俑者们"遗臭万年"。新闻报道的影响力的确如此。但如何运用这柄具有"双刃剑"魔力的利刃,让新闻报道的影响力向着服务大局的方向辐射,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