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8 毫秒
1.
吉林籍香港资深爱国作家李辉英,1950年秋赴港,至1991年在港去逝。在港40年,一直勤奋写作,著作等身。在这40年,他出版反映香港现实生活题材的作品,有短篇小说3部,中篇小说9部,长篇小说2部。其中《四姊妹》是香港60年代长篇小说中的佼佼之作。他还出版了“抗战三部曲”的后两部———《人间》、《前方》,得到曹聚仁先生的好评。李辉英还是香港优秀的散文家,《乡土集》中许多散文是中国当代散文中难得的美文。  相似文献   

2.
中国当代学者散文的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散文一词前面冠以学者二字,既指一种倾向更指一种品格。学者散文因此监不一定非出自学者之手不可,自然学者所写散文将很自然地便会带出这一特色。中国古代的学者散文有其固有的传统特征,这些特征相沿成习,自中国现代散文诞生以来已成为约定俗成的概念从而包含了大家所熟悉的内容。但“五四”以来的绝大部分“学者散文”已与一般“作家散文”並无多大的差别,这在鲁迅、郭沫若、茅盾、朱自清、郁达夫等人的作品中都已非常明显。作为一种历史的现象,学者散文实际上並未作为一种艺术与文化品格而成为独立的学术指称。  相似文献   

3.
当代俄罗斯“乡村散文”以及这个流派的代表性作家拉斯普京,对中国当代文学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梳理拉斯普京以及当代俄罗斯“乡村散文”在当代中国的影响与阐释,对于呈现中国当代文学在探究民族文化传统、重塑民族精神方面对当代俄罗斯作家的借鉴与吸收,具有典型的意义。历史的相似性使中国学者和作家对俄罗斯当代“乡村散文”产生了浓厚兴趣。道德问题和民族性格问题始终是中国作家和读者关注的焦点,对民族意识的自觉追寻是当代中国作家关注俄罗斯“乡村散文”和拉斯普京创作的根本动力。拉斯普京对当代俄罗斯社会转型时期民族文化与西方文明激烈碰撞与冲突的思考,给当代中国作家和读者带来不小的启发。由此,相同的文化观念掀起了中国作家和学者研究俄罗斯“乡村散文”的热潮。当代中国学者和作家对俄罗斯“乡村散文”及拉斯普京创作的关注融入了当代中国作家和学者对民族、社会与文化的整体性思考。  相似文献   

4.
该文从宏观视角全面论述了香港现代散文的特征。这些特征构筑起香港散文的独特风景线,使它在香港文学中越发绚丽悦目。该文从主客观方面论述了香港散文繁荣的诸种原因,强调指出香港作家对文学的执著追求,以及他们的那种勤于笔耕与锐意创新精神。香港散文成就值得充分肯定,他们的成功经验应该认真借鉴。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以生命美学的方法,阐述刘元举的散文创作,认为作家具有一种忧郁的情怀,一种艺术的敏感。他的作品充满着智慧,处处给人以知识的力量。对人文历史的强调与对人道精神的张扬,是他散文创作的一个特色。同时,他又是一位充满现实主义美学精神的作家,散文中充盈着对现实人生的关注与对现实批判的锐气。他的写作不光是用智慧来证明一切生活经验,而且用作家的人格勇气去证明存在的希冀与良知。激情成为他艺术的勃勃之源。  相似文献   

6.
芦焚是京派散文作家群中创作颇丰,且独具特色的一位.本文通过把他的早期乡土散文与京派作家们的乡土散文作深入的比较深析,试图揭示他的乡土散文的底蕴.芦焚是位个性理智,思想复杂的作家.他的散文作品,对农村社会揭露的客观性、全面性和深刻性是其他京派作家所不及的;但在艺术表现上又深深地打上了京派的烙印,即通过诗意的描写来营造一个理想的境界,在理想和现实的交错中折射出人性美的光芒,作者也从中聊以自慰.  相似文献   

7.
散文的意境美,必须达到创造出主、客观交融互渗的鲜明艺术形象,而这十艺术形象又必颊是浓郁真实的生活气氛与柞家审美理想和生命激情的有机统一;在创造散文意境美的过程中,作家必须使自己的认识、感情、境界步步升华,开辟出一个在艺术想象中独创的艺术境界。充沛的革命激情,是当代柞家创造散文意境美的灵魂;有意脱离现实生活和一味强调散文的求真意识,是当前在散文意境美创造上应该批判的两种不良倾向。  相似文献   

8.
散文通过色彩描绘艺术画面,抒发散文家丰富多变的情感;而色彩的主观运用又取决于作家自己情感的调配剂,以此创造出艺术氛围和情调的诱人境界。  相似文献   

9.
梁锡华喜双以学校生活为题材,其笔下的校园生活多姿多采。作品言情细腻,有才子佳人味,爱用绰号,形象鲜明.其散文富有哲理,爱作异向思维,文字幽默,情趣理趣俱佳,颇能代表香港学院派作家的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10.
香港学者散文鸟瞰及评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香港学者散文鸟瞰及评论范培松一所谓学者散文,是一个富有弹性的概念,但约定俗成确有它的特定内涵和品位,乃是指学者写的具有较高学养和品位的并对社会持有文明批评的抒情小品、文化小品、书斋小品和随笔等文。在港台一般称之为知性散文。其涵盖面虽宽广,但面目和主体...  相似文献   

11.
孙犁文学创作的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犁是有深入思考和独立见解的作家,以特有的艺术视角和艺术功力,写出了战争气氛笼罩下的诗情画意和战争环境中所造就出的人情美;塑造的形象以可爱的青年女性为主;从男性的角度观察分析女性;进入新时期又成为散文大家,创作思想和风格也有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2.
散文的源头是文艺、哲学、科学;散文是作家有意泄露的心灵秘密;散文家要把握好泄露和隐藏的“度”,还要善于继承中国古典散文的优秀传统。  相似文献   

13.
林海音是大陆读者非常熟悉的作家,然而多年来,论者大都侧重于她的小说,鲜有论其散文者。其实林海音散文产量颇丰,伴随了她的整个创作生涯。何以论者寥寥呢?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她的散文是属于“无技巧”的那一类吧。众所周知,台湾散文自60年代以来,艺术探索层出不穷,无论成败,论者大有文章可做是无疑的。在硕果累累、风格纷呈的台湾散文园地里,林海音散文确实不算耀眼的奇葩。论文化底蕴,不如林语堂、梁实秋这些前辈厚实;论古诗文的意境神韵,又不如张秀亚、暗君这些同辈讲究;论技巧的革新,更不抵余光中等后辈锐敏。看来论者…  相似文献   

14.
编者按:1995年12月8B,辽宁省作家协会、辽宁省文联、辽宁省美学学会、辽宁省散文学会、辽阳市文联等8个单位联合在辽阳召开了“文哲散文艺术讨论会”,现根据录音将发言整理摘编如下:主持人陈巨昌(辽宁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今天我们隆重召开文哲先生的散文艺术讨论会,文哲先生的这次艺术讨论会酝酿已久,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文哲先生的散文集《影子)我看过后,感到是一本好的著作,立意高远,内涵深造,文词隽秀、朴实,读起来娓娓动人,我们今天讨论文哲先生的散文艺术,我想对文哲先生本人,是一件人生的盛事、喜事,也是辽宁省…  相似文献   

15.
周瘦鹃是20世纪初中国通俗文学的代表性作家,同时也是出色的散文家。其作于20世纪中叶的以花木草本及苏州地域文化为描述对象的散文文本,显示着作家创作视野的开阔和指向的明确,传达出其融诗词为一体、知感交融、虚实结合之艺术传达方式的鲜明个性。  相似文献   

16.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作家的风格通过作品的语言最为鲜明地显示出来。有独特风格的作家都有与众不同的调配语言文字的习惯,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情调。杨朔是当代优秀的散文家。他的散文结构精巧,感情真挚,意境深邃,诗意浓郁,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清丽秀雅。如果说刘白羽的散文如长江大河,急流翻滚,那么,杨朔的散文犹如小河流水,微波漪涟;刘白羽的散文是粗犷的、豪放的,具有“阳刚”之美,杨朔的散文是纤巧的、含蓄的,具有“阴柔”之美。这种清丽秀雅风格的形成,便同杨朔把握语言  相似文献   

17.
南宋散文研究的沉寂,与南宋理学家之文备受冷落有密切关系。南宋散文的繁荣,在淳熙前后的中兴时期;中兴时期的散文作家,主要是学者而非爱国志士;其时散文创作的主体,是理学家衡道论事之文而非志士抒愤之作。理学与古文之间不存在难以逾越的沟壑,南宋理学家大多对文章的价值有着深刻的理解,他们往往致力于道统与文统的会融,将学术思想、艺术精神与散文创作统一起来,从而对唐宋散文艺术传统的确立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8.
《庄子》散文艺术始终存有再认识的天地。文章认为:“文道浑融”是《庄子》散文艺术的总体风貌。首先,它所表现的客体──“道”,其内容和存在状态,具有独特的艺术亲和力及显现艺术至境的潜能;其次,作品本身各种抽象的形式艺术,无一不呈现“目击道存”,难分文字和思想之美的艺术魅力;再次,作者“独与天地相往来”的精神状态和创作方式,成就了“其为文乎?其为道乎”?的上乘艺术。由此可以说,《庄子》的散文艺术具有某种意义上的不可企及性。  相似文献   

19.
散文是一种最能包容作家的生活历程及生命体验的文体。它是作家思想、情怀的艺术体现。散文写作多表现为累积与沉淀、回溯与感悟。散文的勃兴往往是在一段文学史临近结束之际  相似文献   

20.
黎庶昌是晚清桐城派的代表作家,也是晚清最早常驻欧洲的外交官之一。黎庶昌以东西方异质文化为主要文学书写对象的“使外文学”作品,为中国近代散文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内容、新的思想和新的艺术表现手法,其散文鲜明的学者化写作风格,成为20世纪“文化散文”的近代滥觞。因此,黎庶昌的“使外文学”对于中国近代散文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