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的地缘政治与安全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结束以来,全球地缘政治与安全格局、亚洲地区的地缘政治与安全关系和中国周边的地缘政治与安全环境都发生了极大变化。中国实现了阶段性的和平崛起,显著改善了地缘政治与安全空间,但仍面临着各种复杂的挑战与威胁,包括美国的全球霸权扩张和对华战略围堵、亚太地区主要大国间的地缘政治对抗、与邻国的边界争端以及国内台独、藏独、疆独等分裂主义威胁。要进一步推进和平崛起,打造世界级强国,中国须全面规划以合作性参与为主导的地缘政治与安全战略。应致力于与美国霸权和谐相处,平衡发展大国关系,深化地区安全合作,妥善处理与邻国的领土和领海争端,化解潜在冲突,确保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争取成为海上强国。  相似文献   

2.
国家安全利益是国家安全与国家利益的核心内容,是分析民族国家间互动态势、博弈过程的重要视角,反映民族国家谋求安全、扩持利益的源动力.文章首先从基本概念入手,阐述国家安全利益的属性与内涵,并从理论角度探讨国家安全利益的生成机制,其中涵盖国家身份、安全观念、安全环境与国际规范四个主要因素.最后,把握中国东北亚国家安全利益的研究视角、现实内涵及护持方式,以期深化对国家安全利益问题的认知.  相似文献   

3.
中亚地缘政治态势发展与中国新疆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联解体后,中亚地缘政治地位陡然上升,世界主要政治势力在中亚地区展开了新的角逐。文章通过对中亚地区地缘要素的分析,阐明中亚地区独特的地缘要素造就了其独特的地缘政治地位和作用,并具体分析了主要政治势力在中亚的较量,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政治势力之间的共同利益和分歧矛盾之所在,从而进一步把握相关政治势力的分化与组合情况。  相似文献   

4.
中国周边地缘环境与西部地缘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德胜 《阴山学刊》2004,17(3):85-89
冷战后,我国西部周边地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对我国地缘安全提供了新的机遇,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值得我们关注的安全隐患。为确保我国西部开发战略的顺利进行,我们有必要加强忧患意识,采取有效的战略措施,确保国家地缘安全。  相似文献   

5.
中国在崛起的过程中,能源安全日益突出。为了积极应对,中国开始关注与能源相关的地缘政治因素的变动,在双边乃至多边关系中突出以能源合作为特色的“能源外交”。虽然中国在开展能源外交时有其潜在优势,但也面临着挑战。因此,我们应该按照“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重塑形象为中心,以对能源地缘政治和相互依赖的认知与实践为两个基本点来构建中国能源外交战略。  相似文献   

6.
“萨德”入韩前,中国在东北亚地区实际上已处于地缘“安全困境”中,但总体可控.2016年初起,韩国朴槿惠政府在美国的诱迫下,力推“萨德”这一攻防兼备、慑战并举的新型反导系统在韩部署,名为防朝实则剑指中俄.中国应坚决果断地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诸方面综合施策予以反制,避免陷入更被动的境地,化解因“萨德”入韩而使中国在东北亚日益严峻的地缘“安全困境”.  相似文献   

7.
冷战后,东北亚地区承袭了朝鲜半岛分裂和南北对峙的格局,并被处于“一超”地位的美国所主宰.由于失去大国保护,朝鲜开发核武器力图实现安全自救.作为应对,韩国引入“萨德”.然而,“萨德”不能有效应对朝鲜的军事威胁,其战略手段与目标严重错位.该现象主要源于美韩同盟中韩国的从属地位以及美俄和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如果韩国要维护国家安全,应当把维护半岛安全作为战略目标,为此,其应当构建真正的南北互信以减轻对域外大国的战略依赖.  相似文献   

8.
地缘政治与中国的大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缘政治的维度看,中国的地缘政治具有八个方面的主要特征,这是中国进行国家角色定位,确定建军路线、国防战略方向和外交战略,衡量国际贸易风险、运输成本和经济对外依存度的坚实而可靠的依据。据此,中国应该制定谋求世界大国的外交战略;自主构建周边的安全体系;依托经略东亚,营造新的东亚合作模式;加强海军建设,发挥海陆兼备优势;积极、稳妥地处理与大国的关系。并且,在长远目标的进取和恢弘性与实现近期目标的内敛和稳健性之间谋求一种战略平衡。  相似文献   

9.
中国与东北亚接壤国家经贸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与周边接壤国家经贸关系发展中,以中国与东北亚接壤国家经贸关系发展最快,本文对双边经贸关系发展的现状、有利条件和前景进行了分析与论证。  相似文献   

10.
地缘政治理论是国际关系现实主义学派的支柱理论之一。冷战结束后,地缘研究已成为世界大国制定全球战略的一种科学决策的需要。东亚地区是关系到中国核心安全利益的最重要地区,也是冷战体制在世界上最后的遗留地区。中国在新世纪的和平崛起要以这一地区作为地缘战略的出发点和重要依托,开拓更加广阔的地缘经济空间,创建有利于中国地缘安全的区域机制,并力图在台湾、南沙群岛等地缘战略要地上获取主动权,以改善海洋战略环境。  相似文献   

11.
亚太大国高度关注中亚地区的石油资源,制定了相应的能源安全战略,并采取积极行动,导致激烈的能源争夺正在中亚地区展开。中国可依据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和良好的政治经济合作基础,积极开展能源合作与外交,构建有效的区域能源合作机制,在确保能源供应安全与稳定同时,构筑起西部周边的安全屏障。  相似文献   

12.
中亚石油地缘政治与新疆建设能源安全大通道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亚地区丰富的油气资源储量,被称为“21世纪的战略能源基地”,中亚围绕着石油为主的地缘政治竞争日趋激烈。积极拓展能源进口渠道,加快能源资源开发建设、建立我国陆上能源安全大通道成为维护我国能源安全的当务之急。新疆的地缘与资源优势决定了新疆是中国21世纪建立陆上能源安全大通道的重要战略区域,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接替区。  相似文献   

13.
从军事同盟和合作安全的理论及其在东北亚的实践看 ,各国只有摒弃结盟思想 ,按照合作安全的要求 ,加强双边和多边合作 ,才有助于建立富有保障的东北亚安全机制  相似文献   

14.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各国对多边安全合作的积极态度 ,朝鲜与他国关系的改善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相互依存 ,为建立东北亚安全机制提供了重大的机遇。只要切实按照平等参与、协商一致、尊重现状、循序渐进、以经促政的原则行事 ,一个充满活力、公正合理的东北亚安全机制一定能够形成  相似文献   

15.
中亚地缘政治的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苏联解体之后 ,中亚再次成为各种外部势力竞相争夺和影响国际政治格局的一个不稳定地区。复杂的历史、文化、民族、宗教背景 ,以及“9·1 1”事件后 ,美国的进入、俄罗斯中亚政治的调整、土耳其、伊朗等地区大的影响 ,使这一地区政治形势呈现复杂态势 ,而“上海合作组织”则日益在这一地区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孙国强 《学术探索》2014,(12):28-32
中日关系和朝鲜半岛局势是当前东北亚地区的两大热点议题。中日关系方面,虽然今年以来中日释放出加强经济合作的信号,两国政治交往的频率和层次也出现回升,但是钓鱼岛争端和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这两个导致中日关系恶化的症结短期内难以化解,特别是在安全领域,两国缺乏互信,摩擦不断。朝鲜半岛局势仍继续陷入“紧张-缓和-紧张”的反复模式,在经历了短暂的缓和后再次趋于紧张。从东北亚地区安全格局看,中美关系构成了这一地区安全与稳定的主轴。因此,梳理中美两国在东北亚安全领域的合作与分歧,进而以此为基础思考中国的应对之策,对维护中国周边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时代中国国家安全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对全球化对中国国家安全带来的挑战 ,必须正确判断全球化进程中国际战略形势的基本走向 ,清醒地认识中国国家安全的基本需求及国家安全结构中的内在矛盾。确立新安全观的基本理念 ,在营造国家安全屏障中坚持独立自主的根本原则 ,构筑保障国家安全的综合战略 ,是在全球化进程中维护中国国家安全的基本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一个多种宗教并存的国家。长期以来,国外敌对宗教组织与国际敌对势力相结合,对我国进行分裂、破坏和渗透活动。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际敌对宗教组织支持国内极端宗教势力和民族分裂分子,在我国西部地区进行恐怖分裂活动,给国家安全和民族团结带来不良影响。我国应从战略全局高度,重视国外敌对宗教组织对我国进行的渗透活动,未雨绸缪,做好打击防范工作。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环境安全问题日益严峻,对我国经济、政治利益形成巨大挑战.实施正确的环境安全战略和措施,不但有助于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与全面实现现实的经济、政治、社会利益,而且能够为在全球化背景下维护和扩展我国国家利益发挥重大作用,成为落实建设和谐世界主张和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等对外战略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20.
论20世纪中国国家文化安全问题的形成与演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胡惠林 《社会科学》2006,1(11):5-18
20世纪中国国家文化安全问题形成于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所面临的生死存亡问题,是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安全史观的全部历史基础。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刻总结和反思,对于共产党自身建设与发展的理论思考,进而对整个中国的前途与命运的系统理论回答和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提出,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国家文化安全问题的全部理论基础;内忧外患所带来的社会主义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需求,构成了社会主义中国前50年的国家文化安全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