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英汉广告语修辞特征与翻译原则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英汉广告翻译的研究应从广告修辞研究入手。尽管英汉广告翻译的过程中存在着文化差异,但在修辞手法上却存在着相似性。本文拟从广告的商业目的和人类文化存在的“共核”角度出发,简要概述了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和美国学者E.SLewis提出的AIDMA原则:必须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Attention)、产生兴趣(Interest)、培养欲望(Desire)、形成记忆(Memory)、付诸行动(Action)。英汉广告修辞的“共核”都体现了上述原则,对英汉广告修辞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译、套译和代换三种常用翻译法,这种对比与归纳有助于深化我们对英汉修辞语体、风格、方法和特点的认识,能够提高我们对广告修辞语的认识和使用技巧。  相似文献   

2.
语体是适应不同的交际领域、目的、对象和方式的需要,运用全民语言而形成的言语特点的综合体系。根据非语言语境系列即交际领域、方式、目的、对象的不同,以及受这些因素的制约而形成的语言特点序列的不同,语体首先可以分为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两大类。各类语体在构成上都有自己区别于其他语体的非语言语境因素系列和语言特点序列,在运用上都有自己特定的修辞要求和配置规律。语体同修辞手段是个体与集合体的关系,当交际需要时,一定的修辞手段按照语体的特定要求,可以转化或选择为一定的语体手段,作为语体构成的语言材料和语言手段。一定的语体要求一定的修辞手段与之相适应,一定的修辞手段往往只适应于一定的语体。语体也是修辞手段的特定组合体、特定集合体。修辞手段的存在是以语体为依托的,语体是产生修辞手段的土壤,任何修辞手段都不能游离于语体之外,它不是依存于这一语体,就是依存于那一语体,没有存在于语体之外的"修辞手段"。各种语体又都有自己特定的修辞要求和特点,有实现自己的功能目标的修辞手段。因此,修辞手段的运用必须适应语体,为语体服务,受语体制约。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比较语言学的角度 ,对英、汉仿词这一修辞手法的特点进行了介绍 ,同时还介绍了英语中仿调这一语言现象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在英汉互译中处理仿词与仿调这一修辞现象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网络语体:一种新兴的语体类型探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现代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网络成为信息传输的重要方式,全新的网络交流模式导致了网络语体的产生。网络语体是适应网络交际的需要而形成的具有言语特点的体系,是一种介于口语与书面语之间的新兴语体类型。网上交际的快捷性使得交际者经常摆脱语言规则的约束,语言的简洁和变异成了网上交际的必然倾向。笔者拟从词语、句法、修辞三个方面对这种新兴的语体进行较为细致的描写。(1)网络语体由于可视和键盘输入等特点,词语表现手段极为丰富,外语、方言、拼音、符号、图形等手段都可以出现,同时网络紧跟时代,词语运用追求新奇、时尚和专业化。(2)网络语体句子简短,句法灵活,语序富于变化,较少使用关联词语和语义、结构复杂的复句,其日常聊天式的语言形式受到极大的青睐。(3)网络语体在修辞运用上具有很大的密集性和兼容性,几乎可以接纳所有的修辞手法。网络语体最常用的修辞方式除仿拟、比喻、押韵等以外,它独具特色的形貌修辞也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5.
本文举例分析了奇志大兵相声中运用得比较多并且对其相声产生幽默效果至关重要的一种修辞手法———仿拟。奇志大兵相声中仿拟的类型以仿歌曲、仿词为主,以仿成语、仿名句、仿语体为次。奇志大兵相声运用仿拟修辞,收到了良好的娱乐效果,并揭示、鞭挞了社会假恶丑现象。  相似文献   

6.
在鲁迅的小说中运用了众多议论性话语,这些议论性话语无论其语用修辞,还是话语修辞,以及所采用的具体的修辞手法,都与小说思想表达的目的密切相关,有其艺术的合理性与审美性。同时,这些议论性话语及修辞具有较高的创造性,它们与鲁迅在杂文中使用的语用修辞、话语修辞及修辞手段可以说是异曲同工,甚至完全可以说,鲁迅就是根据杂文的语体特点来书写这些议论性话语并运用修辞手段的。  相似文献   

7.
英汉修辞方式对比及其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和汉语的修辞方式是2种不同风格、不同特点的修辞现象。由于东、西方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英汉语言在修辞格式上也存在一定差异性。认识并了解英汉2种语言修辞格式的异同,有助于我们在英汉语言转换过程中正确理解原文的修辞手法,并在译文中正确使用,从而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和风格。本文对2种语言从声音的锤炼、意义的锤炼、修辞格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浅析英汉修辞在翻译应用方面的基本原则及方法。  相似文献   

8.
幽默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言的幽默,与词语修辞手段的运用密切相关,语言成了形式,修辞手段成为载体,从词语别解、夸张、仿造、反语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中,传输着各种意味深长的幽默.  相似文献   

9.
从语用学角度看委婉语的产生及表现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委婉语是英语修辞学中重要的修辞手段,它的产生和语用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语用原则方面来看英语中的委婉语,更能使我们加深对这一修辞概念的理解,从而在语言交际方面达到对其更加有效的运用。本文试图从语用学的礼貌原则、合作原则以及面子观角度出发来探讨英语修辞学中的委婉语的产生、委婉语表现手法以及中西方委婉语表达方面的差异现象。  相似文献   

10.
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可以使广告形象、生动而富有个性,但在广告语中的确存在许多修辞不当、滥用、误用辞格的现象。以Grice的合作原则分析造成这类现象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1.
所谓“禅宗修辞”,是指佛教的主要宗派禅宗的语录、灯录中所使用和出现过的修辞现象、修辞手法及其规律。在莫言的小说《生死疲劳》中,也出现大量为了表达作者心中的佛教观而使用的修辞现象、修辞手法及其规律。以禅宗修辞为视角,从禅宗修辞的模糊性、禅宗修辞的非逻辑性和禅宗修辞方式这三方面来分析《生死疲劳》的宗教情怀。  相似文献   

12.
超常修辞是对一般修辞具有强烈的叛逆性的语言运用技巧。致笑言语的基础。它常用于笑话、相声等创作中。中国笑话、相声的民族性及社会原因。超常修辞手段与一般修辞手段的对比分析:词义范围、语境、情感、意义联系、连贯性、叙述角度、严密性、社会性等方面的超常用词,反复、排比、对偶、对比、比较、比喻、避讳等超常修辞手法。超常修辞的社会效应。超常修辞与一般修辞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修辞与语体     
修辞是研究各种生成言语的手段的,它是形成各种语体的重要基础;语体是研究由于交际任务不同而形成的各种言语变体,它实质上是指聚集不同修辞手段的变体类型。因此,研究语体风格必须从修辞手段着手,研究修辞也必须在高层次上研究语体风格。各种修辞手段聚集体效果的集中反映就是语体风格,而语体风格就是建筑在生成规则和修辞手段上的最高平面。  相似文献   

14.
委婉语是各种语言中的常见现象,也是英语当中的一种重要修辞手段。人们对委婉语的研究往往局限于其委婉语应用领域的实例。根据语义、时代变异和形音义间的同异关系分析,委婉语具有不同的语体特征和“相关”的构造原则,委婉语与禁忌语之间也有多重关系。  相似文献   

15.
论语体的交叉渗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适应不同的交际需要 ,语体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言语格调 ,是为语体规范。语言运用与语体相适应是修辞的一条基本原则。语体具有封闭性和排斥性 ,也存在着相互交叉渗透的可能。语体的交叉渗透产生多种修辞效应 ,具有广泛的语用价值。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语体的交叉渗透呈现出日益多样化、复杂化、经常化的趋势。研究语体交叉渗透的方式 ,我们认为首先可分为常规性交叉渗透和变异性交叉渗透两大类。变异性交叉渗透能产生更为丰富的语言表达新形式  相似文献   

16.
对偶在各种语体中几乎都有使用,但表现形式却不尽相同。其原因在于语体对对偶的制约以及对偶对语体的适应,其目的是为了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同时也符合适应题旨情境的修辞原则。  相似文献   

17.
让语用激活修辞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高校现代汉语修辞教学仍然囿于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择、辞格的运用和语体风格四大块平行并列的板块模式,而内容又跟现代汉语语言三要素的教学内容交叉重复,尚未建立修辞教学的新体系。修辞教学改革应突破传统修辞教学的框架,坚持修辞适切性原则,摆正语体的位置,建立以语体为纲、着重语用、以修辞为目的的修辞教学体系,走独立设课之路。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语体作为人们在网络空间进行沟通与交流的一种文体形式,以其生动风趣、简洁实用、贴近热点及个性化强的优势,迅猛传播,日益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用语习惯和思维方式。仿拟修辞是修辞学中一种常用的重要的修辞手法。网络中流行的"XX体"就是仿拟修辞,这种修辞手法可以达到特殊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9.
我国首次“语体学学术讨论会”于六月八日至十一日在本校举行。会议由本校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和华东修辞学会联合主办。会议就语体学研究的意义、语体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语体划分的原则和类型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认为:语体学研究与“四化”建设关系密切,它对语文现代化和全民语文素质的提高都有重要意义。结合语体对学生进行修辞技巧运用的分析,对提高学生的阅读、欣赏和写作水平,很为有效;对机器翻译将起促进作用。传  相似文献   

20.
口语修辞是指口语交际中特有的修辞现象,与书面语修辞相对。本文中的“口语”,是指口头交际时的言语,它包括谈话语,或者说谈话语是其主体部分;也包括书卷语体的各种口头表达形式。研究口语修辞立足于口头交际、口头形式的全部才更合乎科学性,各种不具有谈话语风格的口头交际形式,如授课、演讲、作报告、广播、朗诵,同谈话语一样都具有共同的为书面语修辞不能取代的修辞现象,这只有也只能列入口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