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中国经济的发展客观上存在着“扩张——收缩”交替的周期现象。这种周期交替现象具有不同于一般国家经济周期波动的特征。它表现为周期为5年的工业型经济波动,以及在较高的发展水平上的较大波动。经济的波动是由物质生产过程的内在规律所决定的,同时它也为不完善的经济机制和不合理的经济行为所影响。因此,着眼于经济的中长期发展,必须采取有效的宏观调控政策,改进和完善经济运行机制,避免经济的过度扩张和过度收缩。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波动是在经济高速增长基础上的膨胀型波动。分析表明消费需求扩张对经济持续增长的拉动作用远大于投资增长,投资波动是造成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政府熨平经济波动的宏观政策导向应是刺激消费需求增长、抑制投资波动。  相似文献   

3.
实际经济波动对金融波动的影响和传导渠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波动是实际经济波动的延伸 ,是经济波动在货币信用经济条件下的特殊表现形式。经济和投资活动的失误和缺陷、经济周期性波动以及结构变动直接导致金融波动 ,越来越深刻影响金融波动形成的金融投资过程也受实际经济和投资活动制约。实际经济波动向金融波动的传导渠道可以概括为 :生产投资波动———企业资产负债状况恶化———金融波动 ;经济波动———信贷膨胀或萎缩———通胀或通缩 ;经济过热———泡沫经济盛行———经济转冷———泡沫破裂———金融困境或危机 ;财政赤字———货币供给过度———通货膨胀 ;进出口收支严重失衡———汇率大幅贬值———金融波动 ;一国经济波动———货币供给量波动或紧缩信贷或资本流动———利率波动———汇率波动———他国金融波动  相似文献   

4.
张劲 《天府新论》2003,(2):21-23
金融波动是实际经济波动的延伸 ,是经济波动在货币信用经济条件下的特殊表现形式。实际经济波动向金融波动的传导渠道可以概括为 :生产投资波动———企业资产负债状况恶化———金融波动 ;经济过热———泡沫经济盛行———经济转冷———泡沫破裂———金融困境或危机 ;财政赤字———货币供给过度———通货膨胀 ;进出口收支严重失衡———汇率大幅贬值———金融波动 ;一国经济波动———货币供给量波动或紧缩信贷或资本流动———利率波动———汇率波动———它国金融波动  相似文献   

5.
投资波动与经济波动作为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两个重要现象,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一个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特别是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认真研究和分析投资波动与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一、投资波动与经济波动因果关系的实证过程简介国内外经济学界一般将关于投资波动与经济波动的相互关系的理论分为三类:1.投资波  相似文献   

6.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先后经历了多次扩张—收缩—扩张—收缩的周期波动过程。从高等教育发展的时间序列经验特征中概括高等教育周期波动的典型化事实是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作者选取了21个主要高等教育和宏观经济变量数据,运用CF滤波方法,分析了中国高等教育周期波动的经验特征,总结出中国高等教育周期波动的典型化事实。  相似文献   

7.
消费、投资与膨胀型经济波动: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波动是在经济高速增长基础上的膨胀型波动。消费需求增长对经济持续增长的贡献远大于投资增长,投资波动是造成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熨平经济波动的宏观政策导向应是刺激消费需求增长、抑制投资波动。  相似文献   

8.
经济周期波动是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客观现象,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特别是跨国公司全球性的产业链布置,对各国经济增长带来了极其深刻的影响,经济波动出现了波动缓和化、周期同步化、矛盾虚拟化、外部作用扩大化等新的趋势。本文分析和探讨了在全球化背景下,经济波动的新趋势、影响经济波动的新因素和熨平经济波动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总结国内外对经济波动缓和化现象研究的基础上,利用HP滤波法对中国经济周期进行了测度,划分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六次经济周期.接着,使用固定样本时间长度的滚动时窗法对经济周期波动进行测度发现,1997年之后滚动标准差下降了近50%,从总量上验证了经济波动缓和化现象.本文进一步从GDP的产业结构和支出结构两个方面对经济波动缓和化进行分析认为:第三产业波动幅度的大幅度下降、消费波动和投资波动的放缓是经济波动缓和化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0.
经济波动实际上就是各个产业波动的综合效果。本文拟由产业入手,探讨各产业波动与经济波动的相关性、经济波动过程中各产业波动的特点以及推动经济波动的产业来源。有关研究表明:(1)重工业景气波动主导宏观经济景气波动。(2)各行业波动幅度均大于GDP波动幅度,说明行业间波动相关性各异,存在“风险分散”效应。各产业的经济效益比总产出更易波动。(3)各产业的增加值、总产值与当期经济景气波动的相关性不强,但中长期比较短时段表现出更好的相关性;各产业价格指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与全国的相应指标之间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4)冶金工业、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工业、建筑业始终是推动景气波动的主要产业,制造业在最近一个经济周期中开始起作用。  相似文献   

11.
无论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都会发生经济周期性波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周期波动发生了很大变化,波动强度减弱。其主要原因是:政府用财政、货币政策,通过市场机制,对国民经济实行了较大程度的干预和调控;战后西方国家市场机制进一步完善与深化。在计划经济国家中,经济体制转换前后经济波动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代,经济波动表现为高增长率、高波振幅和隐性失衡。在经济体制转换时期,由于引进了市场机制,经济波动表现出市场化的趋势,波动幅度有所缩小。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干预经济机制的形成,随着市场机制的引进,不管社会制度如何,政府干预下的市场经济可能是各国宏观经济体制发展的方向,经济波动的特征也将趋于相似。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对我国经济增长波浪式运动规律的探讨,旨在把握我国经波动规律,从而加以合理调控。一、中国经济波动问题研究视角的选择我国经济发展一直呈波动状态,从1952~1990年的社会总产值增长率来看,我国经济波动可划分为十个周期,见下表: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经济抗周期波动能力分析·王婷婷经济波动是各国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在我国理论界,虽然还没有“经济波动规律”的明确提法,但建国4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十几年的经济发展实践始终伴随着程度不同的周期性波动。因此,分析经济波动的原因,把握其规律...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对经济波动的解释具有多角度分析和侧重"经济危机"阶段的特点,根据马克思的分析,在整个经济周期中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变化相辅相成,只是受技术和制度因素的影响,总供给的变化更剧烈,从而导致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整合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传导机制不仅是完善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增强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说服力的需要,也是揭示马克思缓解经济波动思想的前提,我们完全可以从马克思对经济波动成因的分析中总结出缓解经济波动的对策.政府缓解市场经济波动的努力方向应该是,尽量缩小社会供给对社会需求的偏离,并尽量减少社会需求的波动幅度.  相似文献   

15.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RBC模型)是现代外生型的经济周期理论.该理论将随机冲击(技术变革)视为现代经济波动的冲量,通过生产率变化在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引起经济收缩或扩张;冲击的传递过程受到经济体系中的阻力摩擦而逐渐消弭,经济也同时向均衡状态(长期增长趋势)回归.这一理论对新经济条件下的新经济周期具有较好的说明能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协整、VAR脉冲相应和方差分解等计量方法,在1980—2006年度经济数据基础上,实证分析了以G7为代表的世界大国经济波动如何通过对中国的FDI影响中国经济波动。结果表明,中国FDI增长率与中国GDP增长率存有相关性;世界大国经济的波动是中国FDI和中国经济波动的Granger原因,而中国FDI的波动是中国经济波动的Granger原因;中国FDI方差分解中由中国经济因素解释的成分远高于世界大国经济因素的解释成分,在G7和中国GDP方差分解中,由对方经济因素解释的成分处于上升的趋势,这表明中国与世界大国之间经济波动的相互影响在日益加深。  相似文献   

17.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投资波动是导致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对投资需求的管理已经成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具有显著的"时间累积效应",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向非对称性关联,且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正向的"溢出效应",而扩张并未对投资产生显著的"牵拉效应"。  相似文献   

18.
赵智 《社会科学家》2007,(6):101-105
人类开展经济活动是在不断的经济波动中完成的.在世界经济波动的两种类型中,非周期性波动有着其固有的特点,相应的政府政策也就应表现出不同的取向.所以必须对世界经济非周期性波动作出界定,建立政府反应模型,并针对政府反应政策进行探讨,分析政策与波动之间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东西部的出口波动与经济波动的关系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后发现,它们的波形对应得很好,而且经过相关检验可知,出口波动是经济波动的原因.因此,如何从外贸体制及其出口市场管制等方面调整出口进而使得经济朝着均衡方向发展就变得非常有意义了.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四十年来,我国发生了多次超常经济波动,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描述这些经济波动的特征,分析导致波动的原因,对于寻求熨平超常波动的措施,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在这一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