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2 毫秒
1.
西套阿拉善蒙古族的由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套之名,由其位于河套之西而来。“贺兰山厄鲁特者,俗称阿拉山蒙古也,阿拉山即贺兰山亦名阿兰善山,皆语音之转,地在河套以西。”(《圣武记》卷三) 西套蒙古族,原属新疆乌鲁木齐的和硕特和青海和硕特部落。“游牧河西套,称西套厄鲁特。” 西套额鲁特,其“始视为元太祖弟哈布图哈萨尔,七传至阿克萨噶勒泰”(《清史稿》藩部五)。元时为斡亦刺,后发展为明代瓦刺,清代的厄鲁特或卫拉特。明末,瓦刺分四大部:和硕特部,准噶尔部、杜尔伯特和土尔扈特部,“号四卫拉特,统称额鲁特”(《西域图志》卷首一)。四部之间虽“分牧而据”“部自为长”,却“以伊犁为会宗地”结成松散的部落联盟,设有盟主,以调解四大部之间的纠纷。从十六世纪末到十七世纪中期,担任盟主的是和硕特部首领拜巴噶斯。 十七世纪初期,游牧于伊犁地区的准噶尔部逐渐强大起来,不断向邻近部落发动掠夺战争,迫使土尔扈特部首领和鄂尔勒克率领五万余帐,离开塔尔巴哈台,于1630年左右逐步移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库伦旗是清代漠南蒙古地区惟一实行政教合一体制的喇嘛旗.自库伦旗建旗以来,曾有“曼殊室利库伦”、“锡勒图库伦”、“小库伦”之称.而学界与民间一直对库伦旗别称含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从库伦旗历史演变及文化史实入手,经过仔细的考证和研究,得出库伦旗的“库伦”之称应为“寺院”或“寺庙”之意.  相似文献   

3.
准噶尔是我国西北厄鲁特蒙古族的一部,是明代瓦刺之后,在清代,厄鲁特也称“卫拉特”或“额鲁特”,是一个“逐水草,无城廓(1)”的游牧民族。明末清初,厄鲁特蒙古分为绰罗斯特即准噶尔、杜尔伯特、和硕特和土尔扈特四大部,游牧于天山以北,阿尔泰山以南,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广大地区。厄鲁特四部“虽各有牧地,而皆  相似文献   

4.
鲁土司系蒙古人出身,信奉喇嘛教。喇嘛教者,系视为无上之称,其教源出西藏佛教。蒙古人信奉的是喇嘛教的别一支派,即黄教(格鲁派),其宗祖为宗喀巴。历代鲁土司在连城附近建立了一些喇嘛寺,主要有:东耳(?)隆寺(即东大寺,在连城北十五里的水磨沟),西耳(?)隆寺(即西大寺,在连城西十五里的水硖),报恩寺(在窑街的红山村)等,各寺内均有众多的喇嘛。当时规定凡辖区蒙古人有二子者其中一子必充喇嘛,有三子者两个当喇嘛,甚至只有一个儿子,因患疾病或其他原因,也要送到寺里当喇嘛,土司子弟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5.
梧州市是广西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城市依山傍水,风景优美。“城枕三江险,山连百粤青”,它又是广西水上门户,广西重要的贸易出口港。著名的游览胜地有系龙洲、火山、中山公园、白鹤山、冰泉冲等等。 白鹤山联 白鹤山:又名鹤冈,耸立桂江和浔江汇流处。传闻此山形似白鹤展翅,故名。另一说这里曾是白鹤栖息之地。“鹤冈返照”是旧时梧州八景之一。  相似文献   

6.
一、拓跋鲜卑的起源与南迁 秦汉之际,匈奴的势力日益强盛,开始对东胡部落联盟发动大规模战争,征服了东胡部落联盟。剩下的东胡人便分聚于乌桓、鲜卑两部。“鲜卑自为冒顿单于所破,远窜辽东塞外,不与余国争衡,未有名通于汉,而自于乌丸(桓)相接。”所以在文献上一直未见其和西汉发生什么关系,所以关于鲜卑的活动,东汉时才见于史籍。汉文史籍所叙述的鲜卑都是从鲜卑迁徙到饶乐水(西拉木伦河)流域开始的。 那么鲜卑迁到饶乐水前居住在何地呢?史称鲜卑以山为号,然鲜卑山却有两个,《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云:“鲜卑者,亦东胡之支也”,别依鲜卑山,故因号焉。鲜卑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中旗。张穆《蒙古游牧记》说:“旗西三十里有鲜卑山”。这里的鲜卑山乃是人们所说的东部鲜卑。然鲜卑依地理位置分为东部鲜卑与西部鲜卑(北部  相似文献   

7.
一六九○年(康熙二十九年八月初一日),清朝军队与蒙古族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战于乌兰布通(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多伦县西北九十里的沙布尔台),历史上称为“乌兰布通之战”。战争的结局,是以清军的胜利和噶尔丹的失败而告终。—前者何以胜?后者何以败?究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战争的双方有如下互相反对的许多特点。 噶尔丹方而:(1)噶尔丹夺了厄鲁特准噶尔部的汗位,兼并了厄鲁特四部,而且占据了西北地区的广大草原,“控弦之众百余万,驼马牛羊遍山谷”,并与西藏分裂割据势力的头子第巴桑结嘉错狼狈为奸,又在沙皇俄国唆使和支持下,占据喀尔喀蒙古扎萨克图汗部,接着向土谢图汗部发动进攻,并分掠车臣汗部牧地。噶尔丹与沙俄侵略军钳形夹击下,使喀尔喀蒙古腹背受敌,被迫南迁。噶尔丹“踞喀尔喀王庭,征诸属国控弦之士数十万”,一心要成为大蒙古的汗。这是噶尔丹掀起割据战争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8.
蒙古族马奶文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奶及其酸马奶文化是欧亚大草原游牧民族——蒙古族奶食品文化中的精华,是他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智慧结晶。而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则在中国多元文化中闪耀着独特的光彩。 从自然条件和经济形态来看,蒙古族马奶文化的形成应早于公元前六世纪。据《蒙古人民共和国通史》载“蒙古民族祖先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的时代,即原始公社制度时代”;俄国学者俾丘林也认为“蒙古民族的起源约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远在公元前2500年,这个民族游牧于中国的北部沙漠”;学者苏日巴达拉哈认为“远在图腾崇拜的社会阶段,蒙古民族形成于幽都之北,广漠之野的森林和草地上。活动于贝加尔湖周围,阴山山  相似文献   

9.
生存于白山黑水的满族,在民族统一和建立国家的过程中,与蒙古各部发生了复杂关系。满族与蒙古族有着相近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彼此居住和活动的地域犬牙交错。《圣武记》卷1:满族与“蒙古语言居处不同而衣冠骑射相同之国也”。《听两丛谈》卷1:“满洲之俗,同于蒙...  相似文献   

10.
《中文信息》2008,(4):54-55
素有“大树华盖闻九州”之誉的天目山,为浙江省内第一名山,地处浙江省西北部临安市境内,在杭州至黄山黄金旅游线中段。主峰仙人顶海拔1506米。“天目”之名始于汉,有东西两峰,顶上各有一池,长年不枯,故名。  相似文献   

11.
点校本《蒙古游牧记》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游牧记》是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研究蒙古历史地理不可不读的入门书。它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是学界公认的,历来为学界所重视。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张正明、宋举成二先生点校的《蒙古游牧记》(以下简称点校本《游牧记》),应该说,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但翻开是书一看,却不免有些失望。其一,本书称点校本,实际上只点不校。在点校说明中,本书自称:“参照《皇朝藩属舆地丛书》、《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所收本进行了校正”,但翻开正文一看,却不见有一处校正者。且不说仅凭《皇朝藩属舆地丛书》和《小方壶斋…  相似文献   

12.
一祖国近六十万勤劳,勇敢而智慧的哈薩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維吾尔自治区的天山以北直至阿尔泰山为正的广大草原及农村中,而以在草原中游牧者为多;另有一些在甘肃、青海两省。在苏联哈薩克斯坦共和国更有四百多万哈薩克族;在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科布多地区也还有几万哈薩克族居住着。可見哈薩克族分布的地区非常辽广,从蒙新高原直到中亞细亞及哈薩克斯坦,几千年来,他們主要以游牧为生。而几千年來在这一块广大区城的草原中,一直是各族游牧人民活动的历史舞台,有多少事件象疾风扫殘叶一样在震撼着当时所知道的整个世界。从东海之濱直到大西洋之岸,从寒冷的北冰洋直到温暖的印度洋,就由于这些游牧部  相似文献   

13.
近代台湾省爱国抗日志士丘逢甲,尝遭谣传“卷饷十万”,传播颇久,史界已 屡有考论。兹为续辨,祈求深入解决。一曰辨饷,考察战时台省军饷源流,以见丘氏“卷 饷”之可能性,实微乎其微。二曰辨案,考察战后查究台省军饷下落之诸案情形,以见浊 者自浊,而丘氏则清者自清。皆核验于甲午战争之当时当事也,庶几“卷饷”谎言,遂得 明白判断;丘氏人品,皎洁亦宜无复可疑耶。  相似文献   

14.
历山按孟子称舜生於诸冯迁於负夏卒於鸣条东夷之人也耕处应与始生之似尤为可信故以此山为正而凡地相去不远自当以在山东者为是今济南府厯城县以山得名相沿甚久他处厯山亦各分考附载於后济南府之历山天下称舜耕之历山有八。在山东者三。在山西者一。在浙江者三。在直隶者一。其在山东者。一在今济南府城南五里。一名舜耕山。一名大佛头山。一名千佛山。按历城县志。山川、历山在城南五里。亦名佛山。齐乘曰、图记皆谓齐之南山为历山。舜所耕处。故其城为历城。为信然也。按济南府志、山川、历山在历城县南五里。一名舜耕山。古有舜祠。隋开皇间。因石作  相似文献   

15.
一  世有评画者曰 :“妙于生意能不失真 ,如此矣 ,是能尽其技。”尝问如何是当处生意 ?曰 :“殆谓自然。”其问自然 ,则曰 :“不能异真者 ,斯得之矣。”且观天地生物 ,特一气运化尔 ,其功用秘移 ,与物有宜 ,莫知为之者 ,故能成于自然。今画有信妙矣 ,方且晕形布色 ,求物比之 ,似而效之 ,口序以成者 ,皆人力之后先也。岂能合以自然者哉 ?(宋·董 《广川画跋》卷三《书徐熙牡丹图》)朱自清先生解释说 :“‘生意’ ,是真 ,是自然 ,‘是一气运化’。‘晕形布色’ ,比物求似 ,只是人工 ,不合自然。”[1 ]盖“自然” ,在中国古典绘画 (尤其是山…  相似文献   

16.
蒙古考     
蒙古考黄震云蒙古,又作蒙瓦、萌古、朦古里、蒙骨,其意义已通人见知,无需墨染,但其本义却莫名其妙,成了文化史上具有国际意义的一个谜。考蒙古一词首见于《旧唐书》卷一九九云:“室韦者,契丹之别种也……其北大山之北有大室韦部落,其部落傍望建河居。其河源出突厥...  相似文献   

17.
释“市井”     
在记载夏商周三代历史的文献资料中,“市井”的使用已较为普遍。一些学者将其释为“按井田而划分的农村集市”,似与史实有些出入。首先从当时人们对“市井”一词的用法来分析。《国语·齐语》云:“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这说明市井乃商贾云集之地;《后汉书·刘宠传》云:“山民愿朴,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此处所言市井显然也不会是乡村集市,否则便不会使山民白首而不入。《孟子·万章(下)》云:“在国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皆为庶人。”在远古时代,“国”与“城”有互通之处,立国即为筑城。孟子在这里明确将城市中的“市井之臣”与乡…  相似文献   

18.
八思巴蒙古文,是西藏喇嘛八思巴遵照元世祖忽必烈可汗的旨意,根据当时蒙古语的语音特点,采用梵藏文字母形式创制的一种拼音文字。它始创于1260年,1269年颁诏推行全国。当初称为“蒙古新字”,后改称“蒙古字”,也称“国字”或“国书”,并规定用以“译写一切文字”的,因此在该文字中,也有用于标记非蒙古语语音的字母。元朝灭亡后,八思巴蒙古文被废弃。后人称该文字为“八思巴文”,或称“蒙古方体字”。本文主要探讨八思巴蒙古文“”字母及与之有关的几个问题,先就其元音字母作个概述。  相似文献   

19.
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歌词类”卷二十一载柳永撰《乐章集》九卷,同书载北宋其余名家诸集一卷左右。盖词为消遣娱乐之道,诸家用力皆不勤勉,惟《乐章集》煌煌九卷,是证柳永以作词为平生事业。然《四库提要》(卷一百九十八)仍称“宋词之传于今者,惟此集最为残阙。”残阙的原因,不可具知,但有一点可以窥见,即一方面“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一方面文人士大夫以“其词格固不高”(《直斋书录解题》),自始至终鄙弃之。细绎宋人评柳词之语,毁者多讥其“浅近卑俗”(王灼《碧鸡漫志》卷二)。这…  相似文献   

20.
古中国记有铸金人之像的,有见于春秋末期勾践为记念范蠡所立金像。“越王乃使良工铸金像范蠡之形.置之坐侧,相夕论政”《吴越春秋》卷十《勾践伐吴外传》。后来秦始皇聚六国兵器于咸阳,仿翁仲形,铸有十二金人;西汉霍去病北征匈奴,夺得祭天金人,也皆是铸像,但这些铸像,盖为他人形像而传,仅都是为某种需要所铸,并未普及民间。中国史有为己树碑立传,且遍及全国,令黎民百姓顶礼膜拜者,当始自唐明皇李隆基。据宋乐史的《太平寰宇记》称.“开元年中天下铸圣像,郡皆一,而潘独二;力士以其本乡,故自铸其一也”(卷一百六十一《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