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职业生涯成功概念的界定 职业生涯成功是职业生涯的结果变量.Seibert&Kraimer(2001)把职业生涯成功定义为“个人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所累积的积极的心理上的或是与工作有关的成果或成就。”目前.学者们普遍将职业生涯成功分成:客观职业生涯成功和主观职业生涯成功。客观职业生涯成功指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取得的可证实的、可观察到的价值成果,它主要包括六个客观成功的指标:地位和头衔;物质成功;社会声誉与尊敬,威望,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顾名思义,“外国专家”应当是既具有外国国籍又在某一行业领域具有特殊造诣的专门人才;“海外高层次人才”则是指这样一些具有特殊造诣的高层次人才:他们身居国外,但不一定具有外国国籍;可以是中国留学人员,可以是“身居海外的”外籍华人,也可以是“本来意义上的”外国人。  相似文献   

3.
为官之道的“六五六邪”前汉光禄大夫刘向,著有《说宛》30篇,其中谈到为官之道时,把所有的官员分为12种,列为"六正六邪"。"六正"是:一、高瞻远瞩,防患未然,此为"圣";二、虚心尽意,扶善锄恶,此为"良";三、夙兴夜寐,进贤不懈,此为"患";四、明察...  相似文献   

4.
方秋国 《人才瞭望》2006,(10):81-81
领导用人有“方”、“圆”之分。“方”指用人的原则性,包括用人的规范和范围;“圆“指用人的灵活性,包括用人的技艺和策略。前者是用人的内在要求;后者是用人的艺术形式。领导用人的方圆艺术即“方”与“圆”的辩证统一,也即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过于求“方”,可能有“迂腐“之嫌,会导致下级和群众敬而远之;过于求“圆”,则会有“圆滑“之嫌。两者的结果都是没有用好人,没有发挥人才的最大效益,都是领导不称职的表现。现代领导要想做到“方”与“圆”的辩证统一,必须遵循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重大举措     
《人才开发》2007,(3):59-60
教育部:“农村学校教师特岗计划”启动;北京:鼓励科研人员兼职进行研发成果转化;2007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目标;上海:谋求人事工作新发展;浙江金华:表彰第六批拔尖人才;山东龙口:首批“有突出贡献的技师”出炉。  相似文献   

6.
革新举措     
《人才开发》2005,(7):59-60
浙江:采用“自荐海选”方式选举村官;南昌市选拔120名领导干部赴港、澳和新加坡培训;蓬莱市与高校合作引来五百英才;洪泽:民企人才享受“六优先”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背诵都是比较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那么,何谓背诵呢?背诵具体是指两部分——“背”和“诵”。“背”是指不看原文完全凭记忆记住全部内容;“诵”是指结合原文所要表达的感情,用作者想要达到的情绪神态和感情来表达原文,复现原文。叶圣陶先生有句话:让学生吟诵,要让他们看作是一种享受,而不看作一种负担,一遍比一遍读得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而自然达到纯熟的境界。  相似文献   

8.
刊中报     
上海招录公务员“两高两多”1997年度上海党群机关招录职位共43报名440人,录取比例为1:10.2。此次社会公开招录公务员主要呈现“两高两多”四大特点。“两高”的主要表现为:一是报考人员的总体素质普遍较高。据统计,报考人员中,党团员占73%,30岁以下的占69.1%;全部为大专以上学历;二是机关招录的要求普遍提高。43个职位全部要求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有些职位还要求必须有硕士研究生学历;一些机关对外语、计算机等工作能力和工作技能的要求也较高,一些职位要求英语达到六至八级;个别机关招录职位的条件近于苛刻。“两多”则体现…  相似文献   

9.
领导用人有方圆之分。“方”指用人的原则性,包括用人的规范和范围;“圆”指用人的灵活性,包括用人的技巧和策略。前者是用人的内在要求;后者是用人的艺术形式。领导用人的方圆艺术即“方”与“圆”的辩证统一,也即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如果方圆分离,则用人效果会明显降低。那么,现代领导到底如何使“方”与“圆”有机地结合起来呢?1.开局:先圆后方开局即领导刚开始走马上任。这时的领导一方面面临着全新的人际关系和陌生的工作环境,即使自己有不少抱负,但要经过熟悉情况进入“角色”才能讨诸实施。另一方面,新官上任,…  相似文献   

10.
一看题目,人浮于事怎么成了人“俘”于事,莫非笔误?其实不然,人浮于事是人们对机关工作作风的一种批评,指机关 机构臃肿人多事少的现象;而人“俘”于事则是机关干部自身发出的感喟,指机关干部整天忙于事务,成为事务的“奴隶”和“俘虏”。一旦人俘于事,就不能主动地计划安排工作,只能被动地敷衍应付。机关干部工作忙,在某种意义上该是件好事,但问题在于他们往往是被动地忙,被各种事务牵着忙,结果大多是无效地忙。其表现为: 一、事从上面发,下级成了“俘虏”。基层单位往往“婆家”众多,“婆婆”们无论大事小事,大多红头文…  相似文献   

11.
杜仁 《人才瞭望》2010,(4):95-95
书痴:指古代专心读书之人。陆游诗云:“白头尚作书痴在,剩乞朱黄与校雠。” 书库:是指博学饱识之士。《隋书·公孙景茂传》载:他“少好学,博涉经史”“时人称为书库”。  相似文献   

12.
市县传真     
《人才瞭望》2003,(1):59-62
安阳市编办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开展了纪律作风整顿活动,这次整顿分学习动员、查摆、整改、总结验收等四个阶段进行。通过学习,提高了大家对这次整顿活动重大意义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结合各科室和个人工作实际,重点围绕“六整治六营造”查摆问题。即:一是整治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风气,营造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良好作风;二是整治衙门作风,营造立党为公、勤政为民的良好风气;三是整治不实的工作作风,营造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风气;四是整治纪律松驰,组织观念、大局观念淡薄的不良风气,营造纪律严明、令行禁止、顾全大局的良好作…  相似文献   

13.
重大举措     
《人才开发》2007,(1):57-59
教育部:六项举措确保2007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财政部:高管薪酬可搞“特殊化”;长三角与西北:开展人才开发合作;苏鲁豫皖:跨省科技奖启动;上海:出台措施促进养老服务事业发展;上海徐汇:加大高层次人才开发力度……  相似文献   

14.
自全县“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商城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迅速行动,精心谋划.紧扣活动主题.活化活动载体.创新活动方式,以设立党员示范窗口为平台.以“6543”为抓手.扎实有序地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即:在业务工作方面实行“六公开”,公开领导职责、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纪律、公开服务承诺、公开收费标准、公开廉政制度;在接待服务方面坚持“五个一”,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座、一杯茶水相敬、一颗热心办事、一声再见相送;  相似文献   

15.
举重与举轻     
有两个意思相对的成语:“举重若轻”与“举轻若重”。望文释义,显然前者指的是对重的事物也能轻轻摆弄,后者则指轻的东西则要隆重对待。有人认为这是不同人应有的性格差异。大致皇帝、总统、元帅、董事长等等是“举重若轻”,宰相、总理、将军、总经理等辅臣是“举轻若重”。  相似文献   

16.
考察用人须防“六性”□周志军考察使用干部不当,往往会给工作带来极大损害,稍加归纳,我们应注意防止以下六个方面:一、偏面性。在考察干部过程中,只看表象,不究实质;只察一时一事,不全面衡量。使用干部只凭自己直觉如何,不管别人是否有异议。二、屈从性。对上级...  相似文献   

17.
怎样认识人才 长期以来,人们在谈论人才的 重要性以及重视人才的迫切 性,谁也不怀疑人才效应与事业发展的密切关系,但在实践中对如何认识人才却众说纷坛。例如,有人认为,人才是指具有为各项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也有人认为,人才是指超越自我利害关系而又能驾驭某一群体的人;还有人认为,人才是指具有较高学历或较高职称和职务的人;再一种说法是,人才是指具有从事某种实际工作能力的人。这些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但不全面。 邓小平同志说:“不要因为他们不是全才,不是党员,没有学历,就把人家埋没了。”按照小平同志的教导,我…  相似文献   

18.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人才资源的开发已被各级党委和政府提到了议事日程,但是一些地方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人才资源开发的效果不好,归结起来主要是走入了“六重六轻”的误区: 一是重文凭轻水平。一些地方规定:凡本科或研究生毕业的可进当地机关或事业单位;具备高级职称的可享受地方政府津贴;至于这些人的水平如何,创造的经济、社会效益如何,他们则不闻不问,他们要的是重视人才的“名”,不是真想要人才。 二是重才轻德。某些地方为了搞活地方经济,对一些所谓有本事的人采取特殊政策,致使这些人在一些地方为所欲为,把当地的…  相似文献   

19.
创造快乐     
大多数的时候,快乐与悲伤仅在一念之间。畅销书《快乐诀》的作者郭泰说了一则关于“哭婆”的故事: 乡下有一个老婆婆经常哭泣,她不但晴天器,雨天也哭,所以大家都叫她“哭婆”。 有一天,来了一位者和尚,他问哭婆:“你为什么整天器呢?”哭婆回答:“因为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卖伞的,小女儿嫁给卖香的。只要天气放晴,我就想到大女儿的伞一定卖不出去,愈想愈担心,忍不住就哭出来。下雨时,我就想到小女儿的香一定没法拿出去晒干,所以也就忧虑得哭出来了。”  相似文献   

20.
少女早孕问题是当今社会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同时也是学界研究较热门的一个问题。“早孕(early pregnancy)”这一词语在医学上的定义是指“妊娠不满3个月的阶段”(百度百科,2013);而在本研究中,“早孕”则指得是过早妊娠这一现象。本文就近年来有关少女早孕问题的研究进行一个梳理。
  一、研究背景
  少女早孕是一个世界性的生殖与健康问题,国内学界就这一现象的伤害性达成了共识。学者开展有关少女早孕问题的研究的背景如下:首先,随着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青少年生理成熟提前,社会开放程度提高,传统性观念逐渐淡化,不管在其他国家还是我国,早孕少女这一群体的数量都在逐渐上升;其次,少女早孕会给其自身带来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巨大伤害;再次,少女早孕往往会影响到家庭、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