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品牌原来是指一个名称、名词、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其目的是识别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劳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劳务区别开来。现在品牌的概念得到扩张,它不仅属于企业,它还是对消费者的承诺,因此品牌建设与和谐社会在这里找到了通向成功的交汇点。  相似文献   

2.
品牌是区分相同或相似商品的一个重要因素,目的是识别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劳务,并使不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劳务区别开来.对于生产企业来讲,品牌代表价值,品牌不仅会给企业带来高知名度,还有利于企业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取得高额利润.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品牌建设.但对于我国的中小企业来讲,因为规模较小,缺乏优势,认识不足等问题,在品牌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误区.本文从政府提供机制保障、企业加强经营理念、品牌意识、提高服务质量等方面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著名品牌策略大师艾·里斯说过这样一句话:“实际上被灌输到顾客心中的本不是产品,而只是产品的名称,它成了潜在顾客亲近产品的挂钩”。无疑,这在向我们暗示,消费者忠诚的不是产品或服务,而是品牌。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旅游企业实施品牌营销的原因1.品牌本身带来的效应品牌提供的价值包括营销价值和顾客价值。营销价值即“品牌效应”,如果品牌为消费者所接受,该品牌的产品在市场就受消费者欢迎,营销过程也不必花费很多的促销费用。顾客价值主要指品牌的声誉或形象能够满足消费者的某种情感需要。旅游企业属服务业,其提供的产品主要是服务产品,具有无形性和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旅游企业的品牌与其产品的品牌往往是一体的,如好的旅游企业意味着好的旅游安排与导游服务等。人们在选择一项旅游产品时,必然倾向于选择那些品牌形象好的企业。旅游企业也因此…  相似文献   

5.
品牌是"指用来识别一个或一群消费者的商品和服务的名称、术语、符号图案等."强势品牌则意味着这个品牌的商品或服务拥有较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以及由此导致的更大的市场占有率、更高的利润空间、更强的生命力.品牌作为社会经济生活中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在教育领域也逐渐升温.随着社会的转型和职业教育市场的不断细分化,职业学校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只能靠品牌.好的品牌既是学校综合实力的最佳体现,又是学校特色的形象化展示.因此品牌建设对于职业学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城市品牌的创立和展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形象建设需要有品牌意识,何谓品牌?从狭义的角度去看,美国的一本《销售术语词典》是这样规定的,品牌是“用来识别某个或某些销售者之产品和劳务,并用以和其它竞争者的产品或劳务相区别的一个名称、术语或设计,或者这些内容的组合。”这里仅仅是从品牌的可识别性上来限定的。从广义的角度去看,任何一个品牌都包含着品牌的创立者或拥有者的这样一种主观意图,那就是让品牌的接受对象所认可和接纳。所以品牌又包含有另一个性质,那就是它的可接受性。品牌也只有在实现了它的  相似文献   

7.
作为世界500强的跨国知名日化用品企业,联合利华在中国的品牌经营之道值得我们赞许和借鉴。“有家就有联合利华”这句让消费者听了备感亲切的广告语,流露出了联合利华对中国市场的渴望。它对中国市场消费者的关怀与重视为其树立了优良的企业形象。它善于从了解和预测消费者和客户需求入手,并富有创意与竞争性地提供知名品牌的产品服务与市场,从而赢得了顾客的喜爱、信任与忠诚,品牌形象也逐渐深入人心。它在如何让  相似文献   

8.
品牌是一个企业或一个产品的标志.品牌是为企业或产品的功能服务的.从教育的功能来说,品牌是其功能效应和差异化效应的独特平衡与体现.这种品牌是激励、机遇、价值,高等职业教育非常需要这样的品牌.民办大学注重打造自己的品牌,对于促进其健康成长和持续发展十分必要、重要.  相似文献   

9.
良好顾客关系的建立,除了在生产经营观念上树立“顾客就是上帝”的指导思想之外,还取决于服务人员的服务技巧和公关的美感形象。而服务技巧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在“真诚”基础上的语言表达方面的能力和技巧,同时也是对出售的商品有所了解和审美的敏感,不仅对不同商品进行比较,而且对同一商品也能善于鉴别其优劣精粗。服务员是直接与消费者打交道,一言一行既关系到组织的利益,又关系到消费者的利益,因此具备相当的语言素养能力的审美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技工学校的产品是教育服务,学生就是学校的顾客,是学校教育服务的对象,因此,"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服务理念应体现在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学校有能力向顾客提供优质服务,并能持续改进其服务质量、管理水平,就能赢得市场、得到发展.这就要求技工学校必须树立教育服务理念,并建立起自我改进、自我完善的机制,来保证学校的服务质量.技工学校应把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服务、为家长提供称心服务、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服务作为长期追求的目标,这样才能够赢得学生、赢得家长、赢得市场.  相似文献   

11.
孟海贵 《城市》2010,(5):3-7
我国现在正处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期,随着工业化而来的是城市化。城市化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建设什么样的城市。城市是人类创造的,是一种文明,我们称之为城市文明。要了解城市文明的发展趋势,就先要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任吉东 《城市》2007,(5):77-79
无论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推进过程中,还是在地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中,城市总是处在一个个战略节点上,其作用是支撑和推动性的,而要使这种作用发挥得更好,加快城市化进程就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3.
天津:城市定位与城市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士元 《城市》2006,(5):28-32
进入新世纪之后,天津重新明确了自身的定位--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这一目标何时才能实现?这是许多人关心的问题.本文拟从城市功能的研究入手,对这一问题进行一次尝试性的预测.  相似文献   

14.
15.
16.
王文元 《城市》2001,(4):60-63
一、城市发展目标城市必须有发展目标,最忌讳盲目发展。所谓盲目发展指的是把城市发展全方位纳入现代化的轨道。对于城市自身发展来说,现代化是双刃刀,一方面给城市带来硬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In ‘Defending the City’ George Pattison seeks to defend the modern city against the charge — made, for example, by Graham Ward — that it is a merely secular phenomenon. Instead, he argues that, in its essence, it is multi‐dimensional and pluralistic, representing a range of diverse possibilities, creative as well as destructive. Also, the modern city is shown to anticipate the essential features of the postmodern city. The argument is illustrated by references to Pugin's critique of architectural eclecticism, to Dostoevsky's invocation of the fantastical reality of St. Petersburg, to Kierkegaard and to Murnau's film Sunrise. It is claimed that the best Christian response to the city is to defend, not to subvert, its pluralism.  相似文献   

18.
打造个性化城市关键在于唤醒城市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兆辉 《城市》2007,(2):72-75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文化的结晶.城市文化和城市相伴而生,城市与生俱来就是一个文化中心.依靠城市文化的支撑,城市获得生存与发展的灵性和动力,形成自己独有的个性与特色.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reflects on a series of workshops run by the art/media/hacktivist collective Deptford.TV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Centre for Urban and Community Research (CUCR), Goldsmiths, University of London in 2009–2010 and in 2012. The aim of the workshops was to create short films using hacked CCTV material. Participants, equipped with digital video signal receivers, were led through the city by incoming surveillance camera signals. Receivers cached surveillance camera signals making a range of city spaces visible. The material was then stored on a shared video platform and reshuffled in personal narratives and montages of the city. Hackers and media artists call it ‘sousveillance’ and frame it as a critique of the ‘panopticon society’. I argue that this practice reveals an unusually realistic portrait of inner city London and its working-class population at their everyday work. My contention is that the absence of such activities in narratives of gentrification and the presumed end of manual work make this portrait particularly valuable. The article evaluates this emerging and ethically controversial practice of video recording, asking to what extent it can become a useful tool for urban scholars, visual sociologists and media artists. In conclusion, I argue that the exercise provides moments of self-discovery for the urban stroller, who – while practicing a sort of heroic immersion in inner city London – paradoxically becomes a watcher of scenes from life fabricated at a ‘safe’ distance; a middle way between urban ethnographer and flâneur.  相似文献   

20.
孟海贵 《城市》2005,(6):10-12
一、经营城市的积极作用及其局限性 经营城市说在近10年从国外引进,但经营城市的做法在改革开放后即逐渐推行,而且异常火爆,经营城市在城市经济活动中运用了市场机制,遵循市场规律,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广泛吸纳生产要素,盘活城市资产,对利用各类城市资源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使城市建设特别是房地产开发迅猛地发展起来.但经营城市本身亦有其局限性,经营的主体非城市政府莫属,而经营城市又是一种市场行为,其目标是追求经济效益,政府经营城市难免产生诸多弊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