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走出国门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张德彝前后八次出洋,旅居海外27年.他对"国家以教务、学问为重"的认识格外深刻,他对西方文化教育,特别是对近代西方教育资源的丰富性、教育受众的普及性、教学内容的多样性,都做了全面而深刻的观察和考量,他的这些认识有力的推动了近代中国科技文化教育层面的西学东渐.  相似文献   

2.
张德彝是晚清重要的外交官,他幼年接受传统教育,青年入同文馆接受新式教育,曾先后八次到访西方各国。在此期间,他广泛地接触西方社会与文化,详细考察西方女性,逐渐从一个保守士人转变为批驳中国裹脚陋习、尊重女性的开明士人。但在对婚姻自由等女性主义运动的讨论中,他回到了保守的阵地中,体现出近代士人思想的保守性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晚清随使俄国的张德彝在他的日记《四述奇》中最早向国内介绍了俄国戏剧,但这一史料一直为学界所忽视。张氏在日记中记述了俄京观剧的情况,详细介绍了其所见到的剧种、剧目以及戏剧演出等。这些记述在当时及其后有不少内容被误读,这些记述的误读成有其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4.
《幽居答述》是聂双江在狱中对戴伯常的答书。他从德与知、精气神的关系,以及自谦与自慊、天与心等方面对各种心性、道德概念的定义、修养的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一方面拓展了良知说的本体论面相,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他的心本论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立法辩论的原则对于立法辩论的程序运行和价值实现都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各国议会辩论规则一般都没有对此予以明确规定.以各国议会辩论规则的文本设计为中心进行考察,并辅之以辩论惯例和辩论实践,可将议会立法辩论应遵循的原则归纳为有序、理性、切题、公开和文明五项.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大量的法律法规被译成英文,为国外了解中国法律以及国人学习法律英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目前我国的法律法规英译本的质量却不容乐观。文章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英译本为例,分析了其中法律术语英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7.
西方逻辑学传入初期,不同译者对逻辑术语有着不同的翻译,这对逻辑学的传播产生了不利影响。清朝编订名词馆颁布了中国第一份经官方审定的逻辑学术语名词表——《辨学名词对照表》。事实上,这并没有能够达到统一逻辑学术语译名的目的。这有其客观原因,我们不能就此否认《辨学名词对照表》的作用和意义。对于"Logic"之译名,不同时期的翻译不尽相同,甚至同一时期不同译者都有不同的理解和意谓。一个西方逻辑学术语在中国传播过程中的名称演绎本身也是中国逻辑学发展所经历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围棋是传统四艺之一,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格。魏晋时期棋风大倡,通过考察《世说新语》中保存的大量史料,可以了解当时的围棋观念、棋技、棋品、棋风的发展情况。魏晋棋文化表现出重道与重艺的倾向,这与魏晋风度有极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史著自先秦时代即不乏好奇,但先秦两汉的史传文学虽好奇而少有夸诞内容,自《三国志》始有《方技传》等专载方术奇诞之事,范晔《后汉书》则后来居上,并对后世史著产生相当影响。由《史记》到《后汉书》趣尚之变有时代和个人诸种缘由。一方面,史学与史官文化影响下,中国古代文学往往具有明显的历史要素与历史品格,另一方面,文学要素与文学品格又几乎是史著与生俱来的内质。中国古代文、史著作,长期呈现的一直是史文诗赋相互融通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
从民族主义视角切入,运用社会学理论,以《新小说》杂志中发表的《东欧女豪杰》、《新中国未来记》、《黄绣球》等小说为中心,探讨了晚清小说中的奇理斯玛人物修辞。在对其神圣性、原创性、感召性三方面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这些奇理斯玛人物的作用在于从弥补传统的改良和颠覆传统的革命两方面重构了传统。此外,这些人物通过修辞的建构,显示出其召唤的内容。这正是中国现代文学如何借助奇理斯玛修辞想象了现代民族国家。  相似文献   

11.
《历代文话》中存有不少关于《文选》的零星品评资料。这些品评资料大致可分为三大部分:品评《文选》整体者,或持褒扬态度,或存批评意见;品评《文选》作品者,常从形式、艺术风格、与同类作品的对比及"以小见大"的评文方式上着眼;品评《文选》文体者,常从文体名称、文体起源、文体类别、文体体制和文体演变等方面入手。这些资料虽然带有随意性和重复性,但对《文选》在整个文评史上的地位以及《文选》的评点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聊斋志异》是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蕴。科举题材是《聊斋志异》重要内容之一,与蒲松龄一生的追求息息相关,也投射出蒲松龄作为一个乡村知识分子矛盾的心态:既渴望科举成功又因屡屡失利对科举有些厌倦从而对科举制度的某些弊端进行抨击。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明末清初学术文本和学术思想中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融为一体的特征出发,通过对《不得已》的考察,探讨了西方宇宙论对儒家伦理的威胁。历法改革势在必行,而中国传统科技却对此束手无策,与先进的西方历法会通是唯一选择。引进历法就必须引进地圆说,引进地圆说就必然对传统儒家伦理造成威胁。在面对西学冲击时,儒家文化是否应改进和怎样改进,当时存在分别以杨光先、康熙和徐光启为代表的三种态度。杨光先的态度是保守且不符合现实的;康熙的态度明为调和,实则倾向保守,其做法亦难以实现;徐光启的态度是积极且可取的,代表着文化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慎独与儒家的时代命运有某种微妙的关系,因此可以通过对慎独思想的分析来窥探儒学当代困境的原因。慎独的诠释史告诉人们,儒学思想的当代困境有其思想被误读的原因,但丢失了原始儒学丰富的文化基因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典籍翻译是一项相当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也是把富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精髓介绍给世界的良好途径."龙"的误译即带来长时间的文化误解,而目前有较多译本的典籍<论语>中概念术语也不尽人意,因而提出概念术语翻译的规范原则和技巧,以便更好地介绍和传播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相似文献   

16.
17.
与近代中国特定的历史情境相契合,近代牛乳广告在陈述牛乳性能、促进销售的文字背后,隐含着丰富而独特的社会文化意蕴。它反映和投射了其时社会精英的现代民族国家想象、政府的卫生现代化实践、市民的现代健康生活向往,可以说,从多个面相呈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的现代性。另一方面,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形式,牛乳广告在反复陈述和传播中,又从相关维度促进了中国现代性因子的成长。  相似文献   

18.
19.
林语堂有丰富的海外生活经历,且大部分时间生活在代表西方话语权力的美国,这便为其在小说《奇岛》中对西方话语的接受提供了可能性。用后殖民主义的话语理论重新审视《奇岛》,旨在批判小说中包含的西方殖民主义价值观,尤其是林语堂在社会层面与个体层面的殖民主义观念,并在后殖民主义话语环境中完成对西方殖民主义的解构。  相似文献   

20.
《世说新语》是一部分类记事的志人小说,若将其中某一人物分散在各门中的零星言行记录合而观之,将会呈现出该人物的整体形象和由此辐射而成的人物关系网络。这种研究方法有助于挖掘《世说新语》中复杂的人物关系效应和深广的社会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