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马古史勾勒潘黎明新加坡岛和马来半岛由于所处的重要战略地位,在古代中国与印度以及阿拉伯的经贸联系和文化交往中,无论是称为“香料之路”,或是称为“海上丝绸之路”,还是称为“海上赴印度求法之路”,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认真探讨新、马古代史不仅对研究东南...  相似文献   

2.
一九七四年在泉州港发现的宋代古船是中外人民传统友谊的历史见证。她以自己的雄姿向中外人民证明:早在700年前的宋代人民,就同亚非人民有着频繁的经济来往与文化交流,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相似文献   

3.
唐朝与大食的海上交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西汉武帝时,中国即与阿拉伯有着友好往来。5世纪时,中国船只已经航行到波斯湾诸海岸诸港,而这些地区的船只亦常到中国来。唐朝与大食,即阿拉伯地区的海上交通的发展,源于阿拉伯人、波斯人的信仰——伊斯兰教对商业活动的肯定、支持和鼓励,为这一时期东西方各国人民间的经济技术与文化的广泛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具有伊斯兰鲜明特征的阿拉伯国家是亚非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合作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在2004年4月国家主席胡锦涛提出的“构筑长期稳定、内涵丰富、与时俱进的亚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外交构想下,中国将在政治、经济、文化、安全4个方面进一步加强与阿拉伯国家合作。积极推动亚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中的中阿合作,既符合中国人民的利益,也符合阿拉伯人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5.
中阿博览会作为中国同阿拉伯国家之间进行多领域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自举办以来,为宁夏阿拉伯语教学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这一历史时期,中阿文化交流所孕育出的新环境,在为宁夏地区民办阿拉伯语教学的培养模式和跨文化教育理念提供机遇之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更为当代我国阿拉伯语教学道路的探索提供了一个新的视域。随着中国与阿拉伯国家间关系的不断深化,宁夏地区的民办阿拉伯语教学也随之进入到了新的发展阶段。作为宁夏阿拉伯语教育力量中的重要一支,这些民办院校凭借其地缘优势兼以民族认同感为纽带的办学模式,在受益于国家"向西开放"战略的引导以及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得以蓬勃发展,同时也面临着的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外交的“战略板块”之一,阿拉伯世界与中国的经贸关系发展迅速,这与中国经济总量上升趋势的“硬实力”相一致。但一直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世界发生动荡的近三年来,部分阿拉伯国家和民众对中国的认识和理解,特别是对中国相关的外交政策等,还多有龃龉,从而表现出中国整体实力上升时“软实力”的差距。中国亟需加大对阿公共外交的力度以缩小这种差距,尽管中国在此方面已做出了较大努力和较多实践.但其效果同预设目标以及中国国家形象的提升尚有很大差距。今后中国对阿公共外交在机制建设、实务办理和技术提升等不同层面都有完善和改进的空间,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细读冯雪峰解放前的文论作品,可以从中推导出一条文化交流律。这条文化交流律贯穿在他的文论作品之中。以这条文化交流律为准,打量其文论成色,评析其文论得失,应该不失为一个有效的角度。 20世纪中国文化的失衡与制衡,解体与重构,即蜕故孳新过程,始终伴随着思想文化界的“古今中外”之争。彻底反传统的文化激进派不用说了,就是文化保守主义者,所据立场和评沦方式与前者虽大不相同,在“古今中外”的论辩驳难中探寻中国文化再生之路的旨趣则一。当年冯友兰在大学课堂听胡适讲中国哲学史.竟震惊于其前所未有的研究“范  相似文献   

8.
基于信息经济学和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分析宁夏在中国-阿拉伯国家经贸交往中的信息禀赋优势,提出在内陆开放平台下将“涉阿信息”优势转化为提升宁夏与阿拉伯国家经贸发展经济优势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日友谊,源远流长。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日木人民同中国人民是好朋友。”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有着两千年友好交往的历史。唐代是中日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发展的重要时期。唐代高度发展的封建经济和封建文化曾给予周围各国以积极的影响,同时它还广泛地吸收外国文化的优秀成果,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首都长安成为亚洲和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之一。这一时期,以遣唐使为标志,揭开了中日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10.
东北亚主要是由环黄、渤海的各国组成,在历史上他们之间早就有着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而这些交往大都通过海上进行,东北亚各国之间便逐渐形成了许多条海上交通道路,以丝绸为主要交易商品,因此,通常称为海上丝绸之路.东北亚海上交通道路,南起宁波、上海、连云港,中间经登州、萧州、大连、丹东,东北直至珲春以东.  相似文献   

11.
泉州湾后渚港宋代木造海船的发现和发掘,这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国文物考古工作所取得的一项重大发现和可喜收获。我国的造船工业历史悠久。自唐代以来,由于建立封建中央集权国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造船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当时所造的大海船,尤以船身大,容量广著  相似文献   

12.
刘晓航 《中南论坛》2006,1(1):41-45
十九世纪有一条以汉口为起点的中俄茶叶商道,中俄茶叶之路的繁荣曾推动了我国内地的种茶业、运输业,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北方草原和俄国西伯利亚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虽然它已在20世纪初淡出历史舞台,但它是中国中原文明与欧洲文明的交汇点。1999年俄罗斯已开辟了中俄茶叶之路旅游线。由于对这条国际商道经济与历史文化意义的认识,这条旅行线尚未延伸到我国。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我国相关地区应该统一认识,整合资源,回归历史,打违中俄茶叶之路旅游线,推动21世纪中俄文化交流和中俄人民世代友好往来。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代的造船业和航海术,与我国其他杰出的科学成就一样,充分反映出“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远在三四千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懂得“刳木为舟,剡木为楫”。在同大自然的斗争中,逐步掌握了造船和航海技术,开辟了海上交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交换的扩大,促进了造船工业的日益发展,航海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劳动人民对中国以至世界造船、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卷首语     
去年以来,粤西连续举办过两次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的学术讨论会。本期组织了有关热点问题的研究论文。李金明《唐代广州与阿拉伯的海上交通》展示了唐代中国海上交通及贸易的空前繁荣,张荣芳等《两汉时期的雷州半岛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描述了两汉时期雷州半岛采珠业、商贸业的发达,阮应祺《海上丝绸之路航线上雷州半岛主港概述》就目前学界争论的焦点——“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用翔实的材料客观描述了徐闻港、雷州港、赤坎港的形  相似文献   

15.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程中,遵照改革与开放的总方针,泉州市许多有识之士依据本地区的侨、台、商、文(包括各种宗教文化)、山、水诸特点,尤其是伊斯兰史迹人文优势,提出把“振兴海上丝绸之路”作为泉州以及福建发展社会经济的战略目标之一。它的任务是增进与港、澳、台地区,东南亚以及西亚、北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合作,加快泉州以及我省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步伐,促进台湾回归祖国和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了论证这一设想,有必要对泉州伊斯兰教的历史和现状作一番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丝绸的发展,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见证。中国丝绸向外传播,是中华民族在世界文明史上的一个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丝绸外传的迅捷步伐与雄猛力度,不仅开拓了几条古代世界最长的国际交通线——陆上与海上的“丝绸之路”,沟通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进而辗转导致“地理大发现”等一系列世界历史性的伟大转折;而且把丝绸生产这一中华民族的光辉发明,传布到世界各地,使之成为全人类共有的利薮和富源;同时,也给本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注入了强劲的激素和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
早在15世纪欧洲人绕过非洲好望角的1500年前,东方中国和西方地中海世界就各自开始了海上交往通道的探索和开拓,经过不懈努力,海上丝绸之路萌发于汉代,勃兴于唐代,拓展于宋代。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世界双向开拓的结果,古代西方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由海路东来的主动态势,尤其是其勃兴于唐代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以及后来居上,是由于它在地理环境和其他各种真实或潜在的利益上远远优于陆上丝绸之路,这种优势吸引中外商人逐渐把贸易交通的重心转移到了海路。  相似文献   

18.
马秦山是舟山古代一海岛名,位于今舟山朱家尖岛。马秦一词的原意是西亚、南亚等地对大中国的称呼,也特指“丝绸之路”之重要驿站——新疆于阗。马秦山是浙东“海上丝绸之路”的港口避风泊地,因此从浙东“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和目的港考察宁波在唐宋时期与西亚地区开展经济文化交流的可能性,来推测马秦山的得名与浙东“海上丝绸之路”有关,源于西亚、南亚等地客商对宋的称谓“Machin”。  相似文献   

19.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的丝绸之路的考察活动,于1991年在福建泉州开了国际学术讨论会,参加讨论会的论文,共50篇,同年在福建刊出,定名为《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这是国际文化史上的杰作之一。从开会的地址和论文涉及泉州古今的史迹来看,泉州是当时海上丝绸之路的重点基地。丝绸之路,就我国历史而言,经历了唐宋元明诸朝代,就公元而言,即是在中世纪的时代。据此情况,中世纪时代泉州地区的文风习俗以至泉州港海外交通往来的史迹,不论文字记录或具体物品,就成为追求丝绸之路历史所要探寻的内容。1926年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渚位教授赴泉州访古调查,缀集见闻所得的地方史迹史料,写下论文若干篇。这一活动就成为探讨海上丝绸之路的先声。  相似文献   

20.
泉州是东南沿海的历史文化名城,"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元时期的"东方第一大港".泉州地区宗教文化现象既与泉州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与历史背景有关,也同闽南文化的复合性与开放性密不可分,由此形成泉州宗教文化的多元性、移民性、民间性与外向传播性等特征,由此对泉州地区社会民众的文化生活与精神生活均产生了深刻和久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