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天,我们提出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时间和效率,已经成为检验人们行动的一把重要的尺度。不同的人对时间和效率是有着不同的认识、感知和态度的。 铁人王进喜同志对时间和效率都有着自己的独特的看法。首先,他不是从个人角度来对待时间。他说:“我们现在是同时间赛跑。我们要更快地上,更快地拿下大油田,这是党和国家的时间,我们没有权利浪费。”(引自《工人日  相似文献   

2.
赵长伟 《理论界》2014,(7):111-113
人类的时间概念是多样而不定的。海德格尔区分了传统的、流俗的时间概念和此在的时间概念,本真的时间和非本真的时间,具体考察、反思了哲学史上的各种时间观。对于海德格尔来说,时间本身即为存在的视野,重在考察从源始时间到存在的意义可循之路。此在整体性的生存论存在论建构根据于时间性。我们应该依据此在的时间性所制定的方向探讨分析真正的时间概念。海德格尔所实现的从流俗的传统时间观到此在的源始时间观的转换使得我们能够更明确地在哲学层次上增强对人生时间意识的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3.
陈新 《江海学刊》2013,(1):155-160,239
时间作为一种形式,是历史学不可回避却又不易感觉到的要素。关于时间的分析,历来被哲学家所重视。20世纪以来,有关时间观念的历史学应用也逐渐增加,尤其自布罗代尔的长时段理论出现之后,科泽勒克以史家身份对时间进行了更为系统的理论思考。最近10年来,西方史学理论家对于时间的考虑形成了一个相对集中的主题,值得我们关注。国际权威的史学理论刊物《历史与理论》编辑的第1辑虚拟刊"关于时间的新形而上学"为分析这一问题提供了核心材料,透视科泽勒克、鲁尼亚、罗斯等人对于时间问题的思考,可以认为,这些思考强化了我们对于历史时间的关注,也促使有关历史时间的意义之网能够渐次展开,但它还不足以构成一种关于时间的新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4.
时间似乎是无形的,但它是客观存在的。它伴随着无限的宇宙空间,也伴随着世上的万事万物,同样更加现实地伴随着我们今天的四个现代化建设。 到本世纪未,我们要初步实现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怎样使我们的步伐快一些,使生产力发展的快一些,使国民收入增加的多一些,把领导工作做得更好一些?这就向我们明确地提出了时间经济的要求。要在四化建设中有所作为,不能不认真想一想时间经济这样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质量系统论     
我们已经讨论了空间和时间问题,现在,再讨论质量问题。关于质量,仅仅从现象上看,近代力学有比较完整的理论,既有文字定义又有公式表达,这似乎与空间和时间问题不同。然而,通过本文的讨论,我们将看到与空间和时间问题一样,近代力学的质量理论也是一片混乱。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学说,是他的劳动价值论体系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又是争论较多的部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有两种含义,一是在社会的正常生产条件下,以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平均的劳动强度,生产商品所必须耗费的劳动时间,我们把它简称为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二是按社会需要分配于各个生产部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我们把它简称为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马克思认为,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了商品价值,这是较易于理解的。有些同志误解马克思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学说,认为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亦决定商品价值,这是曲解了马克思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学说。因此有继续深入讨论这一问题的必要。  相似文献   

7.
柏格森把时间划分为空间化的时间与绵延两种。在电影中与两种性质时间对应的是因果逻辑叙事和心理逻辑叙事,分别表现为由人物行动产生的时间和人物心理活动或者生存状态产生的时间。时间对于香港导演王家卫来说,是他电影中意义产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他从故事和叙事结构两个层面,通过讲述男女之间的情感纠葛以及碎片化的叙事策略,使得时间从运动当中独立出来,当它再反射到故事中时影片就获得了更丰富的意义——让我们相信在无边的时间之网中我们能做的唯有拒绝与等待。  相似文献   

8.
芝诺的四个命题与西方哲学及科学的边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一个角度看,芝诺的四个论证是对运动实在性的否定。从另一个角度看,芝诺是利用无可辩驳的运动的真实性,来指出我们的空间、时间、连续性等概念中含有严重矛盾。这四个论证的价值在于,它提示了我们感官所感知的时间、空间、运动等,与我们的理性所形成的观念并不具有共同外延。  相似文献   

9.
历史与时间是紧密相联的,这已经成为了一种共识。所谓的历史性,就在于它的时间性,用一个很流行的词,那就是“当下”。“当下”意味着暂时性,所以,以什么样的时间作为历史的尺度,也就会有什么样的“历史”。而这里我们主要想言说的,不是对我们所遭遇的历史作一番极尽可能的解释(这是很诱人的事情),而是对我们如何面对我们所遭遇的历史做一种方法论上的探讨,简言之,我们应该怎样遭遇历史?我们先来看两位重要人物。一是米歇尔·福柯。他极力要打破过去历史的连续性,而把零落的时间和非连续性作为知识考古学的重点。这源出于对线…  相似文献   

10.
摩罗 《社会科学论坛》2005,(23):110-111
我所敬仰的巴金先生与世长辞了.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成长起来的作家中,他陪伴我们的时间最为长久,这双一直默默注视着我们年轻人的眼睛在迷糊了好几年之后终于悄悄合上了.  相似文献   

11.
在西方,人们总把拥有充足的闲暇时间和高质量的闲暇生活作为人真正富有的标志,这对中国人来说是一种新的社会财富观。然而自1995年5月1日我国实行双休日制开始,城市居民的“闲暇观”开始转变了。闲暇时间变多了,不仅为我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提供了客观条件。通过对天津、上海、哈尔滨三城市“闲暇”状况的调查,我们发现把闲暇作为一种财富的观念正在形成,但从理性上去认识它还需有一个过程,为此我们希望能通过“拥有闲暇”:这个新的社会财富观,来提高人们对科学合理的利用闲暇时间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关于开创时间学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间学,是一门急待开拓的新兴学科。 时间,和空间一样,是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从古到今,许多科学家和哲学家为研究时间付出了巨大的劳动。人类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给我们开辟了新的时间研究领域,为开创时间学奠定了基础。本文仅仅把这一问题提出来,以引起学术界与实际工作者的重视,以便充分认识时间的价值,进一步揭开时间的奥秘,更好地挖掘时间潜力,高效能的进行富有创造性的劳动,为加速实现“四化”服务。  相似文献   

13.
闲谈     
正记忆有自己的魔法:我们紧紧抓住自己需要的那部分,任其他的随风而逝。生活中不同时间发生的事件,在记忆中却往往紧紧相连;同理,读书的意义在于带领我们突破线性时间的束缚,从而更加靠近时间的总和。随线性时间流动的生活令人匆匆忙忙、疲惫不堪,但这种局限于此时此刻的存在方式并非生命或时间的真谛。——英国作家珍妮特·温特  相似文献   

14.
现在“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话,已经为大家所共认了。一般地说,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时间就是金钱,浪费时间就是浪费金钱。金钱就是我们指的货币,是一般等价物,特殊商品,是社会财富的价值符号,浪费时间就是社会财富的浪费。二是,货币有时间价值。货币随时间的推移而产生增殖能力。我们这里光不说通货膨胀,即便是不考虑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作为流通手段或支付手段的货币和作为生产资金的货币也不一样。居民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社会学时间研究的梳理,提炼出社会学时间研究的范式:"时间—社会"辩证,同时指出社会学时间研究的主要内涵包括社会时间是自然时间的社会化,社会时间是我们必须遵守的客观秩序,社会时间植根于社会发展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1959年,毛主席指示我们要大养其猪,并要求在一至两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内,完成一人一猪、一亩一猪的任务。现在时间过去已近20年了,除少数地区外,总的看来这个任务还没有完成。这是什么原因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到增城县三江公社作了一些粗浅的调查。看来,根本的还是我们的养猪政策是否符合社会主义经济规律包括价值规律的问题。毛主席早就指出,价值规律是一个伟大的学校,只有利用它才能教会我们几千万干部和几万万人民,才有可能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实正是这样。  相似文献   

17.
现代哲学受制于时间思维,但早期现代哲学和后期现代哲学提出了不同的时间模式。早期现代哲学根本忽视空间思维,后期现代哲学部分地接受了空间思维。梅洛—庞蒂哲学处在从现代哲学向当代哲学转换的中途,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空间思维模式,却没有放弃时间思维。这一哲学的关键概念是身体空间性或身体图式,它抛弃了早期现代哲学家坚持的在己空间和观念空间观,确立了被某些后期现代哲学家所接受的身体空间观,为我们揭示了本己身体与自然世界或文化世界之间的复杂关系。由于世界之肉这一概念的提出,梅洛—庞蒂后期哲学中还体现了现代思维的时间模式与当代思维的空间模式之间的张力。  相似文献   

18.
未来社会的根本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就时间维度而言,入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一个内涵日益丰富的过程.当今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大发展,人们的劳动时间在不断缩短,自由时间、闲暇时间逐渐增多,时间消费成为一个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从时间维度分析了现实中人们的认识和实践误区,厘清了马克思科学时间观对当今时代的价值意义,明确在当代社会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的时间观,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一、八小时内,职工的劳动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出满勤、干满点"是我们在多年的企业管理中一贯提倡的.几十年过去了,情况发生了变化,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当看到:职工的劳动时间在制度时间内(现代企业不允许任意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应当设法适当地缩短职工的劳动时间.理由如下:一是符合世界总的趋势.工作时间逐步减少,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总的趋势.联合国国际劳工局1985年统计,在150个成员国中,有80个国家的周工时不到48小时,其中大部分为40小时左右,目前苏、东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基本上也实行周40小时工作制.西欧一些中小企业开始向周35小时乃至更少的工作时间过渡.我国在1979年后,纺织、化工、冶金等  相似文献   

20.
民间有"六戊日不占"的说法,说明占卜时间具有选择性。商代甲骨卜辞忠实地记录了殷商王室、贵族和宗室的占卜情况。这种占卜文化与《诗经》《尚书》《左传》《周礼》等记载的先秦占卜文化是一脉相传的。先秦传世文献有占卜时间选择的记载,卜辞亦有大量选择祭祀时间的卜辞,却未见选择占卜时间的卜辞,但在六个"癸日"占卜是一个普遍现象。商代的占卜时间的选择是随机的,还是有规律性和倾向性的,这都得我们思考。论文充分利用香港中文大学《汉达文库》数据资源,全面调查卜辞前辞时间,从而判断殷商时期的占卜时间选择是否具有倾向性。我们认为,商代甲骨占卜对时间选择具有一定倾向性,民间占卜时间的选择倾向性具有一定的思想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