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份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它在正确回答“为谁执政、靠谁执政、怎样执政”这一重大战略问题时,深刻地阐述了党在新时期的执政理念、执政能力、执政方式和执政使命,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执政理论。党的发展的执政理论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2.
历史地考察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思想,可以看出,邓小平虽未明确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一命题,但首先把执政党建设作为一个重大课题提出来的是邓小平,邓小平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理论中蕴涵着丰富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思想。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体现了党的建设思想的一脉相承性,达到了新境界,是邓小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思想的升华。  相似文献   

3.
申钧  张萍 《社会科学论坛》2005,(5):125-126,134
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表明党中央在党的建设中思考问题的焦点已集中到党的执政问题上,进而突出了执政能力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试论党的执政理念的新飞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发展和创新了党的执政理论,初步完成了包括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执政环境等方面内容的执政理论建设。在党的会议和文献中,还是第一次鲜明而系统地阐述这一问题,是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本文认为,适应党的历史方位的变迁,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运用和发展,标志着党的执政理念的伟大转变。一、提出加强党的执政…  相似文献   

5.
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表明党中央在党的建设中思考问题的焦点已集中到党的执政问题上,进而突出了执政能力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已经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了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则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这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又一重大创新。这一理念的提出,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7.
1.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研究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于2004年9月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以来,"执政能力"已经迅速成为中国民众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同时成为政治学界讨论的焦点话题。执政能力问题与此前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党的执政规律等问题的研究是相联系的,它的提出,是对我们党"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课题探索的延续和深化。实际上,在《决定》出台之前,关于执政能力的学术研讨已经为《理论前沿》、《求是》等诸多党建研究刊物所关注,有的刊物甚至已设置专栏开展系列或专题研讨。《决定》出台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及其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将“依法执政”定位为“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这是由党的执政地位和我国的政治经济条件以及依法执政方式决定的。文章论述了依法执政基本方式的历史定位,探讨了依法执政基本方式的运行规范。  相似文献   

9.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都是贯穿执政党建设始终的重大问题。党的各方面建设 ,最终都要体现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上来 ,体现到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上来。党的执政能力高低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党的执政基础的巩固程度。因此 ,应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统一于执政党建设的实践中 ,通过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达到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刘祥福 《南方论刊》2004,(11):8-9,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召开后,我认真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等有关文件,与同志们交流了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并结合我所在的司法行政部门实际,理解与思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一意义深远的现实课题。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课题,对司法行政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用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指导司法行政工作,  相似文献   

11.
施立新 《阴山学刊》2006,20(1):16-17
从2-甲基吡啶出发,经过五个中间体,合成N-氧化4-硝基吡啶2-甲酰肼,获得了较好的产率,并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同时发现N-氧化2-甲酸4-硝基吡啶及产物都是新型非线性光学材料[1]。  相似文献   

12.
赵立 《学术探索》2012,(12):108-112
本文重新梳理了孙中山的地方自治思想在1912年前后一段历史时期的形成、变化、发展的过程。孙中山以县自治为基础的地方自治思想,是其民权主义和革命程序论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中国结束封建君主专制之后如何走向民主共和政体提供了启发式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朱一佳 《学术探索》2012,(9):186-188
本文通过构建产学研合作教育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导出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多元回归分析,进一步厘清各因子的影响程度,提出促进产学研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论哲人科学家哲学思想的多元张力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醒民 《学术界》2002,(1):171-184
本文以批判学派的代表人物和爱因斯坦为典型案例 ,剖析了哲人科学家哲学思想的多元张力特征 ,进而探究了形成这种鲜明的、共同的特征的缘由 ,同时提出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标志型被动句的句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兴旺 《阴山学刊》2009,22(2):37-42
在现代汉语标志型被动句中,名词性成分(NP)可作主语,也可作标志词“叫”、“被”、“让”、“受”、“遭受”等的宾语以及谓语动词的宾语。介词标志型被动句中的动词性成分前后一般都有附加成分,它有五种基本句型。动词标志型被动句则有两种基本句型。被动句和主动句之间存在一定的变换关系。  相似文献   

16.
先秦儒家"德治"思想可概括为"德政"与"德教"两个层面,两者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即 "德政"是"德教"的前提,"德教"是"德政"的保证。细探究二者的关系,对于我们今天的行政伦理建设、公民道 德建设将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7.
张桂萍 《云梦学刊》2002,23(2):10-13
屈原写《二湘》,利用了以湘江、洞庭湖为背景的神话与古史传说相互渗透融合的社会思潮,拓展了抒写的自由度,并通过对爱情心理的细致描写增强了神话人物与古史人物人性人情的魅力,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他们的性格内涵。通过分析他的作品可以窥见先秦诗体的演变趋势及其与神话古史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付桂军 《阴山学刊》2009,22(2):96-101
如何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内蒙古半农半牧区这一生态脆弱地带的发展,是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在内蒙古半农半牧区,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了促进内蒙古半农半牧区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元祐文人集团汴京题画诗唱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颖 《阴山学刊》2003,16(4):44-49
“诗画本一律”的诗画关系说是元祐文人集团元祐时期汴京题画诗唱和兴盛的内部动因之一,而题画诗因其在内容上多题马画和山水画作,这又与元祐文人通过马和山水来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借以排遣党争带来的心灵苦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闫红 《河北学刊》2006,26(2):134-138
铁凝的新作《笨花》大幅度摆脱了自身经历的樊篱和艺本思维定势,在复现国家——民族革命历史元叙事中,体现出强烈的历史理性,在诗性的日常生活叙事的铺陈中,充满了厚重的生活质感,在启蒙叙事和日常生活叙事的完美融合中建构了21世纪国家-民族历史的元叙事。它成功地化解了当代文学审美意识取向上的三种矛盾,为新世纪文学走出困境提供了建设性的审美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