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化视野下的非均衡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国情下,中央政府走出了均衡发展经济的误区,以非均衡经济战略贯穿中国现代化历程,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最终实现东、西部经济协调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目标,并以此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态文明底蕴对于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生态文明底蕴意味着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国不仅要追求经济发展,更要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与西方的现代化观念不同,它更多地注重的是经济增长和生态保护的协调。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态文明底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注重科技的适当选择和使用,注重社会发展理念的转变。其次,生态文明底蕴的四重组成要素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基础。一是理念形成,包括文化背景、环境压力和国际影响等因素的作用。二是结构要素,包括逻辑关系、影响因素和实施方式。三是洗练过程,包括制度筛选、实践检验和创新推进。四是成果体验,包括环境改善、社会变革和文明发展等方面。最后,生态政策创新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态文明底蕴的关键。这需要从制度设计、政策实施和创新路径三个方面来考虑。一是制度设计应以科学技术和环境为导向,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政策来推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二是政策实施需要明确环境目标、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并进行监测评价,以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和效果的达成。三是生态政策创新路径需要充分发挥各主体的作用,优化资源配置,探索适合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对近期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各个区域间历来就存在着经济发展的差异性。这决定了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在我国的经济集合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改革以前,我们可以认为中央政府基本上实施的是一种平衡的区域发展战略。改革以后,中央政府选择了非均衡的经济发展战略,目的是通过加速局部地区的发展来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起飞。这主要表现在“六·五”、“七·五”、“八·五”期间国家对东部沿海地区实施的优惠性倾斜政策。但我们也注意到,近期这种倾斜性的区域发展战略已发生了调整。1995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  相似文献   

4.
我国区域利益关系失调的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区域经济全球化及区域一体化是双刃剑,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城市化进程的加深和完结以及信息化浪潮,在促进世界和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区域经济关系失调,是区域经济利益冲突形成的外部条件.同时,从内部原因看,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问题、工业化道路的选择问题、区域经济政策缺陷问题以及区域利益主体间的博弈问题,都是区域经济利益关系不平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王玉  张占斌 《东南学术》2021,(5):129-138
当前区域一体化发展已成为国家重大战略支撑,但区域一体化在打破要素流动障碍时,也不可避免地加剧了要素错配,作为加速传统产业数字化变革的数字经济崛起,能否改善区域内生产要素配置,进而推动区域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以2010-2018年中国7大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造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一体化指标,分析数字经济与区域一体化水平的关系,并探讨生产要素配置的中介效应.实证研究发现: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一体化水平有所上升,相反哈长、中原、成渝一体化水平有所下降.数字经济发展将抑制城市群区域经济增长一体化水平,但能促进城市群区域产业结构、创新、环境一体化水平.生产要素配置不平衡是数字经济发展与城市群一体化关系的中介变量,但劳动力配置不平衡与资本配置不平衡的中介效应恰好相反.数字经济发展会降低劳动力要素配置不平衡,增加资本要素配置不平衡.因此,如何降低区域资本要素错配是在发展数字经济时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从区域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中国内需空间结构,目前中国消费需求空间转移不足,中西部地区消费需求能力较弱,整体消费结构呈现“国进民退、城强村弱”现象并存在区域性差异,但投资需求空间布局相对合理.由于经济发展存在区域性差异,中央政府制订扩大内需战略应根据各区域发展阶段的不同,实施区域差异性政策导向,不应“一刀切”.  相似文献   

7.
中国区域经济差距与政府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区域发展政策中,不同的政策都会影响要素在区际间流动的方向,也会形成经济分散与集聚的力量.新经济地理学模型无一不强调集聚与分散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从历史发展和地区实践看,区域发展政策的差异会产生不同的经济分散与集聚的力量,进而带来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巨大的影响.要缩小区域差距,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政府必须灵活运用各种政策手段进行干预以缓解仅仅由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美国的经济政策和强权政治、全球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世界经济动荡的主要原因.我国要在世界经济动荡中把握机遇,需采取战略对策处理好政治与经济发展、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发展、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眼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等四大关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指向与调节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国 50多年来 ,中国的经济社会随着区域经济政策指向几经巨变 ,在每次大的变革之后 ,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进程 ,改变着既有的区域经济格局。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不同于发达国家 ,面临着发展、公平和效率三个主题 ,其中发展是最重要的。对中国改革开放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政策指向与调节机制进行研究 ,阐述经济发展主题的转换 ,有助于我们在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 ,利用好国家的宏观调控手段 ,加强对西部的支持政策的力度。一、改革开放以来实施的促进东部地区经济重点发展的非均衡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区域经济的…  相似文献   

10.
区域经济发展出现明显的不平衡已经开始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在新世纪到来之际,中国开始实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第二个大局也按预期的时间表提上议事日程,面对中国加入 WTO,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西部大开发已成为我国在下个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央政府居于主导地位,故应增强中央政府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同时,要提高区域经济的组织管理水平和能力:为此,要做到对本区域的“区情”有科学的认识;要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要处理好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控之间的关系,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社会进步的关系;要将提高人力资源素质作为基础的和根本的工作,长抓不懈等:当前西部开发应重视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人力资本、制度规则、区域传递等因素的培育,遵循整体性等原则积极推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  相似文献   

12.
从政治的高度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潘伟杰牛纪伟(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博士研究生上海200437)现代化是一个多层面、多层次的流变过程,经济发展和政治发展是现代化的两大杠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经济现代化呈现出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态势,形成地区差距。区域经...  相似文献   

13.
经过十多年改革开放,中国区域经济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揭示这种变化的内在特性,把握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无疑是确立跨世纪中国区域经济政策的重要前提。 一、我国区域经济变动的新格局 在以行政配置资源为主要特征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区域并没有成为整个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相对独立部分,其布局、发展、运行方式、利益关系等都由中央统一来调节,显然,这种区域经济的宏观政策,实践证明不可取。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区域经济发生了巨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经历了一个非均衡、协调、统筹区域发展的渐进性嬗变过程.这样一种渐进性战略嬗变决定了中国的区域政策,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区域经济的现实格局,也导致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若干顽疾.文章全面总结了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嬗变过程,并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5.
中俄社会经济体制改革政策的共性与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俄作为从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大国,两国都面临着调整中央与地方利益关系和国内区域发展差距问题,制定国家层面的宏观调控政策是中央政府的重要任务。中国诸多长期战略政策,如“西部大开发战略”、“东北振兴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等更多关注的是经济目标,而俄联邦改革政策的首要任务是维护国家完整性这一政治目标。中国经济的管理模式倾向于发挥地方积极性的分权模式,而俄罗斯在经济发展模式上倾向于中央权威下的集权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的整个现代化蓝图 ,是一个比较全面的社会系统发展计划。他立足于中国国情 ,融中西学为一体 ,按部就班地设计中国现代化目标模式——以民族主义为动力源 ,以现代性的国家权威的确立为前提 ,以市场关系对传统关系的取代及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为杠杆 ,以社会心理的变革为关键 ,从而形成了融政治、经济、文化于一体的全方位的现代化思想。但是由于孙中山无力筹划和发展当时已出现的各种各样零散存在的现代化因素 ,终使其精心设计的蓝图无法实现。原因是 :数十年来的分裂在很大方面转移了对现代化的注意力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的威信不足以填补旧中国皇帝被推翻后的权威真空 ;形式上的中央政府既无力对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又不能充分利用这种发展的效益 ;国际环境压力下的中国政策又缺乏一定的自主性 ;加之孙中山计划本身的诸多弱点 ,这些因素最终没有使孙中山的梦想提交上实践  相似文献   

17.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 ,四川省提出了实施都市群发展战略 ,规划优先发展成都平原都市群 ,形成成都一个特大城市 ,绵阳一个大城市 ,德阳、邛崃等十个中等城市的发展格局。作为成都平原都市群的十个中等现代化城市之一 ,邛崃城市发展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已经显现。如何把握邛崃市所处的层位 ,找准城市发展的切入点 ,加快城市化发展进程 ,突出城市经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树立现代文明城市新形象 ,特别是准确定位邛崃市的城市形象 ,加快城市建设步伐 ,提高城市的整体服务功能 ,形成道路框架结构合理、功能区域层次分明、总体风格和谐统…  相似文献   

18.
区域率先是世界现代化的一般规律。优越的区位、雄厚的经济实力、丰富的人力资源、强大的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趋势为中国沿海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了一定基础 ,提供了可能。根据沿海地区的实际情况 ,当前应采取十大对策 :解放思想、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进经济国际化、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实施城市化战略、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推进农村现代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杨文举  黄依洁 《西部论坛》2021,31(6):111-119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21年11月6日,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与重庆工商大学学术期刊社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高质量发展西部论坛暨新时代西部社科期刊能力建设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工商大学召开,与会专家学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进路径进行了探讨和交流:一是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区域平衡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二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实现高水平充分发展;三是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初期的经济改革是清朝中央政府在内忧外患压力下开展的,对中国经济社会的现代化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由于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改革没有能够达到挽救清王朝的统治.从经济改革本身来讲,实施改革的主体清朝中央政府权力和权威的缺失、经济政策自身的缺陷、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法制环境的恶劣是经济改革没有达到预期目的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