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
正苏州大学学报2014年第3期孙宪忠:《中国农民带地入城的理论思考和实践调查》指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及其附属使用权,是我国农民的重要财产。在我国农村人口城镇化的今天,如何处理好进城农民的地权问题,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传统的由国家征收农民土地,同时转换农民身份为城市人身份,并给予城市社会保障的三费一补做法 相似文献
2.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158-159
苏州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胡大平:《地方认同与文化发展》指出文化的意义之一在于改变既定的关于现实的意识形态假定而创造积极的生活。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之一是加强文化自觉。在当前,受西方现代性影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和文化传统面临着各种挑战,培养文化认同成为文化自觉的核心问题。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觉是一种具体而微的培养过程,它体现在环境和生活方式之中。在地方和空间建设中充分地体现文化追求,通过促进地方认同,从而实现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158-159
正山西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杨光荣:《分析哲学视野中的训诂学》指出从分析哲学入手研究训诂学,其理论和方法的支点是分析哲学的外延义、内涵义以及传统训诂学的类义、核义;语义是西方分析哲学和我国传统训诂学的交汇点。 相似文献
4.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蒋寅:《作为文学原型的精卫神话》精卫是中国早期神话中少数仅存活于士大夫精英文学中的原始意象之一。精卫填海的痴举使它的形象充满英雄气概,成为蕴含巨大精神内涵同时也存在多种解释 相似文献
5.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6,(3):80-80
2006年5月13~16日,本刊参加了中国人社科学报学会委托上海大学举办的“全国科学报编辑业务研讨会”。会议围绕中国人社科学报编辑业务涉及的古典学与现当代学研究现状、字编校规范、转引转要求和创建“名刊名栏”等课题进行了学术讨论。参加会议的代表分别听取了《复旦大学学报》、《华东师范大学学报》主编介绍创建“名刊名栏”的经验。代表们还就《高校科学报》主编姚申提交的“中国高校学报学术期刊的现状与发展前景”的课题报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4(2):158-159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7年第1期 王磊:《一个黄金时代的形成与终结》指出春秋战国是中国原创思想的爆发期,各种理论学说表现出的丰富性、多样性和深刻性都是后世无法比拟的。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为两干多年的封建社会奠定了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的基础,即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和儒道互补的思想观念。更为重要的是先秦时期已初步形成了完整的社会宏观调控系统,它由法家的利益驱动、法律制约和儒家的道德规范、道家的自然消解四个子系统组成。 相似文献
7.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3(1):158-159
郑州大学学报 2005年第5期 裘锡圭:《文字博物馆建设应注重高品位和科学性》;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5年第6期 易永卿《从古代贤人政治到毛泽东、邓小平的人才观》;延边大学《东疆学刊》 2005年第4期 陈丽红,高懿德《简论生态伦理的本体论意蕴》。 相似文献
8.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9(1):158-159
正南开学报2011年第5期钱志熙:《论初盛唐时期古体诗体制的发展》指出唐人古体虽是以汉魏古诗为模范,但作为唐诗的一种体裁,与近体一样有它确立与发展的过程。自永明体产生后,从齐梁迄初唐的诗坛就出现古今体分流的现象,这是唐人古体的先驱。但唐诗古体的真正确立,则是与近体诗体制的完全确定分不开的。唐诗古体的发生、确立与发展的过程,不仅是对汉魏晋宋诗体的继承,更是对齐梁陈隋诗歌体制与创作程式逐渐摆脱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
正山东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刘炳君:《当代中国治腐兴廉的法治体系论纲》指出国家兴旺和社会发展始终离不开德能兼备的人才和惠民泽世的权力。然而人性固有局限,权力趋向腐败,几成定律,故而人和权力的关系构成了国家政治安全的重要范畴。基于此机理与逻辑基点,法治国家和民主社会始终必定以权力可能导致的人之欲望泛滥为预设前提,而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制衡体系和制约规范。以其将权力有效地控制起来,迫使其尽职善为而避免其徇私作恶,最 相似文献
10.
11.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
正暨南学报2014年第3期张海鸥:《宋代铭文的文体形态和文化蕴含》指出现存最早的铭文是商代的,镌刻在青铜器等器物上,文辞简朴。周代铭文出现四言韵语,篇幅有长达291字者。秦汉铭文刻石者大增,以四言韵语为主。汉末至六朝出现不刻于金石的铭文,文学性增强,用于私人生活的铭文增多。宋代铭文远多于前代之总和,用途广泛,文体形态多样,虽然仍以四言韵语和骚体为主,但各种语体都有,甚至有散体无韵者。仍然有刻于金石者,但多数都只是写在纸 相似文献
12.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157-159
上海大学学报2014年第6期徐昕:《司法改革的顶层设计及其推进策略》指出中国司法改革多年来没有实质性进展。时至今日,实质性司法改革都不可能再脱离政治体制改革单独推进。法治改革是最容易达成共识、成本最低、最安全、风险最小、最能避免动荡的政治体制改革切入点。法治改革以司法改革为核心。根据顶层设计的路线图,司法改革 相似文献
13.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155-156
河南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岳淑珍:《杨慎〈词品〉述论》指出在明代词学史上,杨慎是一位举足轻重的词学家。他对词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中影响最大的一个方面即《词品》的撰辑。他在《词品》中对词调名的考证、对当时流行 相似文献
14.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158-159
正安徽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下定雅弘:《孟浩然对陶渊明的敬慕:从前期到后期的变化》孟浩然一生都保持着对陶渊明的敬慕之念,但是,其敬慕态度以应试不第为分界线有前后不同的明显变化。前期,他往往把自己比作陶渊明,纯 相似文献
15.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
厦门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李承贵:《王国维诠释理的三种路向》指出王国维关于理的诠释表现为三种路向,即知识论路向、形上学路向和伦理学路向。王国维诠释理的根本原则是知识论原则,并因此否定理的伦理学意 相似文献
16.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159-160
兰州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叶舒宪:《物的叙事:中华文明探源的四重证据法》指出文化研究的多重叙事概念与国学研究的四重证据法是有关联的:一重证据指传世文献;二重证据指出土文献;三重证据指人类学的口传与非物质文化遗 相似文献
17.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159-160
南昌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杜兆金:《类型学差异对语言接触中声调匹配及回归的影响》指出维吾尔语和汉语之间类型学特点的显著差异,如维吾尔语无声调、前轻后重的音高重音模式等,在汉维语言接触中对汉维语言声调匹配和回归可产生重要的制约和影响。维族人说汉语时普遍存在的维腔维调现象,与汉维语言类型学特点的显著差异密 相似文献
18.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
清华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陈来:《启蒙批判与学术研究的双重变奏——整理国故运动中的胡适》指出在整理国故运动中的胡适的观念里,启蒙与学术交叠变奏,最后启蒙压倒学术 相似文献
19.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145
为纪念中国高校学报诞生110周年,抒发学报同仁为我国学报事业发展作贡献的情怀,2016年1月,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发起组织了纪念中国高校学报110周年‘惜缘—我与学报’征文竞赛活动。5月,竞赛结果揭晓并在苏州大学举行了颁奖仪式,本刊主编刘庆 相似文献
20.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
正中国政法大学《政法论坛》2013年第5期凌斌:《法律的性质:一个法律经济学视角》指出法律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共同的理论错误,是将法律的性质误认为一种定价体制,将法治的代价错归为一种交易成本,将法律的边界依照与市场等定价体制的替代关系来确定。究其原因,在于没能在理论上揭示交易成本过高与权利界限不清之间的内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