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唐太宗,学术界讨论颇多,普遍认为“唐太宗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封建帝王,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人物之一,贞观时期是封建社会中有名的盛世,也是我国历史上辉煌的一页。” 为什么会出现唐太宗这样一位不同凡响的封建帝王呢?除了大规模的农民战争以后,不允许出现暴君和“坏皇帝”这样带有共性规律的时代原因外,史学界一般都认为有如下几个  相似文献   

2.
略述唐太宗戒奢尚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略述唐太宗戒奢尚俭刘兰生,张学军唐太宗李世民(599~649)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很有作为的封建皇帝,他所统治的“贞观”时期,被誉为我国封建社会中最有名的“治世”.他耳闻目睹了杨隋短命而亡的整个历史过程,并亲自参加了推翻暴隋的斗争,深知创业艰辛,更知守成...  相似文献   

3.
文史长廊     
魏征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谏议大夫,是唐“贞观之治”的核心人物。在辅佐唐太宗治国时,他抱着“耻君不及尧舜”的心情,17年如一日地“随事谏正”,直言主讳,对唐太宗治理好国政,建立强盛的国家起了很大作用。唐太宗曾称他是“一面镜子”。 贞观十年(公元636年),57岁的魏征由于操劳过度,体弱多病,向李世民恳切地请求辞职。他提出了三个理由和愿望:一、年老多病,精力不胜所任;二、退位让贤,以顺应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三、愿当有衔无职的散官,“拾遗补阙”,经常提出意见和建议。魏征退位以后,仍继续关心朝政,进谏如流。其中著名的《谏太宗十思疏》,就是他退休后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4.
评《贞观盛世·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最负盛名的政治家之一,他所开创的“贞观之治”,是我国古代历史上辉煌的一页。对唐太宗及其贞观之治的研究,一直受到史学界的重视,有大量的论文及专著问世。学术界新近又增加了一部新著:《贞观盛世·唐太宗·李...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对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主要成就以及唐太宗前后期主要表现进行分析.唐太宗是历史上杰出的封建政治家.贞观之治的出现是与当时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同时也与唐太宗杰出才能分不开的.贞观后期,唐太宗励精图治不如以前.  相似文献   

6.
“贞观之治”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封建盛世,许多旧史家一致认为“振古以来,未之有也。”唐太宗在军事上,对内削平群雄,统一了中国。对外打击异族的侵略,平定了突厥、吐谷(读余)浑、高昌、龟(读丘)兹、于阗等国,扩大了疆土;政治上,励精求治,任贤纳谏,施仁政,废酷刑,建立制度,实行“羁縻”政策,与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加强了封建统治;经济上,对农民让步,发展生产,以致“斗米三钱”、“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人民过上较安乐的生活;文化上开馆办学,编书修史,为唐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唐朝所以能在较短时间内成为世界上有名的强国,很重要的一条是因为唐太宗善于用人。贞观之世,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史学界对唐太宗的研究较前深入了一步。我们认为,在肯定唐太宗的进步作用时,还应分析唐太宗的思想特点。唐太宗所处的历史时代的基本特点是:旧的土族门阀制度已经崩溃,腐朽的士族势力不断衰落,庶族地主的势力不断增长,但士族的势力仍大于庶族的势力。处在这样一个历史时代,而又出身于关陇士族高门的唐太宗,其头脑中既有旧的门阀观念,又有顺应历史潮流的进步思想;而在主观上,他本人力图克服旧观念的束缚,按  相似文献   

8.
韩导勤 《中华魂》2014,(18):47-47
近读史书,被一则"剖腹藏珠"的古典抢了眼球。"剖腹藏珠"是唐太宗亲口讲给群臣听的一个发人深思的小故事:西域有人得到一颗无价珍珠,藏在哪儿都不放心,最后,他剖腹藏之。大臣们听后哗然,觉得这个西域人很可笑,你宝贝藏住了,命却没有了!听者无心,说者有意。此言正中唐太宗下怀,他立即反诘群臣道:你们中有些官儿不也在排除万难贪赃枉法,甚至不惜丧命,这和那个西域人不是一样的愚蠢可笑吗?!  相似文献   

9.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十分重视并且善于总结历史经验,作为巩固李唐统治的借鉴,其中之一突出地表现在他对皇太子、诸王的教育上.贞观年间,唐太宗和朝臣们曾多次讨论了“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孰难”的问题.在李唐王朝的创建过程中,唐太宗曾出生入死,备尝艰苦,对于“草创之难”自有其深刻的体会.但是当他掌握了政权以后,就认为迫切的、现实的困难问题是“守成”.  相似文献   

10.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很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政治家。他所统治的时期出现了封建盛世──贞观之治,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坚持忠直、博学的择人标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用人思想,他反复强调“为政之要,惟在得人”。这一思想,贯穿到他一生的政治生活。唐太宗时,统治集团人才济济,文能安邦,武能定国。  相似文献   

11.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出类拔萃的封建皇帝。他统治唐朝期间的“贞观之治”,被作为由乱至治的典范而载入史册。唐太宗的文治武功是人所熟知的。但迄今为止,他只被作为政治家、军事家来评述。对他的思想,却还缺乏开掘和研究。其实,唐太宗也堪称为一位思想家。恩格斯说:“主要人物是一定的阶级和倾向的代表,因而也是他们时代的一定思想的代表。”唐太宗不正是这样的一位思想代表吗?虽然他留下的著作不多,这与他生前不主张人家编他的文集有关。但从现有的著作及记载他言行的史书中,其思想已得到了应有的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古代数以百计的帝王群中,唐太宗李世民号称“百代英主,千古一帝”,可算是出类拔萃之辈。他治国安邦的历史功业,开创“贞观之治”的历史经验,一直在人们的笔下  相似文献   

13.
人镜     
镜子的功能,没有谁比唐太宗李世民说得更精辟,"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短短几句话,总结了3种镜子——铜镜、古镜、人镜;阐述了3种功能——"正衣冠"、"见兴替"、"知得失"。其中"人镜",在我看来,是最难得的。  相似文献   

14.
《阅读与作文》2010,(8):13-13
在南极洲麦克默多干谷附近,有一处非常有名的冰川,它的特色是不定期流出"血液"。最近,这处冰川又开始"流血"了。这处冰川为何要"流血"?  相似文献   

15.
唐太宗即李世民(公元599年——649年),是我国古代历史上颇有作为的君主,其政绩被史学家称为“贞观之治”。唐太宗为了实现长治久安的统治目的,继承并发展了前代的法治经验,以法律为手段,巩固新建的李唐王朝。唐太宗以隋朝施行严刑峻法而败亡作为鉴戒,指出隋朝灭亡的原因之一在于“用法益峻……不复依准科律”,尤其是隋炀帝时期,还恢复了前代已禁绝的籍没和罪及九族等刑罚,唐太宗由此得出了封建政权生死存亡的关键在于民心向背的结论,并多次引用“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古语。常说,“为君之道,必先存百姓”,确定了“安人宁国”的治国方针,积极改革当时的法律制度。他诏长孙无忌、  相似文献   

16.
唐贞观年间(627—649年)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较好的时代。以唐太宗为首的统治集团,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调整统治政策,对边疆和民族问题作了妥当处理,促进了民族和睦团结,为国家统一和经济文化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历史上起了一定的进步作用。  相似文献   

17.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深谙以史为鉴的著名君主之一.由于他在贞观年间采取了设立史馆、大力修史等诸多措施,发展史学,遂使史学功能得到了最为充分的发挥,也使他成了历史上以史为鉴的光辉典范,不仅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而且也在我国史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相似文献   

18.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灿烂的封建王朝。它不仅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其当时的高度文明甚至影响了日本、朝鲜等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成为令人瞩目的一大世界强国。正所谓“国大而政大”,提到唐朝的辉煌,就不能不提及一代杰出帝王唐太宗李世民,他的“为君之道”,千百年来一直为后人所推崇。唐太宗为君之道的一大亮色就是能够虚心纳谏,在这方面堪称封建帝王的典范。虽贵为君主,但深知自己绝非完人,唐太宗曾对大臣萧王禹说过:“我少年时就喜爱弓箭,得到好弓几十张,自以为再不会有更好的弓了,近来拿…  相似文献   

19.
一六一九年(明万历四十七年)发生的萨尔浒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战役,是历来中外史学家和军事家所公认的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但这个“以少胜多”并不符合历史实际,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上"醢"、"酱"的最初出现,有其自身的历史逻辑和必须具备的历史条件。研究"醢"、"酱"的历史起源,必须通过史籍和考古资料考察探明下列历史条件因素:制作"醢"、"酱"必需的盛器、盐、动植物产品原料、大豆、小麦、"制曲"和发酵技术等,这些因素既是"醢"、"酱"开始出现的客观条件,也是历史证据。考察表明,山东地区特别是临淄是我国酱及酱油的起源地之一,是重要源头,历史悠久,醢、酱出现应有8000多年的历史,"以豆合面而为之"的酱及酱油出现应有4000多年的历史,酱油形成独立的生产工艺应有2100年的历史。贾思勰《齐民要术》是山东以及临淄地区酱文化历史文化丰厚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