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周志锋教授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11月出版。该书为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最终成果。  相似文献   

2.
内容简介:训诂学是我国研究古书词义的传统学科,其核心内容就是训诂。本书紧紧围绕训诂这一核心,专门讨论古书词语(包括现代汉语古词语)的训释问题。全书共八章,分上下两编,上编以汉语史分期为纲,包括上古、中古汉语词语训诂、近代汉语词语训诂、现代汉语词语训诂及训诂研究相关问题四章;下编以训诂学功用为纲,包括训诂与语文教学、训诂与古籍整理、训诂与辞书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同学"一语在世俗、道教和佛教文献中的使用情况探讨了"同学"之称的源流演变.指出现代汉语中的"同学"之称为中土文献所固有,并非来自佛教文献.但它能够古今承传历久不衰,宗教文献(尤其佛教文献)中"同学"称谓用法的流行,起到了不可或缺的延续和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是问世40多年来多次修订中力度最大的一次。除了词目、释义、标注、例句外,对若干条"凡例"还作了重要修订,如词性标注、繁体字与异体字的区分、单音儿化词的区分、同形条目的甄别、离合词分立的取消等。为了进一步提高词典的编纂质量,还可以在两方面作出努力,一是加大词目的调整力度,使之更好地符合词典的性质、功能与规模。二是依据释义理论与规律,进一步提高释义的科学性、系统性。《现汉》的影响和价值已经超出辞书界,超出社会服务层面,正在进入学术研究的层面。对《现汉》的研究将大大有助于挖掘我国自身的语言文字资源,有助于形成立足于自身资源的理论体系,建立"现汉学,"必将加速这一学术愿景的提前实现。  相似文献   

5.
6.
《四声通解》是朝鲜李朝时代编撰的供朝鲜人学习汉语汉字用的语文辞书 ,此书的体例仿照中国明朝的《洪武正韵》而略有改变 ,书中记录的明代汉语标准音和俗音、汉字正体和俗体 ,以及大量的明代口语词和词义 ,在汉语史的研究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吴云  梁娟萍 《老友》2009,(7):37-37
编辑同志:我今年已70多岁了,因为无儿无女,多年来是独自生活。可如今,我的身体越来越差了,已无法照顾自己的生活。由于没有赡养人,为此,在前不久我要求由我抚养成人的弟弟来扶养我。可在弟妹的反对下,弟弟  相似文献   

8.
汉语称谓词的性别异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称谓词是由于人们在亲属和社会诸多关系中用来称呼的词语。汉语社团在历经数千年的沧桑巨变之后 ,积淀了数以万计的称谓词。在这类词语中 ,存在着性别的异化现象。所谓“性别异化” ,是指称谓词适用的称呼对象的性别转移 ,也就是说 :原来称呼的对象只适用于男性 ,后来可转称女性 ;原来称呼的对象只适用于女性 ,后来可转称男性。称谓词的性别异化 ,是汉语中特有的词义变易现象。研究其形成规律 ,有助于我们对汉语词义系统演变的多样性的认识 ,所以应该引起汉语史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亲属称谓"类词语是汉语词汇中较为稳定的成员,但是,为了顺应海峡两岸人民的日常交际需求也呈现一定的变化.对比《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与台湾地区的《新编国语日报辞典》"亲属称谓"词条收录、释义等方面的异同后,发现海峡两岸在"亲属称谓"词语的意义、词语的有无上都有一定的差异性,即使对同一个"亲属称谓"词语的释义在情感态度...  相似文献   

10.
有人认为 :“为了”在名词性成分前面是介词 ,它和后面的成分一起构成介词短语 ;而在谓词性成分前面是连词 ,它和后面的成分一起构成复句中的一个分句。有些人却认为 :“为了”无论在名词性成分前面 ,还是谓词性成分前面 ,都是介词 ,它和后面的成分一起构成介词短语。这些争议实质上反映了介词短语的内部构成条件存在分歧 ,也就是在“介词短语 =介词 ?”上的分歧 ,也让人们难于分辨介词和连词。笔者在本文中以“为了”为例 ,考察了介词短语的结构和功能 ,并试图明确“为了”的词性和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11.
华夏之名应该源于华胥国和夏朝,而华胥是伏羲故国。结合古籍文献和考古学的结果,可以初步确定伏羲是约公元前4478年的华胥国的首领,伏羲诞生前后到炎黄出现时存在的华胥古国相当于仰韶文化的中晚期,约为公元前4600年至前2700年,地域主要为黄河中上游地区。中华文明源于伏羲及其故土——华胥国,由此应该重写中华上古史。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书装史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书装史研究成果有近百种,其中最集中的是图书装帧形式,视角较为独特、新颖的,有文化、对现实的影响、装帧与时代的关联等。不足之处主要是学界存在不少重复介绍古书装帧形制的作品,具体内容、理论方法、认知模式、资料整理、研究队伍与结构等亦有待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13.
古籍只有在利用中才能实现其艺术价值、学术价值、文物价值和文化价值。古籍的保护和利用是"一刀两面"的关系,本文在充分分析影响古籍的保护和利用因素的基础上,提出配备专门古籍书库、古籍再造以及古籍数字化等举措,促进古籍的保护与利用得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文学是多民族文学构成的共同体,具有多样统一的特点.一般来说,目前流行的高校文科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材绝大多数没有充分注意到中国文学的多民族性这一特点,所述内容基本上是汉族文学及少量的少数民族作家的汉文创作.亟须编撰尽可能真正再现中华多民族文学原生态和民族特点的《中国古代文学史》.正确认识并解决好相关的理论问题是编撰多民族文学史教材的前提.应以多民族文学史观为指导,从民族融合和民族文化融合的切入点审视中国古代文学现象及其流程,对古代少数民族的作家书面文学和民间文学口头创作都给予足够的重视.基础研究和各民族文学专史的编写是综合性的多民族《中国古代文学史》产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在"汉字文化圈"内,诸多国家和地区中的各种语言文字无不大量借用了古代中国的语言文字,如在日本文、朝鲜文、越南文以及纳西文、西夏文、壮僮文等周边国家和中国少数民族中典型的古今军语中,就往往保留着这些具有极高学术研究价值的现已或隐或亡的古汉语语法现象.它们同属"汉字文化圈",其文字的形、音、义互有借输,又各有变异.对"汉字文化圈"地区内的古代军语做比较研究,能够较直接、准确地反映出各个时代诸多领域的真实面貌,并对"汉字文化圈"的框架体系有一个综合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6.
略论《三国演义》的语言面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国演义》是我国历史演义的开山之作。从语言面貌上看,汉魏以后口语中新生的词汇现象与语法现象,都在书中有面广量大的反映,因此奠定了全书的古白话基础。为了营造历史气氛,全书中也出现了一些文言成分,是作者人为地“文言化”的结果。我们可以利用汉语史的研究成果区分这些古白话因素与文言因素。《三国演义》的这种以古白话为基础搀杂部分文言成分的语言形式,受到后出演义体历史小说的仿用,形成历史演义体语言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汉代在整理<缁衣>时将"君以民芒"句中之"芒"字读为"亡",因为难以理解君以民灭亡的意思,故又补上了"君以民存"之句.本文发现,"芒"、"(眩)"、"望"三字都从"亡"得声,而且文献中有具体混用的例子,故"君以民芒"句中"芒"可读为"望".据此本文推论,原来<缁衣>中"君以民芒"之句并不是要说君以民灭亡,而是表达先秦儒家的"民望"观念,这从<左传>和<孟子>中亦可见到.  相似文献   

18.
《金瓶梅》中述补带宾句式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述补结构历来是近代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个热点,许多问题尚无定 论。本文以现代汉语为参照,考察述补(包括传统的动结式和动趋式)带宾结构的述语动词, 补语和宾语在《金瓶梅》中的四种成分序列,及述补带宾结构的否定形式 。研究表明,《金瓶梅》时代,汉语已发展到相当成熟的阶段,一定程度上可 以认为是早期现代汉语的代表。  相似文献   

19.
对"委蛇"一词从文字上进行了考析探讨,认为该词是字各有义的合成词;"委蛇"之"蛇"的读音应是"也"的上古音(同"移"),"也"为"蛇"的古字,其上古音也是"蛇"的上古早期音;词的书写形式多样不能说明其文字就是表音不表义的,而要作具体分析;"双声叠韵之字"不可求诸文字的说法是有失偏颇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是中国几代史学家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探讨中国历史的重大问题。面对目前研究出现的困惑,有些学者认为这一问题的探讨是意识形态话语的产物,是用欧洲历史来框架中国历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假问题"。我们认为对古史分期问题作"假问题"的界定,是一种非历史主义的观点,是与历史事实相违背的。因此,进一步展开对古史分期问题的探讨,有着多层面的充分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