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前人说姜白石词,向以“清空”、“骚雅”为知言,然而,这种从业已外现的体貌风格作出的直观把握有一定缺憾,因为它忽略了对词人内在创作心理的动态观照和相应艺术表现方式的深层剖析,只缘于一种随机静态的鉴赏感受,以致造成相当的歧义与理解空白。倘若尝试着将之置于社会历史文化并个人情性际遇的交汇背景上,联系白石的文学理论,然后再通过其词作——物质化了的心理活动的“静的属性”,去回溯上述课题,或许能有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清客雅词之先声:姜白石词论□王洪词进入到南宋姜夔的时代,真会有江郎才尽之感。似乎所有的“开创”、“集大成”一类的美誉,都已用给了前代那些具有里程碑地位的大词人了,不知用什么词汇来描述和界定姜白石。笔者面对词史流变中的姜白石,所感悟出的,是姜白石独特的...  相似文献   

3.
李煜、李清照的后期词作以“愁”与“孤独”为主要抒情基调,这些词作传达出的情感内涵具有宏观上的相似性。但由于词人身份、地位,包括性别的不同,使他们在苦难中各人缺失性情感体验的层次有所不同,因此反映在作品中便体现出同种柔情基调下的不同视点和强度。本文拟从二人在词作中对“闲”“空”二字的使用来研究他们在后期词中所呈现的情感差异。  相似文献   

4.
姜白石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多见的多面性天才.白石属于江湖诗派,其词作深受江湖诗派文艺主张的影响.然而白石舍弃粗放而讲究精致,同时也在崇尚高雅格调的文化趣味中别含清淡乃至荒寒意趣.这是白石异于一般江湖诗人之处,亦是理解白石"清空"、"骚雅"词风的关捩之处.  相似文献   

5.
南宋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是中国文学史上有重大影响的词人之一,他继承了周邦彦格律精严的传统,但又有新的创造,黄升评价姜白石说:“词极精妙,不减清真乐府,其间高处,有美成所不能及。”白石的高处在于有创造性,在词的风格上,他能突破婉约和豪放风格之囿,另外创造出一种朦胧的风格,其主要特征是:境界有模糊性、不确定性;寓意有泛指性、多义性。下面就白石词的上述风格特点谈一些肤浅的看法,以求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6.
刘锋焘 《文史哲》2006,(5):82-87
李煜后期的词作“感慨遂深”,与前期词作的绮靡香艳绝不类同,在词史上第一次“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但这一开创性的贡献直到苏轼的出现才真正得到了自觉的继承。从李煜突变性的开创,到宋初诸人有意无意地渐变,再到苏轼明确地自觉,“士大夫之词”在各种内因外因的作用下完成了它演进确立的过程。而李煜和苏轼,则是千年词史上两个重要的关节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着重探讨了宋末婉约词的爱国主义思想及其评价问题。文章通过具体分析周密、王沂孙、张炎等人的词作,指出宋末婉约词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以特殊的风格与方式,表达了深切的爱国主义精神,不能仅仅认为是“消极低沉”的“亡国之音”。  相似文献   

8.
《花间集》是我国第一部文人雅词选集,无疑具有规范词体的作用。它的“清雅”标准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在它的词人、词作以及词作的题材、情感都是经过选择的;其次词作的题材以言情为主,其他各类题材多是从言情派生的。欧阳炯赞颂了赵崇祚“清雅”的编纂思想,但《花间集序》却是用骈体文来表现抽象的词学理论,其间还有遗漏和讹误,因此比较难读。我们认为从《花间集》编纂标准来探讨《花间集序》的词学思想,也不失为一条可靠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钟锦 《河北学刊》2003,23(3):127-130
本文通过与辛弃疾、陈维崧词作的对比 ,指出苏轼词作的超旷风格主要由道家 (庄子 )哲学精神的影响所造成 ;此种精神即康德在《判断力批判》“美之分析”中所分析的“美”。并且结合苏词 ,阐释了“美”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之特质以及美善二者之关系。此种阐释对苏轼词风的深入了解有所助益 ,同时也可以澄清常州词派词学理论中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0.
辛弃疾的用事寓言词,是由其所处的特殊时代背景和他长期郁结的悲愤心态所决定的。对这类词,自不能简单地视为用典词作,或以“掉书袋”斥之。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些用事寓言词,在艺木上的主要特征,是借古讽今和借古喻今,以及借古自况等。  相似文献   

11.
况周颐的词学批评理论中,“雅俗”是一对十分重要的范畴。况氏认为:词作的雅俗境界是由词人的境界决定的,雅人深致是词人的极高境界。词作的意境和表现手法亦有雅俗之别,特别推崇清超绝俗的高雅之境。语言的雅俗既有文人民间之分,又有体现辩证思想的以俗为雅。  相似文献   

12.
姚蓉  王兆鹏 《江汉论坛》2004,(11):117-121
本文从唱和活动入手考察明末云间词派的词论与词作,认为唱和活动的游戏性、竞技性对云间词人的词学观念、创作实践影响甚大。云间词派以词为“小道”、以词为“言情之作”的词学观念,及其词作多闺阁题材、小令体裁,其婉约风格、浓艳词藻等风貌,都和他们的唱和活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据现有资料,韩国高丽词坛有作品流传下来的有名字可考的词人计有16人词作139首,曾作词但作品没有流传下来的词人14人,无名氏作品在3首以上。前人对高丽词的界定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澄清。对高丽词坛的作家作品搜集不够全面,应该还有一些词人词作有待发掘。  相似文献   

14.
“艳骨”,中国词学史上一个极具理论价值的词学范畴,重视词作情与景的真实,追求一种“即性灵,即寄托”的创作观.温庭筠词既非单纯的艳词,也非为寄托而寄托的身世之词,而是遵循词体绮艳的特质,抒写真景、真情的“艳而有骨”的词作.  相似文献   

15.
杨柏岭 《学术界》2004,(1):220-230
梁启超论词以“意态雄美”为审美理想 ,其作也多呈现“意态雄美”趣味。其“新意境”、“旧风格”的创作主张 ,即坚持保存诗词固有之本色 ,也应该是填词所遵循的原则。但当前学界对梁启超词学思想研究出现了一些偏颇观点 ,主要表现为 :一、认为梁启超对宋词的兴趣自晚年始 ;二、其词作多儿女情长和伤春伤别。这些观点均须一一辩驳  相似文献   

16.
隋唐以来,词体渐兴,至两宋蔚为大观。尽管人们对宋词与唐诗、元曲并列为一代之代表文学的说法有不同见解,但对词体在宋代的繁荣并无异议。这的确是事实,与词的初始阶段即唐五代词相比,宋代词人词作的数量都要超出几倍乃至十几倍,同时还出现了不少第一流的词家;而词调之众多,词籍刊行、流布之广,风格流派之多样,词作艺术之成熟,更非唐五代时期所能有。然而,正如刘扬忠先生《宋词研究之路》谈到这一问题时所说,“在宋词研究中,困难不在于描述宋词繁荣的盛况,而在于正确解释繁荣的原因。”但遗憾的是,直到目前为止,探讨这一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稼轩词作中的100多首谐戏词作了统计与分类,并对稼轩谐戏词的成因作了分析,重点对谐戏词所表现的“摧刚为谐”与“以谐济刚”的美学特征作了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8.
宋代吟咏昆虫的词作具有重要的诗学意义。宋词中涉及昆虫的词作很多,但单纯以一种昆虫为表现对象的词作却较少。《全宋词》中的蝴蝶词和蟋蟀词是出现较多的昆虫词,我们选取这两类词作,从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以及文学意蕴等方面进行比较、探讨,找寻宋代昆虫词的发展脉络。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言情"的词向"言志"的诗逐渐靠拢,词与诗不再有截然不可逾越的鸿沟,进而完成了词作的开拓与蜕变,由此凸显宋代昆虫词在中国词史中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9.
郭纹 《晋阳学刊》2005,(6):123-124
生活在跨越北宋末年的南宋初年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李清照,出生在一个书香味极浓的士大夫家庭。其父李格非曾受知于苏轼,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其母王氏,出身相门,“亦善文”,“工词翰”。这样家庭对李清照文学素养的影响自不待言,更重要的是,它使李清照有了博览群书的可能,所以,李清照的词作比之男性作家多了几许柔情,比之女性作家又多了几分理性的思考,因此,李词是情与理的完善结合。一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因此,抒发情感应是文学作品的根本。有人说李清照是“情圣”,此话不假。诵读李清照的50多首词作,我们不难发现,…  相似文献   

20.
词是兴于唐而完臻于宋的一种裂变形态诗体。随着词作的成熟和发展,便产生了评论词作得失优劣的专门文章,这就是在争鸣中兴起的宋代词论。这类文章,最初见于一些词作选本的序言或跋中,如欧阳炯的《花间集序》。这类文章,多是针对一些具体词作的特点而写成的文字,未能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显得比较零散而且肤浅,缺乏应有的系统性和深刻性。这是词学理论初创时期最为明显的弱点。北宋以后,阐释词体、说明词律、探讨词旨、研究词法、评论词家、辨析词派的各种不同意见纷纷发表,对词与诗的关系,对“婉约”和“豪放”的长短等问题进行研讨,各抒己见,形成了相当活跃的争鸣局面。宋代词论便是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