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课程思政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遵循“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课程思政初心,以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本文结合课程“是一切工程设计基础”的这一本质特点,深入挖掘各模块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仔细寻找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的授课切入点,对标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课程思政递进目标,构建“一个目标,两个结合,三个模块”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引入基于网络智能云平台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法,以材料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实践为研究平台,探讨了材料力学课程育人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与课程思政实践情况,为专业基础课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一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在信息化大爆炸的背景下,以复合材料力学课程教学为主要对象,基于其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分析了在线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和探讨了基于在线课程(MOOC)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的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复合材料力学的授课效率,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学生思政建设成效的后续跟踪和评价颇为乏力,如何考核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效果,评价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难点。实践过程是观察学生真实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途径,材料力学实验课程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强,管理制度严格,试验内容具有探索性和趣味性等特点,具备评价课程思政建设效果的先天优势。以材料力学实验课程为依托,本文提出通过实验实践过程考核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授课效果,并将实验课程中量化后的学生思政水平反馈给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进行重点补充教育,巩固思政建设成果,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过程,以期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4.
林千惠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3,(9):11-14
课程思政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发展,是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的创造性实践。围绕就业指导课程思政目标是什么、就业指导课程思政元素有哪些、思政元素如何融入教学、如何提升课程思政实践等四个问题展开研究,以期为课程实践提供借鉴经验。最后得出结论,将课程思政有效融入通识教育课程,需要提高教师的课程思政素养水平,推进教学素材中思政内容的建设,倡导交流-对话的思政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5.
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力学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应当立足课程自身的特点,以工程伦理教育、大国工匠精神、使命担当等为导向,通过合理合适的教学设计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本教学团队遵循“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围绕航空专业课程教学目标,借助“西工大现象”事例,以三门课程教学实践为实例进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在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考核方式等方面探索性地对专业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旨在将思政元素渗透性、浸润性地融入工科专业课程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与对科学不懈追求的精神,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矛盾统一的辩证思维,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工程伦理观。分享力学专业课程的改革路径,希冀对推进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根据材料力学课程特点及教学内容,基于《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精神,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工程伦理教育、大国工匠精神、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等四方面全面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并结合课程教学实践,采用BOPPPS教学模型以"提高梁强度的措施"这一知识点为例进行教学设计,让思政元素和课程知识完美结合,为材料力学课程思政建设提供...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内蒙古农业大学为例,基于动物生理学的课程特点,通过对理论、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分析和延展,探索和挖掘了10个思政元素。通过课程设计将思政元素贯穿于动物生理学的日常教学中,并对学生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10个元素的完全满意度平均为81.6%。本文初步挖掘动物生理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为建设动物生理学的课程思政体系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杨新华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S2):226-231
本文以疲劳与断裂“基本S-N曲线”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为例,介绍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思政教育”与“知识教学”之间的关系。根据所要讲授知识的特点,充分挖掘多样化的课程思政素材,找准切入点,形成知识点和思政素材之间的相互映衬和协同,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观引导”的无缝衔接,进而达到“如盐入水,润物无声”的课程思政效果。 相似文献
9.
课程思政不仅赋予了理论和专业课程更丰富的内涵,而且对理论和专业课程教学在育人方面的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材料力学实验》课程教学的特点,讨论了力学实验课程如何获取思政案例、如何选择思政切入点和以怎样的方式开展课程思政这三个问题,对于如何把课程思政内容贯穿实验课教学全过程,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三者的有机统一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0.
刘秋明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2(3):145-149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习近平对新时代教育工作根本任务做出的准确定位,美育教育的重要性也再一次凸显.音乐教育作为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主要通过音乐这种形式,达到影响人的思想情感、形成审美意识、培养道德情操的目的.充分发挥音乐学专业"课程思政"的独特优势,深入挖掘音乐学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发挥其美育功能,探究音乐学课程思政元素与美育的融通路径,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更好地适应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需求,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有机结合,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本文以CATIA课程为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爱国主义、大国工匠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元素润物无声地融入到专业知识讲授的全过程,为吉林省培养留得住的实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围绕国家和区域发展需求,结合学校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完整的课程思政体系不仅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特点和优点,而且是“三全育人”的重要要求。本文结合天津商业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材料力学》课程思政建设中融入了商学素养的要素,在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厚植工程伦理提高学生的责任心、宣扬大国“工匠精神”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等方面进行了课程思政要素挖掘。既能使学生真正掌握材料力学基本的知识体系,又能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正面浸润,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针对高校理工科课程思政建设中普遍存在的“思政元素”提炼有误、对育人成效缺乏教学评估这两大实践误区,提出高校理工科课程思政建设的正确方法,并运用教育实验检验之。【设计/方法】以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19级本科生2021学年秋季学期专业课《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思政实践为例,在正确提炼该课程的“思政元素”后采用“静态组间比较”的“前实验”设计来检验一个理论假设,即:如果任课教师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教学中植入能够增强大学生的“四个自信”的“思政元素”,那么,将政治价值观教育有机融入专业教育的举措将会对学习该课程的大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帮助他们坚定又红又专的成才道路,使其学好专业课程更有动力。【结论/发现】本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较高,教育实验假设成立,实验结论有助于高校理工科教师科学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相似文献
14.
任良玉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4(2)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在挖掘“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思政元素的基础上,以课程思政目标为导向,提出了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整体设计,并从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实践环节、教学过程性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实践。研究表明,以课程思政目标为导向,创新教学设计和实践,不仅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国奉献精神、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敬业精神、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同时增强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事业心责任感,师生的敬业精神交相辉映,成就了有能量、有效率、有质量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而提高了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工程训练融入课程思政尚在起步阶段,存在着教师思政意识不强、思政手段落后、思政元素浮于表面等一系列痛点问题.文章以湖南工程学院工程训练课程思政建设为例,提出从营造良好的思政氛围、修订相关制度文件、搞好课程思政融入设计方案、创新课程思政手段和实习指导老师言传身教等方面,探索工程训练课程思政的改革建设策略.实践表明,工程训练课程思政的开展培养和强化了学生的安全生产意识、节约环保理念、工匠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有效提升了课程思政引领示范效能. 相似文献
16.
如何根据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在有限的学时内结合课程内容开展思政教育是当前课程教学研究的难点问题。此外,当前高校绝大多数课程思政由任课教师离散建设,思政主体与党的建设脱离,没有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课程思政建设大任务下的坚固堡垒作用,这势必影响课程思政育人成效。基于“材料力学”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教学团队构建“课程思政=党建引领+思政教师+专业内容+思政元素+学生”的课程思政工作模式,突出四大着力点,从工作模式上保证党对课程思政建设的统一领导,从课程思政源头上保证思政体系的科学合理性,从教师队伍上锻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坚定执行者,从课堂教学上保证思政效果落地生根。教学模式具备可推广、可复制性,为各类工科课程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发展“新工科”为《材料力学性能》课程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但也给《材料力学性能》课程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介绍了《材料力学性能》课程的研究背景、课程内容以及教学目标,阐述了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分析了这些问题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探索与实践。以安徽工程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例,针对该课程的特点,从优化教学内容与课程结构、丰富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明确专业特点与培养目标以及改进评价体系与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教学实践表明,通过上述举措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奠定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王涛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23,(3):116-121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存在着共同的价值引领,在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上应发挥同等重要作用。新时代高校要促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更好地发挥二者的协同效应,就要建构“大思政课”教育格局,整合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建构“全过程育人”课程体系,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同频共振,并有效发挥思政课程对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期学生教育工作的重点,理工类专业由于其特有的专业属性和学科性质成为课程思政实施和突破的难点。从理工类专业课程的特质出发,以理念、师资和课程三个维度进行切入,分别为理工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定向”“夯基”和“固本”,对于探索理工类专业课程思政的新路径,丰富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的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材料力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中的实验部分在工科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中起到重要作用。在当前新工科背景下,如何保证材料力学实验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是目前材料力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从材料力学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出发,针对教学观念、教学内容与方法以及如何从教学内容中挖掘思政元素等诸多方面提出了建议和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