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末自强学堂(后为方言学堂)是辛亥革命胚胎地之一,相当数量的学生投身反清活动。晚清学堂师生虽因立场处境不同,代际有所冲突,但因势求变之心类似,行为看似相反,实则相成。比勘新旧史料,张之洞被称为“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确有实事可证,钱恂更代表自强学堂师长辈中与反清活动有直接联系者。辛亥革命的多歧面相,从清季师生关系走向略可...  相似文献   

2.
湖北矿化学堂是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湖北创办的第一所近代官办新式学堂,也是全国第一所矿学专门学堂,其开办计划最早缘于张之洞任两广总督期间对盛宣怀在山东烟台筹办“矿学学堂”之构想的积极响应,此后曾一度尝试在广东开办此类学科,并最终在移督湖北之后,在他所筹设的汉阳铁厂内成功开办。由于当时湖北地区近代新式教育基础薄弱、经费与师资匮乏等原因,矿化学堂开办数年后成效甚微,最终并入自强学堂。其短暂历史可反映出洋务教育注重实用技术、忽视普通教育的基本特征,以及张之洞对西学的认识反复多变,在人事任用方面亦是有得有失。尽管湖北矿化学堂存在诸多缺陷,而且只是昙花一现,但其作为中国近代矿学专门教育以及湖北近代官办新式教育(尤其是实业教育)历史先驱的开拓意义仍然是不容否认的。  相似文献   

3.
清末民初各地商会在中外商业贸易的激烈竞争下,认识到了新式商业知识的重要性,创设商业学堂以培养专业人才。商会创设的商业学堂有着教育目的明确、教育对象逐渐开放、教育教学设置实际和教育力量谋求互动的鲜明特点。新式商业学堂的建立,培养了大量商业人才,冲击了千百年来“重农抑商”的陈旧观念,初步改变了一些地区的教育面貌,对近代教育理念的更新有着划时代的意义,推动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清朝末年,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重庆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重庆教育迈向近代化的历程也肇端于这一历史时期,其标志即为新式学堂在重庆的创办和发展。重庆的新式学堂主要有小学、中学、半日学堂等类型,分官立、公立和私立三种。创办方式一是设立新学堂,二是由书院、私塾改造而成。重庆各区县积极筹措经费,加强选用和考核教师,多渠道、多形式地创办新式学堂。所以,虽然重庆新教育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后来居上,短短10余年时间,重庆的新式学堂就初具规模。新式学堂的兴办,引进了西方近代文化知识,促进了重庆地区近代教育的发展,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促使当地社会风气发生转变,对辛亥革命运动的发展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清末新政与清末民初法政学堂的骤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究其原因,可以发现科举制度的废除为新式学堂的兴起扫清了障碍,而选官制度的变化、晚清修律及司法改革的开展,加剧了社会对法律人才的供求矛盾,从而导致清末法政学堂异军突起,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6.
清末各省仿照《京师法政学堂章程》来建立本省的法政学堂,以满足本省对法政人才的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各省根据本省实际情况,对学制进行相应的改变,使法政人才的培养混乱,对当时法学教育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1898-1911年在清末军事现代化改革中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大量的军事游历官员被派往日本考察军事,他们最早接触日本和西方先进的军事制度和战略战术,是最先对军事现代化做出反应的一个群体,他们对清末军事现代化的贡献不亚于留日学生和日本教习.  相似文献   

8.
1906年由两广总督岑春煊创办于广州的广东法政学堂是清末新政时期广东地区创办最早的新式法政学堂,同时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官办性质的法政学堂之一。学堂成立之际,夏同龢任学堂首任监督,他亲定章程、规范办学,初步形成了独特的办学风格,对广东乃至中国近代法政教育产生不可估量的历史影响。后因民国代清,广东法政学堂更名为广东公立法政专门学校,陈融担任首任校长。  相似文献   

9.
1903年,端方主持创办湖北幼稚园,是为中国第一所幼稚园,相关研究对此多有提及,但对其创办过程及幼稚园附设女学堂则语焉不详。通过缕析湖北幼稚园附设女学堂从创办到解体的过程,我们可从中一窥清末女子教育发展的困境。  相似文献   

10.
报刊是社会的窗口 ,老报刊更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资料。从 1898年创办《蜀报》至 1911年底 ,在成都先后共出现过 4 8份报刊。本文概述了清末成都报刊的发展 ,分析了清末报刊呈现出的诸多特点。  相似文献   

11.
将所办学堂与所处环境的生产与生活密切联系,使工商团体的兴学活动与教育界呈现出不同的路径;同时,工商团体兴学对官方教育出现的弊端进行适当修正,并积极实践;借助各种机会工商团体将自己的经验及愿望反馈于教育决策部门,积极影响政府对教育的决策。近代工商团体参与新式学堂的创建,不仅推动了近代教育的发展,而且对近代中国经济乃至社会的早期现代化作出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2.
作为20世纪上半叶推动中国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商人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清末商会成立后,形成了以商会为中心的工商团体网络,商会在自身创建新式学堂的同时,还积极鼓励和支持同业团体、旅外商帮等工商团体参与兴学活动,清末民国时期的工商团体创办了数量可观的新式学堂,并呈现出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3.
14.
清末最后十年清廷开启了大幅度的制度变革,督抚管理报刊的制度安排亦因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一些独立于督抚制度之外的专门性行政机构得以建立,它将原来属于督抚管理报刊职能范围内的部分行政事务分离出来,是对督抚的分权;以三权分立精神筹建的谘议局制度开始运转,在制度安排上有了对督抚的监督,督抚管理报界的权力有时也会受到制约;清末报律颁布,督抚管理报刊的权限有了法律的界定。对督抚管理报刊行政权的分权、制约和界定,体现出督抚报刊管理权弱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湖北素称泽国,境内江河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历来湖北政治以堤防建设为重,加之清末民初水患频仍,堤防建设更引起士人及普通民众的关注,所以这时期产生了许多堤防文献。这些堤防文献,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并且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江河防治思想与方法,对我们今天的江河防治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清末是一个变革时期,也是知识分子报刊活动十分活跃的时期,报刊论政成为清末知识分子介入政治领域的一个重要渠道。由于时代背景不同以及主持者的社会角色、政治身份认同的差异,这个时期知识分子报刊论政的表达方式并不相同。从王韬、梁启超、章士钊的报刊活动中,我们能看到知识分子的清议、政治家的启蒙、革命者的煽动这三种差别明显的论政形态。这些报刊论政形态既有一定程度的阶段代表性,也有某种程度的历史延续性,展示了近代报刊在政治运动中渐次推进的过程,也勾画出清末知识分子通过报刊活动逐步深入政治领域的走向。  相似文献   

17.
清末民初,湖北的各种教育尤其普通教育和实业(职业)教育发展十分迅速,以至于在全国各省中名列前茅,并初步形成了民主性、科学性、应用性和大众性的现代教育特色。这一时期湖北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以及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改革在全国成就突出,究其原因,除了湖北特殊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和经济基础外,还表现于经济、社会振兴和国家安全保障,迫切需要大批各类人才及发展各种教育;同时,湖北地方政府尤其官居要津的张之洞及地方著名教育家在这一文化变迁中扮演了主导角色。  相似文献   

18.
清末学堂是为了引进西学而设立的,但出于意识形态安全的考虑,清政府迅速将关注的重点从西学的引进转移到对中体的维护上来,整个教育宗旨严格遵循了中体西用的官方指导思想,并体现了突出维护中体的倾向.课程设置尤其是中小学的课程设置充分体现了对以经学为核心的"中学"的重视,教科书的选用也以意识形态为首要权衡程序,制订了严格的编纂和审核标准,还采取严格约束学生思想言行的条规和措施.学堂成了名副其实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相似文献   

19.
清末南方白话报刊小说,大体以开民智、振民气为旨归,带有鲜明的政治启蒙色彩,与梁启超倡导的小说界革命形成了呼应之势。以白话道人、胡适、黑心等为代表的白话报刊小说作家的积极探索精神,使得此期的部分短篇小说体现出某种先锋意味,在小说创作观念、小说体式乃至主题模式等方面,对五四之后的现代短篇小说创作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之洞不仅是经世致用的政治家,还是勇于开创的教育家。文教兴革是他主持的湖北新政的重要内容之一。他在主政湖北期间,创设了各级各类新式学堂,尤其是开创了具有真正意义的近代职业教育的先河。湖北武汉地区成为新式教育的实验地和职业教育的样板区,其影响深远,且留下了值得我们思考与探索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