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理论力学》是大多数工科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建设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即两性一度)的一流课程对于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创新性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理论力学》基于在线课程建设线下一流课程的一些探索:在线课程的建设、基于在线课程的课堂教学组织、创新性教学活动开展。实践表明:恰当地应用在线课程开展课堂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高工专教育重在培养学生专业工科领域内的创新能力。为此,笔者提出“一目标、二体系、三结合、四条 件”的专业技术性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并对此进行了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3.
学科规训制度是建立在知识分类基础之上的规范知识生产和人才培养的制度,在学科规训制度中国化过程中,也加剧了工科学科专业之间的体制性隔阂与壁垒,固化了工科专业的组织形态,塑造了 “科学化”“学术性”的工科人才培养模式,这与新工科专业建设要求的培养新工科人才存在内在的矛盾与冲突。适应新经济发展的新工科专业建设,必须打破学科规训制度的窒碍,促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动态调整工科专业结构,注重工科专业内涵建设,切实进行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4.
大学工科毕业设计是成功完成"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以及体现毕业生创新能力的一项至关重要又颇具挑战性的实践环节。本文依据教育部颁布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重点任务要求,结合作者指导土木工程专业(桥梁类)毕业设计心得体会,探索和创新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指导原则和实施方案。提出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主导的毕业设计总体布局,分析和研究既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又切实可行的模块化实施手段,最后系统地探讨面向工程实践的创新毕业设计组织形式,旨在为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建设的高校开展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进一步提升工科毕业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5.
通过”建设绿色大学,培养创新人才”活动,使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理念渗透到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全过程之中,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素质的人才,将西安交通大学建成世界一流的”绿色大学”。  相似文献   

6.
基于新世纪人才综合素质培养和现代工程实践教学内涵,高校必须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本课题通过调查与研究,分析了我校工科专业工程实践环节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工科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发展的新方案,为我校建立较为完善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在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理工类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培养“德学兼修”的新工科人才之“德”的责任,开展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尤为必要。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通过结合理工科学生的专业特点和思想需求,从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着手,在内容、方法、形式等方面展开探索,形成具体的教学模式。此模式能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有助于探寻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并在实践中取得了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8.
二十大报告为新时代党和国家的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高质量高等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承担着重要使命。打造高质量教育体系符合现代科技文明发展大势,它必须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为途径,以服务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目标。以高质量高等教育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必须以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根本方向,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为主要途径,以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核心目标。我们必须坚持特色,争创一流,加强新工科建设,以锻造高质量教育体系,通过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培养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兼具、专业素质与思想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同时,还必须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以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  相似文献   

9.
试论《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改革不仅仅是课程名称的改变,更主要的是应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成绩考核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以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使“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适应社会进步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0.
工科学生是我国制造业的主力军,创新能力是衡量学生是否满足"新工科"建设要求、满足中国加入"华盛顿公约"后对工科学生教育培养的要求,是衡量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现有的工科培养模式导致人才创新动力不足,不能实现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造成资源浪费。本文在讨论新工科背景下工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从学科交叉设置、学科竞赛和创新实践平台搭建三个方面培养工科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为了加强新工科背景下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以安徽科技学院食品工程学院为例,从专业改革、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组织建设、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实践教学方案建设等方面探索并实践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方案,为适应食品行业健康发展的新工科高素质人才提供培养方案,为食品科学与工程新工科专业提供建设方法及思考.  相似文献   

12.
“新工科”建设对人才素质结构提出新要求,其中包括实现科技与人文的融通,即培养工科生的人文素养,这是一项兼具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的课题。鉴于目前学界对工科生的人文素养尚无定论、工科生人文素养培育模式尚未完善,因此围绕“新工科”建设相关文件,运用质化内容分析法,基于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理论,构建了工科生人文素养内涵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培育工科生人文素养的可行路径,以期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助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  相似文献   

13.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开启了中国教育发展的新阶段。以新工科建设为契机,北京科技大学开启了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时代。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坚持立德树人,以全程化的教育引领进程为纲,构建立体化的人才培养结构。这既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深化本科人才改革的有力举措,也是高水平师资培育一流本科学生的重要探索和实践。文章通过梳理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内涵及育人成果与新工科背景下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关系,并基于用户满意理论的对其实际开展的情况进行了评价和分析,指出今后应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新工科人才培养、高校师生关系研究和完善配套制度方面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4.
分析在新工科背景下,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以长春工程学院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为例,探讨现阶段应用型高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重点围绕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阐述了专业综合改革途径,构建了目标导向与核心能力相适应的“136”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完善了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价机制、提出了有效加强师资队伍与校外实践基地建设途径,为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培养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其规格是,既有"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高素质"的本科人才一般要求,又突出"能设计、会施工、懂管理"的应用型人才特点。本文就土木工程专业课的多年实践教学探索了从人才定位;科学构建理论基础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建立高水平教学平台、高水平师资队伍;从课内实践能力训练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校内实习与校外实习相结合、实践能力训练与综合素质培养相结合等经验出发,提出了土木工程人才更要注重厚基础、强能力方面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传统优势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宽口径、厚基础"新培养模式下,如何培养具有坚实的专业理论素养和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地质工程人才?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结合自身的特点和科研优势,提出了"重视地质基础,强化工程素养和设计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地质工程人才的理念,并通过教学和科研的有效结合,狠抓"四大"建设(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和实践教学创新体系建设),成功构建了一系列国家级教学质量工程,通过质量工程的建设把教学重心转到提高教学质量上来,形成重视教学、重视质量的良好环境和管理机制,有效地提高了本科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新闻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应当以改革课程体系为起点,专业教育要由“对口型”转变为“适应型”,课程设置要由“静态型”转变为“动态型”,课程结构要由“单一型”转变为“兼容型”;要以强化素质教育为支点,处理好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关系,素质培养要树立综合的观念、特色的观念和实践的观念;要以培养创新能力为重点,注重让学生在获得实践技能的基础上突出创新品格的锻造;要以形成人才培养模式为落脚点,从示范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三个方面入手搭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平台。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人才深受市场的欢迎。"工程图学"作为工科院校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是培养优秀工科人才的一块基石。在此介绍了"工程图学"省级精品课,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体系创新、教学环境改善等方面的建设经验,及其对培养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现代工程师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新工科"是基于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国际竞争新形势、立德树人新要求而提出的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新方向,新工科建设目的就是为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培养新型人才.在国家大力推进新工科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工科类专业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文中对无机化学课程改革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期望在新工科背景下开展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无机化学课程,为国家和社会输送具有良好素质的新型工科类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20.
“双一流”建设,以深化人才强校战略、提升科研教学水平为实施路径,核心是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导师的作用,思考和探索成长导师与本科生导师的定义及其在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讨论两者的联系与区别,并结合成长导师与本科生导师两个制度在南京医科大学的创新实践,探索一条培养医学优秀人才、提升师资水平和促进“双一流”建设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