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材料力学实验中的梁弯曲实验、弯扭组合变形实验、压杆稳定实验、等强度梁实验、弹性模量泊松比测定实验,理论力学中的桁架实验,以及一些应变测量创新实验,力学竞赛项目,所需最大载荷较小,加载装置具有一定的通用性。此外,由于实验室空间资源愈发紧张,可用于实验教学实验室面积不足,需要将一些实验项目合并到一起。因此研制基础力学集成小型化实验装置,可用于部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教学,学生创新实验与创新竞赛。  相似文献   

2.
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到力学虚拟仿真实验,设计开发了一种以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s,DNN)为计算支撑平台的新型材料力学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并以槽型截面梁弯曲中心测定实验为例进行了实验结果分析,探讨该系统在引导学生开展材料力学探究型学习中的作用,对材料力学理论及实验的课程教学改革做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通常情况下材料力学中关于梁弯曲问题的计算过程非常复杂和繁琐,要想通过手算快速、准确地得到理论解是不现实的.该文基于材料力学梁弯曲的叠加原理,对承受多个不同类型载荷作用下变截面梁建立了一种通用力学模型,得出梁任一截面的弯矩方程.通过对弯矩方程的积分,得到梁上任意截面的转角和挠度变形的叠加方程.采用VB技术对材料力学中梁弯曲问题进行计算,开发出一款软件——受多个不同类型载荷作用下的变截面梁弯曲问题力学求解器.通过该软件可实现变截面梁弯曲问题分析,计算过程高效快捷,计算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4.
电测法在材料力学实验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应用,在我校基础力学实验独立设课的机遇下,材料力学实验课时得到扩充,在此背景下,为了让学生对电测法有更深入的理解,增强对应变片的认知及提升应变片的粘贴能力,我们新增了“电测原理与贴片综合训练”这一实验。通过该实验的学习,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电测法的理解和认识,同时掌握了应变片粘贴的操作流程和技巧。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结合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力学实验中心的实验设备与教学大纲,从实验原理的讲解、实验设备的操作、实验报告的制作等方面,对材料力学弯曲变形正应力测量实验教学规范的制定展开了讨论。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指导学生学习实验应力分析方法,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综合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 电测应力法,是工程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测量应力的方法,也是材料力学实验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以往的实际测量中,我们常使用半桥测量法,一个测量片仅接入一个测量电桥中。如在测量梁的横截面正应力实验中,为了能表示出梁横截面正应力沿梁高度方向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开设由两种不同材料组成的胶接叠梁实验,是基于目前工程上已广泛采用的胶接加强结构、螺栓连接加强结构、复合材料结构而构想的探索性材料力学实验之一,更新了传统的实验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是面向21世纪实验系列改革的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8.
用数字散斑相关技术测定导电胶薄膜的力学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用数字散斑相关的方法研究了导电胶薄膜材料的力学性能,测定了不同加载速度、不同温度条件、不同湿度条件时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实验结果表明,数字激斑相关的方法对于微电子薄膜材料力学行为的研究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光力学实验技术.  相似文献   

9.
木文根据小变形梁的叠加原理,采用BASIC语言,从另一个角度建立了平面弯曲梁的综合计算程序。该程序可以计算简支梁、外伸梁和悬臂梁任意截面的弯矩、两个最大正应力、截面转角和挠度,为分析梁的强度和刚度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提高材料力学实验教学质量,以薄壁圆筒弯扭组合变形实验项目为对象编写了实验项目规范,为工科实验力学教学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弯曲光波导的本地正交弯曲坐标系出发,展开MaxweII方程组,并借助于函数变换和普通小参数展开法导出了在o(1/R)近似下的弯曲光波导的修正场本地方程及修正传播常数。以圆光纤为例,讨论了一阶近似本地场形式及基模场在最大值处的场位移。与一些文献作以比较,我们的计算与数值方法相一致。本理论的特点是利用相应直波导的已知场来构造弯曲光波导的本地场,故本理论适应于分析任意截面,亦满足于在弱导条件下的弯曲光波导。  相似文献   

12.
“弯曲内力”是材料力学教与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其学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理解与掌握.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学习本部分内容时常常感到难以掌握,为此,从已有的内力截面法求解入手,采用图解法深入阐释弯曲内力中弯矩和剪力两个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直观理解弯矩和剪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从教学效果来看,采用文中的图解法教学,能够将枯燥的理论内容转化为直观的理解,提高了教学质量,为后续课程奠定了必要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给出了求解缓变截面波导型开放式谐振腔的解析解,对缓变截面矩形疲导开放式谐振腔作了计算,求出了谐振频率,绕射Q值和场分布函数,所得结果与实验吻合。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工程中常见的三种不同截面形状梁,在剪切弯曲变形时可能产生的三种破坏形式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强度理论,结合数学知识推导得到了对于具体问题,选择合理强度条件的判断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2根梁试件(一根免拆卸模板混凝土梁,一根普通混凝土梁)的试验,研究了免拆卸模板混凝土受弯梁在单调荷载作用下的基本力学性能,包括荷载挠度变化规律、跨中混凝土应变、受力钢筋应变、正截面承载力、破坏形态等,对免拆卸模板 结构混凝土梁与普通混凝土梁的受力性能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现行规范计算免拆卸模板 结构混凝土梁的抗弯承载力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免拆卸模板 结构混凝土梁能够满足挠度限值的要求;免拆卸模板 结构混凝土梁具有与常规混凝土梁相近的抗弯性能。  相似文献   

16.
直梁纯弯曲实验简易加载装置在小规模院校中得到广泛地推广,但该装置使用若干年后会出现比较大的误差,影响教学效果。分析了装置的优缺点,阐明装置改进的理论依据,介绍改进过程。改进后的简易加载装置完全能满足材料力学的实验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为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实验教学的深度融合,服务于《复合材料力学》系列课程,课程组设计了试样、组件、部件等不同层次的复合材料结构强度与稳定性积木式验证虚拟仿真实验,有效拓展了实验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通过参与该实验,学生可加深对课程知识点的理解,体验复合材料结构强度与稳定性积木式验证基本流程,提高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系统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8.
材料力学实验是材料学科的核心专业基础实验,其实验教学尤其重要。然而传统的线下集中式实验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对工程实践创新人才的培养需求。在深入分析传统线下集中式实验教学模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采用线上幕课、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和线下实验教学相结合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对材料力学实验进行实验教学改革和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该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解决实验学时不足、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探索和改进基础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教学方式方法。倡导学生编写课程小论文、从事创新小制作;对教材内容进行有益的思考,尝试多种教学方法,探索新的解题技巧和方法等。重点以简单杆系结构超静定问题的求解(材料力学)为例,谈谈如何启发学生利用杆系中各杆件的变形与结点位移的关系,给出建立任意次超静定拉压杆系变形协调方程的方法。由算例表明该方法简便易懂,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掌握。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非对称挤压存在挤压中心的新假设,并进行了实验验证,以此假设为基础建立了非对称挤压理论,给出了变形区的速度场、应变速率场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