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子睿  宋俊成 《现代交际》2023,(4):21-28+121-122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马克思精神生活观立足于物质生产实践,从人的现实生活出发,分析人的精神世界,认为人的精神生活是一个以精神需要为起点,经过精神生产、精神转化,从而对人本身与外界产生影响。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的新征程中,马克思精神生活观对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创建美好精神生活等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内容仍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文杰  刘德定 《现代交际》2023,(7):12-22+122
作为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的总结,“五个必由之路”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二者在出场逻辑上具有共同性,即相同的理论、历史、实践逻辑;在价值旨归上具有相通性,即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遵循和解答世界难题的中国方案。在实践中,“五个必由之路”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方向、精神、理念、保障的指引。二者的密切结合保障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照进现实。  相似文献   

3.
凌唯钊  陆倩倩 《现代交际》2023,(5):36-43+122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对西方现代化的超越。在价值逻辑上,西方现代化遵循资本逻辑,是属于资产阶级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遵循人本逻辑,核心是实现人的现代化,使广大人民群众解放出来。在价值规范上,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内涵式可持续性发展道路,与竭泽而渔、掠夺式发展的道路有着本质区别。在价值旨归上,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最终目标,人的现代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赵丽华  王柳青 《现代交际》2023,(3):44-51+122
新时代美好生活强调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构建,蕴含鲜明的人民性。人民群众是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建设者、共享者和评判者,中国式现代化由人民构建,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美好生活的标准由人民衡量。构建新时代美好生活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不断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必须不断满足多元民生诉求,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必须坚持“幸福奋斗观”,以团结奋斗共创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5.
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长久梦想,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对社会保障,特别是社会保障的普遍性、精准性、公平性、可持续性和经济友好性,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我国社会保障还面临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城镇化、少子老龄化、就业方式多样化等新的风险挑战,需要妥善应对。新时代社会保障改革发展,应当坚持“五度”成功经验,把握“五看”科学方法论,并在“五个维度”不断完善,以健全的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基础性支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制度性力量。  相似文献   

6.
张志静  隋牧蓉 《现代交际》2023,(5):9-16+121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共同富裕的重要方面,它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既是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必然需要,也是满足个体高层次发展的现实需要,还是传承创新中华文化的时代需要。当前,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面临异化、分化、空虚化等现实挑战,基于国家共同富裕的战略发展,必须以主流价值引领“三观”建构,以协调发展保障共富均衡性,以文化创新创造满足精神消费需求,扎实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7.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共同富裕明确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与本质要求,并对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行了战略部署,以助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本刊编辑部特邀8位专家学者以笔谈的方式就“共同富裕、社会保障与乡村振兴”展开研讨。  相似文献   

8.
丁縯 《公关世界》2023,(14):16-17
<正>公共文化服务是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而提供的公共文化设施、文化产品、文化活动以及其他相关服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内在要求,是人民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向往的内在需求,也是推动实现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必然之路。  相似文献   

9.
刘江  赵海月 《现代交际》2024,(2):77-85+123
中国式现代化是带有中华文明特质规定性的现代化,其生发逻辑与价值面向体现着“和”文化基因。从渊源来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规引。其中,“与天和性、天人合一”规约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宇宙观,“与邦和谐、协和万邦”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国际观,“与人和睦、和而不同”夯实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社会观,“与心和解、人心和善”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道德观。  相似文献   

10.
王慧姝 《现代交际》2022,(12):1-8+121
中国式现代化框架下,从多重理论维度深刻认识共同富裕十分必要。共同富裕具有明确的现实定位,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其涵盖人口规模巨大的“全体人民”,具有物质精神齐头并进的深刻内涵,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前提,立足于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国际格局。共同富裕具有坚定的理念坚持,以以人为本为根本原则,以社会公正为价值前提,以困难群体为重点关照,以内部增能为行动指向。共同富裕具有明晰的实践指向,以做大蛋糕分好蛋糕的效率统筹为共同富裕强基,以对社会公正的不懈追求为共同富裕铸魂,以对内生动力的持续关注为共同富裕发力,以对民生福祉的特别关照为共同富裕着色,以以人为本的整体系统观念为共同富裕固本。  相似文献   

11.
雷锋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其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其践行方式是发扬“钉子”精神、“螺丝钉”精神、“人民服务员”精神、“乐于吃苦”精神。  相似文献   

12.
董小宇  李辉 《现代交际》2023,(1):1-9+121
走向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实现更高层次发展的必然诉求和本质追求。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前提、价值取向和实现状态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逻辑的完整阐释和充分表达。中国式现代化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深化探索实践导向、成功突破一元桎梏、有效剔除二元对立、非凡开创文明形态五个方面为世界发展和人类进步提供了中国智慧,产生了中国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以人民为发展主体。注重国家、社会、人民三者利益的和谐统一,是一种全面、协调、可持续、和平、文明的现代化发展道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之一,本文着重探讨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认为中国式现代化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空间,也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提出了高要求、新挑战,提出从发展历程与对外传播两方面着手的因应策略。一、中国式现代化根据每一个国家现代化面临的不同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14.
“中国梦”是催化中华儿女奋勇前行的行动指南,折射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历史进程.实现伟大“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本质内涵在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伟大“中国梦”,要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略览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中国梦”的发生融汇了历史、现实和未来三大客观要素,本文主要从现实性要素出发,探讨“中国梦”的现实逻辑:“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在新时期凝心聚力的时代性、世界性话语,是应对全球化机遇和挑战的精神动力,是迎合现代性要素的改革动力.  相似文献   

15.
高苑  张岩磊 《现代交际》2022,(12):9-18+12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结着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思想精华,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就要牢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  相似文献   

16.
陈京奕  刘灵 《现代交际》2023,(11):41-48+122
劳动解放是实现人类解放的前提。人工智能为促进劳动解放创造了生产力条件和时空基础,为实现劳动到“自由的生命表现”的复归提供了技术准备。然而,在私有制和资本逻辑的渗透下,人工智能催生出新的“异化”形式,使劳动解放遭遇一定的现实挑战。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经济制度、价值导向和教育等层面规制资本逻辑,将人工智能的应用融入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是人工智能促进劳动解放的应有路径。  相似文献   

17.
张琦 《公关世界》2023,(19):49-51
<正>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走中国式现代化之路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河南省新乡县翟坡镇东大阳堤村坚持党建引领,建强“两委”班子、创新工作机制,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作为实现高质量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和坚强后盾,以打造绿色生态宜居舒适现代生活条件为基础,以打造村民就地就近就业增收新高地为目标,以打造文明风尚安定祥和社会环境为重点,形成了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一体推进的高质量乡村振兴新格局,走出一条成长快、成效好的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增强文化自信,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展现中国形象的关键举措。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就需要明确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契合之处,尊重历史文化、保护传统文化、吸收优秀文化,利用好数据化设施,创新文化发展路径,加强文化人才培养,保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人绵延不绝,最终在中国式现代化培养文化方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9.
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社会保障制度通过与现代化同频共振,在推动现代化发展的同时不断促进社会保障制度自身的完善。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中国现代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功能的发挥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体现了社会保障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统一。在中国改革开放经济成果与制度成就、中国集体主义传统文化与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基础上形成的共享型社会保障,是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社会保障制度文明的重要体现,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20.
面向坚持“四个放在”先行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要求,上海国有资本在产业布局、空间布局、支撑科创以及机制体制创新方面,亟须把握方向,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集聚资本、技术、土地、数据等要素,夯实发展底座,以完善的国资监管架构体系、明确的国资平台功能定位、统筹协调的联动发展机制,推动上海市属国资产业布局优化调整,支撑上海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