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张裕坤 《老友》2013,(11):43-43
现在有个时髦的词,叫“北漂”,说的是那些在北京打拼的外地年轻人。我已是花甲之年的老太婆.本不想再打拼什么,却没想到因为儿子的缘故.我也被裹抉着做了“北漂”,但我是“漂”在儿子家。儿子大学毕业后.就一直“漂”在北京——工作、买房、结婚、生子。小孙子的出生,给我出了道难题。儿子打电话对我说:“妈妈,您老也来北京住吧,这样既能旅游,顺便还能帮我照看孩子。”我心想,搞反了吧,应该是既能照看孩子,又能顺便旅游.  相似文献   

2.
抢了北京人的饭碗? 44岁的乔和平递上的白色名片极为简单:四号加粗的宋体字——“北漂集团”,另起一行是五号字——乔和平(职员)。如此看来,“北漂”已经在这些外省艺人心中成为一个集团,一面已经开始竖立起的大旗。 北漂,顾名思义,在北京漂泊。而在北京漂泊的人员不仅人数众多而且职业广泛,这里又特指在北京漂泊的文艺人士。  相似文献   

3.
我当年跟一般北漂不同的是,我有房子,有老婆孩子。老婆孩子都是北京人,我不是。我出来的时候户口已经在当地注销了,档案都是我自己拿着的。一般的北漂好歹在老家有个户籍,我没有,所以我就算是彻底地漂着了。  相似文献   

4.
影子 《北京纪事》2018,(3):86-88
卤煮,这个地道的北京传统小吃,没有几个人是不爱的吧,连我这个小北漂几天不来一碗都觉得馋得慌!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卤煮火烧的招牌,吃了这么多家,感觉都大同小异,但是“异”在哪,也说不出个一二来.毕竟我不是从小在这里生活,正宗的是个什么味儿也没有真正的了解.但对我来讲,感受这份老北京的情怀比品尝味道更重要.  相似文献   

5.
“北漂儿“是指那些在北京(以北京电影制片厂为中心区)的漂泊者。他们大都以演戏为生。一蓟门里、北太平庄是北漂儿们居住较集中的地方。他们通常几个人合租一间地下室(招待所)。这样,可以节省下一笔开支。有活儿时还能相互关照,彼此通信儿。  相似文献   

6.
《超级演说家》中一位北漂的姑娘在演讲时说:"成功并不是要赚多少钱,能有多出名.真正的成功是不管多少人质疑你的时候,你都敢于去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所以我放弃了很多机会来到了北京,选择做一个一无所有的'北漂'."  相似文献   

7.
"无论在北京生活多少年,你都有一种感觉。这里好像是钢板一块,你就算占有了一定的面积,也永远无法扎下根来。"这话,是一位刚在北京买房的前"北漂儿"说的。 想想这话,有道理。 都知道北京人热情,但作为一个生在北京的人来说,我总是  相似文献   

8.
魏红 《北京纪事》2010,(11):65-67
2005年大学毕业后,我怀揣着对未来美好的梦想,拎着小小的行李,带着父母的深深祝福踏上了北漂的征程。怎么说我也算是命好的那种人,一到北京就通过亲戚的介绍找到了一份体面的工作,当然money也是大大的有。  相似文献   

9.
合租是北漂族们初到北京时的一般选择,有过北漂经历的人们,几乎都有合租的经历。细究原因,无非是这么几点:省钱,北京的房租在初到北京的北漂们看来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合租,不必一个人承担整套房子的租金;方便,许多人选择离公司或单位比较近的地方合租,不用每天花大把时间在上下班路上;热闹,有人和自己一起住,不至于在不上班的时间里太孤单。在如今房价逐步降低,房租逐步升高的大环境下,合租生活依然是北漂族们的第一选择。或许选择合租已经不是北漂们经济上的必然选择,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习惯。  相似文献   

10.
很多人"北漂"都源自一场"明星梦" "就算在北京漂着,我也愿意!"小陈斩钉截铁地说.小陈大学毕业后,其家人为她在老家找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如果按照原先的规划,在她离开校园的当天,她最应当踏上的不是北上的火车,而是同省间的省际汽车,"可是,我没有,我就是想来北京."  相似文献   

11.
每天都有无数的外地青年涌人京城,他们满怀憧憬、斗志昂扬,要在北京打拼出自己的一方天地。不过也有不少人是因为各式各样的压力与无奈才加入到“北漂”行列,也许他们并没有满腔抱负,但是他们踏实勤勉,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来,最终也在北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与生活。宋瑞凤就是他们当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12.
林海 《今日南国》2009,(10):33-33
最近的一个晚上,我在成寿寺附近一处“北漂”青年聚集的公寓借住了一宿。来自其他省市大学的应届毕业生们,以及一些不提供宿舍并且薪金极低的小公司的职员们,在这个很廉价的公寓楼里熙熙攘攘,俨然一个很拥挤的小社会。我住的那个房间有8张床铺,8个无依无靠的大男生就在繁华北京的这个狭小角落里坚强地生活着,为了所谓美好的明天拼搏。豆芽炒粉条即可成为一顿丰盛的晚餐,几本旧杂志和网络便是他们夜晚消遣娱乐的最好方式。  相似文献   

13.
说起演员彭玉,因为《浪漫的事》、《东北一家人》、《空镜子》等电视剧,人们对她很熟悉。彭玉的丈夫因脑溢血不幸去世。后来在女儿的劝说下,彭玉64岁时开始“北漂”。此后,影片《月圆今宵》选中了她,她凭此片一举夺得电影金鸡奖最佳女配角奖,这一年,她已经68岁。在北京  相似文献   

14.
九月 《北京纪事》2009,(9):60-64
2006年,一对北漂大学生夫妻辞掉了月薪2万多的高薪职业,在北京高碑店古典家具村,租下60多平米的店面,开了这样一家叫做中国风格的家具店。2009  相似文献   

15.
百花深处:曾称“花局胡同” “我留下许多情,不敢在午夜问路,怕走到了百花深处”,这是当下很多年轻人喜欢的一首歌《北京一夜》,歌里提到的“百花深处”,其实是北京真实存在的一条胡同。  相似文献   

16.
纪岚 《北京纪事》2013,(7):75-77
北京城是一天天扩大的,我每天都看着从前周围的荒陌土地被开拓战一条条宽阔的大道。低矮破旧的平房变成了一座座工厂或高楼大厦。北京的地名中有许多都带着“村”“庄”或“店”。那些地名带着乡野空旷的气息。北京有两个八里庄,一个在城东,一个在城西。我上中学时.我们家搬到城东一带,离东八里庄很近。后来我的工作单位也在那附近,我的许多同事和同学都生活在那里,许多的故事也就留在了我的记忆中。  相似文献   

17.
正"北漂"这词是哪位爷发明的,他定是对北京的交通完全绝望了。小女子每天要在公交车上摸爬滚打4个小时,我明明每天坐在4个轮子的汽车上,却好像是坐在蜗牛的背上。公交车上的攻防战北京市区的房租一路看涨,小女子的香闺从东三环内迁移到了东五环外,上下班时间也由2小时变为了4小时。也正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8.
女儿带我走出离婚低谷 因天生身材修长,朱涵予从小就梦想当模特. 2000年夏天,17岁的朱涵予第一次离家出远门,从江苏一座小城去北京参加"新丝路模特大赛"的培训班,从此开始了北漂的生活.她和8个学员挤在10平方米的地下室,每天的生活就是训练,一日三餐只吃泡面.由于心里怀着大大的梦想,她也没觉得艰苦.  相似文献   

19.
各地报刊     
《新天地》2011,(10)
调查显示:中国城市老人98%自我养老据调查,目前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1.4亿,其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口为1300万。中国约有1000万名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需要照顾,而城市老人中,98%依靠自我养老,而4成中产家庭无养老准备。(本刊综合)北京:护工带着雇主回乡收麦46岁的北漂王二运和妻子付焕芝在北京几家大医院做了十多  相似文献   

20.
“我叫王海,我从1975年开始就来北京,也算是‘老北京’了。2003年,我和中国人民大学联合对中国的部分社区做过一项调查,鲁谷社区的义工协会形式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3月6日,在北京鲁谷社区举办的“义工文明岗”启动仪式上,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