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智春 《现代交际》2023,(5):17-26+121-122
“品格叙事”是关于个人或集体的品格“是什么”以及“如何形成”的话语表述,从“品格叙事”建构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动态演进的历史谱系具有深刻的理论正当性和历史合理性。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秉性,在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各个历史时期绘就具有历史性飞跃的宏观理论图景,锻造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的历时性理论品格,为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增添全新叙事,也孕育出“三个自觉”的生发机理,即贯彻理论指导的“本体自觉”、坚持理论立场的“价值自觉”、践行理论指向的“实践自觉”。  相似文献   

2.
要讲现代民主的直接起源,不能不讨论欧洲中世纪的“政治承包”。体现这种“政治承包”的一个典型,就是封建制。“封建”在中国的政治话语中名声不好,总和落后愚昧联系在一起。这除了马克思主义话语的影响外,还在于中国整个政治传统对“政治承包”的鄙视。  相似文献   

3.
我们党从建立开始就高举马克思主义理论这面旗帜.从延安整风时毛泽东同志提出:“三个整顿”。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后不久,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到世纪之交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都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条红线.三个不同阶段分别形成了有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创新和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4.
赵中秋 《现代交际》2011,(8):115-115
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全会还提出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增强科学理论教育引导群众作用”。学习和缅怀艾思奇这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党的理论战线的忠诚战士,其目的就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赵晋 《现代交际》2010,(8):24-25
中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必须实事求是;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必须与时俱进。中国共产党将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并高举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伟大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通过俄国这个中转站转口而来。20世纪20、30年代,社会发展水平落后于西欧的俄国,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解读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其特点之一是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加工成通俗的“原理”形式。而当文化上更为落后的中国“学生”以俄为师的时候,鉴于俄国人这种“原理”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易学易懂,便将之全盘继承过来。俄式“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影响了中国几代人的思维,以致我们在改革马克思主义哲学时,  相似文献   

7.
冯麒颖 《现代妇女》2014,(12):I0106-I0106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种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其对中国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随着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接受并传播马克思主义.其不断被民族化并且用于指导中国革命。李大钊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在传播的过程中不断实践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为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最宝贵的经验,也为中国革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更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主要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是时代赋予中国人民的重要任务。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教育的重要部分,对于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能够推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进程。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也在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构建着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本文详细阐述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进程以及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的科学构建。  相似文献   

9.
徐亚杰  赵松 《现代交际》2011,(8):121-12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揭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在我们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百的过程中更应该注意实践的应用,但就目前而言,这一目标远没有达成。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认识层面上,我们大部分的学习者陷入了“重理论学习,轻实践学习”的认识误区。二是在操作层面上,马克思主义理论客观上具有宏观性,难以通过简单的实践行为来进行诠释。同时现阶段学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所投入的人力、经费、硬件设施等方面的限制也给学习实践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10.
刘绥 《现代交际》2016,(4):16-17
从概念的内涵出发,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念的科学内涵、显著特点和适合外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内涵就是由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由此所揭示出的一般规律的理论表述所组成的基本范畴和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鲜明特征包括永恒真理性、普遍适用性、强烈实践性和连续发展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合理外延是指对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念显著特点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理论的概括提炼和话语的精练表述所形成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1.
马文颖 《现代妇女》2013,(11):33-34
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快速的融入中国文化,并开花结果,引申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等,看似是由于一个工农革命的偶然环境所导致的,实际上却是马克思思想与我国传统文化相融、相通的一种必然结果。我国人民之所以能够快速的接受马克思主义,是与我国传统的儒家、道家思想有着必然联系的。“重民”、“大同”等都是我国思想的精粹所在,而这又恰恰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相契合。毛泽东思想是我国儒家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一种结合,最终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如何科学生动地在学生中宣传马克思主义,避免教条主义的照本宣科,让学生充分感受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积极探索与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需要厘清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几个基本问题,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解读视角与方法,深刻揭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价值与理论品格.  相似文献   

13.
冯俊 《国学学刊》2023,(3):1-4+13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每一次重大理论创新都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第二个结合”的提出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它否定了历史虚无主义,否定了“文化保守主义和复古主义”,超越了“体用论”,提供了一把重新认识中华文明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钥匙。“第二个结合”深化了我们对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在理论和实践上焕发出思想解放的伟力。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传播具有诸多“后现代主义”色彩,传播者、受众、传播效果都具有了不确定性,这一方面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新媒体时代的大众传播承担了更大风险,又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不小的机遇,新媒体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如何把握新媒体的机遇,就要看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如何“走好”新媒体传播这步“棋”.  相似文献   

15.
新文化运动先驱者将马克思主义带入中国,使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部分的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也在中国得到传播。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之所以能在中国大地上传播开来,是因为它与中国传统文化妇女观不同,符合时代变革的潮流,响应妇女群体的呼声。通过报刊杂志、文学作品等媒介展示其思想的魅力,引发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的思考,并在一系列妇女运动、妇女工作等实践中检验了正确性。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在中国的早期接受,为当时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也为以后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成为开展妇女解放、妇女工作的指导思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为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提供了理论依据。 20世纪初以来,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已形成了三大创新理论成果。第一大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的创立,科学回答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探索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问题;第二大成果是邓小平理论的创立,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第三大成果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回答了在新形势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以及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一个“幽灵”,马克思主义的“幽灵”,在它诞生150多年后的今天,不仅在欧洲而且在全世界徘徊。当年,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党人和德国的警察为了驱除这个“幽灵”而结成了神圣同盟。马克思主义在今天的处境酷似150年以前,一方面它面对着全世界一切反动势力对它的“神圣围剿”,它的希望,它的话语,它的理论以及它的实践,被视为洪水猛兽;另一方面它仍“幽灵”般地在世界各个角落游荡,被视为人类的文化遗产,而没有这种遗产,也就没有人类的未来。自从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马克思的…  相似文献   

18.
王晶晶 《现代妇女》2010,(10):44-46
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是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概括了人类社会发展一般所要经历的几种社会形态。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是由“五形态理论”及作为其补充的东方社会发展理论和“三形态理论”这样相辅相成的两部分构成的。“五形态理论”和”三形态理论”只是马克思恩格斯从不同的角度对人类社会发展所要经历的历史时期作出的总体概括,而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进程则是具体而复杂的,需要把“五形态理论”和“三形态理论”具体化、民族化,对其进行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9.
李大钊是在中国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系统阐述及初步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在有关李大钊的著作中,可看出他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入手,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进行了整体性概括;对无产阶级领导权、农民等问题的论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初步形成做出贡献;对未来中国社会主义的一些问题所做的初步阐释,闪烁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微光。  相似文献   

20.
周银知  吴琳 《现代交际》2023,(11):1-8+12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的生态理论中蕴含着一种价值理论,其价值核心规范就是正义。其生态正义思想是一种积极的人类中心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且这个“中心”并不违背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本文从唯物史观的维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维度透视现代全球性的“生态非正义”,指出其根源在于资本逻辑主导下的全球化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并基于马克思主义正义观提出以改变经济增长模式、政治变革和社会解放三条路径建构生态社会主义,来避免生态非正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