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命题,引发了学界的研究热潮。基于CSSCI期刊论文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分析,从三个方面系统梳理当前研究中的重点难点:第一,厘清脉络,看清楚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源于何处”,回答精神谱系“从哪里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源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百年艰苦奋斗,三者构建起精神谱系的内在生成逻辑。第二,深化认识,弄明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有何表征”,回答精神谱系“长什么样”,从内涵意蕴、特质特征、价值功能、具体精神形态四个方面着手描绘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全景图。第三,总结经验,指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走向何方”,回答新征程上深化谱系研究“该怎么办”,针对研究现状提出三点建议,即加强整体研究,催生综述性成果;加强原创性学术建构,提升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国内、国际话语权;加强弘扬路径的实证探析,拓宽弘扬路径。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两弹一星”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根本宗旨和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要明确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魂”“根”“本”,并把握“两弹一星”精神的独特价值,将涵养对党忠诚大德、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担负民族复兴大任作为着力点。  相似文献   

3.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首次提出“伟大建党精神”命题,指明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伟大建党精神贯穿于党的整个奋斗历程,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理论之源,赋予了党披荆斩棘之动力;“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实践之源,强化了党勤政为民之责任;“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品质之源,锤炼了党愈挫愈勇之韧性;“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价值之源,笃实了党矢志为民之决心。伟大建党精神是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动力源泉,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精神之源。  相似文献   

4.
“两当兵变”是在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有组织、有步骤、有目的的一次较大规模的武装起义,也是甘肃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最早的一次起义。以习仲勋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伟大实践中,通过“两当兵变”培育并铸造了伟大的“两当兵变”精神。其内涵包括: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工作作风;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的建军之本;中国共产党人化敌为友、壮大自我的政治境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所开创的“工农武装割据”的斗争道路,在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斗争中,以一系列的实践机制和精神风貌,使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发生两次历史性的转折:即由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先驱精神”、确立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红船精神”转向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初步结合的“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和“长征精神”;再由“长征精神”转向全党自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延安精神”。“长征精神”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6.
在抗日战争这个特定历史背景和国民党统治中心重庆这个特殊斗争环境中,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中国南方国民党统治区广大党员、干部,通过艰苦的统战工作斗争实践的磨练,孕育和锻造了我党具有鲜明历史特征和地域特色的红岩精神。这一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斗争精神与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精神在抗日战争中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伟大“抗战精神”在国民党统治区的集中体现,表现出中国共产党人为争取民族民主革命胜利而顽强战斗的“韧”性精神。  相似文献   

7.
伍依丽 《源流》2023,(9):20-21
<正>皓月当空,星光璀璨。望黄河奔涌、品碛口民俗、忆晋商传奇、颂红色精神——7月18日晚,吕梁临县碛口镇举行了一场露天“大戏”——实景演艺《如梦碛口》。整个演出以麒麟山庄独具特色的建筑为舞台背景,以两个大型旋转台为观众席,运用高科技舞台技术和灯光投影矩阵,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美妙绝伦的视听盛宴。这台戏是近年来吕梁市创作的红色经典文艺作品之一,是吕梁红色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8.
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信仰之源,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早期共产党人建党实践活动相结合的精神财富。它内生性地昭示了中国共产党“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政治灵魂“、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价值追求“、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坚韧意志“、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政治品质。新征程上,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持续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赓续传承党的红色血脉,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在投身实践中进一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相似文献   

9.
“两路”精神是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新时代推进“两路”精神大众化,有利于深化大众对“两路”精神内涵的理性认知,增强大众对“两路”精神的情感认同,提高大众践行“两路”精神的意志自觉。针对“两路”精神宣传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坚持人民性原则,促进“两路”精神表达方式的生动化;坚持可接受性原则,促进“两路”精神传播推广的多样化;坚持融合性原则,促进“两路”精神实践过程的生产生活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实践是她得以产生和发展的首要基础;优秀的人类文化精神是其重要文化基础;中国共产党人的自觉能动性,是主观条件。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具有多种形态;从不同的角度可以作出不同的划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内涵主要有:追求崇高精神;彻底革命精神;实事求是精神;艰苦奋斗精神;自力更生精神;牺牲奉献精神;改革创新精神;以人为本精神,等等。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在党的百年奋斗中形成的精神财富,是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的具体运用和实践表达,体现了共同的价值旨归。从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视角,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交织融合中,在党的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的辩证统一中,在总结历史经验与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崭新局面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立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以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剖析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发展逻辑,能够为破解“历史周期率”、应对重大风险挑战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战略任务和育人目标,同时也是教育工作的要点和旨归。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背靠马克思主义的磅礴沃土,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时代新人”培育中具有丰厚的价值意蕴。融入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以“大思政”建设为抓手是实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时代新人”培育中价值意蕴的精准路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动力发展史。物质对精神、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精神对物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共同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充分重视精神力量对奋斗实践的推动作用,是在坚持物质对精神、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的前提下的精神主动,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精神力量源于人们的知识、情感、意志、理想、信念、信仰等,这些精神因素在人的实践中所产生的"力"便构成了精神动力。精神动力的形成发展与作用发挥,源于客观的社会存在与主体的精神需要的双重要求,并通过主体的自觉能动性的发挥而将这种精神力量作用于实践,以达到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中国共产党人找准来时路、走好当下路、瞭望未来路的精神动力,是信仰动力、信念动力、信心动力的系统整合,是个体精神动力、群体精神动力、民族精神动力的多元融合,是精神创造力、精神凝聚力、精神约束力的有机统一。它对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和中国共产党人的自身成长起着方向指引、情感激励、意志砥砺和力量凝聚的重要作用。从精神动力的层次来看:马克思主义信仰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基础,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规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道路选择,是共产党人的力量源泉;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胜信心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乐观心态,指引着共产党人的奋斗方向。从形成精神动力的主体来看:精神动力是个体精神、群体精神、民族精神的作用彰显,个体精神动力是中国共产党人联系个体与国家、民族的精神纽带,群体精神动力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群体认知、群体情感、群体意志,民族精神动力是中国共产党人血液里的民族精神基因蕴含的持久性、深层次的精神力量。从精神动力的作用来看:精神创造力贯穿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反映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精神凝聚力汇聚起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磅礴伟力,精神约束力促使中国共产党人永葆先进性、纯洁性与革命性。  相似文献   

14.
“赶考”精神是党百年奋斗取得重大成就的精神密码,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自身作为执政党如何治国理政的深入思考和深刻的忧患意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治国理政思想。从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的治国理政思想来看,“赶考”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伟大创举。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全面继承并不断深化了“赶考”精神这个党治国理政的重大思想。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的对比来看,“赶考”精神折射出中西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的重要差异,进而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思想的当代价值和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5.
吕梁洪遗梦     
李继玲 《社区》2014,(5):32-32
穿过徐州城东南40公里,那片绿意尽染的风景区,就是吕梁。和“人说山西好风光”的吕梁相比,这是苏北的吕梁,春秋战国时,瘦小的彭城屁颠颠跟在他的身后,讨得一杯羹。  相似文献   

16.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源,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精神的高度凝练,蕴含“认知”“使命”“担当”“情怀”四重维度的内涵,具有铸魂、赋能、立根的时代育人价值。新时代谱写绚丽篇章,应将伟大建党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深度有机融合,以伟大建党精神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创新,培育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7.
“不断革命”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标识。丰富的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丰厚政治资源。始终高扬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夺取政权需要革命精神,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需要革命精神。对于不断发展的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而言,中国共产党以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未有穷期。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完成历史使命担当的历史进程中,处理好理想与现实、资本与劳动、政府与市场、科技与社会、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关系,都需要不断增强革命精神。“革命理想高于天”诠释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的坚定意志。  相似文献   

18.
“西迁精神”是半个多世纪前交通大学师生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从上海西迁并在西部扎根过程中形成的以“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为内涵的精神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精神核心的有力彰显,是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群体的时代坐标,是“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问题的有效解答。陕西理工大学在校史沿革和办学特色形成中凸显了与“西迁精神”内涵相同的大学精神。本文以陕西理工大学为例,从校园文化建设、第一课堂融入、第二课堂融合和就业“大课堂”嵌入等四方面构建“西迁精神”引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赶考”命题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中推进新的伟大工程和领导伟大事业所面临的一项永恒课题。中国共产党作为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需要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百余年奋斗征程中形成的宝贵精神品质。进入新时代以来,历史主动精神的话语表达呈现出领导话语、制度话语和建构性话语的演进特点。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历史自觉、历史担当和历史自信既是历史主动精神的内在逻辑,也是应对“赶考命题”的精神原点。只有发扬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争取战略主动,把握“赶考”的破题先手;感悟思想伟力,亮出“赶考”的看家本领;发扬斗争精神,坚持“赶考”的重大原则;深入自我革命,鼓足“赶考”的勇气底气,才能更加坚定地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  相似文献   

20.
伟大建党精神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主动性:“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彰显思想认识的主动性;“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彰显目标追求的主动性;“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彰显革命制胜的主动性;“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彰显行动价值的主动性。这四者在理想与现实、思想与行动上有着导向和聚合的内在逻辑关系。在新征程中,应在伟大建党精神的引领下把握历史前进的方向及时代发展的变化,充分发挥主体创造性和精神主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