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人民至上价值追求的理论渊源。中国式现代化以人为主体,把人民至上作为价值追求,这一价值追求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中形成,又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为理论涵养。中国式现代化以创造人民幸福生活为实践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把人民至上作为价值遵循,把基于人民需要变化的主要矛盾作为内在动力,在现代化进程中逐渐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以实现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为崇高目标。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决定了它不只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现代化,更是服务于全人类解放和全面发展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对中国式现代化总体性特征的高度概括,明示了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其他现代化的最大特点和优点。而对中国式现代化及其最大特点和优点进行科学叙事,可通过中国式现代化的真理性、价值性和实践性以及三者的整体性属性来显现。具体而言,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中,以事实、规律与行动三要素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科学性,为中国式现代化真理性内在本质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石;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一致性,以凸显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的人民中心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高价值诉求;兼具真理性和价值性于一体的实践自觉,在厘清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并联式与串联式发展过程、中国与世界的辩证关系及其重心中,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发展动力和源泉。真理力量、价值道义与实践旨归,形塑起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体结构和实践功能。因此,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创造和理论创新的中国式现代化,是现代化过程和结果的完美结合,是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最好表征。  相似文献   

3.
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蕴含五个方面基本要点,回答了时代之问、世界之问。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科学理念的重大理论贡献要从全人类共同价值、实现路径和理论支持等三个维度进行理解和把握。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占据真理和道义制高点的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最有力佐证,具有极大的当代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符合世界发展潮流、契合中国国情、顺乎人民意愿,是指引中国实现民族复兴梦的康庄大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理论、文化和实践三重逻辑维度中生成,蕴含了厚重的文明底色,从价值优势、政治优势、制度优势、战略优势和道路优势破解了现代化发展桎梏,超越了西方现代化模式。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丰富的价值意蕴,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伟大奇迹,推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新发展,开创了一种以“人民逻辑”为主导的现代化新模式,突破了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唯一性,不仅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现代化模式借鉴,也为人类文明繁荣兴盛提供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5.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明了现阶段党的中心任务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有着世界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和基于自己国情的独有特色,在科技创新和制度改革的核心动力驱动下,经历了从单一进路到全面建设的演变历程。中国式现代化有着丰富的要素、稳定的结构和多元的功能,在增强人民幸福、实现民族振兴、推动人类进步、促进世界大同等方面能够发挥巨大的价值作用。在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的新征程上,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优化演进,必须要把握好系统演化发展的层次转化、结构功能相关、整体优化、涨落有序等规律,不断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构成要素、结构体系、外部环境和功能作用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6.
<正>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奋斗主题。经过长期艰辛探索,党带领人民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初步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也始终强调对世界的责任与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切合中国实际,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我国要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认真回顾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对比世界其他国家现代化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优势,集中表现为中国式现代化在心理上没有依赖性、在精神上具有主动性、在行为上没有依附性,是具有独立性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惠及全体人民、坚持整体推进、富有天下情怀,是具有包容性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立足于自身独特的国情、根植于自身深厚的文化基因、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是具有民族性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肖祥 《学术界》2023,(10):60-76
党的二十大提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就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复杂现代性境遇中,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着自主发展与全球化之间、民族国家认同与人类共同体认同之间、世界现代化进程与中华民族复兴之间、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张力与挑战。为此,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思维创新以应对面临的张力与挑战,既强调某些思维方式的协调与并重,即自主思维与融入思维相协调、综合性思维与责任思维并重;也强调某些思维方式的转变与偏重,即逆性思维向前瞻性思维转变、纵向思维向横向思维偏重。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成功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使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中国式现代化既不同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的现代化,也不同于苏联传统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而是符合中国国情、彰显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对当今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独特创造和独特贡献,其独特性主要包括:在价值取向上表现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逻辑;在经济特征上表现为实现所有制结构与市场经济的突破创新;在政治优势上表现为确保人民当家做主权利的真正实现;在文化品格上表现为博采优秀传统文化与外来文明共促发展;在发展动力上表现为以改革开放创新引领国家持续发展;在世界构想上表现为胸怀天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劲动力,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0.
李宏 《理论界》2023,(12):8-14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次巨大转型,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和形态呈现。现代化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但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是单一的。与西方现代化道路内嵌的殖民霸权、个体至上、利益驱动、生态剥夺及文明隔阂等弊病相比,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依靠勤劳奋斗、根植家国情怀、坚持人民至上、崇尚人与自然和谐、追求文明交流互鉴的人类新文明。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既有世界现代化的一般特征,更有在模式与道路、价值与目标、立场与格局等方面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本质特色。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开启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开辟了后发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崭新道路,昭示了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11.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民族复兴思想,是对近代以来民族复兴梦想的继承、对外部民族复兴榜样的借鉴、对接续民族复兴使命的体认以及对激进民主主义者“中华民族之复活”思想的发展。他们使用了“中华民族”“中国民族”语词,使用了“中华民族之复活”“中国复兴”提法,并阐释中华民族复兴的内涵:以民族解放相号召,争取“恢复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以“创造少年中国”相激励,期盼“中国的返老还童”;以探究民族特性相倡导,希望提振国人的民族精神;以人类大同相期许,冀愿“于世界文明为第二次之大贡献”。他们致力于探寻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道路”,提出以革命扫除民族复兴的两大障碍,以社会主义发展现代工业;谋划聚合民族复兴的“中国力量”,包括培植民族复兴的“中心势力”(政党)、增强民族复兴的民众势力、激扬民族复兴的青春活力、打造民族复兴的强大军力、挺立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争取民族复兴的国际外力等;确立指引民族复兴的“科学指南”,指出“马克思的学说真是拯救中国的导星”。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民族复兴话语坚持了“五个统一”: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解放与为人类谋大同的统一,两大历史任务即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与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统...  相似文献   

12.
人类社会要和谐,就必须有共同的价值目标和行为规范,并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维护和遵守这些价值目标和行为规范,这就要求人们必须作出正确的道德选择.没有公共认同的文化价值,构建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完善、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但能弘扬社会正气与社会基本道德规范、优化社会风气和维护社会稳定,而且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励中华儿女朝着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迈进,为我国社会进步、国家发展、人民幸福提供巨大推动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话语体系建设需要打造行之有效的表达方式、话语方式。有了行之有效的话语方式,广大人民群众能更容易理解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社会也会更容易理解中国道路、中国理论和中国制度。打造行之有效的话语方式,可以从国内、国际两个层面来考虑。国内层面从国内来看,有效的话语体系和话语方式要解决的问题是,让人民群众理解、接受并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团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为了解决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人通过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领导中国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习近平同志在天安门城楼上的讲话是对70年前毛泽东同志在《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最好的回音。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又体现了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自己的根本使命。  相似文献   

15.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发展。建构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是新时代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重要任务。从话语价值的维度来说,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有利于驳斥西方社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诘难提供话语支持,为塑造中国式现代化的优良形象提供话语助力,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话语援助。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价值强调了举旗定向功能。从话语历史的维度来说,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经历了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等不同历史阶段的语境,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历史彰显了基因凝定功能。从话语实践的维度来说,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构建凸显摸着石头过河的群众实践和顶层设计的政党实践的有效互动,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实践体现了换羽新生功能。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三重维度构建有助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现代化建设的话语自信,进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16.
连通  刘会强 《南方论刊》2023,(1):14-16+19
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革命、建设、改革中实践创新得出的重要成果。在历史逻辑方面,我党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百年求索,证明中国式现代化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在基本内涵方面,党带领人民推进物质、政治、精神、社会、生态等各领域协同发展,坚持文明发展整体性的同时也注重文明发展的多样性;在现实要求方面,中国式现代化推动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需要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砥砺前行。  相似文献   

17.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夙愿和价值追求。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也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需要团结的重要力量。国际体育赛事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认同共同身份、激发情感共鸣、生成共有意义和建构集体记忆等功能特性,蕴含共同命运意识、共同理解意识、共同团结意识和共同精神意识的内在机理,可以从聚合高品质赛事要素供给、增强体育赛事情感联结、融合优秀中华体育文化滋养、统合赛事功能实现支撑力量等方面探索国际体育赛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8.
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本质内涵的中国梦,是由无数中华民族成员个体梦想汇聚而成的国族梦,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价值体认与价值追求。国家是政治实体的最高形式、民族精神的政治外壳、民族意志和命运的物质体现。国家认同观照民族特性、民族精神、民族意志与民族愿景,是中国梦认同的价值归旨。依据民族共同社会特征承认中国梦这一族群梦,进而获得国家共同体的认同,是个体民族成员与生俱来的基本认知与需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中国梦认同的特定场域与国家认同的现实依托,构成中国梦认同与国家认同相结合的实践载体,也是中国梦认同到国家认同价值演进的具体场景。文化认同与政治认同的高度互补,则为中国梦认同归旨于国家认同提供了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9.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全面梳理我国现代化历史轨迹,提炼符合中国历史传统、现实国情和时代发展趋势的现代化发展模式;观照典型国家现代化的普遍特征,博采发展模式之长,总结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是新时代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既是理论概括,也是实践要求,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坚持目标导向,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由此五个方面破题,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向正确方向迈步,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在中共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告:“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国式现代化”立刻得到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也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中共二十大开幕后仅仅24小时世界各地500多家媒体用40多种语言对“中国式现代化”加以报道和评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