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方发债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地方政府负债不可避免,而隐性负债又极易引发财政风险,因此,应赋予地方政府有限制的举债权,对地方政府发债进行公开、规范的管理:对地方政府发债实行余额管理;限定地方债券资金的用途;为地方债券设置偿债基金;公开地方债券信息;加强对地方债券的市场管理;逐步消除地方或有隐性债务。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急剧积累,成为影响我国宏观经济走势和下一步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因素.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存在风险,而隐性债务已经成为威胁我国经济安全与社会稳定的巨大隐惠.必须对地方政府发债实行规范管理,限定地方债券资金的用途,公开地方债券信息,加强对地方债券的市场管理,逐步消除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3.
4.
“营改增”对地方财政收入造成了冲击,刺激地方政府举债。采用强度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2016年“营改增”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的影响,研究发现:“营改增”不仅会直接促进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的扩张,还会通过税收竞争、土地出让和支出竞争间接影响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且这种间接影响在不同的地区表现不同。另外,“营改增”对高水平转移支付地区的政府隐性债务规模扩张的促进作用更大。因此,深化我国财税制度改革、优化官员政绩评价体系以及规范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是严控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十余年来地方政府债务的快速膨胀,是经济转轨时期一系列财政、金融、政治等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地方政府举债加速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化也反过来为地方政府举债提供了财源保障和投资需求。尽管中国特有的举债融资模式有力保障了大国经济增速,但也蕴含着融资方式、偿债信用、转嫁升级、制度更替等隐性风险。隐性风险的存在并不意味着要全面取缔地方政府举债,应针对基层政策的潜在流动性危机,构建事前、事中、事后相互衔接的"三位一体"监管策略体系,遏制地方举债过程中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从而保障地方政府债务的可持续性以及财政常态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6.
当前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不断扩张,其背后所蕴含的风险及风险外溢效应加剧了诱发区域金融风险的可能。基于风险网络视角,采用LASSO-VAR模型构建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溢出网络,分别从全国、经济区域与省际层面探讨隐性债务风险溢出网络截面特征与动态变化。研究发现:第一,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总体溢出效应显著存在,网络结构具有“无标度特性”,风险溢出水平较高省份,其风险溢入水平也较高,反之则较低;第二,中部、西部、东部、东北部地区风险溢出水平依次降低,风险溢入水平则呈现为中西部、东北部、东部地区依次减弱;第三,重大事件期间隐性债务风险总体溢出水平会出现提升。因此,需重点关注隐性债务风险的外溢效应与区域关联特征,进一步完善隐性债务风险的管理体系与外溢监管机制,并结合各地区隐性债务风险特点与重大突发事件特征,施行差异化管控机制、落实分域防控与跨域合作,以有效阻隔外部风险的冲击,高效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相似文献   

7.
地方政府举债行为的策略互动是影响债务投资绩效的重要因素。基于2010—2021年我国30个省级政府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地方政府竞争对债务投资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竞争和投资结构错配不仅显著降低了本地区的债务投资绩效,还产生了负向空间外溢效应,并表现出明显的债种差异性,即专项债务对投资结构偏离度的推升降低了债务投资绩效,而一般债务对投资结构偏离度的抑制则提高了投资绩效。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投资绩效受到债务率门槛值的约束,且高财政能力组的门槛值大于低财政能力组。当未越过门槛值时,政府举债有助于提高债务投资绩效;反之,则降低投资绩效。应以改进考核体系、完善债务规模控制、优化债务投资结构等方式加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投资绩效管理。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地方政府财政竞争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军 《兰州学刊》2004,(6):53-54
目前我国理论研究不足阻碍财政竞争问题的有效治理,为此,本文通过对财政竞争理论综述,结合我国地方政府财政竞争现状分析,提出了提高地方政府财政效率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国隐性养老金债务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性养老金债务(IPD)是中国养老金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中国IPD来源于两个规定受益的养老金计划:现收现付制(PAYG)的社会统筹帐户和基金制(FUND)的个人帐户。受诸因素的综合影响,中国IPD规模达到5.5~9万亿;同时由于IPD属于政府、企业及个人的共同责任,故解决中国IDP问题是一项牵扯面广、持续时间长的系统工程,可采取削减规模、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资产债务互换、开征专项税、发行特种债券、建立储备基金、调整人口结构等多种经济和社会措施。  相似文献   

10.
传统经济学关于公共品的讨论集中于提出公共品供给的帕累托效率条件,而现代公共经济学则围绕着各地区间为流动性税基而展开的税收竞争能否保证地方公共品得到有效提供这个核心问题展开分析.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综合,发展出一个简洁而又不失一般性的模型,可以利用模型研究流动性、税收竞争与地方公共品供给的相关问题.研究结论表明,如果地区间是同质的、且每个地区只能以从源征收的资本税为公共品融资,则地方公共品将供给不足.  相似文献   

11.
法律控制:遏制地方政府间恶性税收竞争的有效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的法律控制制度的缺乏是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间恶性税收竞争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为防止恶性税收竞争的扩散 ,我们应完善税制税法 ,尽快制定反垄断法并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 ;积极推进依法治税 ,以有效遏制恶性税收竞争。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我国地方融资平台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融资的债务规模也开始急剧扩张,地方政府债务日益膨胀。各方面对由此引发的债务风险乃至可能出现的严重的系统性风险颇为关注。当前,我国地方投融资平台债务正处于拐点的状态,即介于风险与危机之间的位置,因而必须通过建立控制和预警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存量、政府和银行联合规避风险、拓宽地方融资市场渠道以及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综合治理路径来有效治理地方投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13.
传统国际税收竞争理论的贡献在于揭示了税负差异对资本和劳动力的经济影响,但也存在着对商品税关注相对有限、缺乏对政府收入结构的考虑以及忽视经济运行所依附的政治机制等局限。在现代国家治理框架下,国际税收竞争不仅影响生产要素的流动和社会成员对税收依据的认识,约束政府对社会资源的控制,而且使社会成员对财政支出的合理性和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率更为关注。面对国际税收竞争,中国有必要在降低所得税负担的同时统筹考虑商品税税率的调整,完善税收确立方式并提高税收的可观察性和财政支出的透明度,通过预算改革和财政体制的优化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避免非税收入的扩张弱化税制改革的减负效应。  相似文献   

14.
地方政府竞争方式的演进:一个基于FDI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政府竞争经历了从税收竞争、公共产品供给竞争、制度竞争的过程。税收优惠并非像通常认为的那样,对FDI产生显然的吸引力,而更多地成为一种保健因素;这样,地方政府倾向于通过公共产品供给的差异化来获取竞争优势,然而,本文检验发现,各地区吸引FDI的数量与基础设施水平呈正相关,而与人均财政支出水平、卫生服务水平、教育服务水平呈明显负相关关系,环境质量水平几乎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变量。这表明,地方政府为了吸引FDI,大力发展基础设施,而忽视其他地方公共产品的供给;进入1990年代以来,地方政府试图通过制度创新来提供激励机制,降低交易费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进而获取竞争优势,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各地方政府的PPP隐形债务估算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2017年和2018年我国地方政府PPP隐性债务总规模分别约14万亿和15万亿元,隐形负债率分别为17.04%和16.93%,中西部内陆地区的PPP隐性负债率明显高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近三年全国各地区的PPP隐性债务违约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这和PPP的发展阶段有关;PPP隐性债务规模总体处于合理范围,但区域异质性明显,西部内陆省份的违约率偏高,个别地区需要引起高度警惕,这一特征与PPP隐性负债率的空间分布较吻合。目前应切实加强和改进"物有所值"评价(VFM)及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凡未经通过的项目不得采用PPP模式,严防PPP项目盲目粗放增长。  相似文献   

16.
地方政府债务对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随着债务规模的扩大,地方财政的风险隐患日益凸现,已成为威胁地方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正确认识地方政府债务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和科学有效的债务风险预警体系,对于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保证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政策建议: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债务风险管理体系,完善债务风险预警机制;拓宽融资渠道,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等.  相似文献   

17.
李翀 《学术研究》2012,(1):59-65
欧洲多个国家爆发政府债务危机,美国的政府债务状况也出现恶化.虽然我国政府债务情况还不算严重,但在财政赤字长态化的情况下,我国政府债务的前景不容乐观.因此,现在是包括我国政府在内的世界各国政府重新反思财政赤字观的时候了.20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的财政赤字观发生过四次转变.这些转变既有观念进步的因素,也存在着忽略财政赤字的不良影响的问题.我国政府应该在对理论和实践的反思中建立动态预算平衡的财政赤字观,以立法的方式限制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比例.  相似文献   

18.
财政分权、税收竞争和地区税收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财政分权使我国地方政府实际上获得了某种程度上的财政自治,地方税收转移违背了来源地的征税原则,完全相悖于受益原则,这就需要我们建立税收的横向税收分配机制和纵向财政转移机制.总的原则是,由政府定价背离市场价格而产生的地区税收转移,应逐步通过资源性产品的市场化价格改革予以解决;清晰的、可识别的地区税收转移应通过地方政府之间的协商,通过横向税收分配妥善解决;不清晰的、难以识别的地区税收转移则应由中央政府掌握,通过纵向财政转移机制进行解决.  相似文献   

19.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与地方财政可持续性息息相关,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治理对策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维护地方财政可持续性。如提高政府应债能力,建立并不断完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体系,健全与地方政府举债相应的管理机制等。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行为金融研究,在传统的政府“经济人”的假设基础上,提出政府“复杂人”的假设,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政府的“需要-行为”模型,由此为研究政府债务融资提供一个可能的框架.研究发现,除了财政分权因素和官员政治及经济激励因素,政府债务融资更是为了满足政府自身的需要.地方政府的生存需要、相互关系需要和发展需要是地方政府债务融资行为不能忽视的重要动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