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刘桐宇  李垣 《现代交际》2023,(8):14-22+121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表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绿色引领。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哲学视域下,这一发展理念以普遍联系的整体论、辩证的实践论、人本性的价值论导向实现了对马克思自然观的继承发展,从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价值逻辑出发阐释了人类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在统一机理。“两山论”所内蕴的自然观具有深刻的生态哲学意蕴,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重要价值启示。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教育即生活”与“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与“社会即学校”、“做中学”与“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对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进行比较。文章认为,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固然受到杜威的影响,但两者又有质的差异。生活教育理论不是对杜威学说的简单沿袭,而是陶行知批判地吸收、借鉴,并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总结出来的一种新的理论创新与超越。  相似文献   

3.
周银知  吴琳 《现代交际》2023,(11):1-8+12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的生态理论中蕴含着一种价值理论,其价值核心规范就是正义。其生态正义思想是一种积极的人类中心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且这个“中心”并不违背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本文从唯物史观的维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维度透视现代全球性的“生态非正义”,指出其根源在于资本逻辑主导下的全球化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并基于马克思主义正义观提出以改变经济增长模式、政治变革和社会解放三条路径建构生态社会主义,来避免生态非正义。  相似文献   

4.
木文将中国的现代化具体概括为“双重超越”,即从现代化发展的纵轴线上看,要实现工业化和后工业化的双重超越;从现代化发展的横轴线上看,要实现经济发展和人文、社会发展的双重超越。要实现两个“双重超越”,就要坚持“协调发展”与“持续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以人的发展为本位”。  相似文献   

5.
翟乐 《现代妇女》2014,(3):I0034-I0034
康德以其"理性超越论"为其伦理学奠定了人类中心主义的基础,而罗尔斯顿则是以其自然"内在价值论"实现了环境伦理学的生态转向,本文主要通过对其内容和优越性的论述来加深对其内容的认识,引起人们对二者中道思想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王晶晶 《现代妇女》2010,(10):44-46
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是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概括了人类社会发展一般所要经历的几种社会形态。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是由“五形态理论”及作为其补充的东方社会发展理论和“三形态理论”这样相辅相成的两部分构成的。“五形态理论”和”三形态理论”只是马克思恩格斯从不同的角度对人类社会发展所要经历的历史时期作出的总体概括,而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进程则是具体而复杂的,需要把“五形态理论”和“三形态理论”具体化、民族化,对其进行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7.
许传新 《社会学》2007,(2):37-41,20
面对日益升温的“公务员热”,本文从社会学视角出发,以“理性选择理论,,为框架,分析“公务员热”形成的社会原因,认为:日趋成熟与完善的公务员制度是“公务员热”形成的社会制度背景,众多的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选择考公务员是他们从生存理性、经济理性、社会理性三个角度做出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导刊》2010,(16):10-10
生态理论:始于20世纪70年代,该理论将“人在环境中”的概念做了进一步的系统梳理,注重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强调入与环境的协调性。该理论视角下的社会工作实务,往往注重个人问题的环境归因,最初强调个体、家庭、组织对环境的适应,而今越来越尊重和重视对于既有环境的优化和改变,实现整体提升。该理论经常被运用于家庭社会工作中,由此发展出“家庭生态说”,用以解决和调试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从而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相似文献   

9.
王良桢  宋言奇 《城市》2015,(2):59-61
城乡环保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环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为了更好地推进城乡环保一体化,需要对理论问题以及实践问题加以把握.基于此目的,笔者试对城乡环保一体化理论问题进行探讨,并对一些实践层面的问题加以探索. 一、理论探讨 从城乡环保发展历程看,能够提炼出两个理论:一是从“城乡生态分离”到“城乡生态对立”再到“城乡生态一体”是社会发展趋势;二是从“城市缺陷论”到“区域规划论”是城乡环保一体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从“城乡生态分离”到“城乡生态对立”再到“城乡生态一体”是社会发展趋势 1.“城乡生态分离”.  相似文献   

10.
理论逻辑是梳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机理的关键所在,也是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中国化时代化路径创新和开展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创新研究的新起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吸收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中的内在精髓,借鉴历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理论要义,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朴素生态文化和西方生态文明思想精华,形成了立意高远、内涵丰富、系统完备的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仅为中国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方向指引,更为世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1.
车辉 《职业时空》2008,4(9):226-226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必修课,其显著特征在于它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具有开放性、现代性、发展性。目前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围绕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这个中心成为课程教学重要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概论》课程教学中必须不断探索、尝试、创新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陈志海 《现代交际》2011,(12):48-49
商业广告作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剧过程中能向消费者传递有关商品、服务和企业信息。而标记理论和商业广告英语二者之间的联系和研究的切入点在于他们都是某种语言形式的“变体”。注重商业英语广告中形容词标记性的研究更是实现广告功能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3.
徐琛  党锐锋 《现代交际》2023,(1):25-35+121-122
学界长期争论的“马克思—恩格斯”问题,其焦点实质上在于恩格斯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不同于“对立论”“一致论”等对“马克思—恩格斯”问题的片面性解读和机械性理解,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转变为科学的过程中做出了巨大的理论贡献。恩格斯经由政治经济学批判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经验事实的依据,经由哲学探索为科学社会主义积淀了理论演绎的根源,经由人类史前史的历史研究拓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观照视域,经由方法论原则的深化完善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方法支撑,不仅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与发展,也同时赓续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守正与创新。  相似文献   

14.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它一语道破了事物间的个性差异。从我们的教学实践上看,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学生与生俱来就具有的心理、智力上的差异性,而都具有自己的智力强项,有自己的学习风格。这就与我们传统的教学产生了矛盾,影响了学生的发展,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这一理论观的核心在于认真地对待个别差异,他提出每个人至少有九种智能潜能。教育的最主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对“什么是发展”“靠谁发展”和“为谁发展”“怎样发展”等有关发展观的基本问题,做出了科学的回答,这既与西方人本主义和中国古代民本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又是对马克思主义有关人的全面、自由、充分发展理论的继承与超越.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相似文献   

16.
吴苇  刘红梅 《现代交际》2023,(3):36-43+122
在“两个结合”的新视角下,对儒家生态哲学中蕴藏的“天人合一”“仁民爱物”及“协和万邦”等生态理念进行梳理归纳,可从自然观、民生观与全球观三个方面探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儒家生态哲学的融合创新。这样有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两创”,为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与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17.
2022年,中国学界对社会保障理论和政策的研究成果丰富。这主要包括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保障系列重要论述、共同富裕与社会保障、百年党史与社会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保障发展等中国社会保障重大理论问题的研究,中国经济、社会、人口等新环境特征下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社会保障、数字经济和新业态与社会保障、少子高龄化和银发经济、理性看待国外典型国家社会保障改革等社会保障理论热点研究,以及对养老保险体系优化、医疗保障制度完善、贫困治理与社会救助改革、社会福利体系升级、第三次分配和慈善事业发展等中国社会保障政策改革重点的研究。在未来,应当运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进一步强化对社会保障理论和中国社会保障改革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十七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反腐倡廉建设理论进行了深入探索,理顺了“反腐倡廉建设”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之间的关系,明确了反腐倡廉建设促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方针与价值取向,确立了“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战略方针,提出了“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解决腐败问题”的科学论断。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必将为今后反腐倡廉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开辟更广阔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引发了生态环境等问题,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顺时而生。作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点之一,生态理论强调尊重客观规律、尊重自然,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良好基础。分析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产生、发展及内容,探讨其当代价值,并就我国生态发展问题从政治、经济、社会三个方面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态思想以及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