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经济的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种种生态问题,加强生态意识教育刻不容缓。大学生生态意识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关系到社会可持续发展。大学生生态意识教育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生态意识的教育离不开切实有效的教育路径,需要多种方法和途径以及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和通力合作。  相似文献   

2.
3.
进入21世纪,全球化的生态危机成为了人类面临的重大事件,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的恶化也危及到人类的生存。根据党的十八大做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重要战略地位,这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成果上的一个新发展,更是建设和谐社会理念在生态与经济发展方面的升华,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中国化的新进展。在生态文明视阈下解读中国梦,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梦。  相似文献   

4.
中国进入新常态,我国政府在注重经济增长的同事切不可忽略掉生态文明的建设,以保证经济增长质量,促进科技、文化等多领域的进步,从十七大报告中建设生态文明奋斗目标到2012年召开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要更加自觉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再到2017年十九大报告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绿色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突出位置,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中叶,伴随着环境问题的出现,环境教育被寄予解决环境问题的厚望,在全世界范围得到推广并获得迅猛发展。借鉴国际发展环境教育的经验,构建提高公民生态环境素养的环境教育将有利于生态文明社会的实现。环境教育需要立足生态文明,明确提升公民生态环境素养的关键在于帮助公民回归自然,在自然中提升公民的自然观察力、自然审美力,从根本上转变当前人与自然疏离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21世纪人类不断受到来自生态环境的威胁,而生态教育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被提出。提倡全民参与学习生态教育活动,是加强人民的生态意识、提升人民的生态素质的必要保证。在生态文明理念之下探究生态教育的内涵、意义以及发展路径,促进我国生态教育的迅速普及,是十分有效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同时生态问题也引起了高度重视,如环境破坏和气候变暖。自十七大开始,我国加快创建新型工业化的步伐,着眼于生态文明的建设;在十八大报告中生态文明建设被放在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当下,我们应该自觉地尊重自然,主动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哲学中蕴含这生态文明思想,对生态德育的产生具有其特定的影响。生态德育既是一种新的德育观,又是整合传统德育之后的一种崭新教育范式,对高校德育提出新的要求。文中对高校生态德育予以了思考,提出了一些教育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深入发展,农村生态环境理念缺失,农村农业生产方式粗放,农民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提出了几点构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进而我国农村生态的改善和优化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追求“诗意的栖居”,是人类所期望的美好生活境界。然而,随着对大自然的索取超过自然生态的承受能力,人类正逐步失去可以“诗意栖居”的生存环境。生态危机本质上是人的危机、生态观念的危机。公民生态意识的缺乏,是现代生态危机的深层次根源。建设美丽中国,需要在不断培育公民生态意识的基础上进行。  相似文献   

11.
改善民生、保护环境是两个热门话题,但是他们并不是毫无联系的。民生问题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辅相成,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民生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两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从民生视角去研究生态文明建设,对于我国当下实现中国梦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是指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存共荣的社会形态。广义上,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崭新阶段:狭义上,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一个方面,即相对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人类在处理同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  相似文献   

13.
彭博  王建辉 《现代交际》2022,(11):59-71+123
生态需求是人类在不破坏与自然界良性循环的条件下,对良好的生态资源、宜居的生活环境及健康的生存状态的需求,这种需求是由生理本能、社会属性和文化价值共同生成的。本应成为人的基本需求的生态需求如今却在消费社会面临着严重的现代困境。生态需求被消费主义转化为对现代商品的需求,但是消费社会的现代商品却难以满足生态需求。同时,消费社会鼓励的快节奏消费也阻碍着生态需求的再生产。帮助生态需求摆脱这种现代困境有赖于绿色消费的实践。明确绿色消费的行为动机、责任划分和实践目标有助于生态需求的形成、实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要求我们从文明进步的高度认识和加强环境保护,并将环境保护作为一个时期内生态文明建设的攻坚方向。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的超越,代表了一种更为高级的文明形态。为了全面地把握生态文明,我们必须对生态文明的背景、内涵及历史意义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美丽中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追求目标,推进美丽中国建设需要自然美、社会美和人美,而人美是实现美丽中国的长久保障机制。因此,提升公众的生态意识,使公众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是美丽中国建设的时代召唤。文章从问题提出、现实意义以及实现路径等方面开展公众生态价值的提升研究,以期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视域深入讨论绿色发展的理论内涵,分析我国绿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绿色发展的可操作性途径或措施,进而为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着国家的永续发展和人民的健康幸福生活。新时代的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转变,人民追求的不仅是物质层面的满足,还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2020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收官之年,生态要素也是评判小康水平的要素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竭力解决涉及人民健康的重要生态难题,平衡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遵循自然界为上,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出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生态文明理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指导,具有系统性、针对性和可行性,为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行动指南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我国生态文明的构建,进而探讨在新时代转型发展时期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措施,实现经济发展基础上的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20.
论生态文明建设与四川生态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的发展理念,逐渐为人们所接受,但生态安全的意识却与之相差甚远.本文以四川生态安全为着眼点,提出生态安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没有生态安全也就谈不上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