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郑文新 《现代妇女》2014,(12):19-20
美国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约翰·贝拉米·福斯特批判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生态危机,透过人与自然的矛盾分析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发挥解决生态问题上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建设生态文明本质上是建立人的一种新的生存方式等思想观点,对杭州市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启示。福斯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杭州市生态文明建设有重的启发,能够促使我们进一步科学认识和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杭州生态与经济建设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高小平 《现代妇女》2014,(8):234-23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也出现了资源匮乏、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等现象。面对生态与经济发展日益增长的的矛盾,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并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也充分认识到发展生态文明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建设密不可分。但由于我国还处在不发达的工业文明阶段,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与难点。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工业文明创造下的现代化发展,人类社会面临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如能源资源约束强化、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这都在严重地威胁着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新时代需要新的生态文明建设格局。通过对如何进行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分析,力争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希望可以促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经济快速增长中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严峻现实而提出的新要求.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把"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提到全党面前,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建设生态文明再次做了强调.这为解决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人与自然的突出矛盾指明了方向,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5.
工业化及现代化在给世界带来经济繁荣的同时,还导致了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等问题。加强社会生态文明的建设,对于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激发人们的环保行为有着重要的作用与影响,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民众引导的重要手段,在生态文明的建设进程中应多采用这一手段。这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6.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生态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发展问题,而且是政治问题、民生问题。因此,必须着力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观,加强对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观教育,进而使大学生产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德情操,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薛明 《现代交际》2011,(8):111-112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思想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关系思想,自然生产力的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等。这些思想是我们建立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石,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当前我国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对当代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生态问题日益严峻,人们的生存环境遭到了破坏,人们逐渐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建设,也蕴含着各种各样的道德问题。生态文明建设蕴藏着丰富的道德意蕴,因此,生态文明中的道德建设尤为重要。加强生态文明中的道德建设,要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关系,从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9.
范智强 《公关世界》2023,(18):111-113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而高校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理应肩负生态文明的使命和责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教育,是一个关乎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方面仍存在意识淡薄、文明素养不高、资源浪费现象、知与行不相容等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高校需要更新教育理念,注重教学改革,强化“顶层设计”,以广阔的视野把青年、环境和社会有机融合起来,着力培育具有生态文化素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0.
李朝良 《职业时空》2010,6(5):182-184
加强高校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方面,也是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高校生态道德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的途径和方法,以提高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生态道德观,建立健全生态道德教育机制,促进高校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发展,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程度。  相似文献   

11.
"天人合一"生态思想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先秦时期,其中蕴含的人与自然合一、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折射出现代生态环境思想的光辉。生态文明是关乎人类生存与未来的最新人类文明,如何挖掘中国传统生态思想,汲取智慧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中叶,伴随着环境问题的出现,环境教育被寄予解决环境问题的厚望,在全世界范围得到推广并获得迅猛发展。借鉴国际发展环境教育的经验,构建提高公民生态环境素养的环境教育将有利于生态文明社会的实现。环境教育需要立足生态文明,明确提升公民生态环境素养的关键在于帮助公民回归自然,在自然中提升公民的自然观察力、自然审美力,从根本上转变当前人与自然疏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长株潭生态城市群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万涛 《城市》2009,(1):21-24
城市群是高级有机体.生态城市群是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目标。长株潭生态城市群.包含城市群和生态文明两个意思。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是建设长株潭生态城市群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使城市群与生态文明得到发展.但是要最终实现生态文明.还必须建立健全的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4.
杨静 《现代妇女》2013,(12):196-198
现今,生态文明是对于以往的传统工业文明的否定,其基础是生态科学技术,同时,生态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科技的创新作为有力支撑,科技的结构也从小规模分散性转变成为以重点科技,核心项目为主的模式。我们应该以什么方式正确的看待生态文明,如何正确的对待自然和社会,都将在本文中有所提及。笔者将深入探究科技对于生态文明的支持,从而尽可能吸引社会的目光,使得生态科技和生态文明成为我们共同的追求。  相似文献   

15.
绿色消费是一种节能减耗、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培育大学生绿色消费观,是践行绿色消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建设文明校园的重要保障。因此,调查分析当前大学生消费现状及原因,以生态文明、文明校园建设为契机,采取相应的策略来培育大学生的绿色消费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当今,经济的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种种生态问题,加强生态意识教育刻不容缓。大学生生态意识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关系到社会可持续发展。大学生生态意识教育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生态意识的教育离不开切实有效的教育路径,需要多种方法和途径以及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和通力合作。  相似文献   

17.
这次全国生态旅游发展工作会议,是在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之后,旅游系统和环保系统联合召开的一次全国性会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生态旅游健康发展是环保和旅游部门的共同责任,这次会议将重点研究生态旅游的发展问题,还将对生态旅游示范区标准进行研讨.通过典型交流,推广先进,加强引导,进一步明确生态旅游的发展方向,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下面,我就生态旅游的发展问题,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以及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本文主要立足于马克思的生态思想等观点对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生态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农村生态文明法治化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背景下,研究我国农村地区生态文明法治化的相关问题,对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战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受经济发展水平、教育程度、法律意识等因素影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不够重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甚至威胁到了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刻不容缓,然而生态文明的建设离不开法治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培养高校生态道德责任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高校应坚持科学发展观理念,加强生态道德文明教育.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