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白鲸》作为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因其超前性经历了重新评价和阐释接受过程,同时因其复杂性在接受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接受风貌。从接受美学的观点看,期待视野的历史变迁是《白鲸》的文学价值得以重新认识的前提,而文本的不确定性和空白赋予《白鲸》的开放意义则是该作品与不同时代读者视野融合并产生多重接受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
《白鲸》是美国作家梅尔维尔的代表作,也是美国乃至世界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小说围绕捕杀白鲸这一主题展开,中间贯穿了大量关于当时风土人情、航海捕鲸的描写。自小说问世以来,出现了众多的分析和评论。文章从美国历史文化中所独有的不同民族同性爱恋及“美国梦”原型来为《白鲸》经久不衰的艺术感染力作一诠释。  相似文献   

3.
麦尔维尔是19世纪美国著名作家,《白鲸》是他的代表作。这部小说最显著的艺术特色是象征手法的运用。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的白鲸莫比·迪克、捕鲸船裴考德号、船长亚哈等形象来探讨其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麦尔维尔的经典巨著《白鲸》中白鲸的象征意义的研究形成针锋相对的争论,一种观点认为《白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象征的运用,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对白鲸的象征解读是可笑的、矛盾的。这种象征意义多义性现象是特定历史时期文化的折射,它对我们理解《白鲸》的主题和19世纪美国的社会文化有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赫尔曼·麦尔维尔的小说《白鲸》被誉为世界文库中一部史诗般的文学巨著。《白鲸》处处体现了作者对世界、人生、生活等方面的深刻的哲学思考。文章以此为出发点,从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哲学思想的角度解读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作者认为小说中的叙事者以实玛利体现了康德的哲学思想,而船长埃哈伯则违背了康德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6.
梅尔维尔的《白鲸》和杰克.伦敦的《海狼》虽同为海洋小说,但两部作品却有着不同的伦理学蕴含。《白鲸》着力表现的是人与自然之子白鲸的斗争,而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却体现为一种和谐;相比之下,《海狼》中直接描写猎捕海豹经历的篇幅却并不多,它以将近三分之二的篇幅描写了船长海狼拉尔森与其下属之间的矛盾冲突和船员自身之间的敌视争斗。《白鲸》具有一种形而上的意义,它在一个象征性的层面上表现了美国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代末期人们内心的自由意志与宗教精神的矛盾冲突;《海狼》则是进入资本主义垄断阶段的美国社会生活的现实主义写照,它关注的是按自然法则进行生存竞争的人们之间的争斗,以及这种争斗的最终精神出路。  相似文献   

7.
从19世纪的美国文学背景出发,对小说《白鲸》所展现的美利坚民族文化色彩进行了详尽的解读,认为《白鲸》突破了19世纪以前的欧洲文化传统,以写实的手法展现了美国精神,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谱写了一部美利坚民族的新神话。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词典》在成语释义方面尽管很有代表性和示范性,但仍存在若干不足。文章主要讨论了四方面的失误:一、因对成语理解不正确而引起释义不确;二、成语理性意义或色彩意义增加但漏收而引起义项缺失;三、因对成语语源理解错误或对语源未加解释而引起语源失考;四、释义用词不准确或语序混乱等引起措辞欠妥。  相似文献   

9.
《白鲸》是一座迷人的艺术迷宫,语言晦涩,主题复杂,形式奇特,象征主义应用广泛。本文试从语言、主题、形式、象征主义的应用等四个方面,对《白鲸》作一简要的评介。  相似文献   

10.
《通雅》是明代方以智所著的一本训诂学著作,其中包含着丰富的语源学方面的思想,反映了近代语源研究的一些成就。本文通过对《通雅》的一些复合词的语源进行了初步探讨,从而初步认识《通雅》复合词语源研究的成就和不足。  相似文献   

11.
谐声求义属于语源求义,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因声求义之法,当前研究中尚没有系统地阐述和运用。通过举例分析,发现谐声求义在训诂学、词汇学、辞书学等领域都具有比较重要的价值。具体说来,可以求得某些词语的意义及其来源、分析词语的族属关系、揭示词语的内部结构,同时也可以纠正学界的一些错误说法,补充《汉语大词典》等辞书所不及。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1989年修订版《辞海》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首先是释义的错误。作者指出错误的原因在于对前代学者的注释没有正确理解,缺乏对有关知识的正确认识,于是望文生义。对于前代学者不曾注释的词语,因不能通读全书,不了解作者用词习惯,也产生了一些误释、误解。其次是语源问题。文章指出语源的价值在于从循流观变中给不同学科的学者提供该项语源及其反映事物的史料线索。再次,对于有重要史料价值的条目不应舍弃。希望这些问题在《辞海》的再修订中得到纠正,以保证其权威性。  相似文献   

13.
小说《白鲸》中的男主人公亚哈船长不信神、不信命,集伟大与病态于一身。为了向白鲸莫比·迪克复仇,亚哈精心策划并带领裴廓德号船只走向毁灭。从命运的视角剖析了亚哈拒绝一切外界劝诫,操控并设计自己的命运,展示了其不受命运摆布的非凡姿态。  相似文献   

14.
赫尔曼·麦尔维尔的《白鲸》借用荷马史诗中的海上游历和冒险的模式,让以实玛利的精神探寻伴随着海上的冒险而得到启迪。以实玛利从陆地奔赴海洋表现的是对生命意义的探寻,而他从海洋回到陆地则完成了对生命意义的发现,"裴廓德号"航行表达了他对生命意义的探寻与感悟。  相似文献   

15.
美国19世纪著名小说家赫尔曼·麦尔维尔在长篇小说《白鲸》中充分运用象征主义手法,创造了小说的永恒魅力和超时空的文学价值。文章运用语用预设理论,从语用预设的语境多维性、隐蔽性、文化性和语用预设量的角度,分别对白鲸、裴考德号、船长亚哈伯和航海本身四个方面的象征意义进行探索性剖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语用预设理论对文学语言中象征意义的建构和阐释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详细分析了王念孙的《释大》的著述渊源和著述动机,指出王氏曾先后从韵部和义类、声母和义类角度整理过汉语雅诂词汇,有着全面整理汉语词汇的企图。从汉语语源研究史的角度对汉语语源的研究进行分期概述,把《释大》训诂理论作为这一历史的一个环节看待、详细探析了《释大》训诂理论的源与流。  相似文献   

17.
美国名著《白鲸》有几种译本。以曹庸先生和罗山川先生分别翻译的《白鲸》摘要片段为蓝本 ,分析了字译与句译的关系 ,指出上乘的译作不是字字对译而是灵活的意译  相似文献   

18.
通过从异物同名和同物异名两个角度分析了《释名》中" 、容车"(《释车》);"幢容、帖"(《释床帐》);"衤詹衤俞"(《释衣服》)等词的语源义,认为这五个词的语源相同或相似:遮蔽或遮蔽形容。  相似文献   

19.
美国作家赫尔曼·麦尔维尔的《白鲸》是19世纪的一部宏篇巨作,作者从白色的意义、白色的本质以及对白色的追寻这几个层面,挖掘出白色所隐含的种族歧视问题,探讨了其中所蕴藏着的反种族歧视的萌芽,表明了麦尔维尔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对种族问题所进行的艰难而又痛苦的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20.
《白鲸》作为十九世纪浪漫主义的经典之作,向我们展示了其丰富的内涵。但在前人的研究中,大多关注的是作品中所涉及的宗教主题、人与自然的主题,甚至海外扩张的主题,可是少有人关注作品中的种族歧视问题,即作品中所投射出来的为了争取平等地位而战的内涵。“白鲸”身上所具有的刺眼的白色,是不是也正是白种人的一种象征呢?“裴廓德号”致死也要与“白鲸”奋战到底,是不是因为有着强烈的民族情结在为他们作强烈的支撑呢?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