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培养“工程型、创新性、国际化”及“有思想有头脑”的人才,结合上海理工大学理学院专业基础课“力学”的课程特点,探索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径,通过发挥教研团队共建与探索,加深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和认知,针对目前专业课上思政教学存在的“简单说教”及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两张皮”现象,对思政教学进行探索式的改革思考。给出教学中思政要素的挖掘和融入方法,避免简单宣讲、剪接拼接和生搬硬套等情况,为后续有效实施课程思政的教学提供思路和支持。  相似文献   

2.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教育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本文以基础力学实验课程为载体,采用案例式、参与式和线上线下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方法,融入力学实验史和科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引入重大工程中的“同济智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精神;引入工程事故实例,提升学生的责任心和职业素养;增强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实现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根本任务,培养新世纪卓越拔尖人才。  相似文献   

3.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力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我们在长期的基础力学课程教学中逐步摸索出"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的教学理念和新型的教学方式,通过精心备课环节、精选例题和习题、教学技术方面、开展研究型教学和自主研究型创新实验教学的方面的实践,使我们的"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的基础力学教学理念得到贯彻实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力学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应当立足课程自身的特点,以工程伦理教育、大国工匠精神、使命担当等为导向,通过合理合适的教学设计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本教学团队遵循“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围绕航空专业课程教学目标,借助“西工大现象”事例,以三门课程教学实践为实例进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在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考核方式等方面探索性地对专业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旨在将思政元素渗透性、浸润性地融入工科专业课程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与对科学不懈追求的精神,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矛盾统一的辩证思维,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工程伦理观。分享力学专业课程的改革路径,希冀对推进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在挖掘“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思政元素的基础上,以课程思政目标为导向,提出了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整体设计,并从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实践环节、教学过程性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实践。研究表明,以课程思政目标为导向,创新教学设计和实践,不仅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国奉献精神、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敬业精神、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同时增强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事业心责任感,师生的敬业精神交相辉映,成就了有能量、有效率、有质量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而提高了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疲劳与断裂“基本S-N曲线”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为例,介绍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思政教育”与“知识教学”之间的关系。根据所要讲授知识的特点,充分挖掘多样化的课程思政素材,找准切入点,形成知识点和思政素材之间的相互映衬和协同,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观引导”的无缝衔接,进而达到“如盐入水,润物无声”的课程思政效果。  相似文献   

7.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课程思政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遵循“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课程思政初心,以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本文结合课程“是一切工程设计基础”的这一本质特点,深入挖掘各模块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仔细寻找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的授课切入点,对标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课程思政递进目标,构建“一个目标,两个结合,三个模块”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引入基于网络智能云平台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法,以材料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实践为研究平台,探讨了材料力学课程育人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与课程思政实践情况,为专业基础课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一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基于混合课堂的教学模式,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点,对理论力学课程进行了试验性的教学改革和实践。在理论力学的教学过程中引入混合教学的方法和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将学生的价值观塑造寓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教学全过程,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旨在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通过对理论力学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混合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发挥传统课堂与网络课程协同发展的混合教学双优势,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和课程建设水平,最终实现课程思政的“三全”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9.
“儿科学”是一门研究自胎儿至青少年时期生长发育、身心健康和疾病防治的医学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在新时代新医科背景下,立足“儿科学”课程的特点,对其课程思政教育所具有的特色优势、开展思路与举例、融入混合式教学的方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对贯穿课程思政的多模式互动型混合式教学进行初步的探索与实践。儿科学课程“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有助于打造自主探索、不断求知的儿科医学教学模式,为其他医学类课程开展思政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理论力学》是工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多和学时有限,为课程思政内容的展开带来困难。利用线上课程的灵活性和资源的丰富性,在课程平台增加课程思政案例和视频资源,与课堂教学形成互应,将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做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基础会计》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全部高校所有专业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以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作用。目前在《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还存在着涉及课程思政内容较少、育人功能不突出、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未能有机融合等问题。为响应课程思政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基础会计》课程需要增设课程思政目标和内容,在教学改革中做好总体设计,深入挖掘和深度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提高学生在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对思政内容的兴趣和认同感,实现专业知识与职业规范的高度融合。  相似文献   

12.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高等教育大会精神,践行三全育人理念,《理论力学》教学过程中注重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努力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有机结合,提高课程素质教育高阶性,引导学生从“专业成才”到“精神成人”,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本文阐述了具体实践过程中《理论力学》课程思政总体目标、设计理念和思政内容在各部分教学内容中的渗透和分配,以及建设成效。  相似文献   

13.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存在着共同的价值引领,在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上应发挥同等重要作用。新时代高校要促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更好地发挥二者的协同效应,就要建构“大思政课”教育格局,整合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建构“全过程育人”课程体系,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同频共振,并有效发挥思政课程对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普通话语音”实践教学课程中的课程思政建设进行研究,从实践教学设计中体现的思想政治育人元素进行研究探索,将“普通话语音”实践内容与思政元素有机结合,找准课程中思政映射与融合点,充分利用好课堂实践教学的主阵地,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以期实现专业课程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弹性力学课程教学过程的探讨,给出了适合我校的弹性力学课程教学过程,构建了弹性力学课程的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效果良好,全面提高了弹性力学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前,课程思政是高校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针对“数学教学论”课程的现状,探究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数学教学论”,坚持把“立德树人”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数学教学论”课程思政育人新格局,结合课程特点及现状阐述“数学教学论”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7.
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ISEC)项目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双语专业人才,对于促进国家教育体制的国际化接轨,建立国内院校自己的国际化课程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对解决我国传统教育中的某些问题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文章针对目前国内高校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通过具体的ISEC双语教学实践,对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做了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8.
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是思政课程教学宝贵的资源。而案例教学因其自身特点,在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程教学过程中能够发挥独特作用。文章在分析红色文化案例选择的基础上,从红色文化案例呈现、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和教学评价四个环节着手,探索红色文化案例融入思政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旨在切实推进红色文化与思政课程的融合,从而实现思政育人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9.
如何根据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在有限的学时内结合课程内容开展思政教育是当前课程教学研究的难点问题。此外,当前高校绝大多数课程思政由任课教师离散建设,思政主体与党的建设脱离,没有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课程思政建设大任务下的坚固堡垒作用,这势必影响课程思政育人成效。基于“材料力学”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教学团队构建“课程思政=党建引领+思政教师+专业内容+思政元素+学生”的课程思政工作模式,突出四大着力点,从工作模式上保证党对课程思政建设的统一领导,从课程思政源头上保证思政体系的科学合理性,从教师队伍上锻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坚定执行者,从课堂教学上保证思政效果落地生根。教学模式具备可推广、可复制性,为各类工科课程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意味着'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要同向同行,相互支撑,形成合力,共同发挥育人作用。为此,要明确'课程思政'提出的重要意义,要认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关系,要加强'课程思政'的体制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