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拜登政府“印太战略”是对特朗普政府“印太战略”的延续与调整。拜登政府延续了特朗普政府“印太战略”的主体内容。两届政府的“印太战略”都致力于抑制中国不断增长的影响力,不断扩展印太地区的战略空间,维护美国在印太地区的主导权。然而,两届政府的“印太战略”在对印太地区的定位以及对华政策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两届政府在推进“印太战略”的同时,面临着不同的困境。中国应把握其战略演变趋势,管控分歧,争取合作,稳妥应对。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印新兴经济体崛起、世界经济重心东移,印太地区日益成为世界地缘政治的中心。为了主导印太地区事务、遏制中国和平崛起,美国继日本、澳大利亚等国之后提出了“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拜登总统上台后,延续了特朗普政府对华竞争的思维,将中国视为美国在印太地区的首要战略挑战。考虑到印度是“四方安全对话”机制中的薄弱环节且中印两国在许多问题上存在分歧,拜登政府将印度视为推进“印太战略”的关键,加强同印度在政治、经贸和安全领域的合作,试图拉拢印度加入制衡中国的阵营。在此背景下,中印关系面临严峻的挑战,包括经贸合作受阻、边境问题突出和印度洋矛盾凸显等。对此,中国应积极应对美国地缘战略挑战,推动中印关系向好发展。  相似文献   

3.
战略互信与中美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略互信"是近年来中国在处理对外关系时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随着奥巴马访华,"战略互信"成了中美双边关系中的一个热门话题。战略互信不但有助于化解中美结构性矛盾,而且有利于中美共同应对地区及全球性挑战。建立中美战略互信的途径包括做出承诺、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深化和完善对话交流机制、建立国际机制等等。由于受双方结构性矛盾的制约,中美战略互信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限度,在很大程度上会向中度信任的方向发展,但无法达到美国与日本、欧盟之间那种高度信任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国际战略、共同利益与中美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战略的碰撞与共同利益的交融是中美关系曲折发展的根源。保持社会稳定 ,坚持灵活性和原则性并举 ,努力进行全方位的对美接触 ,是中国促进中美关系发展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5.
凌胜利 《国际论坛》2023,(2):41-60+156-157
拜登政府执政以来,美国极力谋求增强网络空间的主导地位。互联网未来联盟的提出和推进,实际上是拜登政府强化网络空间霸权的重要战略举措。该战略目标主要包括维护美国的网络空间霸权地位、促进美国数字经济发展、打造网络空间“志愿者联盟”和争夺网络空间治理主导权。为此采取了五个方面举措:以北约为核心机制促进美欧互联网合作、强化美国在亚太区域的互联网合作、加强互联网未来联盟与现有多边机制的对接、软硬兼施以加强国际动员和在网络空间围堵孤立中俄。这将会加剧网络空间的权力失衡、导致中美在网络空间的竞争更加激烈、第三方国家网络空间“选边站队”的压力增加和全球网络空间治理更加困难。美国虽初步笼络了部分国家构建了意识形态非常浓厚的议题联盟,但其真正实现具有较强执行力、制度约束力的联盟体系还比较困难,其长远发展还面临着网络空间意识形态的差异、互联网未来联盟成员国分歧、具体实施路径不够明确和广大发展中国家持观望态度等一些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陶季邑 《国际论坛》2012,(6):34-38,78
美国学术界较系统考察了2007年以来的中美关系,包括分析此段时间中美关系的积极方面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中美关系的前景及其制约因素和仍将继续存在的问题,并就未来中美关系如何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美国学术界这些研究总的来说比较客观并具有积极意义。当然,美国学术界在研究过程中亦有不足。  相似文献   

7.
20世纪70年代初,冷战以来形成的中美紧张关系出现缓和并走向正常化,使两极对立的冷战格局开始发生深刻的结构性变化。随着这一国际环境的改变,东盟国家过去采取的“亲美(西)反共(华)”的外交战略发生动摇。东盟国家开始重新制订对华政策,力图构建“新小国外交”的战略。文章以美国的盟国——泰国、英国的盟国——马来西亚和走“独立外交”道路的印度尼西亚为例,分析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东盟国家所造成的冲击及其各自相应做出的对华外交战略的调整。  相似文献   

8.
布什当政以来的中美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布什及其主要助手是怀着对中国的战略疑虑进入政府的。 2 0 0 1年 4月的海南撞机事件使中美关系又遭遇一次危机。“9·11”及其以后的反恐战争促使了中美关系的改善 :它结束了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华政策的辩论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美国人对中国的看法。中美两国在反恐和朝核问题上的合作表明 ,中美关系的基础在扩大。中美关系的关键仍然是妥善处理台湾问题。  相似文献   

9.
美国拜登政府执政以来,对华政策依然强硬,将"竞争"视为中美关系的基调。为了加强美国在5G通信、人工智能、量子技术、半导体产业、空间技术、清洁能源与生物技术等新兴技术领域的优势,拜登政府试图通过联合盟国与伙伴构建"技术联盟"。该举措的目的在于谋求保持领先的技术优势以维持其霸权地位、通过高科技封锁来遏制中国发展和通过"技术联盟"修复并强化联盟关系。拜登政府的"技术联盟"以技术遏制为核心、以传统盟友关系为基础,在新兴技术领域的贸易、研发和规则制定等方面形成不同程度的合作。为此美国不仅在国内加大了对新兴技术领域的资金、立法和技术支持,还联合盟国与伙伴加强新兴技术协调,试图编织对华技术遏制的网络。"技术联盟"具有鲜明的特点,其提出背景具有特殊性、顶层设计极富战略性、联盟合作充满针对性、动员力量突出全面性、实现方式体现多层性。不过拜登政府"技术联盟"的实施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主要体现为美国与联盟之间的利益分歧、美国政策的连续性存疑、意识形态色彩浓厚和企业通力合作的难度等。面对美国组建"技术联盟"的攻势,中国需要内外并举进行应对,既要不断推动自身新兴技术领域的发展,也要对拜登政府的"技术联盟"进行必要的回应。  相似文献   

10.
全球性金融危机之后,亚太地区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地位急速跃升。美国奥巴马政府一上台,就极为重视调整亚太战略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核心地位。经过近三年的缜密部署和细致经营,奥巴马政府的亚太战略已基本构建成型,对国际格局的进一步调整、亚太地区的局势新发展、大国关系的平衡等均产生深刻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奥巴马政府亚太战略的调整引发一系列亚太地区新矛盾的产生,并对我发展亚太地区的周边外交关系形成掣肘。但是,中美之间友好合作、互利共赢的总体局面并未打破,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仍是中、美两个大国作为亚太地区主要力量的共同责任,现阶段的紧迫任务就是要用"大智慧"为中美关系定位战略性的合作新基础。  相似文献   

11.
靳风 《国际论坛》2020,(2):78-92,158
近年来,"灰色地带"相关概念成为了美国学界所热议的话题,其认为在大国竞争回归的背景下,"修正主义"国家正在诉诸具有模糊性、不对称性与渐进主义特征的"灰色地带"手段威胁世界秩序与美国的国家安全。作为一个相对较新的学术议题,"灰色地带"的理论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中外学界对"灰色地带"行为的特征、"灰色地带"冲突升级模式的研究仍不够充分。与此同时,美国政府与学界将中国的部分对外政策贴上了"灰色地带"手段的标签,鼓吹以更强硬的政策应对来自中国的挑战,为中美关系的发展带来了一些不确定性。本文从解析"灰色地带"的相关概念出发,阐述中美间当前存在的"灰色地带"冲突,探讨"灰色地带"冲突对中美双方造成的挑战,并对如何管理中美间的"灰色地带"冲突进行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2.
黄忠 《国际论坛》2023,(3):136-154+160
贾斯汀·特鲁多政府的“印太战略”以全社会参与为核心方式,以国家关系、多边合作和女性主义援助为三大主题,专注于安全、经济、人文交流、可持续发展与伙伴关系等五个相互联通的战略目标。贾斯汀·特鲁多政府的“印太战略”略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经历了从只重视经济向价值观、安全和经济三者并重的方向发展。当前,它以自由主义价值观为内核,强调应遵守“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中国为首要对象,强调要应对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战略形势;以盟友与伙伴为倚靠,坚持合作与挑战并举的战略方针。贾斯汀·特鲁多政府“印太战略”的形成与制定经过了深思熟虑,它是加拿大奉行贸易多元化路线的要求,回应美国“印太战略”的需要和中等国家外交的产物。尽管贾斯汀·特鲁多政府宣称要抓住印太地区的战略机遇,真正成为其可靠的伙伴,但进取心不足、难以有效平衡中美关系、过于看重价值观以及国内政治束缚等问题,决定了加拿大的印太之路必定漫漫,成效也将相当有限。在印太事务中,中国需要团结好加拿大,发挥其积极影响,限制其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任何大国在边缘地区长期干预后都会陷入“威望透支”和“资源透支”的战略两难。体系层次、单元层次和国际政治心理学的解释均无法回答大国为克服战略两难所作的政策调整。依据新古典现实主义理论最新进展,探索构建了包含体系和单元层次的理论模型,有效阐明了美国在阿富汗过度扩张后的政策调整趋势。弱对抗的地区权力体系以及体系所传递的威胁与机遇不足,作为自变量塑造了美国战略收缩的基本态势,拜登政府的执政风格以及战略偏好作为中介变量加强了体系刺激。由此,美国阿富汗政策从军事平衡走向多重平衡:以全面撤军为基础,灵活采取“接触+引导”的对塔利班政策,塑造“和斗兼济”的地区大国政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美国的战略两难。然而,美国对权力政治工具的过度运用,给阿富汗政治重建进程及地区局势带来更多不确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地缘重心向印太地区转移,欧盟对印太地区的关注持续提升。欧盟为加速推动"印太战略",不仅提升了与印太地区国家在政治和经济领域的合作,强化其在印太地区的军事存在,而且积极配合"四国联盟"在印太地区展开针对中国的行动。欧盟加速推动"印太战略"的主要目的是在提高自身政治和经济利益的同时,借助美国势力进入印太地区,避免在大国博弈中陷入"选边站"的战略困境。欧盟加速推动"印太战略"有利于提升欧盟在印太地区的影响力,也有助于完善欧盟产业链的布局和对印太市场的开发。欧盟的举动无疑将会使印太地区的地缘竞争更加激烈,并且可能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和周边安全产生负面影响。欧盟加速推进"印太战略"给地区带来一系列影响,但也面临着内部诉求不一,实现"印太战略"能力有限,对华政策错误以及与美国"印太战略"存在分歧等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15.
1977年卡特就任美国总统后,曾表示要继续推进对华关系,完成两国关系正常化进程,但同时又把对苏关系置于中美关系之上;在台湾问题上也是瞻前顾后,使得中美关系在他执政的第一年内没有取得任何重大进展.随着美苏缓和的受挫,美国政府决心加快对华关系正常化进程.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中美两国终于就关系正常化达成了协议,从而结束了两国关系长期的不正常状态.  相似文献   

16.
生态建设战略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战略上认识和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是生态建设战略的根本要求。生态建设战略的历史演变,充分体现国家发展战略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认识和实践的历史差异。1949年以来我国生态建设战略先后经历了“服务”型、“兼顾”型、“并驱”型和“一体化”四个历史演变阶段。这从侧面折射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历史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刘晋 《国际论坛》2024,(2):33-47+156
2021年9月,欧盟观望多年后正式出台了欧版“印太战略”,有意将印太事务置于其对外政策的优先位置,实现促进经济复苏与发展转型、扩大外交空间与地缘政治影响、协调成员国立场并加强对外政策自主性这三大关键战略目标。2022年2月乌克兰危机升级后,欧盟为应对诸多本土与周边挑战投入大量精力与资源,推进“印太战略”内在动能与面临的资源限制进一步增加。然而,欧盟主观上无意削弱上述三大目标,客观上加强与印太接触的经济、政治乃至安全需要实际上还有所上升。受此影响,欧盟调整了“印太战略”的实施方式,呈现出强化价值观色彩并与俄罗斯因素挂钩、更加突出防务安全议题以及对美协调加强的趋势。此外,欧盟还试图将其“印太战略”塑造为“双向”战略,开始要求印太行为体,尤其是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积极参与欧洲事务。在此背景下,欧盟对华政策的失衡性与复杂性进一步增加,进入深度调整时期,中欧关系由此面临新的挑战。尽管如此,危机并未改变欧盟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和自主性的根本逻辑。欧盟仍有意维持对华关系总体稳定,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对华预期也渐趋理性。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被国际社会公认为最杰出的国际战略家之一,他所提出的一系列国际战略思想,特别是在中美关系战略的制定和运用上,充分体现了非凡的外交艺术,成为稳定和发展中美关系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9.
美国学术界比较系统地考察了“9.11”事件后的中美关系,包括分析了“9.11”事件以来中美关系的积极方面和所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未来中美关系有望继续保持合作的前景及其制约因素和仍将存在的问题,并就未来中美关系如何发展提出了一些对策。美国学术界的这些研究总的来说是比较客观和具有积极意义的。当然,美国学术界在上述探讨过程中亦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阶段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关系发展变化的历史,深入分析了中美关系曲折起伏的原因,指出了中 美关系中存在的主要分歧和根源,论述了当前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为中美关系发展提供了战略新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