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论中国现代新歌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歌剧”是与民族传统歌剧(即戏曲)相对而言的。自“五四”时期开始新歌剧的探索。新歌剧从表现民族现实出发,融汇民族传统戏曲、音乐和西洋歌剧艺术的精华进行新的创造,因此它既不同于民族戏曲,也有别于西洋歌剧,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新歌剧的探索又是多种多样的,尽管其间历经曲折,80年代以来更是遭遇危机,然而其辉煌的历史与成就,昭示着它必将走出低谷而发展的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延安时期毛泽东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张彦玲延安时期是毛泽东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全面反思和基本总结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哲学的高度,历史的视角,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改造和利用,先后写下了《实践论》、《矛盾论》、《新民主...  相似文献   

3.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时空特点、时势特点、环境特点以及地位特点为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形成提供了许多有利的历史契机,如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契机、应对危机中求得发展的契机、独立自主地领导中国革命的契机、深入系统地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契机等,从而促进了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教育方针及理念基本形成的时期,本文所称的“延安教育”特指抗战阶段中共在以延安为中心的抗日革命根据地内所推行的教育方针及其实践。延安时期产生的有关教育的一系列概念和措施,在一定的程度上决定了新中国教育的性质和面貌,并由此影响了几代人的思维、知识结构和行为方式。延安教育又是在五四教育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受到五四教育多方面的影响。本文试图探讨以下几个关键问题:中共从五四教育遗产中选择了什么?延安时期革命意识形态在选择五四遗产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延安创造的新教育的性质是什么?延安教育有哪些价值和局限?  相似文献   

5.
陈燕  张译文 《学术论坛》2012,35(9):81-84,226
20世纪初,伴随着新的思想进入中国社会,中国文艺开始形成一些新的艺术形式,中国歌剧正是这一时期中国文艺与世界文艺的博弈产物。通过梳理20世纪初中国歌剧的嬗变轨迹,发现中国歌剧的形式既不同于西洋歌剧,又不同于中国传统戏曲,中国歌剧受社会环境、政治权利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歌剧形式。因此,文章认为,中国文艺形式的扬弃不仅取决于艺术本身,更多地取决于社会等外在因素。  相似文献   

6.
延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具有特殊意义和深远影响,对积累局部执政经验、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实现中国革命全面胜利,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婚姻改革使现代婚姻理念深入基层,在人民群众中逐步确立崇尚劳动、男女平等、婚姻自主的价值理念,彰显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历史自觉、坚定党的群众路线的历史自为、坚守使命初心的历史自信。延安时期共产党领导下婚姻观念的变革是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认识解决中国问题的生动实践,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7.
从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在陕北会师到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之前,中国进步文艺工作者纷纷奔赴延安,延安文艺创作和批评空前繁荣,张闻天对这时期延安文艺的指导具有过渡性的历史意义。张闻天在毛泽东《讲话》前指导革命文艺的过渡性历史意义一方面表现为其早在1932年在上海对文艺战线上的关门主义的纠正;一方面表现在其在延安时期对毛泽东《讲话》前延安文艺界方方面面的具体指导。张闻天对毛泽东《讲话》前延安文艺的具体指导是由当时其在中国革命中的领导地位所决定的,因此,张闻天在毛泽东《讲话》前的文艺指导思想应该作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不仅有利于澄清延安文艺运动的历史史实,也有助于我们对延安文艺运动及其指导思想的深入研究和全面探讨。  相似文献   

8.
反思与重启:延安文学及其研究的当代性(专题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富仁认为,在新世纪重新重视延安文学研究,不是又将其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终极形态,而是充分注意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新进展,并在一个更高的视点上对其进行新的感受和思考。朱鸿召认为,与现有知识谱系中的“延安文学传统”相对应的,还有一个实践形态的“延安文学传统”,时间上包括整个延安时期,尤其是1942年整风运动之前的文艺运动和文学创作。袁盛勇认为,在1949—1976年间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成为其直接理论来源和文学资源的乃是后期延安文学,而非作为总体的延安文学;在新的历史语境下重新探究延安文学的本真,应该直面它的复杂性,并把它作为得以重新展开的一个重要起点来对待。  相似文献   

9.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多所高校中出现文学系。虽然在正规化、专业化方面,延安时期高校文学系与国统区高校中文系差距不小,但延安时期高校文学系在对于新文学地位的确立与重视方面,远非同时期的其他高校中文系可比。延安时期高校文学系基本确立了新中国大学中文系主干课格局,对于文艺学学科和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0.
源远流长的三秦戏曲文化在20世纪曲折的历史进程中获得了新发展,戏曲创作、演出、传播、评论、研究诸多方面取得的成就是相当辉煌的。在新世纪即将来临之际,回眸往昔,就不禁想起和三秦戏曲文化的发展历史紧密相关的众多人士,其中蒲城“三李”,即李桐轩及其子李约批、李仪祉,是最令人难以忘怀的。李门父子主要活动于清末和民国时期,其中仅李约祉曾在新中国生活过20年。“三李”皆为同盟会会员,可知他们都是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都曾担任过重要职务,分别系那一历史时期省内政治界、教育界和科技界的高层人士。那…  相似文献   

11.
苗怀明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2):79-84,107,108
就中国传统小说、戏曲的传播、接受而言,中国本土之外的海外华人无疑是一个十分特殊的文化群体,他们既是接受者,又是传播者。这种传播和接受伴随着华人移民海外的步履而展开,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各个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它还参与了海外华人文化的重塑。对中国传统小说、戏曲的译介,不仅满足了海外华人了解本民族传统文化、延续文化薪火的愿望,也使中国文化在世界各国更为广泛地传播。在对传统小说、戏曲的研究中,海外华人学者是一支独特的学术力量,他们的研究成果颇多可借鉴处,与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形成一种有益的互补。  相似文献   

12.
延安时期倡廉防腐历史经验探析胡民新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甘宁史所廉洁与腐败是伴随着私有制产生以来长期普遍存在的社会矛盾。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尽管统治者不断更换,其中也不乏励精图治的皇帝和清正廉洁的官吏,但由于其阶级本质的局限,都不可能从根本上杜绝这...  相似文献   

13.
随着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开辟,话剧、歌剧等新剧种逐步兴起,形成与传统戏曲相对应的革命新剧。在晋察冀边区的不同历史时期,革命新剧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边区创建之初,戏剧工作者多上演外来剧以唤醒民众,宣传抗日救亡。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戏剧工作者开始以边区现实生活和斗争为素材创作新剧。至文艺整风运动前,晋察冀边区革命新剧的创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也存在着问题与不足。随着整风运动的开展和对《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学习,困扰戏剧创作的瓶颈问题逐步得到解决,革命新剧的创作迎来了新的高潮。边区革命新剧在丰富民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配合并推动了各项工作,成为民众动员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4.
耿苗苗 《南方论刊》2022,(3):110-112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由弱变强的关键时期,在纷繁复杂的话语背景下,建构并确立了马克思主义话语权.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实质上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在一定的历史语境中建构,包括时事、理论、历史、文艺等话语内容,从话语主体、话语载体和话语客体三个方面建构起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  相似文献   

15.
吕晓博 《南方论刊》2014,(4):32-33,28
重视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一贯作风。延安时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学习氛围空前浓厚、学习成果异常丰硕的一个时期,为后来我党作为学习型政党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本文回顾延安时期我党开展学习运动的历史,总结了其中的宝贵经验,提出了当前加强党员干部学习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延安时期的电化教育作为新中国早期电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电教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一个专门的电教组织机构——延安电影团的成立。作为新中国最早建立的专业电教机构,详细介绍其成立的背景渊源、人员组成及机构变迁历程;着重梳理叙述电影团成立后的八年时间里所开展的主要工作:拍摄制作了三部电教宣传纪录影片:《延安与八路军》(未最终完成)、《生产与战斗结合起来》(又名《南泥湾》)、《苏联红军是不可战胜的》;拍摄制作了大量有重大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的珍贵照片与视频素材;坚持为边区民众放映宣传教育影片;举办电教培训班、开设照相馆等电教实践活动。最后得出延安电影团四方面的历史功绩与三条宝贵的电教经验在新的信息化时代仍然需要我们继续弘扬与学习。  相似文献   

17.
延安时期被认为是中国共产党党建工作的典范,是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化、规范化的关键期。从生成逻辑看,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实践及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结晶,是党在复杂的历史环境中加强自身建设的产物。从实践维度看,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方面的实践,主要体现在思想维度、组织维度、制度维度和作风维度四个方面。从时代价值看,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方面的实践启示我们: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要继承与创新并重,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时代性;要厘清边界和底线,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原则性;要直面问题和考验,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战斗性。  相似文献   

18.
延安时期的学习运动是一次党内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党史学习是延安时期学习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一时期的党史学习实践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息息相关;有利于纠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历史偏差;锻炼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主体;促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相似文献   

19.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辉煌而重要的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针对党内存在的作风问题,在同形形色色的不良风气进行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和形成了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新的作风。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一系列优良的作风。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优良作风形成的最重要历史时期。延安时期的党风建设随着中国革命的进程表现出了两个发展阶段的特征:从中共中央到达陕北至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酝酿时期;随后,到中共“七大”,是中国共产党进行大规模党风建设并取得伟大成功的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