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指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的历史定位,从生成逻辑、主要表现、重大意义三个维度探究新飞跃,对于在新征程上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和内核有着重要意义。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飞跃奠定了理论前提;历史逻辑:时代课题不断演变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飞跃创造了历史必然;现实逻辑: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变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飞跃提供了现实需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组成部分;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内涵;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升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宝贵经验;推动了民族复兴和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程;提供了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难题的智慧和方案。  相似文献   

2.
探讨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问题已成为一个理论热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重要论断,厘清了中国共产党的能与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内在关联,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一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信仰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三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成功地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成为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的行动指南。这三个方面逻辑严密、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创造人间伟业的核心密码。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客观需要,又是马克思主义在发展中走向未来的内在要求。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在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展现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的深层逻辑。结合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实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在新征程上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4.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还在于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并自觉遵循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的基本规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规律作为社会行动规律,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实践的基本要素-环节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具体体现为中国共产党人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的价值指向、根本任务、方法论原则、立场观点方法、科学性要求、评价主体等内在要素-环节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的科学认知。正是党对这一基本规律的科学认识和自觉遵循,保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沿着正确方向与时俱进,使党的治国理政实践得以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下成功展开。  相似文献   

5.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和“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要求,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维系好和发展好“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和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必然选择。坚持“三个不动摇”与践行“六个坚持”相统一,还是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把握好和发展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历史课题。当前,中国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社会转型期,认识和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要在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时代背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时代化的形态特征的基础上,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科学内涵,全面阐释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充分彰显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形成的重要思想,是时代发展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新要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南。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主要是指其理论内容的当代化,这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社会主义理论创新、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明时代特色的重要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时代特色主要表现为,它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实行对外开放,借鉴和利用人类文明成果,创造了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道路、新理论和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揭示“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马克思主义行”三大命题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是遵照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要求,看清楚过去为什么成功、弄明白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关键环节。马克思主义以其灵魂和旗帜决定并促进“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中国共产党以其历史主体担承“马克思主义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其“伟大历史性胜利”对“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共产党能”作出实践证成。三大命题之间表现为“归根到底”的因果必然联系,并对“三大规律”分别作出实践印证。不断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继续促进三大命题相互砥砺、相互支撑的辩证运动,才能在过去的成功道路基础上继续取得未来更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9.
立足马克思主义讲好中国故事,有助于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马克思主义视野下讲好中国故事,一要科学把握其主要内容,讲清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故事;二要把握好贯穿其中的三条主线,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发展的故事;三要聚焦核心问题,着力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理念和主张;四要突出最精彩的主题,讲清楚“三个为什么”命题及其内在逻辑关联。  相似文献   

10.
张华 《东岳论丛》2011,32(6):5-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准确把握时代特点,积极适应大众需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艰辛历史过程。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引领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相似文献   

11.
党的二十大将守正创新作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必须掌握好的立场观点方法之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守正创新而不断拓展其理论形态的深度和广度。从三条衔接紧密的逻辑理路展开分析,有助于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守正创新的内核。一是“何以守正创新”,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守正创新的必然性逻辑,它包含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二是“何谓守正创新”,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守正创新中呈现的科学内涵;三是“以何守正创新”,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守正创新的科学方法,其具体要求是必须坚持人民至上、自信自立、问题导向、系统观念与胸怀天下。  相似文献   

12.
理论创新视角下中国梦的多维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传统,正是在不断创新的理论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不断胜利。中国梦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形势之下,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方向,坚持与时俱进的品格,回应人民群众的期待,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的结果。中国梦是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开辟了新的话语体系,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深刻的回答了"树立什么样的理想,怎样实现理想"以及"树立什么样的目标,怎样实现目标"这一在新时期关乎党和国家命运问题,引导我们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两个“行”的重要论断是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也成为了全新的重要政治论断,如何更好理解“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需要从3个不同的维度进行深刻领会。首先,要明确“马克思主义行”是这一重大论断的理论前提;其次,要明确“两个结合”是这一重大论断的理论自觉基础;最后,党在长期奋斗历程中取得的伟大成就是总书记提出这一论断的理论自信。由此可见,这一重大论断的提出不仅是理论的创新,更是经过实践检验过的重要政治论断,需要持续深刻领会学习。  相似文献   

14.
“两个结合”是我党在百年历史交汇点首次提出的新命题,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通过分析“两个结合”中蕴含着的矛盾分析法,以其内涵的理论作为支撑并积极运用,是推动中国创新发展不断向前,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根本途径。运用好矛盾分析法,在解决中国问题时能够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中华的沃土中汲取养分,才能正确指导中国实践,大力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及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对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赋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内涵具有宝贵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战略思想,并且做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重要论述,把“三个为什么”拓展为“四个为什么”。“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证明了中国共产党“能”。我们党通过自我革命取得引领社会革命伟大成就,巩固了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科学社会主义经过由外到内的落地生根和由内到外的开花结果,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推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且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了重要参鉴。“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证明了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品质和功能。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用武之人”,中国社会革命是马克思主义的“用武之地”。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社会革命创造了历史伟绩。  相似文献   

16.
“两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根本途径,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和取得胜利的最大法宝。习近平总书记将“一个结合”丰富为“两个结合”,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的新境界。“两个结合”的原创性提出与创新性发展有着其深厚的历史逻辑和鲜明的现实实践逻辑,蕴含着独特的文化内蕴。这一伟大时代命题的实质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结合、固本培元与守正创新相结合的原则。这要求我们党牢牢把握“两个结合”的实践路径,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夯实思想根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根植深厚的人民情怀;坚持问题导向,推进理论创新;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增强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7.
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共识,世界上无所谓“终极真理”,理论都具有时代性。坚持问题导向推进理论创新的本质是遵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规律,其中蕴涵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正是因为坚持问题导向,马克思主义才得以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才得以不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把握以时代课题为中心的问题树,将时代问题分为老问题和新问题两大类,辨证施治、精准发力,保持恒心、锲而不舍,在理论问题与理论作答交相为用、相互激发的辩证发展中不断推动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具有严密的逻辑结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是特定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的必然结果.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并分析二者统一的过程和基础,是我们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结构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与时代、与人民群众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灵魂,统摄时代化和大众化;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和大众化是中国化的内在要求,三者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科学结晶,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就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是中国共产党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出的最新定位。它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原则,开创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重大理论成果;它深刻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它立足于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回答了新的时代之问;它已经形成为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理论,指导中国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它成为指导中国走向现代化强国的强大理论武器。剖析这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内在逻辑对于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