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文章对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时空脉络进行梳理剖析,提出统一大市场建设“机制、协同、层次”理论逻辑框架:关键环节运行机制包括生产环节由非均衡向均衡转变,分配环节由效率优先向重视公平转变,流通环节由量大向质强转变,需求环节由需求从属供给向需求牵引供给转变;要素资源价值在循环流转中被重塑,实现了畅通高效的动态平衡关系;发挥好市场、政府和区域优势作用,更好地融入全球一体化中去。为此,要处理好“优化营商环境—稳住市场主体”、“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国内市场—国外市场”关系,构建更具韧性和竞争力的产业链供应链,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培育以内循环为主的完整的内需体系,全方位守住安全底线,系统协同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相似文献   

2.
刘志彪 《东南学术》2024,(2):64-73+246
市场扩张与分工发展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两个底层逻辑。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需要一个以泛化、深化分工为基础的现代市场体系,而且它必须是一个具有强大发展调节功能的超大规模市场,以此成为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资源配置的基本机制。商品、要素、资源的自由流动与竞争秩序,是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需要统一的两个基本规则。行政性分权改革逐步走向经济性分权改革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践逻辑和基本路径。在当前转型经济的基本格局下,作为次优选择,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必须在明确政府与市场边界的基础上,对涉及政府与市场一体化的事务进行分类管理、分别推进。  相似文献   

3.
市场是全球最稀缺的资源和最昂贵的公共物品。统一市场是指由市场机制作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机制或者主要机制的一种经济体系。首先,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高效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为复苏乏力的全球经济提供最为稀缺的市场资源。其次,坚持问题导向,推进市场化、制度化改革,解决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中央政府顶层设计,加快转变地方政府职能,实现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结合,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最后,秉持开放包容理念,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坚定不移构建开放型经济,充分发挥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完备优势,全面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体系,对接高标准自贸区规则,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促进和加强区域经济合作,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统筹好对外开放与国家经济安全,促进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关键是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更多核心技术,占据更多产业制高点。尽管面临着全球价值链路径依赖对自主创新能力形成制约、经济下行压力对创新提出更高速度上的要求、国际循环受阻加大创新的难度等挑战,但综合我国在市场规模、研发投入、人才资源、产业基础、外部环境等方面的条件,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有增强的空间与基础。在路径上,应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数字经济,重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重视畅通与提升国际循环等。在政策上,应重视供需两侧政策的高水平协同,为市场主体赋能与维护市场有效运行,以市场为导向探索建立补充激励机制等。  相似文献   

5.
韩晗 《东岳论丛》2023,(1):23-32
从“双循环”到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党中央所进行的顶层设计,也是我国改革开放行至“深水区”与攻坚期之后因势利导的战略调整。未来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势必要与之相适应,应遵循基于“统一”的演变逻辑为发展前提,以进一步提升文化产品的商品化水平、完善文化产业相关立法工作、坚持文化产业的意识形态属性与以国内文化大市场建设推动国内外双循环为发展原则,从而选择推动市场畅通与拓展、构建全国发展网络、扶持原创技术与提升国际竞争力相结合的“四位一体”发展路径,以实现我国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是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涵,通过区域内的关键要素协同实现整体加强、共同发展,进而推动区域间的平衡与协调。协同发展意味着区域内各个要素的联动同构,其中知识集成与产业集群是高质量经济协同的两大关键性要素。制度化的知识分科模式下,要让知识集成从“潜在”要素,走向“实在”行动,必须厘清技术技能、社会关系、原理规律三类知识的集成价值,这是知识协同产业的前提。而产业集成的“显在”样态推动区域集约、循环和规模经济等协同样态,让产业协同知识成为必然。两大关键要素的“潜在”价值与“显在”价值协同是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核心,必须全面推动知识主体与产业主体、知识生产与产业生产、知识分类与产业分类的同向同构,根本上促进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协同。  相似文献   

7.
促进农村产权市场发展是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和高质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面对单个市场规模过小、发展分散、信息集聚不充分、价值发现与撮合能力低等现实问题,推进农村产权市场协同发展是必然选择,当务之急在于找到有效的协同发展制度供给策略。在阐述农村产权市场的平台经济双边市场属性和交叉网络外部性基础上,构建政府与农村产权交易机构之间寻求协同发展策略的演化博弈模型,进而求解演化稳定策略并进行数值仿真分析。研究表明:寻求农村产权市场协同发展,需要政府采取强制性制度供给策略,这符合城镇化快速推进和就地就近城镇化趋势明显的现实需求。同时,要把激发市场活力作为长远考虑,把借力数字化技术作为关键抓手,遵循渐进适度的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8.
边疆地区参与共建“一带一路”10年来,在“五通”方面取得重要成就。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下,边疆地区恰逢中国政府新一轮对外开放政策支持与周边国家合作诉求及意愿强的机遇,也面临周边安全环境恶化和边疆经济发展水平低的风险。边疆地区需秉持高质量发展理念,借助六大国际经济走廊建设,参与构建以中国为核心的区域价值链和生产网络,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9.
二十大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要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意味着高质量发展开始进入加速推进阶段,高质量发展应有新的发展逻辑:(1)在思想逻辑上,要开拓思想解放的新境界,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不断解放思想中推进高质量的转型发展。(2)在生产力逻辑方面,要发挥质量型生产力的作用,提高生产力的整体效能和协作质量。(3)在动力逻辑方面,要构建高质量发展的效率提升机制,通过创新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4)在增长逻辑方面,重塑高质量发展的增长体系,构建新的经济增长的条件体系、过程体系、结果体系和支持体系。(5)在制度逻辑方面,完善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安排,适应高质量发展的制度需求,加大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供给。(6)在市场逻辑方面,推动高质量大市场的创造和开发,推进国内大市场的创造和开发以及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10.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影响与相关问题,尽管可以从诸多学科视角对其内涵、建设路径、政策取向等问题进行阐释,但空间经济学却是比较适用的分析视角。中国当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发端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市场化改革中重“破”轻“立”、局部市场建设探索、基础设施“软”“硬”不协调的政策实践,以及规模经济、市场一体化效应等空间经济理论逻辑。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构成的简单空间体系看,持续完善更有效引导产业向西转移的政策体系,不但有利于让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出得去”,还能让其“去对地方”;在欠发达地区培育特色产业和未来产业之间的相关多样化集聚体,既能发挥欠发达地区的特色产业优势,也能更快培育出具有一定特色产业基础的主导产业;欠发达地区崛起不应只着眼于规模经济,而应更关注如何增加劳动力逆向流动概率;与此同时,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也对其他的国家重要战略政策提出了更高的协同要求。  相似文献   

11.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京津冀城市群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面对区域内部差异较大的现状,京津冀城市群围绕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探索协同治理方案,优化区域资源配置,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经过自上而下的制度设计,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在功能协同、治理协作、利益协调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协同效果。为使京津冀迈向更为高效的协同发展新阶段,应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心城市、加快培育新增长中心、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刘志彪 《河北学刊》2022,(5):139-145
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的进一步改革,既是现阶段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核心问题,也是为了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从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主体和客体两个角度看,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之间的逻辑关系宜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市场主体”这个线索出发,重点分析阻碍资源要素市场发育和发展的行政权力配置格局和政企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找到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市场建设的路径和机制;二是从对经济活动领域进行分类出发,重新界定政企在不同领域的职能配置关系。对前一问题的分析,可以使我们找到进一步全面深化市场取向改革的空间、动力和突破点;对后一问题的分析,可以让我们明确当前要重点解决市场取向改革不足与市场取向改革过度并存的问题,努力塑造“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的“双强”体制模式,为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提供坚强支撑。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在实践中形成了习近平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论述。这一重要论述以系统观念统筹谋划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在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探索长江经济带“发展与保护”的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回答协同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问题,确立了以长江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形成了历史、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基本逻辑,是新时代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正处于新发展阶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解决新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国应对全球化中角色转变的切实需要.高质量发展是体制转型、产业结构调整与科技创新的统一.当前存在三个方面的主要问题制约着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树立正确理念,重视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创新体系建设等.  相似文献   

15.
司聪 《东岳论丛》2023,(7):150-157
“一带一路”是新发展阶段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数字金融有助于在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下实现“一带一路”的资金融通。以数字金融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在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普遍存在着数字鸿沟问题凸显,金融产业发展滞缓,可持续发展面临困境,经济风险逐步涌现等问题,导致沿线国家纵向无法联动,横向难成合力,严重制约“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我国应充分发挥数字金融驱动作用,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锻造数字发展动力,擢升资金融通效能,激发可持续发展活力,筑牢经济安全屏障,推动“一带一路”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继而成为引领全球经济复苏的新动力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16.
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4年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经历了"中央提出""全面启动""逐渐深化"等不同阶段,并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本文主要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最新进展出发,探究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市场从价格传递、要素流动、企业主体以及平台联动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并据此提出未来京津冀协同战略亟需从分散探索转向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深层改革,协同实施应从供给侧的产业协同转向需求侧的消费协同,协同空间由点状中心转向黄金三角区域支撑、协同对象由单节点建设转向轴带—节点融合,从而缩小地区差距,实现京津冀高质量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区域发展战略服务于新发展格局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构建新发展格局与技术、资源、空间、生态等多维度因素的变化相互交织,共同驱动着区域政策焦点、区域要素禀赋、区域生产组织、区域空间结构以及区域生态条件等一系列区域经济发展变革。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区域重大战略,应积极应对新发展格局提出的新要求,着力探索以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的区域协同发展、面向国内价值链深化区域产业体系建设、以区域市场一体化促进地区公平发展、以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深化机制体制改革推进大尺度空间治理探索等路径推动京津冀区域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李凤亮  古珍晶 《东岳论丛》2023,(1):14-22+191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在国内外发展形势均面临前所未有挑战时所提出的新发展理念,旨在稳市场、促发展、保民生。文化产业作为意识形态特征显著的产业之一,必将受到这一新发展理念的深切影响,如工业生产标准化与文化生产个性化创意化的协同难度会更高,文化市场监督评价一体化与文化产品异质性和文化消费多元化的统一更为迫切,特色文化高溢价特性与文化传播碰撞带来的文化折扣矛盾更加尖锐等等,这些对文化市场的新影响必将促使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新的格局。面对文化产业发展新局面,应当从文化装备生产集约化、文化资源挖掘规模化、文化市场开拓全域化三大方面助推我国文化产业新格局的构建。由此形成对内有序发展竞争耦合、对外团结一致形成长板效应的内外协调联动机制,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宋洋 《贵州社会科学》2023,(10):109-116
数字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五种效应,即技术创新效应、产业融合效应、经济增长效应、发展共享效应、生态优化效应。而人力资本对这五种效应起着促进作用,人力资本增强数字经济对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效应,即产生正向调节作用,同时,人力资本与数字经济之间形成联系紧密的耦合关系,并且在数字经济环境下,人力资本显著促进高质量发展。因此,应通过完善教育体系,培育高水平人力资本;提高人力资本利用率,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创新能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生活便利程度及在更高水平上扩大对外开放等政策优化人力资本结构,提高人力资本利用效率,促进数字经济繁荣,推动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基本形成,但市场分割在一定范围内仍比较严重。学界对我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历程及演进特征存在不同认识。我国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在全国范围内尚未统一,针对当前要素市场机制落后、市场行政性分割、政府职能转变不彻底等问题,加紧建立大市场框架、畅通资源要素流动、提升微观市场主体活力是推进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重要任务。应以价格机制为主导,以规范化、法治化和长期化制度为保障,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