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雨晨  王威 《现代交际》2024,(3):39-48+122
虽然数字劳动是一个学术前沿焦点,但是在国内外有部分学者指出其概念内涵存在着界定不明的问题。从劳动的发展性与目的性看,在自由休闲时间玩游戏、上网等所谓用户无报酬劳动并不是数字劳动,而是数字活动。从数字劳动的技术组织形式与社会组织形式看,数字活动并不是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不是所有在数字平台上或与数字产业链相关的劳动都是数字劳动。数字劳动的内涵应该界定为掌握数字技术的劳动者使用数字生产资料生产数字产品或数字服务的雇佣劳动。  相似文献   

2.
陈京奕  刘灵 《现代交际》2023,(11):41-48+122
劳动解放是实现人类解放的前提。人工智能为促进劳动解放创造了生产力条件和时空基础,为实现劳动到“自由的生命表现”的复归提供了技术准备。然而,在私有制和资本逻辑的渗透下,人工智能催生出新的“异化”形式,使劳动解放遭遇一定的现实挑战。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经济制度、价值导向和教育等层面规制资本逻辑,将人工智能的应用融入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是人工智能促进劳动解放的应有路径。  相似文献   

3.
王妹  景洁 《现代交际》2010,(5):13-14
依法解决工资支付问题关系到广大劳动者的切实利益,是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重中之重,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本文通过和谐对工资支付中国家立法不完善,用人单位为牟取暴利和劳动者自身维权意识不强等原因所造成的拖欠和克扣工资等违法现象进行剖析,并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够通过完善立法,用人单位自律和劳动者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法律意识等措施,杜绝恶意欠薪现象的发生,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工资报酬权,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孙敬婷  于泉蛟 《现代交际》2022,(9):9-16+121
“美好生活”作为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理念,贯穿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批判以及共产主义超越过程始终,并指引新时代共产党人接续奋斗。马克思在1844年前后,通过分析资本运控下劳动的异化,剖析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异化根源,发展共产主义图景,体现“美好生活”理念基本内涵:扬弃异化劳动,复归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5.
重视和加强劳动教育,是新时代促进劳动者全面发展、培养适应劳动力市场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劳动教育在功能上具有基础性、复合性,对德、智、体、美、劳五方面都有重要影响。加强劳动教育,是帮助劳动者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观念的根本措施。技工院校在重视和加强劳动教育方面应该积极有为,走在前面,发挥示范作用。技术工人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人才基础。技工院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摇篮,是与劳动联系最紧密的办学实体。多年来,技工院校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和企业生产实际要求,为生产、服务等生产劳动一线培养和输送大批中高级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6.
沈琴琴  付麟 《现代交际》2009,(2):96-108
自1978年以来,在中国的经济体制逐步从传统的中央计划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社会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型的市场化劳动关系以及劳动关系的调整机制初步形成。劳动关系日趋市场化、复杂化。与之相适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劳动关系的手段、措施和机制也在逐步完善。在劳动关系经历重大变革的过程中,劳动者的权益保护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的合法利益,已经成为影响企业生存发展、决定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异化劳动"是马克思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重要的哲学范畴,是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所取得的重要成果。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异化现象越来越普遍,并成为当今社会热门话题。以马克思异化劳动的理论来源为依据,深入研究马克思异化劳动的逻辑发展过程及资本主义社会异化劳动表现方式,努力探索如何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矛盾,从而为消除异化,实现人本质的复归寻找途径。  相似文献   

8.
郭飞  邬镇斌 《现代交际》2023,(4):29-37+122
《共产党宣言》中的现代化观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辩证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现代性,认为其在促进生产方式变革与经济全球化的同时,造成社会二元对立和全球发展同质化,这一悖论根源于资本逻辑与异化劳动。它从价值取向、物质基础、经济全球化、基本内容和实践主体等维度指明了走现代化新道路的基本原则,从而展现出辩证的批判色彩、务实的实践品格、科学的发展理念和鲜明的人民立场等特征。  相似文献   

9.
陈丽侠 《公关世界》2023,(6):114-116
劳动教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社会需要的高质量、高素质劳动者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在高职院校管理实践中,不断提升劳动教育教学效果,对于培养塑造具有实干精神与动手能力的劳动者、提升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培养正确劳动价值取向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当前的教育发展背景出发,结合实践教学经验,对高职院校如何不断提升劳动教育教学效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讨论,旨在为培养更多新时代高质量劳动者提出可借鉴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与发达的工业化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宪法》和《劳动法》为劳动者所设定的实体权利并不少,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劳动者所享受到的实体权利比工业化市场经济国家的劳动者要多,究其根本,根据程序法“无救济则无权利”的原则,我国的法律法规所设计的劳动争议处理救济程序不尽合理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研究改革开放50年来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产生、变化和发展,不仅有利于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本身的完善,更有利于劳动者的实体权利救济,从而有利于劳动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1.
田小建  周莹 《公关世界》2023,(4):99-101
中等职业学校因其学段特点,生源年龄多集中于15-18周岁,学生经过三年的中等职业教育,出家庭、入社会,要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这对中职学校而言是个挑战。如何开展合适的劳动教育、如何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如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笔者所在课题组多年的实践研究,现结合所在学校开展的劳动教育实践,提出中职生劳动素养培养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12.
杜华 《公关世界》2023,(16):108-110
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都需要通过劳动来实现,可以说劳动是创造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重要手段。针对在职业学校劳动教育开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把劳动教育等同于卫生大扫除和学生违纪时的惩罚手段等劳动教育被异化的情况,有必要再次明确劳动包括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以及公益性劳动,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对于职业学校来说因地制宜地深耕校内劳动教育资源,加强区域企业以及中小学的合作,充分发挥家庭劳动育人价值是最佳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早期批判国民经济学的重要理论成果,其理论逻辑由人本逻辑、辩证逻辑和现实逻辑构成。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早期思想的重要转折点,批判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异化劳动现象,体现了马克思思想的经典架构,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进程中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杜有刚  宋宏伟 《职业》2012,(34):84-85
我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第九十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在从业期间和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后必须遵守劳动合同约定的竞业禁止条款,保守原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以及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其他保密事项,否则,劳动者将承担违约责任,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还要承担赔偿责任.但从法律规定看,我国劳动合同法对竞业禁止制度的适用进行了严格限制和制约.  相似文献   

15.
梁智 《现代交际》2009,(3):88-9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劳动关系相关领域较之于过去发生了许多明显的变化。除了出现了多种用工形式外,对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进行劳动的时间制度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特别是,在劳动合同法等一系列新的劳动法律出台并被执行之后,在国家加强了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加大了对用人单位招工用工、执行劳动标准方面的规制力度,  相似文献   

16.
肖元真  惠子 《社会学》2008,(2):22-27
劳动关系是工业时代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及其具体体现。我国新《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之所以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是因为它们与每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这两部法规的颁布施行,对于全面推进新时期我国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利,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依法用法和依法维权的意识及能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养老保险是国家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8.
周斌 《职业》2010,(4):66-67
兼职,是指劳动者同时受雇于两个以上用人单位而从事双重或者多重的有报酬的职业劳动。现行法律对兼职工的相关界定比较模糊,《劳动合同法》虽然承认了兼职劳动关系的客观存在,但对兼职是一种既不提倡也不禁止的态度,实践中因兼职引发的劳动争议也比较多。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30年来的劳动关系发展史是一部激动人心的变革史。30年来,中国的经济社会转型在市场化、工业化、现代化、全球化等多个层面上共时性展开,推动了劳动关系主体市场地位的逐步确立以及运行机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劳动者权益成为中国劳动关系30年发展的一条主线。  相似文献   

20.
《职业》2008,(3):73-73
2007年被称为“劳动法年”,这一年全国人大共颁布三部劳动法律,劳动法律受到国家的如此重视在我国立法史上前所未有。劳动关系之和谐,一方面有赖于法律之完善,另一方面也有赖于执法、司法之健全,而劳动者维权意识的强弱,对于推动立法、执法、司法的进步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过去的一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