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蚩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历史事实的分析论证,认为中华文明的创造和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最初均渊源于炎帝、黄帝、蚩尤三大部落集团,应该将蚩尤与炎、黄同列,共尊为中华民族的三位始祖。“炎黄文化”、“炎黄子孙”之类的提法,有片面性,不利于中国各民族的团结。  相似文献   

2.
黄帝是传说时代华夏先民中游牧者的首领,他率领这支游牧人完成了向定居农耕的过渡,开创了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结合,并对华夏农耕文化注入了新鲜活力的历史,从而被崇奉为华夏先民至高无上的始祖.由于古代华夏文明的发生、起源和许多文化方面的肇启都被追随到黄帝或黄帝时代,所以,黄帝又被尊奉为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的创造者,后又成为凝聚古代华夏和中华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推进了统一的多民族中国历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应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总目标与历史方位。精神纽带是继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后,我国中华民族凝聚力建设的又一重要话语。精神纽带强调了中华民族精神形成过程中能够凝心聚力,使得各民族人民精神相依的连接性内涵与机制,为较为抽象的“共同体”理论提供了更明确的理论阐释。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是历史逻辑、现实基础、文化传承与理性建构的结合,主要体现为“四个一体”:一是家国一体,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历史文化认同与政治认同交融;二是各族一体,各民族之间紧密交融,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三是治理一体,各民族、各地区在发展进步、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共享与平等互助;四是命运一体,以“两个共同体”为理念,各民族之间、中华民族与各民族守望相助、手足情深,同时团结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纽带作为中国特色统一多民族国家建设话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精神纽带建设不但可抵御前进过程中的风险挑战,还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持续与强劲的精神动能。  相似文献   

4.
清末民初,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步伐大大加速,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它们利用民族、边疆问题,挑拨中央与地方关系,散布分裂主义,策划“独立”,以达到其侵吞中国边疆领土和分裂肢解中国的目的。共同的命运,促使中国各族人民空前地团结起来,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共同维护国家统一和主权领土完整,构成了这一时期民族关系政治纽带的坚实基础。这一时期中国民族关系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各族人民在历史上形成的民族凝聚力日益增强,这是国家利益与民族利益一致的必然结果;中华民族精神得到进一步升华、提炼,并成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抵御外侮,共创中华各民族新纪元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华民族团结御侮,共同抗击帝国主义侵略者是这一时期中国民族关系的基本特点,并始终成为这一时期中国历史运行的主轴。  相似文献   

5.
<正>九曲黄河,奔腾不息,哺育了无数炎黄子孙。始祖黄帝,肇造文明,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文脉起点。黄河、黄帝,五千年前的相遇,给中原大地留下重要的文化坐标——河南新郑黄帝故里。今年4月3日成功举办的壬寅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再次吸引全球华人的目光。“三月三、拜轩辕”的传统习俗是如何一路走来,并成为凝聚炎黄子孙共同情感的精神纽带?让我们一起回望。  相似文献   

6.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始终没有中断,作为中华文明精髓的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华民族精神的全部内涵都以此为主线来延伸和展开。在当代中国,中华民族精神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内在统一的。中国共产党正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大力弘扬和培育新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黄帝是传说时代华夏先民中游牧者首领 ,黄帝开创了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融合 ,并对华夏农耕文化注入了新鲜的活力。黄帝又被尊奉为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的创造者 ,古代华夏文明的发生、起源和许多文化方面的肇启 ,都可以追溯到黄帝或黄帝时代。因此 ,黄帝和炎帝、蚩尤 ,是传说时代中原华夏先民所创造的农耕文化、游牧文化和狩猎文化的三大代表。在特殊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 ,黄帝又成为凝聚古代华夏和中华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 ,推进着统一的多民族中国历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炎黄文化属于始祖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源头,是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的宝贵资源,对于培养民族感情、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具有特殊作用,研究炎黄文化是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途径。在研究炎黄文化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八个问题:(一)正确对待民族始祖崇拜现象;(二)正确处理炎黄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三)深入发掘古代文献中的民俗资料;(四)正确认识近现代人们对待炎黄文化的某些做法;(五)深刻揭示炎黄文化的合理价值;(六)避免民族主义和地方主义;(七)团结海外华人;(八)努力提高学术水平,将炎黄文化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其中,关键在于努力提高学术水平和深刻揭示炎黄文化的合理价值。  相似文献   

9.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黄帝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研究黄帝文化,传承黄帝文化,弘扬黄帝精神,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有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研究黄帝文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对黄帝文化的发展历程与内涵等进行研究,认为黄帝文化指的是黄帝族创造的并经后世传承、阐释和重构的文化,黄帝文化与中华民族相生相伴,双向互动。中华民族经常处于多核凝聚的状态,以黄帝文化为基础、包容了各民族文化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导性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资源,而黄帝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精神滥觞于黄帝时代,发端于黄帝文化,“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黄帝精神,符合时代需要,是复兴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黄帝文化是中华文化之源、中华民族之根,欲复兴中华民族,必先复兴中华优秀文化;欲复兴中华优秀文化,必先传承黄帝文化、弘扬黄帝精神。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自在民族实体”形成发展于“五帝”到清末这一历史时期,是中华儿女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交流交融而形成的“多元一体格局”的客观民族实体。中华民族“同源共祖”于黄帝,在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史上,有过战争与割据,有过和平与统一,各民族之间或因战争而导致的大迁徙加速各族交往交流与融合,或因正常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而逐渐自然交融。在“大一统”思想的影响下,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大都以统一中国为目标,形成了各民族间的强大凝聚力,从而强化了文化认同,情感纽带,中华民族“自在民族实体”正是在这样的民族融合中形成与发展,并奠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强大基石。我们通过把握中华民族“自在民族实体”的形成发展史,得到以下启示: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整体向好;中华儿女追求国家统一是历史趋势;顺应历史大势,全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将在谋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道路上开创新局。  相似文献   

11.
中华文明是我们的民族精神财富,也是民族独特标志。在传承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需要明晰中华民族的历史源流与发展脉络、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与凝聚纽带、“天下观念”对民族国家建设的积极作用等。在创新中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需要重视制度创新、文化创新、技术创新。在传承与创新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重视二者的互动作用,平衡和协调二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韩淑英我们中华民族在创造灿烂中华文明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认真研究和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积极进行爱国主义教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优秀传统...  相似文献   

13.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阐明了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揭示了“两个结合”的深刻内涵,强调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原则。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本刊特邀5位专家参与专题笔谈,从不同视角对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进行解读和论述。其中,杨须爱教授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本精神、中华民族政治传统与实践、中国通用文字、中华典籍等四方面最能体现中华文明的“连续性”;郝亚明教授认为“创新性”是理解中华文明历史延续的密码,是理解中华文明当代复兴的钥匙,是理解中华文明未来走向的指针;严庆教授认为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决定了中国人追求团结内聚的信念、捍卫国家统一的气节,也内在地决定了各民族与国家共命运的选择;青觉教授认为中华文明的“包容性”突出表现为接纳多元与尊重差异、开放对话与交流互鉴、多元融合与求同存异的核心原则,汇集于“文明以止”的信念;马忠才教授认为中华文明的“和平性”缘于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和为贵”“和而不同”“协和万邦”“兼爱非攻”的优良传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文化底色。  相似文献   

14.
甲午战争后,“民族主义”日益为国人所提倡,并且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于20世纪初形成广泛的社会思潮。孙中山所倡导的民族主义是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时刻对如何救国做出的回应,是随着革命的发展、理论认识的深入而日益成熟的,也是在汉民族与整体中华民族、单一民族国家与统一多民族国家之间不断进行调适而做出的选择。它的形成、发展、完善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虽然其学理依据尚存缺陷,但却在清末民初不同的历史情境下产生广泛的社会动员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国家、民族一体化进程,具有一定的积极价值。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民族精神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全民族团结协作、奋发向上的精神基础和纽带。新疆在中国战略全局中占据特殊地位,在该地区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显得尤为重要。结合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性,新疆独具特色的"四个认同"和"兵团精神"已成为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在该地区的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内容。该文对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疆培育和弘扬的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结合新疆特殊的人文和地理环境,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60年前,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了一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这是近代以来中国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这一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均告失败的历史情境下,中国民族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帝国主义理论相遭遇。在国际视野下中华民族已是无产阶级民族的观念成为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适用于中国革命的合法化论证路径之一,并进而演化为中国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结合的理论接点,在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的过程中起到了桥梁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18.
民族与国家合一是中国传统政治体制。19世纪末民族主义在中国勃兴。清政府以民族主义富国强兵,反对帝国主义;革命党人以民族主义推翻清政府。民族主义在新军中传播,在革命党人影响下,新军接受反清反帝的民族主义,发动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胜利后,民族主义从排满转向反帝。建设现代民族国家是辛亥革命胜利后民族主义宗旨。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建设现代国家的基本原则是:在新的民族国家中,各民族应当超越血缘种族,建立一个富有包涵力、整合力、融合力的现代国家体系。在一个国家的大范围内融合凝聚各民族,发展成一个强大的中华民族。民族主义与国家主权在理论上应当合而为一的,民族主义与国家认同也应当是合二为一的。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基础,由此凝炼出共同的民族精神,建设强大的民族国家。这就是辛亥革命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的起源是多元的,中国各民族的共同祖先根本不存在,将伏羲、少典氏、有娇氏、炎帝、黄帝、蚩尤单独或者共尊为中国各民族的始祖是不够确切的,这样做会伤害少数民族的感情,不利于祖国统一大业和国际友好交流,也不符合宪法关于民族平等的原则。当然,这一现象本身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但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关键在于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振奋精神,团结抗战,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新民主主义精神文化体系,构筑起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为抗战胜利奠定了重要的精神文化基础.分析了抗战时期构建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内涵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论证了中国共产党构建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价值内核、土壤根基、团结纽带及政体目标,论述了构建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伟大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