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陶红霞 《人文杂志》2004,(5):190-192
中西文化观是指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西方外来文化进行比较、分析、评价、选择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观点、方法和主张 ,以及对中西文化冲突条件下中国文化应向何处去所作的探索和回答。在对这一问题的观照和反思中 ,毛泽东与李大钊表现出了诸多趋同性 :对中国传统文化都强调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对西方文化都强调选择借鉴、洋为中用 ;在中西文化之比较中都主张融合中西文化 ,创造中国新文化。其中 ,李大钊对毛泽东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自幼酷读中国文史典籍 ,热爱中国文化 ,他在长期革命实践中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 ,他又从中国历史文化中汲取有益的营养 ,使马克思主义实现了中国化和民族化。毛泽东不仅关心中国文化问题 ,而且把文化问题看成是整个社会革命总问题的一部分。在他的一系列论著作中对中国文化的性质 ,建立新民主主义新文化的纲领、对待中西文化和历史文化遗产的态度与方针等问题都进行了经典性的论述。毛泽东晚年在文化问题上也产生过一些错误 ,我们应采取历史的具体的分析问题的态度正确地对待。  相似文献   

3.
论毛泽东新文化思想的理论渊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及毛泽东新文化思想的四个理论渊源对近代中西文化论争的总结;对新文化运动“中西牵合、新旧杂糅”思想的承继;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中西文化进行辩证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4.
面对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向何处”的时代难题,张岱年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文化综合创新论”,认为中国文化建设应综合中西文化之所长,创造社会主义新文化.随着当前我国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统一性与多样性之间的冲突不断加剧.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文化综合创新论”的科学性,在全球化背景下坚持文化建设的民族主体性;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与民族文化间的关系;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力;实现中西文化的文明对话.  相似文献   

5.
<正>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伴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涌入中国,与中国传统文化发生激烈的冲突和碰撞,引起近代长达百年的中西文化问题之争,即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再认识和中西传统文化的比较。中国固有的心理构成、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知识结构和认识定势飙转豹变。毛泽东的青少年时代正处于这个大变动的巅峰。他与其时许多仁人志士一样。对西方文化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经过对中西文化的比较,形成了自己的马克思主义中西文化观的基础,同时在青年毛泽东身上,反映了我国几千年来的文化心理沉积和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结晶。  相似文献   

6.
岳宗德 《兰州学刊》2004,2(5):228-229,221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观是其新民主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 ,主张在兼收、融合中西文化的基础上建设中华民族新文化 ,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探析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观的内在先进性 ,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准确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西文化的大冲突,新旧思潮的大激战,也是一次大规模的中西文化比较,先进的中国人企图从深层的文化比较中,找到中国社会的出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了毛泽东的早期文化观。他的早期文化观,反映了先进人们的文化观的共同时代特色,也反映了共同的时代局限,同时又有他自己的个性特征。毛泽东早期文化观,对他后来对中西文化的态度,也发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8.
“五四”以来关于中国文化出路的争论 ,主要围绕在中西文化孰优孰劣以及该如何整合的问题上。梁漱溟和胡适曾就此做出了截然不同的回答 ,体现了异质文化在交流、冲突、选择、调适、融合中的阵痛。再次审视上述思想冲突的历史 ,不难看出二者在中西文化差异及其发展前景上 ,在中国文化该向何处去、该如何整合中西文化等问题上存在着难已掩饰的缺陷。同时 ,我们必须认识到二者对文化整合过程中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及其内部文化机理给予了细腻、详尽的论述。因而 ,对中国文化发展历程起到了毋庸置疑的影响 ,新民主主义文化正是借鉴、吸收了二者的合理成份 ;克服、超越了二者的自身局限 ,突破了文化重建中的思维定势 ,使中国文化的发展走出“保守”和“西化”的两极徘徊 ,为中国新文化的确立和发展开创了崭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之比较齐玉琳,周德慧在我们党领导的半个多世纪的革命和建设史上,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过程中,有两次历史性的飞跃。第一次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经过反复探索和长期奋斗,找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  相似文献   

10.
论洋务文化的生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喜所 《河北学刊》2002,22(2):130-135
洋务文化是中西文化嫁接的产物。由于这种嫁接依托于社会经济的变动 ,从而实现了中西文化的实质性对接 ,并使中国传统文化发生变异 ,形成了新的文化格局。决定洋务文化特色的社会机制是在“内忧外患”危机中涌现的洋务派官僚及其知识分子 ,反对办洋务的顽固派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新文化的走向。左右洋务文化风貌的文化机制 ,则是西学和中学相互融合过程中产生的洋务思潮 ,其中“西学中源说”、“中体西用论”和洋务文化联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1.
论江泽民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祖云 《社会科学》2001,2(4):72-76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 :“我们共产党人 ,多年以来 ,不但为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而奋斗 ,而且为中国的文化革命而奋斗 ;一切这些的目的 ,在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在这个新社会和新国家中 ,不但有新政治和新经济 ,而且有新文化。”① 建构指导中华民族文化建设的理论一直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三大艰巨的历史任务之一。以毛泽东、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一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为中国新文化理论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 ,凭借马克思主义实践者的求实品格和理论家的创新精…  相似文献   

12.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与“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中国共产党本身就是先进文化发展的产物。“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为中国送来了人类先进文化的代表———马克思主义 ,一大批先进分子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工人阶级先锋队组织———中国共产党便应运而生。自成立之初 ,党就注意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 ,开展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研究和探索。当时 ,党中央除了以《新青年》作为马克思主义宣传的主要阵地之外 ,还通过《劳动周刊》、《工人周刊》宣传马克思主义。 1 92 1年秋 ,党的中央局决定成立…  相似文献   

13.
在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 ,毛泽东进行了长时间的探索。毛泽东的一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 ,取得了成功 ;第二阶段 ,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 ,历经曲折 ,最后误入歧途。本文通过对毛泽东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的简单梳理 ,强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性、艰巨性和永恒性  相似文献   

14.
○荣开明研究员在《“与时俱进”的深层思考》中,从广阔的视野,对“与时俱进”这一新论断提出的主要依据、丰富内涵、地位作用及其他相关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文章分析指出,“与时俱进”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和特性,提炼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思想并使之现代化,反映了当今时代变革的需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与时俱进”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在取得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两个伟大理论成果之后的又一新发展。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80多年的历史可以看出,“与时俱进”是一个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5.
湖南自修大学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传播革命思想、动员社会力量、凝聚革命人才、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阵地,为党的革命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是毛泽东等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初期进行“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之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典范。它天然蕴含着湖湘文化忧国忧民、经世致用的“基因密码”,与思贤讲舍、船山学社一脉相承,同时又是学习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其文化脉络、创办因由、办学理念和办学活动均有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湖湘文化相结合的鲜明特征。对之进行详细考察,对于我们厘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源与流”,对于我们今天做好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均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继承经典马克思主义传统 ,主张变革社会制度结构 ,以避免资本主义现代化过程中所产生的现代社会的种种弊端。他晚年对中国现代化的探索 ,是一种对资本主义现代化和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反思与批判的现代社会理论 ,也是一种对儒学传统的“礼”、“仁”和“内圣外王”的反思与批判 ,主张重建以“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精神”为核心的内在的文化心理结构的现代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研究青年毛泽东的中西文化观,促进当代文化的建设。一.中西文化在人类文化构成中各占半壁的地位。其具体差异是:中国自由,政法简,租赋轻:西方反之。中国文化创造重门户和承袭;西方重个性和独创。中国文化研究重综合;西方重分析。中国文化?静:西方?动。二.研究中西文化的目的是“取西资中”,改造旧文化,建设新文化。“取西资中”的具体方法是:要选择一个大家共同信守的在实践上能够行得通的“主义”:要探寻一条能够真正地改造国家与社会的正确道路;要采取“先中而后西”的步骤。“取西资中”的过程中,要反对“全盘西化”和“中体西用”的错误主张。  相似文献   

18.
王继平 《云梦学刊》2003,24(2):50-52
近代中国文化是在近代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的制约下传统中国文化在西方文化冲击下发生的近代性转换过程中形成的。因此,中西文化的交流与整合是近代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近代中西文化的交流是以通商、遣使、求学、传教、游历、翻译等形式进行的,它表现为一种非和平背景下的和平方式。由于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差异,中西文化交流经历了由冲突到整合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新文化。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起到了奠基者的作用。在中西方文化比较的视阈下对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进行理论梳理,我们可以看到:毛泽东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近代中国中西方文化之比较为其现实背景,学习和汲取西方先进文化为其思维起点,批判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为其思考核心,融合和创新中西方文化为其理论趋势。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若干民族理论思想探析吴金,王有星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与中国民族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①系统地确立了关于中国民族问题的理论与政策,成功地解决了我国革命和建设中的民族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