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皮芳红  管金玲 《现代交际》2023,(10):28-37+121-122
自由时间作为实现个人充分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为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了可能,它能够激发人的精神需要、助力人的精神生产、推动人的精神交往。新时代,面对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中存在的自由时间占有不足和利用不当等问题,要坚持人民至上,捍卫自由时间的属人本质以发挥人在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中的主体作用;要大力发展生产,创造更多的自由时间以夯实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要加强思想引领,筑牢自由时间的文明高地以擢升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意义层次。  相似文献   

2.
张子睿  宋俊成 《现代交际》2023,(4):21-28+121-122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马克思精神生活观立足于物质生产实践,从人的现实生活出发,分析人的精神世界,认为人的精神生活是一个以精神需要为起点,经过精神生产、精神转化,从而对人本身与外界产生影响。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的新征程中,马克思精神生活观对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创建美好精神生活等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内容仍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研究如何丰富我国文艺创作去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从精神文化生活概念入手,概括我国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呈现出三个特点,指出我国文艺创作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文艺创作的四条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4.
丁縯 《公关世界》2023,(14):16-17
<正>公共文化服务是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而提供的公共文化设施、文化产品、文化活动以及其他相关服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内在要求,是人民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向往的内在需求,也是推动实现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必然之路。  相似文献   

5.
庞青育  张凤珍 《现代交际》2022,(8):22-29+121
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奋斗目标。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立足于各自所处的时代,从社会现实出发,展望了实现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前景,提出了实现人民生活富裕所应具备的条件。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富裕观中国化,并以此为指导,守正创新,带领全国人民努力推进以美好生活为向导、以人民为中心、以高质量发展为动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6.
任致远 《城市》2011,(2):3-8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城市是国家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的集中体现,是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形象而具体的反映。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生态危机和生存危机的日益恶化,人类越来越清楚地知道绿色环境发展的重要地位,当前,我们需要新的绿色发展理念,来满足人民在精神生活层次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正>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更加强烈,人民群众对共同富裕有着新的更高的期待和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对共同富裕道路做了新探索,对共同富裕理论做了新阐释,对共同富裕目标做了新部署。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出: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9.
刘海波 《现代交际》2014,(10):56-56
群众文化是一种自我参与、自我娱乐以及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主要是以人民群众为主体,以自娱自乐为主导,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最终满足人民群众自身精神生活需求的文化。为响应我国"共享和谐生活"的号召,全国各地精心组织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社会健康、核心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在要求满足物质文化的需求外,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大大增强了。而艺术则在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关系着生命存在与发展的生理的需求、社会的欲求,而且也是人们渴望生命自由的必然选择。中国画作为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人们生活发生着紧密的联系,不仅作用于人们的物质生活同样大大的作用于人们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的老人照顾院舍(常称为老人院、福利院等)中,不少院舍已经在提供充分生活照料、改善硬件设施等基础上,意识到老年人精神生活的需要,并尝试开展一些活动以丰富老年人生活,一般常见的有合唱、书画等。但是在满足老年人需求的有效性上,还有较大不足。近年来,社会工作进入我国老年服务领域,在老人照顾院舍开始了实务实践,以期能更加有针对性和高效地满足老年人精神与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12.
<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既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又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2020年刚出台的《民法典》作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为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保障,表达了足够的人文关怀,使每个公民的人格得到保护,使人们精神愉悦,将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征程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今已经是全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是传媒化的人,没有人能离开传媒的影响。要想获得更多幸福,必须强化传媒素养,使现代传媒更好地服务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最终才能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13.
大庆精神是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主要内容的铁人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典型体现和生动展示。从《哥达纲领批判》中劳动理论视角阐释大庆精神的另一个方面,大庆精神不仅体现了人的本质,还体现了人生活的第一需要。从劳动层面阐释大庆精神,既不是一种批判反思精神,也不是一种革命斗争精神,而是一种纯粹的劳动精神。在某种程度上说,大庆精神是一种把劳动本身作为生活第一需要的精神。  相似文献   

14.
齐鲁优秀传统文化赋予沂蒙精神丰富内涵,沂蒙精神植根于齐鲁优秀传统文化,是沂蒙老区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展现的精神特质,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华夏民族精神,是对齐鲁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弘扬沂蒙精神是对齐鲁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沂蒙精神集中体现了山东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精神风貌,是对齐鲁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沂蒙精神对传承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现实价值,新时期加强沂蒙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已成为振兴中华的强大精神力量,有利于构建新时代和谐的党群关系,对于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林鹏 《老人世界》2014,(1):56-57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同时强调: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老年教育工作是离退休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老年教育工作,对于满足离退休干部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提高老同志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6.
王慧姝 《现代交际》2022,(12):1-8+121
中国式现代化框架下,从多重理论维度深刻认识共同富裕十分必要。共同富裕具有明确的现实定位,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其涵盖人口规模巨大的“全体人民”,具有物质精神齐头并进的深刻内涵,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前提,立足于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国际格局。共同富裕具有坚定的理念坚持,以以人为本为根本原则,以社会公正为价值前提,以困难群体为重点关照,以内部增能为行动指向。共同富裕具有明晰的实践指向,以做大蛋糕分好蛋糕的效率统筹为共同富裕强基,以对社会公正的不懈追求为共同富裕铸魂,以对内生动力的持续关注为共同富裕发力,以对民生福祉的特别关照为共同富裕着色,以以人为本的整体系统观念为共同富裕固本。  相似文献   

17.
当年,我们物质贫乏得很可怕,但是,物质摆脱贫乏状态之后,精神的贫乏更可怕。穷人可以“人穷志不穷”自慰,但得了软骨病的富人没有“精神”,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成为精神的“奴隶”。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公民素质、精神生活是正相关的,没有发达的文化创意产业,有素质的文化公民也无从谈及。随着国民物质生活的极大改善,未来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可能逐步转化为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对落后和公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之间的矛盾。这是中国走向大国之路上必须逾越的一道坎。  相似文献   

18.
赵明环 《现代交际》2013,(12):154-154
闲暇生活具有自由、自主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大学生的生存状况、生命质量和精神态度。了解现阶段学生闲暇时间的利用与分配状况,测量学生闲暇时间文化精神生活形态,是学校共青团工作有效开展的现实依据之一。本研究通过实证调查,分析归纳学生闲暇时间文化精神生活现状,并以人格特质理论为理论依据,对学生闲暇时间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交叉分析,考察其动机及行为,从而探索学生闲暇时间文化精神生活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9.
每日以有信仰者自居,在犹豫了八年之后,2008年底我投身“热爱家园”做起了全职公益人。为了在热爱家园践行自己“现实的理想主义”,同时实现“弱势者的希望家园、志愿者的精神家园、公共精神的绿色家园”这三个热爱家园的理想,不断地调整自己的个人和家庭生活来满足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老干部在物质生活方面有了较好的保障,老有所养的目标也在逐步实现。在新形势下,如何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课题。特别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老干部进入“双高期”以后,年龄和身体因素使老同志生活空间不断缩小,人际交往逐渐减少,空巢家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