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皓 《民族论坛》2002,(5):19-20
<正>5月的北京,春光明媚,花团锦族,浓浓的节日气氛荡漾在小巷街头。就在这普天同庆的欢乐时刻,由湖南省永顺县和中华民族博物院共同举办的土家“社巴节”将在北京市北郊中华民族博物院刚刚落成的土家山寨中隆重举行。“社巴节”是土家族最古老的祭祀庆典节日,已流传数  相似文献   

2.
在风景秀美的清江画廊,在绵延起伏的鄂西林海,在土家女儿会的故乡恩施市,历经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至今还保持和还传承着一个古老神秘又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习俗——拦社,又叫恩施社节。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回顾近代以来与“社”这一概念相关的研究的基础上,从广西龙江流域宜州市一个普通村庄的历史叙述及当地“做社”祭祀习俗切入,分析村落“社”信仰生命力的来源,认为“社”源自于自然崇拜,承载着道德规范的力量,建构起信仰与禁忌相互依存的社会观念.与“社”相关的信仰与祭祀习俗在历史与当下的多重内涵,及其存续方式所蕴含的社会意义,足以使之成为切入民间社会研究的重要视角,在田野实践上构成一种方法论.  相似文献   

4.
壮族去世,请麽公念诵《押碟功德》超度经并顺序经由《献饭科》丧礼程序,《押碟功德》超度经内化指引死者灵魂安心离去并护佑生者大吉昌、《献饭科》丧礼程序内化接引死者亡魂安位神龛并护佑生者儿孙满堂等传承特性。  相似文献   

5.
6.
试论社神的起源、功用及其演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地崇拜是原始宗教中自然崇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土地神信仰在中国源远流长。社神源于原始时代的人们对于大地的崇拜,年淹岁远,社神不断演变,其功能趋于多样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田野调查为基础,通过对做社活动的描述,讨论现代化进程中壮族社崇拜习俗的保留和变迁,分析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壮族社崇拜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8.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洲为土家、苗、汉杂居区,解放前普遍流行“还傩愿”的祭祀仪式。大凡人患重病、五谷欠收、六畜遭瘟或出于求子、求福种种目的(究其初始当是以祈子嗣后为宗旨),头年向傩公傩母许下心愿祈求保佑,三年之内若如了愿,则认为是傩公傩母显灵的结果,需备下三牲供品,延请巫师在户主堂屋设下傩坛举行还愿仪式。这种多民族共生的古老文化现象,具有深厚的崇祖意识、鲜明的民族个性、浓重的巫术色彩和突出的母系遗痕。设若剔除了其中的迷信糟粕,余下的则是几千年的文化积淀,至今仍闪耀着璀璨的光芒。一、崇祖意识。还傩愿主要祀奉的是…  相似文献   

9.
幼时家寒。记忆中母亲总是一张干干净净的脸,素面朝天。踏入大家族的门槛,妯娌间的攀比似乎总也免不了。但是,母亲只是默默地努力,用心地经营,从来不愿计较。还记得院里的红姨是个很会打扮的女人。眉青,唇红,齿白,色彩与色彩的界限清晰可辨,喜用清淡的香水,每每从身边过,微熏的香风久久不散。那时,在毛毛的心里,所有关于美丽的梦想都沦为一管口红或一瓶香水的诱惑。曾有番客归来,送给母亲一瓶写满英文的香水。在那个只有灰黑蓝的单调时代里,那样的一瓶香水无疑是令人艳羡不已的。无功怎能受人之馈,母亲本是不要的,然而,那实在是毛毛盼望已久…  相似文献   

10.
古丈县热溪村土家人保留了一种远古祭祀仪式“跳马”。岁首正月的第一个马日,鲁家寨及附近村落的乡民,在隆隆炮铳声中,结成上千人的游行队伍在梯玛(巫觋)率领之下奔向土地坪。沿途锣鼓频敲,炮仗不断。土乐队领先,彩旗队随之,接是山鬼子队,他们抬着纸扎的酋长老爷。扫尾的马队最引人注目,他们骑着竹扎纸糊的高头大马,分为八至十二组,每组三人:旗手高举彩旗,作前导;骑士由村里挑选的青壮年充任,他们戴凉帽,举篾刀,策马行进;赶马人护卫其后,戴的是纱箩帽,左手持蒲扇,右手举长刀。三五十人全是赳赳武夫装扮。这支队伍气势雄伟,如同与敌人进行一…  相似文献   

11.
从政府与社会关系的视野对中国在社会政策的制定原则上做出建设性的原则探讨,认为政策工具的选择必须服从社会公共价值观,在转型期的中国更是关系到建设和谐社会这一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说起武汉市的黄陂区,人们不禁会想起这里居住着一群土家人。多年前,因工作原因我第一次到过这里——黄陂区蔡店乡的田家湾村。这里山  相似文献   

13.
今本《说文解字》以囱、窻为重文,其中窻篆备受争议:认为它是后人所增,应当删去;又认为这是许慎原书所有。文章指出原本《说文解字》无窻篆,且今本《说文解字》对囱篆的释义有所遗漏。  相似文献   

14.
王广瑞  关勇 《民族论坛》2022,(1):101-111
在晋冀豫边界地区,一些互不相邻的村庄之间建立起了亲如兄弟、情同手足、和而不同、差异共生的情谊共同体,这种共同体关系谓之“社亲”。根据功能和意涵的不同,社亲可分为武社亲、文社亲和新社亲三种。在社亲文化传承过程中,晋冀豫边界地区的散杂居民族共同建构了一种跨民族跨区域的和谐族际生态体系。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探究社亲之间的多维互动,寻绎位育在散杂居民族族际生态建构中的实践逻辑,审视社亲这一概念蕴含的族群互动之地方性知识,这不仅深描社亲村落的生活世界,而且可为散杂居地区促进民族团结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刘祖国  张皓  杨子汀 《民族论坛》2005,(8):F002-F002
“红灯万盏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5月24日,在湘西自治州龙山县靛房镇举行的第二届土家族社巴节真实地再现了古诗中这个盏大恢弘的场面。龙山县地处湘西最北端,是土家族聚居地。位于洗车河畔的靛房镇因为完整地保存了瑰丽多姿的土家族传统民问文化艺术而被誉为全国“民间艺术  相似文献   

16.
这些女人/本来和棉花一样/是一种任性的野生植物/不小心就开了花/开圣洁的花/开一种缠绵的花从僻远的湘西到繁华的都市,年轻的土家女子炎慧已在陌生的异乡只身闯荡了10多年。10多年来,这个渴望“在母亲设置太阳的地方/去燃烧去辉煌”的女子终于“迎着这诱人的天籁/发芽了”,在自己的花枝上开出了最美的花。“我是一个从少数民族山区走出来的村姑,漂泊在外10多年,总希望能凭着自己的努力实实在在做点事,真真切切留下一点东西。我不是那种随波逐流空虚混世的女人。”隔着一张办公桌,一身红底蓝花衫裤的炎慧轻轻地握着茶杯,睁着一双清澈的眼睛…  相似文献   

17.
孙文辉 《民族论坛》2006,(10):47-47
很多人兴许都不认识这个“傩”字,但它却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比如,我们平日说的许愿还愿,赌咒发誓,其实就是一种巫傩活动;过年拜节、迎春辞岁,也是一种傩的祭祀礼仪;开幕剪彩、闭幕送客,同样也是源于傩祭仪程……傩是人类的一种原始文化,是远古人类为了消除灾难、危难而“发明”的一种巫术形式。(一)我开始接触傩,是我担任艺术期刊编辑的时候。那时,有人投来关于傩戏的稿件,由于我是分管艺术理论的编辑,傩戏的来稿自然归我处理。这就逼得我要去弄懂:什么是傩戏。1991年,全国第一个少数民族傩戏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湘西自治州召开。会上,苗家…  相似文献   

18.
19.
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使得新疆发现有我国数量最大、类型最多、时代最早的有机质类文物,如纸质文书、绢画、丝、毛织品等,其中尤其文书以数量大、保存好、底蕴深、内容丰富、历史悠久而闻名于世。吐鲁番地区出土的文书中有大量《尚书》《仪礼》《周易》《春秋》《论语》《孝经》《周礼》《礼记》《尔雅》等,又以《尚书》《诗经》最多。这些典籍体现了儒家思想在新疆地区的广泛传播和深远影响,实证了中华文明始终是新疆各民族的情感依托、心灵归宿和精神家园,也是新疆各民族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20.
作为省级"非遗"、湖北建始县家喻户晓的经典民歌——《黄四姐》迄今传唱已有150多年。相传,生活在武陵山区深处的土家族姑娘黄四姐和乡亲们,受困于贫困、闭塞,过去与外界甚少交往,故而从山外来的卖货郎成了稀罕。斗转星移,如今在互联网时代,"黄四姐"们与时俱进,做起了跨越时空的电子商务:不仅仅轻点鼠标、网络下单买买买,而且还通过拍视频做直播等方式卖卖卖,把曾经"藏在深山人未识"的好物——各色家乡山货远销各地。可以说,"黄四姐"和她的乡亲们,正演绎着"互联网+"的电商新传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