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新工科”为《材料力学性能》课程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但也给《材料力学性能》课程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介绍了《材料力学性能》课程的研究背景、课程内容以及教学目标,阐述了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分析了这些问题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探索与实践。以安徽工程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例,针对该课程的特点,从优化教学内容与课程结构、丰富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明确专业特点与培养目标以及改进评价体系与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教学实践表明,通过上述举措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奠定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研究与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材料力学是高等工科院校重要的技术基础课之一,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工作也一直是高校教学中不断探讨的主题。本文对材料力学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从教学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阐述了材料力学课程建设的思路和体会。  相似文献   

3.
如何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已经成为了每一个高校和教师都应该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材料力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为例,对《材料力学》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根据这些问题探讨了《材料力学》课程思政建设实施的具体措施。力求推进《材料力学》课程思政落地生根,将学生培养成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心理素质过硬、身心健康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4.
根据材料力学课程特点及教学内容,基于《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精神,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工程伦理教育、大国工匠精神、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等四方面全面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并结合课程教学实践,采用BOPPPS教学模型以"提高梁强度的措施"这一知识点为例进行教学设计,让思政元素和课程知识完美结合,为材料力学课程思政建设提供...  相似文献   

5.
材料力学实验室材料力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材料力学实验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对不同教学要求的材料力学实验的教学学时、教学内容、能力培养和条件建设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材料力学借助于力学分析、力学实验和力学计算来研究梁、柱结构在外载下的变形和破坏规律,分析杆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问题,是一门公共基础课,课程内容无论对于在校的大学生还是对于社会学习者都非常重要。本文结合东北大学的材料力学线上课程建设过程,总结了线上课程建设和课程维护的经验,并对近年来结合线上课程开展的混合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给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信息化大爆炸的背景下,以复合材料力学课程教学为主要对象,基于其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分析了在线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和探讨了基于在线课程(MOOC)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的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复合材料力学的授课效率,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课程思政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遵循“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课程思政初心,以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本文结合课程“是一切工程设计基础”的这一本质特点,深入挖掘各模块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仔细寻找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的授课切入点,对标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课程思政递进目标,构建“一个目标,两个结合,三个模块”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引入基于网络智能云平台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法,以材料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实践为研究平台,探讨了材料力学课程育人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与课程思政实践情况,为专业基础课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一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力学课程教学的主战场是课堂,课堂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效。怎样做好课堂教学?以什么方式做好课堂教学?怎样使课堂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是教师去探索、思考、实践的重要问题。基于OBE成果导向输出的教学理念,为进一步推进材料力学一流课程的建设,培养新时代人才,探讨并实施了概念分析设计、案例分析、学生研讨等课堂教学改革,并结合课外学情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微调,经过教学实践检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材料力学》课程具有三多三密的特点,如何开展教学达到金课的水平,是高校老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在分析了材料力学课程特点的基础上,思考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融合,提出契合“两性一度”的教学内容体系优化提质方案,开展了《材料力学》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方案设计与教学实践,并对混合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学生思政建设成效的后续跟踪和评价颇为乏力,如何考核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效果,评价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难点。实践过程是观察学生真实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途径,材料力学实验课程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强,管理制度严格,试验内容具有探索性和趣味性等特点,具备评价课程思政建设效果的先天优势。以材料力学实验课程为依托,本文提出通过实验实践过程考核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授课效果,并将实验课程中量化后的学生思政水平反馈给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进行重点补充教育,巩固思政建设成果,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过程,以期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2.
材料力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中的实验部分在工科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中起到重要作用。在当前新工科背景下,如何保证材料力学实验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是目前材料力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从材料力学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出发,针对教学观念、教学内容与方法以及如何从教学内容中挖掘思政元素等诸多方面提出了建议和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3.
结合教学实践 ,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验教学及考试方法等方面 ,对工科材料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高等工业学校热能动力专业的材料力学课程教学。除按照原教育部“教学大纲(草案)及最近颁布的”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执行之外,增加了“能量法”,从而提高了学生计算杆件变形的能力。对扩大知识面宜插入有关陆节作概念性的介绍。在授课中,密切联系工程及学生思想实际,启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教学中强调理解,并重视分析、思考、计算及自学等能力的培养。以上措施在教学实践中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材料力学课程教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部"力学系列课程教学内容与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项目成果在高等院校推广以来,笔者转变教学思想,对原有普通工科高校材料力学课程教学体系进行了重新审视,制定了材料力学教改的阶段性规划,在教材选取,课堂讲授内容筛选,平时作业批改、答疑,期末考核等各方面都有步骤地进行了教改实践,以摸索出适应我院情况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6.
关于《材料力学》课程建设的研究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适应和满足高等职业教育高技能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培养学生熟练的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较强的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在《材料力学》课程的建设与改革中,对于课程体系的优化与整合、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手段与方法改革以及教学平台建设等方面做了较为深入的探索.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慕课”支持下素质教育网络课程的学习效果,以安徽省高校为例,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从学习现状、学习效果、与传统选修课的比较、问题与期望等四个维度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提升高校素质教育网络课程的学习效果,从推进课程教学改革、设计课程建设规划、夯实课程建设基础和延伸课程教学空间等方面系统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对素质教育课程下一步的有效开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分析材料力学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将数值模拟方法引入到材料力学教学中来,将材料力学的教学与数值模拟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使材料力学教学中难以讲解清楚的现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提高了学生力学分析的基本技能和计算机操作与软件应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必须要解决教学实践中存在的思政教育松懈、教学资源不足、授课方式单一以及课程评价方式单调等“痛点”问题。山东理工大学力学教学团队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工程力学”课程的建设实践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围绕教学改革和课程创新两个方面开展深入探索。深度挖掘力学课程体系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大力推进课程思政的教学和改革,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系统整合教学内容及建设丰富的教学资源库,体现课程的高阶性;大胆实施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课外协同创新”的教学模式,提升课程的创新性;建立健全教学与考核相融合的“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的全过程考核评价机制,强化学生的参与度,增强课程的挑战度。调查结果显示,本课程获得了学生高度认可;实验班学生的课程成绩及学习创新能力明显高于平行班,学习效果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0.
“弯曲内力”是材料力学教与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其学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理解与掌握.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学习本部分内容时常常感到难以掌握,为此,从已有的内力截面法求解入手,采用图解法深入阐释弯曲内力中弯矩和剪力两个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直观理解弯矩和剪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从教学效果来看,采用文中的图解法教学,能够将枯燥的理论内容转化为直观的理解,提高了教学质量,为后续课程奠定了必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