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布莱希特吸收中国传统戏曲表演的因子,形成自己独特的"间离化效果"理论.但是对这种吸收应作辩证的看待:一方面,中国戏曲的表意性演出影响了布莱希特的戏剧观念,使得他突破西方戏剧写实的藩篱,对戏剧进行了划时代的革新;另一方面,布莱希特是在西方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来吸收中国戏曲的,他的"间离化效果"理论与中国戏曲分属东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是对中国戏曲的"误读".  相似文献   

2.
布莱希特创立的以"间离-思考-行动"为核心模式的"叙事剧"戏剧理论要求把叙述性、评论性因素引入戏剧舞台,主张"舞台叙述事件",从而引导观众进行理性的评判和自我反思。布莱希特成熟期所创作的《高加索灰阑记》是其叙事剧理论最彻底的体现,该剧从剧本结构、表演手法、戏剧功能等方面很好地实践了他以"间离效果"为核心的"叙事剧"理论。  相似文献   

3.
布莱希特提出"叙事戏剧"的观念,创立了"陌生化、间离效果"(Verfemdung)的戏剧理论,强调戏剧演出中演员和观众的理性因素,破除舞台造成的"生活幻觉",使观众时刻意识到自己是在看戏,从而与舞台演出保持情感和理智上的距离,并对戏剧所反映的现实进行思考和判断.布莱希特的寓意剧<四川好人>正是体现了他的这一戏剧理论,运用了大量的陌生化编剧技巧,以达到他所追求的陌生化、间离效果.  相似文献   

4.
布莱希特认为,西方传统的亚里士多德式戏剧的戏剧性情节结构与体验派表演方法不能广泛而全面地反映现代生活,并使观众陷入盲目的感情共鸣,丧失理性的思考,因而他提出了自己的“叙述剧”理论并运用于创作实践中。他所强调的是非亚里士多德式戏剧,其理论核心是“间离效果”或“陌生化效果”。不过布莱希特的叙述剧是辩证的,在以叙述性情节结构为主,运用蒙太奇等叙述方法的同时并不排斥戏剧性,在主张感情间离的同时并不完全反对感情共鸣,因此他后来又称自己的戏剧为“辩证剧”  相似文献   

5.
宋冰华 《北京纪事》2016,(10):58-63
"桃李杯"是对全国艺术院校舞蹈教学的检验 受访者:吴蕾("桃李杯"组委会专家组成员,北戏副院长) 第11届全国"桃李杯"舞蹈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与往年的"桃李杯"有很大的不同,将比赛活动变为展示活动,效果非常好."桃李杯"舞蹈展演与其他的展演或比赛不同,它的参展单位是全国的艺术院校.于艺术院校来说,"桃李杯"是最好的检验教学的练兵场,体现每个学校不同的教学风格、创作风格,以及培养人才的特点.此次桃李杯在剧目展示的同时,还举办了5场研讨会,关注地域特色和文化传承,注重教学示范与导向作用,让所有人都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6.
徐渭的<四声猿>是其四个杂剧的总称,但关于其题名的意蕴以及题名与四剧的关系问题学界一直争论不休.尽管四个作品创作于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写作背景,但它们都或隐或显地寓有徐渭不同时期的人生感慨,寄寓着一以贯之的思想内涵.徐渭晚年用"四声猿"来编排、命名四剧,表达的是哀极痛极之情,抒发了无望与绝望的悲哀,寄托了悲恸的"自吊"、"自悼"之意.  相似文献   

7.
<蚂蜂庄的姑爷>中有两个细节十分值得我们重视.一个是结巴嘴孬货的"唱着说",另一个是"蚂蜂王"齐凤兰的党员丈夫马玉山的一句台词"我们穷得只剩下钱了!"前者是对生活的陌生化,是对中国戏曲传统的"间隔"效果的增强和回归.后者则是对我国90年代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是制约<蚂>剧叙事的最高题旨和灵魂.从这两个细节的审美观照中,使我们看到了新世纪中国戏曲复兴的契机.  相似文献   

8.
2017年6月7日下午,国家艺术基金培训项目"中国戏曲传统化妆、服装技术人才培训"结业展示,在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北戏")举行,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主任韩子勇、北京市文化局副巡视员马文等领导与北戏院长刘侗、党委书记刘宝华等领导共同观看了结业展演,并先后致辞.韩子勇及马文等领导对此次北戏的培训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韩主任强调: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戏曲的传承和发展,北戏的"中国戏曲传统化妆、服装技术培训"是戏曲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急需项目.舞台上的角色之所以那么美,很大一部分来自化妆、服装的美的赋予.整个戏曲生态中不能没有化妆、服装.国家艺术基金人才资助项目有个紧缺急需,就是针对薄弱环节,要把它促一促才能改变整个戏曲生态环境,使它变得更有活力.将传统艺术的植被,京城文化的植被,生长得郁郁葱葱.  相似文献   

9.
乡戏风流     
正作为第四届市民文化节一个重头项目,《乡戏风流——温州传统戏剧保护项目展》于11月2日至8日在温州市展览馆举办,展出由晨波拍摄的精美摄影作品八十多幅。中国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她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为历代民众所喜闻乐见。追根溯源,在中国戏曲的发展史上,最早、最成熟的戏曲形式,就是始于南宋光宗年间浙江温州(古称永嘉)的南戏。  相似文献   

10.
作者、作品和读者的关系是文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从布洛提出"心理距离说",到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再到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出"间离效果",这种作者、作品和读者相分离的观点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试在以上三种重要理论的基础上,运用比较手法,以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霍尔斯托梅尔》为例,分析叙事文学中"间离"手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